永樂七年六月,一騎快馬馳入北京城。
不久,征討韃靼大軍的捷報傳遍整個京城。
“天軍大勝,斬首三萬餘,俘虜五萬餘。繳獲戰馬萬餘,牛羊無算。生擒韃靼太傅右丞相馬兒哈咱,太保樞密知院脫火赤。韃靼可汗本失裏僅率千餘騎兵向西逃竄,韃靼太師阿魯台於亂軍中-走脫,不知其蹤,計已北逃。戰後清點,韃靼潰散死傷者甚重。”
一封戰報,不足白字,永樂帝卻讀了一遍又一遍。
“好!”大手猛的拍向桌案,笑道,“輝祖不負朕所托,得此大勝,彰大明之威,果為中山王之後!”
高興之餘,朱棣召見了馳送戰報的軍卒。
人是錦衣衛指揮使楊鐸帶來的。
換身衣服,洗漱一番,實打實的錦衣校尉,不打半點折扣。
用錦衣衛傳送書,是孟清和的主意。跟隨大軍出征,就要聽從主帥調遣。勉盡其能,物盡其用,不算過分。
事實證明,錦衣衛的腳程的確是出了名的快,捷報入京的時間比預期早了兩天。
校尉聽宣順天門,見到天子,抑製住激動,納頭便拜。
楊指揮使說得對,這是機會,是晉身的良機。
即使是北鎮撫司中的同知,僉事,兢兢業業五六年,也少有麵聖的機會。他一個微末校尉,僅憑傳送捷報,便能得道天子召見,合該找個地方偷著樂才對。
當然,更應該感謝興寧伯。
如果不是興寧伯提議,征討大軍總兵官,堂堂魏國公,皇帝的大舅子,知道他是哪顆蔥?
“卑下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平身。”
朱棣心情大好,看什麽都順眼。托賴此人長得憨厚,一臉的正氣,聲音洪亮,好心情又上了一個台階。
天子親軍,當如是!
事實上,孟清和也曾感到吃驚。
錦衣衛是天子打手,沒錯。
北鎮撫司能止小兒夜啼,是大明-皇-家-偵-緝-情-報-部門,一樣沒錯。
可自錦衣衛指揮使楊鐸以下,同知,僉事,千戶,校尉,個頂個的相貌堂堂,威武雄壯,不少還是功勳之後。連力士幫閑都是良家子出身,經過嚴格篩選,想找出一個長相對不起社會的都難。
這同東廠西廠的大麵積撒網,三教九流均包完全不同。該說純爺們的審美果真不同?
以明初錦衣衛的外表指數,隻有大漢將軍和旗手衛尚能比一比,其他天子親衛,諸如金吾衛,羽林衛,容儀衛等都要靠邊站。
論綜合素質,旗手衛更是隻能蹲到牆角畫圈圈。
天子二十六衛大比武,錦衣衛旗手衛,一個正數,一個倒數。出彩的正在北疆西南斬獲戰功,末流早接替孝陵衛的弟兄去守衛皇陵了。
“此戰大捷,全賴將士用命,待班師回朝之日,朕必親迎。”
校尉被叫起,也不敢抬頭,隻能皇帝說什麽,他應什麽。好在問起大戰情形,都能一一答上,口吃算是流利,沒掃了皇帝的興頭。因表現尚佳,還得了賞賜,五錠寶鈔。
“大軍班師,主帥必定請功,屆時再行封賞。”
簡言之,這五錠寶鈔是額外賞賜,不算在戰功之內。
“謝陛下恩賞,陛下萬歲!”
校尉再叩頭,激動得滿臉通紅。直到退出殿外,被風一吹,火熱的情緒漸漸冷卻,還卻是忍不住想蹦高。
不能蹦高,隻能攥緊拳頭,覓到角落無人處,用力揮舞了兩下。
發達了,這下發達了!
經天子召見,回到北鎮撫司,他的官職必定會升上一級。運氣好的話,被調到指揮使身邊聽用也有可能。
想想跟著楊指揮使辦差的弟兄,最差也是個千戶。如同知紀綱,還是半路出家,現如今怎麽樣?誰不高看一眼?
如能得楊指揮使重用,前途必定無可限量。
思及此,校尉心中又是一熱。一同隨軍出賽的衛中兄弟說過,興寧伯是貴人。隻要能得興寧伯的青眼,飛黃騰達隻在早晚。
回想起來,此言果真非虛。
校尉離開後,朱棣放下捷報,翻開楊鐸呈上的條子,好心情漸漸消失。
半晌,朱棣冷笑一聲,道:“又是普安州?”
