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李雲逸並非東北之人,他老家是在河北保定,家中頗有資財,早年曾自費留學東洋,見識也是極廣的。
在留學期間,他結識了不少同盟會中人,漸漸受到中山先生感召,深信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因而不斷為之四處奔走。
那時節,日本正對中國虎視眈眈,留學日本的學子,能夠學到什麽有用的東西,加上一幫日本同學每日鼓動青年學子暴動起義,非大智慧之人如何能夠免俗。
所以李雲逸深知自己才疏學淺,行事未免過於謹慎了些。
李雲逸同他們雖然意氣相投,但分歧更是不少,因而時常隱與幕後。
而且此人雖不好名利,但也想要出一份力氣,才不斷勸說各路軍閥響應同盟會之宗旨,服從中央之號令,然而他會中既無威望,又不願做人幕僚,所以一直一事無成。
此行他正是來拜訪張作霖,然而還沒見到正主,就被禮送出境。
心中煩悶,見到林誌寧氣度不凡,想要拉攏他,為同盟會多添一位英才。
他這些年來東奔西走,見聞廣泛,雖然出國留學並未學到什麽有用的東西,但是自身家學淵源,倒也非愚夫。
而且他往來奔走,練出了一副好口才,這番交談,他妙語如珠,不多幾句話,就跟林誌寧相處融洽。
倒也讓林誌寧知道他的情況後,非常不理解,再這樣一個識字率極低的時代,他怎麽也算是個人才,怎麽沒在各方政府混個一官半職。
不過人家的事情,自己關心幹什麽,人家自有打算也不一定。
所以林誌寧並未就此發表看法,要說到對這個世界的熟悉,那他自然比不上李雲逸,但若論到見聞廣泛,李雲逸拍馬也及不上林誌寧。
一路上兩人天南海北,時事政治,東西方見聞無所不談。
談論中,聽到林誌寧不管是東方的道典儒學、現代的各國政體經濟軍事,竟然無一錯漏,都有精辟的見解,李雲逸自是感慨,自己碰到了一位才學淵博的優秀青年。
而林誌寧同樣在感歎,眼前這個帥氣的中年男人雖然學識見識方麵比不上自己幾世積累,但已經非常不凡了,尤其他能言善辯,同樣一句話,在他說來,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
交談繼續中,李雲逸也旁敲側擊,打聽林誌寧來曆,而且不著痕跡的為林誌寧灌輸自己的思想。
林誌寧雖然不善於言辭,不過李雲逸的小動作,他倒是看的清清楚楚。
不過他並不在意,雖然革命黨良莠不齊,但總歸是為了這個民族,這個國家貢獻了一份力量。
所以,對於這些問題他並非避而不談,而是將後世網上看來的理論,依據自己的經驗學識篩選出自己覺得正確的,說與李雲逸。
在他看來,不管是各國覬覦中國也好,軍閥混戰也罷,各黨派爭權奪利也好,總不過一個“利”字。
老祖宗說得好,“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林誌寧一番話,卻是將世間一切迷幕撕開,將一切歸之於利益之爭。
聽的李雲逸大皺眉頭,但細細想來,林誌寧雖說說的血淋淋了一些,不過道理確實如此。
想到自己一直以來的各種動作,不由得有些喪氣,為了利益之爭,他人如何會聽從自己勸說,難怪自己一直一事無成,一時間倒有些心灰意冷了。
兩人相談甚歡,早已結成忘年之交,兄弟相稱,林誌寧見他如此,心裏也有些不忍。
開口勸解道:“良忱兄何必如此,正因為世道崩壞,才需要齊聚仁人誌士,拯救世界,拯救這個民族。”
一番話罷,李雲逸又恢複了精神,他屢經挫折,早已經鍛煉出堅強的神經,隻不過乍聽到有人這般解析紛爭,一時間有些迷茫而已,被林誌寧一提醒,又恢複了鬥誌。