“回陛下,據探子回報,貴州境內出盜賊,普安州,鎮寧州,安順州均發現賊蹤。官軍兩次圍剿,擒殺千餘人,卻被賊首走脫。”
“平王府和此事有關?”
“臣不敢妄言。”楊鐸道,“但賊首是在普安州失去蹤跡,官軍遍尋不得。”
朱棣沒有說話,麵色愈發陰沉。
“胡濙是怎麽回事?”
“回陛下,胡侍讀奉陛下命,尋訪仙人蹤跡,於四月抵貴州境內,五月達普安州,已停留數日。”
“沒去平王府?”
“並未。但……”
“講!”
“
“平王似染瘴癘,重病臥床,平王府正在尋醫。”
朱棣沉下目光,一下下敲著桌案,“此事,平王沒有上表。”
藩王染病,又是皇帝親子,自當上表,請太醫前往救治。雖然朱高熾種種行為為朱棣不喜,但父子天性,朱棣終究不會坐視兒子重病,不派人救治。況太醫院趙院使和兩位院判都對治療瘴癘頗有心得,劉院判還曾隨軍入安南。確為染上瘴癘,就該盡快上表。拖到現在,到底是什麽心思?
沉吟片刻,朱棣臉色愈發難看,朕的好兒子!
楊鐸垂首,不發一語。
“罷。”朱棣冷聲道,“平王不上表,朕隻當不知道。亂賊一事交由貴州宣慰司,務必擒到賊首,死生不論。有藏匿隱瞞逆賊蹤跡者,與逆賊同罪。為官者,罪加一等。”
“是!”
“再遣人去普安州,見到胡濙,問他事情可有進展。尋訪仙人乃是大事,不可延誤。朕等著他的消息。”
“臣遵旨。”楊鐸應諾。
“退下吧。”
“臣告退。”
楊鐸起身,倒退出了殿外。
殿門開啟,重又合攏。
刹那的陽光灑入,獨坐案後許久,永樂帝猛然間起身,將案上的奏疏全部掃落在地。楊鐸呈上的條子,更被撕成了碎片。
楊鐸沒有回頭,步下石陛,仰首,睫毛微動,略薄的唇,勾起更涼薄的弧度。一身大紅錦衣,卻感受不到任何溫度,隻讓觀者從骨子裏發寒。
殿中伺候的白彥回跪伏在地,恨不能化成一塊地磚。
平王到底是怎麽想的,竟是防著天子?當真是糊塗!
父子,君臣。
一旦為外界所聞,是讓世人懷疑平王不孝不仁,猜疑長輩,還是攻訐天子不-慈-殘-暴,被自己的兒子提防?
想到種種可能,白彥回眼前發黑,頭垂得更低。觸及地麵,額前一片冰冷,領口卻被汗水浸濕。
在暖閣聽課的朱瞻壑,得知北疆大捷的消息,立時坐不住了。
大軍勝利了,少保是不是該回來了?雖然夏尚書是皇祖父定下的師傅,博學多識,要尊師重道,不能說師傅不好,可他還是更喜歡聽少保授課。
朱瞻壑明顯溜號,夏元吉咳嗽兩聲,板起麵孔,“字尚未寫完,世子當專心,不可走神。”
“夏尚書,孤想去見皇祖父。”朱瞻壑仰頭,眼含期盼,“大軍得勝,孤有事想請教皇祖父。”
“今日課程未完。”夏元吉搖頭,有問題,課後可以問。想翹課?堅決不成。
“孤明日多習字半個時辰。”
“世子當知,今日事應今日畢。”
“此言不假,但孤也知事有例外。”頓了頓,朱瞻壑對著胖乎乎的手指,“夏尚書也講過,事急從權。”
“世子,這句話不當如此用。”
“夏尚書,隻此一次?”
白胖的年畫娃娃,水汪汪的大眼睛,無比的討人喜歡。
夏司徒揪了一把胡子,又揪一把胡子,終於心軟,全麵敗下陣來。
“隻此一次。”
“多謝夏尚書!”
願望達成,朱瞻壑卻未得意忘形,規矩的起身,一絲不苟的行禮,直到夏元吉說可以走了,才帶著伺候的宦官離開暖閣。
“夏司徒未免太縱世子。”漢王府教授負責教導朱瞻壑習字,據聞,是皇後殿下欽點,“長此以往,恐會令世子無束,恣-意-縱-行。”
“妄-縱-無異於-溺-殺,劉教授之意,老夫明白。然世子尚且年幼,過於拘束,難免磨了性子,聰慧卻乏靈氣,過於刻板,未必是好事。”
“這……”劉教授皺眉,“是否言過其實?”
“汝教導世子習字,當明了,世子天性聰慧卻不自傲。本性純良卻不軟弱。行事有章法,善聽人言,卻非無定性,無主心。天子信任我等,令我等教導世子,當教其治世學問,禮儀-德-性,以承續祖宗基業。非以古板教化拘束於世子。此中差異,劉教授自當深思,方可明解。”
劉教授肅然了神情,沒有反駁。視線落在朱瞻壑剛寫完的一篇大字上,字體仍顯稚嫩,一眼便可看出,是出自小兒之手。筆鋒間卻暗藏風骨,剛勁不彎,卻無盛氣淩人。轉折間,頗有幾分潤和之意。幾年後必定大成,比起今上和漢王的一筆狂草,實在好了太多。
不提漢王,今上的禦筆,不經抄錄,官場新鮮人很少能看得懂。想當年,他也是在狂草中艱苦磨練,才得以入漢王府,成為漢王官屬,進而教導世子習字……
如今想來,隻得一句,往事不堪回首。
出了半天神,劉教授收回心思,擦一把冷汗,拱手道:“多謝夏司徒提點。”
夏元吉笑道:“提點不敢當,隻為共勉。”
事實上,比起漢王府教授,他更想同興寧伯探討一下教導漢王世子的方法。雖然知道興寧伯有才,但為漢王世子授課期間,他仍吃驚不小。
大明輿圖,漢王世子竟十知七八,各省州府都能點出具體位置。北疆邊鎮,軍事要地,更是不錯一處。
sp;如果這不算驚奇,西南諸番邦,北疆遼東各部落,朝鮮日本琉球等番國,以及朝貢的西洋番邦,如爪哇蘇門答臘等幾個島嶼,都能道出一二,就不得不讓夏元吉震驚。
見夏元吉吃驚不小,漢王世子一臉不解,反問他,“少保說這些都是常識,難道不對?”
這是常識?
夏司徒錯愕,忽然間覺得,自己幾十年的書都白讀了。
“少保還教給孤許多。”
出於小孩子的炫耀的心理,朱瞻壑將孟清和送給他的特製火銃,鋪開能占滿半個暖閣的軍陣圖,繪成圖冊的成語典籍,簡要摘錄的資治通鑒,後漢書,等等等等,一股腦的搬了出來。
每拿出一樣,夏元吉的眼睛就瞪大一分,最後,下巴掉地上了。
“少保說,孤還年幼,讀不來大部頭……孤也不解大部頭是何意。”朱瞻壑頓正坐著,認真道,“少保說,這些都可以當做故事讀。孤看不懂,可以請教皇祖父和父王。皇祖父和父王沒空,就請教皇祖母和母妃。不過,每日讀書不得超過兩個時辰,餘下要有半個時辰去校場玩耍。”
“玩耍?”
“孤會用手弩!還和王叔學用刀。皇祖父說,等孤的個頭再長大些,至少到父王的腰間,就請定國公教孤習武。”
夏元吉的下巴撿不起來了。
“少保還說,這幾本書是姚少師輯錄而成,他特意為孤求來的。”
夏元吉看向資治通鑒和後漢書,腦袋嗡嗡作響。這是漢王世子這個年齡該學的?關鍵是,貌似還學得通!
他早該料到,能成為姚少師的徒弟,本就非尋常人。
自愧弗如啊。
被狠狠打擊之後,夏元吉提起精神,在教導朱瞻壑讀書一事上,下了十二萬分的努力。努力到朱棣都有點過意不去,主動和六部天官商量,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工資數額不能改動,不如少發點寶鈔,都換成祿米?寒暑節氣,多發些福利,大家手頭都能寬裕點。
加工資?
好,大好!
六部天官均點頭如搗米。知悉起因在夏尚書身上,六部之中,夏尚書的人緣瞬間爆棚。
提升工資績效之外,永樂帝還多次給夏元吉開小灶發獎金。
寶鈔金銀不能少,布帛香料更是大頭。
消息傳回南京,徐皇後特意召見夏家命婦。並以淑人的品級,發下夫人的賞賜。又誇獎了夏元吉的一雙兒女,沒有賞賜,卻是旁人求也求不來的榮寵。
皇後誇獎誰,賞賜誰,無異於聖心的風向標。
若非夏元吉隨扈北巡,南京夏府的門檻都要被踩平。
夏元吉的家人沒有得意張狂,反而更加謹言慎行,恨不能走路都用尺子量。府內淑人親自寫信,道明情況,令家人馳送北京。開具路引時,得知是夏府中人,書胥吏很是痛快,沒做任何刁難。
從朝官到書小吏都很清楚,依宮中的態度,夏尚書的官位必穩如泰山。天子一高興,官位再升上一級也有可能。
有傳言,自洪武罷中書省,朝廷再無一品官。說不得夏尚書就能開了這個先例。
還有人提及夏元吉同孟清和有私-交。據稱,興寧伯隨大軍出塞前,夏尚書特意前往府中拜會,兩人很是想得。差點結義拜把子。夏尚書能教導漢王世子,更是興寧伯舉薦。
猜測同流言四起,各種目光聚集到夏元吉身上。
羨慕的,憎惡的,好奇的,嫉妒的。
如夏元吉之前預料,他在朝中的名聲出現兩極分化。交好者有,巴結者有,割袍斷義者亦有。夏尚書卻絲毫不受影響,心中篤定,誰能笑到最後,方才是贏家。
興寧伯行事不拘小節,卻每有出人意料之語,雖欠,卻直指重心。
夏尚書想得開,夏家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
朱瞻壑纏上了朱棣,一天幾次往奉天門跑,主要目的可以概括總結為一句話:仗都打贏了,少保什麽時候回來?
朱棣被纏得沒辦法,卻偏偏生不出半點火氣,實在是孫子太招人稀罕,下不去手,開不了口。無奈之下,隻得遣人把回宣府不久的朱高煦召回來。
想打仗,有的是機會,先把兒子哄好再說。否則朕扔你回南京,天天和官大眼瞪小眼!
這是恐-嚇,赤-果-果-的恐-嚇。偏偏卻相當有效。
老爹恐-嚇兒子,兒子沒處說理去。朱高煦隻能打包行囊,乖乖回了北京,臨行前,狠揍了一頓幸災樂禍的朱高燧。
看熱鬧?
為兄讓賢弟看個夠!腦袋腫一圈,夠不夠給力?
永樂七年七月,同安侯火真,武城侯王聰回京獻俘。魏國公徐輝祖親率餘下軍隊西行,追擊韃靼殘部。最重要的目的,把本失裏和阿魯台給抓回來。
沈瑄奉命率左軍擔任前鋒。
因地域廣闊,為節省時間,前鋒分為三路,身為副將,孟清和自領一路,麾下主力為神機營和泰寧衛。
從六月上旬到七月上旬,大軍的唯一任務就是尋人。
“本失裏也夠本事。”
孟清和
和騎在馬上,嘴裏咬著半個餅子,極目遠眺。
茫茫草原,藍天白雲,似連成一線。
他可以肯定,如果方向沒錯,本失裏一定跑到韃靼的地盤上去了。至於阿魯台,可就難說了。
正想著,前方突然掀起一陣煙塵,隱有奔雷之聲。看樣子,不像是大軍派出的斥候。
“警戒!”
一聲令下,步騎立刻列陣。
盾牌手快步上前,排成一列,弓弩手和火銃手各就各位,來的若是敵人,一個照麵就會被紮成篩子。騎兵在兩翼,隨時準備發起衝鋒。
對方也發現了孟清和的隊伍,距離約五百米處,突然停住了。一名騎士打馬上前,高舉右臂,示意並未攜帶武器。
到三百米處,騎士的樣子愈發清晰。高鼻深目,近棕的膚色,同韃靼以及兀良哈壯漢們的長相有相當區別,卻是一樣的皮帽皮袍。
泰寧衛都指揮使僉事乞列該認出來人,策馬走到孟清和身邊,沉聲道:“伯爺,是瓦剌人,要小心!”
瓦剌人?
此處距離瓦剌邊境還有一段距離,瓦剌人為何會出現在這裏?
瓦剌人想幹什麽
趁韃靼被明軍擊敗,撿便宜占地盤,還有……
隨著來人不斷靠近,孟清和緩緩的眯起了眼睛。
不久,征討韃靼大軍的捷報傳遍整個京城。
“天軍大勝,斬首三萬餘,俘虜五萬餘。繳獲戰馬萬餘,牛羊無算。生擒韃靼太傅右丞相馬兒哈咱,太保樞密知院脫火赤。韃靼可汗本失裏僅率千餘騎兵向西逃竄,韃靼太師阿魯台於亂軍中-走脫,不知其蹤,計已北逃。戰後清點,韃靼潰散死傷者甚重。”
一封戰報,不足白字,永樂帝卻讀了一遍又一遍。
“好!”大手猛的拍向桌案,笑道,“輝祖不負朕所托,得此大勝,彰大明之威,果為中山王之後!”
高興之餘,朱棣召見了馳送戰報的軍卒。
人是錦衣衛指揮使楊鐸帶來的。
換身衣服,洗漱一番,實打實的錦衣校尉,不打半點折扣。
用錦衣衛傳送書,是孟清和的主意。跟隨大軍出征,就要聽從主帥調遣。勉盡其能,物盡其用,不算過分。
事實證明,錦衣衛的腳程的確是出了名的快,捷報入京的時間比預期早了兩天。
校尉聽宣順天門,見到天子,抑製住激動,納頭便拜。
楊指揮使說得對,這是機會,是晉身的良機。
即使是北鎮撫司中的同知,僉事,兢兢業業五六年,也少有麵聖的機會。他一個微末校尉,僅憑傳送捷報,便能得道天子召見,合該找個地方偷著樂才對。
當然,更應該感謝興寧伯。
如果不是興寧伯提議,征討大軍總兵官,堂堂魏國公,皇帝的大舅子,知道他是哪顆蔥?
“卑下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平身。”
朱棣心情大好,看什麽都順眼。托賴此人長得憨厚,一臉的正氣,聲音洪亮,好心情又上了一個台階。
天子親軍,當如是!
事實上,孟清和也曾感到吃驚。
錦衣衛是天子打手,沒錯。
北鎮撫司能止小兒夜啼,是大明-皇-家-偵-緝-情-報-部門,一樣沒錯。
可自錦衣衛指揮使楊鐸以下,同知,僉事,千戶,校尉,個頂個的相貌堂堂,威武雄壯,不少還是功勳之後。連力士幫閑都是良家子出身,經過嚴格篩選,想找出一個長相對不起社會的都難。
這同東廠西廠的大麵積撒網,三教九流均包完全不同。該說純爺們的審美果真不同?
以明初錦衣衛的外表指數,隻有大漢將軍和旗手衛尚能比一比,其他天子親衛,諸如金吾衛,羽林衛,容儀衛等都要靠邊站。
論綜合素質,旗手衛更是隻能蹲到牆角畫圈圈。
天子二十六衛大比武,錦衣衛旗手衛,一個正數,一個倒數。出彩的正在北疆西南斬獲戰功,末流早接替孝陵衛的弟兄去守衛皇陵了。
“此戰大捷,全賴將士用命,待班師回朝之日,朕必親迎。”
校尉被叫起,也不敢抬頭,隻能皇帝說什麽,他應什麽。好在問起大戰情形,都能一一答上,口吃算是流利,沒掃了皇帝的興頭。因表現尚佳,還得了賞賜,五錠寶鈔。
“大軍班師,主帥必定請功,屆時再行封賞。”
簡言之,這五錠寶鈔是額外賞賜,不算在戰功之內。
“謝陛下恩賞,陛下萬歲!”
校尉再叩頭,激動得滿臉通紅。直到退出殿外,被風一吹,火熱的情緒漸漸冷卻,還卻是忍不住想蹦高。
不能蹦高,隻能攥緊拳頭,覓到角落無人處,用力揮舞了兩下。
發達了,這下發達了!
經天子召見,回到北鎮撫司,他的官職必定會升上一級。運氣好的話,被調到指揮使身邊聽用也有可能。
想想跟著楊指揮使辦差的弟兄,最差也是個千戶。如同知紀綱,還是半路出家,現如今怎麽樣?誰不高看一眼?
如能得楊指揮使重用,前途必定無可限量。
思及此,校尉心中又是一熱。一同隨軍出賽的衛中兄弟說過,興寧伯是貴人。隻要能得興寧伯的青眼,飛黃騰達隻在早晚。
回想起來,此言果真非虛。
校尉離開後,朱棣放下捷報,翻開楊鐸呈上的條子,好心情漸漸消失。
半晌,朱棣冷笑一聲,道:“又是普安州?”
“回陛下,據探子回報,貴州境內出盜賊,普安州,鎮寧州,安順州均發現賊蹤。官軍兩次圍剿,擒殺千餘人,卻被賊首走脫。”
“平王府和此事有關?”
“臣不敢妄言。”楊鐸道,“但賊首是在普安州失去蹤跡,官軍遍尋不得。”
朱棣沒有說話,麵色愈發陰沉。
“胡濙是怎麽回事?”
“回陛下,胡侍讀奉陛下命,尋訪仙人蹤跡,於四月抵貴州境內,五月達普安州,已停留數日。”
“沒去平王府?”
“並未。但……”
“講!”
“
“平王似染瘴癘,重病臥床,平王府正在尋醫。”
朱棣沉下目光,一下下敲著桌案,“此事,平王沒有上表。”
藩王染病,又是皇帝親子,自當上表,請太醫前往救治。雖然朱高熾種種行為為朱棣不喜,但父子天性,朱棣終究不會坐視兒子重病,不派人救治。況太醫院趙院使和兩位院判都對治療瘴癘頗有心得,劉院判還曾隨軍入安南。確為染上瘴癘,就該盡快上表。拖到現在,到底是什麽心思?
沉吟片刻,朱棣臉色愈發難看,朕的好兒子!
楊鐸垂首,不發一語。
“罷。”朱棣冷聲道,“平王不上表,朕隻當不知道。亂賊一事交由貴州宣慰司,務必擒到賊首,死生不論。有藏匿隱瞞逆賊蹤跡者,與逆賊同罪。為官者,罪加一等。”
“是!”
“再遣人去普安州,見到胡濙,問他事情可有進展。尋訪仙人乃是大事,不可延誤。朕等著他的消息。”
“臣遵旨。”楊鐸應諾。
“退下吧。”
“臣告退。”
楊鐸起身,倒退出了殿外。
殿門開啟,重又合攏。
刹那的陽光灑入,獨坐案後許久,永樂帝猛然間起身,將案上的奏疏全部掃落在地。楊鐸呈上的條子,更被撕成了碎片。
楊鐸沒有回頭,步下石陛,仰首,睫毛微動,略薄的唇,勾起更涼薄的弧度。一身大紅錦衣,卻感受不到任何溫度,隻讓觀者從骨子裏發寒。
殿中伺候的白彥回跪伏在地,恨不能化成一塊地磚。
平王到底是怎麽想的,竟是防著天子?當真是糊塗!
父子,君臣。
一旦為外界所聞,是讓世人懷疑平王不孝不仁,猜疑長輩,還是攻訐天子不-慈-殘-暴,被自己的兒子提防?
想到種種可能,白彥回眼前發黑,頭垂得更低。觸及地麵,額前一片冰冷,領口卻被汗水浸濕。
在暖閣聽課的朱瞻壑,得知北疆大捷的消息,立時坐不住了。
大軍勝利了,少保是不是該回來了?雖然夏尚書是皇祖父定下的師傅,博學多識,要尊師重道,不能說師傅不好,可他還是更喜歡聽少保授課。
朱瞻壑明顯溜號,夏元吉咳嗽兩聲,板起麵孔,“字尚未寫完,世子當專心,不可走神。”
“夏尚書,孤想去見皇祖父。”朱瞻壑仰頭,眼含期盼,“大軍得勝,孤有事想請教皇祖父。”
“今日課程未完。”夏元吉搖頭,有問題,課後可以問。想翹課?堅決不成。
“孤明日多習字半個時辰。”
“世子當知,今日事應今日畢。”
“此言不假,但孤也知事有例外。”頓了頓,朱瞻壑對著胖乎乎的手指,“夏尚書也講過,事急從權。”
“世子,這句話不當如此用。”
“夏尚書,隻此一次?”
白胖的年畫娃娃,水汪汪的大眼睛,無比的討人喜歡。
夏司徒揪了一把胡子,又揪一把胡子,終於心軟,全麵敗下陣來。
“隻此一次。”
“多謝夏尚書!”
願望達成,朱瞻壑卻未得意忘形,規矩的起身,一絲不苟的行禮,直到夏元吉說可以走了,才帶著伺候的宦官離開暖閣。
“夏司徒未免太縱世子。”漢王府教授負責教導朱瞻壑習字,據聞,是皇後殿下欽點,“長此以往,恐會令世子無束,恣-意-縱-行。”
“妄-縱-無異於-溺-殺,劉教授之意,老夫明白。然世子尚且年幼,過於拘束,難免磨了性子,聰慧卻乏靈氣,過於刻板,未必是好事。”
“這……”劉教授皺眉,“是否言過其實?”
“汝教導世子習字,當明了,世子天性聰慧卻不自傲。本性純良卻不軟弱。行事有章法,善聽人言,卻非無定性,無主心。天子信任我等,令我等教導世子,當教其治世學問,禮儀-德-性,以承續祖宗基業。非以古板教化拘束於世子。此中差異,劉教授自當深思,方可明解。”
劉教授肅然了神情,沒有反駁。視線落在朱瞻壑剛寫完的一篇大字上,字體仍顯稚嫩,一眼便可看出,是出自小兒之手。筆鋒間卻暗藏風骨,剛勁不彎,卻無盛氣淩人。轉折間,頗有幾分潤和之意。幾年後必定大成,比起今上和漢王的一筆狂草,實在好了太多。
不提漢王,今上的禦筆,不經抄錄,官場新鮮人很少能看得懂。想當年,他也是在狂草中艱苦磨練,才得以入漢王府,成為漢王官屬,進而教導世子習字……
如今想來,隻得一句,往事不堪回首。
出了半天神,劉教授收回心思,擦一把冷汗,拱手道:“多謝夏司徒提點。”
夏元吉笑道:“提點不敢當,隻為共勉。”
事實上,比起漢王府教授,他更想同興寧伯探討一下教導漢王世子的方法。雖然知道興寧伯有才,但為漢王世子授課期間,他仍吃驚不小。
大明輿圖,漢王世子竟十知七八,各省州府都能點出具體位置。北疆邊鎮,軍事要地,更是不錯一處。
sp;如果這不算驚奇,西南諸番邦,北疆遼東各部落,朝鮮日本琉球等番國,以及朝貢的西洋番邦,如爪哇蘇門答臘等幾個島嶼,都能道出一二,就不得不讓夏元吉震驚。
見夏元吉吃驚不小,漢王世子一臉不解,反問他,“少保說這些都是常識,難道不對?”
這是常識?
夏司徒錯愕,忽然間覺得,自己幾十年的書都白讀了。
“少保還教給孤許多。”
出於小孩子的炫耀的心理,朱瞻壑將孟清和送給他的特製火銃,鋪開能占滿半個暖閣的軍陣圖,繪成圖冊的成語典籍,簡要摘錄的資治通鑒,後漢書,等等等等,一股腦的搬了出來。
每拿出一樣,夏元吉的眼睛就瞪大一分,最後,下巴掉地上了。
“少保說,孤還年幼,讀不來大部頭……孤也不解大部頭是何意。”朱瞻壑頓正坐著,認真道,“少保說,這些都可以當做故事讀。孤看不懂,可以請教皇祖父和父王。皇祖父和父王沒空,就請教皇祖母和母妃。不過,每日讀書不得超過兩個時辰,餘下要有半個時辰去校場玩耍。”
“玩耍?”
“孤會用手弩!還和王叔學用刀。皇祖父說,等孤的個頭再長大些,至少到父王的腰間,就請定國公教孤習武。”
夏元吉的下巴撿不起來了。
“少保還說,這幾本書是姚少師輯錄而成,他特意為孤求來的。”
夏元吉看向資治通鑒和後漢書,腦袋嗡嗡作響。這是漢王世子這個年齡該學的?關鍵是,貌似還學得通!
他早該料到,能成為姚少師的徒弟,本就非尋常人。
自愧弗如啊。
被狠狠打擊之後,夏元吉提起精神,在教導朱瞻壑讀書一事上,下了十二萬分的努力。努力到朱棣都有點過意不去,主動和六部天官商量,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工資數額不能改動,不如少發點寶鈔,都換成祿米?寒暑節氣,多發些福利,大家手頭都能寬裕點。
加工資?
好,大好!
六部天官均點頭如搗米。知悉起因在夏尚書身上,六部之中,夏尚書的人緣瞬間爆棚。
提升工資績效之外,永樂帝還多次給夏元吉開小灶發獎金。
寶鈔金銀不能少,布帛香料更是大頭。
消息傳回南京,徐皇後特意召見夏家命婦。並以淑人的品級,發下夫人的賞賜。又誇獎了夏元吉的一雙兒女,沒有賞賜,卻是旁人求也求不來的榮寵。
皇後誇獎誰,賞賜誰,無異於聖心的風向標。
若非夏元吉隨扈北巡,南京夏府的門檻都要被踩平。
夏元吉的家人沒有得意張狂,反而更加謹言慎行,恨不能走路都用尺子量。府內淑人親自寫信,道明情況,令家人馳送北京。開具路引時,得知是夏府中人,書胥吏很是痛快,沒做任何刁難。
從朝官到書小吏都很清楚,依宮中的態度,夏尚書的官位必穩如泰山。天子一高興,官位再升上一級也有可能。
有傳言,自洪武罷中書省,朝廷再無一品官。說不得夏尚書就能開了這個先例。
還有人提及夏元吉同孟清和有私-交。據稱,興寧伯隨大軍出塞前,夏尚書特意前往府中拜會,兩人很是想得。差點結義拜把子。夏尚書能教導漢王世子,更是興寧伯舉薦。
猜測同流言四起,各種目光聚集到夏元吉身上。
羨慕的,憎惡的,好奇的,嫉妒的。
如夏元吉之前預料,他在朝中的名聲出現兩極分化。交好者有,巴結者有,割袍斷義者亦有。夏尚書卻絲毫不受影響,心中篤定,誰能笑到最後,方才是贏家。
興寧伯行事不拘小節,卻每有出人意料之語,雖欠,卻直指重心。
夏尚書想得開,夏家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
朱瞻壑纏上了朱棣,一天幾次往奉天門跑,主要目的可以概括總結為一句話:仗都打贏了,少保什麽時候回來?
朱棣被纏得沒辦法,卻偏偏生不出半點火氣,實在是孫子太招人稀罕,下不去手,開不了口。無奈之下,隻得遣人把回宣府不久的朱高煦召回來。
想打仗,有的是機會,先把兒子哄好再說。否則朕扔你回南京,天天和官大眼瞪小眼!
這是恐-嚇,赤-果-果-的恐-嚇。偏偏卻相當有效。
老爹恐-嚇兒子,兒子沒處說理去。朱高煦隻能打包行囊,乖乖回了北京,臨行前,狠揍了一頓幸災樂禍的朱高燧。
看熱鬧?
為兄讓賢弟看個夠!腦袋腫一圈,夠不夠給力?
永樂七年七月,同安侯火真,武城侯王聰回京獻俘。魏國公徐輝祖親率餘下軍隊西行,追擊韃靼殘部。最重要的目的,把本失裏和阿魯台給抓回來。
沈瑄奉命率左軍擔任前鋒。
因地域廣闊,為節省時間,前鋒分為三路,身為副將,孟清和自領一路,麾下主力為神機營和泰寧衛。
從六月上旬到七月上旬,大軍的唯一任務就是尋人。
“本失裏也夠本事。”
孟清和
和騎在馬上,嘴裏咬著半個餅子,極目遠眺。
茫茫草原,藍天白雲,似連成一線。
他可以肯定,如果方向沒錯,本失裏一定跑到韃靼的地盤上去了。至於阿魯台,可就難說了。
正想著,前方突然掀起一陣煙塵,隱有奔雷之聲。看樣子,不像是大軍派出的斥候。
“警戒!”
一聲令下,步騎立刻列陣。
盾牌手快步上前,排成一列,弓弩手和火銃手各就各位,來的若是敵人,一個照麵就會被紮成篩子。騎兵在兩翼,隨時準備發起衝鋒。
對方也發現了孟清和的隊伍,距離約五百米處,突然停住了。一名騎士打馬上前,高舉右臂,示意並未攜帶武器。
到三百米處,騎士的樣子愈發清晰。高鼻深目,近棕的膚色,同韃靼以及兀良哈壯漢們的長相有相當區別,卻是一樣的皮帽皮袍。
泰寧衛都指揮使僉事乞列該認出來人,策馬走到孟清和身邊,沉聲道:“伯爺,是瓦剌人,要小心!”
瓦剌人?
此處距離瓦剌邊境還有一段距離,瓦剌人為何會出現在這裏?
瓦剌人想幹什麽
趁韃靼被明軍擊敗,撿便宜占地盤,還有……
隨著來人不斷靠近,孟清和緩緩的眯起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