“林小兄弟,你見識高妙,不如隨我一道去廣東拜見孫先生罷,孫先生得你這樣英才相助,必然也是非常歡喜的。”李雲逸突然一把抓住林誌寧手臂,直截了當的開口邀請道。
林誌寧此時還沒有想好以後的行止,不過拜見孫先生他自然是極高興,不過那不是現在,他總要一路親眼觀察這個世界,親自體驗一番這個世道才好。
所以,不著痕跡的從他手中脫出,嘴裏說道:“能夠見到中山先生,自然極好,不過,我在北平還有一件要事,待此事完結,我自然南下。”
李雲逸卻不想就這麽放過他,說道:“不知道林小兄弟有何要事,我李家雖然不是名門望族,但在北平一帶也有相熟故舊,不若我隨你一道,待事情解決之後在一起南下廣東如何。”
林誌寧有些哭笑不得,這人居然還怕他跑了不成,解釋道:“我乃習武之人,這一路南下,自然要見識各路武學,拜訪各家宗師。雖然不知道他們有什麽規矩,不過良忱兄一路跟著,怕是不好吧。”
“不妨事,我也想要見見武林中人,順便看看林兄弟武功如何。”李雲逸笑嗬嗬的說道,卻是一路交談中,他發現林誌寧對於熟人,也沒有那般冷言冷語,不怎麽會拒絕別人,所以厚著臉皮,一定要跟在身邊。
林誌寧無奈,道一聲:“隨你吧。”隨即閉目養神,不再理會他。李雲逸見到目的達成,也不再言語糾纏,也徑自閉目養神去了。
在留學期間,他結識了不少同盟會中人,漸漸受到中山先生感召,深信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因而不斷為之四處奔走。
那時節,日本正對中國虎視眈眈,留學日本的學子,能夠學到什麽有用的東西,加上一幫日本同學每日鼓動青年學子暴動起義,非大智慧之人如何能夠免俗。
所以李雲逸深知自己才疏學淺,行事未免過於謹慎了些。
李雲逸同他們雖然意氣相投,但分歧更是不少,因而時常隱與幕後。
而且此人雖不好名利,但也想要出一份力氣,才不斷勸說各路軍閥響應同盟會之宗旨,服從中央之號令,然而他會中既無威望,又不願做人幕僚,所以一直一事無成。
此行他正是來拜訪張作霖,然而還沒見到正主,就被禮送出境。
心中煩悶,見到林誌寧氣度不凡,想要拉攏他,為同盟會多添一位英才。
他這些年來東奔西走,見聞廣泛,雖然出國留學並未學到什麽有用的東西,但是自身家學淵源,倒也非愚夫。
而且他往來奔走,練出了一副好口才,這番交談,他妙語如珠,不多幾句話,就跟林誌寧相處融洽。
倒也讓林誌寧知道他的情況後,非常不理解,再這樣一個識字率極低的時代,他怎麽也算是個人才,怎麽沒在各方政府混個一官半職。
不過人家的事情,自己關心幹什麽,人家自有打算也不一定。
所以林誌寧並未就此發表看法,要說到對這個世界的熟悉,那他自然比不上李雲逸,但若論到見聞廣泛,李雲逸拍馬也及不上林誌寧。
一路上兩人天南海北,時事政治,東西方見聞無所不談。
談論中,聽到林誌寧不管是東方的道典儒學、現代的各國政體經濟軍事,竟然無一錯漏,都有精辟的見解,李雲逸自是感慨,自己碰到了一位才學淵博的優秀青年。
而林誌寧同樣在感歎,眼前這個帥氣的中年男人雖然學識見識方麵比不上自己幾世積累,但已經非常不凡了,尤其他能言善辯,同樣一句話,在他說來,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
交談繼續中,李雲逸也旁敲側擊,打聽林誌寧來曆,而且不著痕跡的為林誌寧灌輸自己的思想。
林誌寧雖然不善於言辭,不過李雲逸的小動作,他倒是看的清清楚楚。
不過他並不在意,雖然革命黨良莠不齊,但總歸是為了這個民族,這個國家貢獻了一份力量。
所以,對於這些問題他並非避而不談,而是將後世網上看來的理論,依據自己的經驗學識篩選出自己覺得正確的,說與李雲逸。
在他看來,不管是各國覬覦中國也好,軍閥混戰也罷,各黨派爭權奪利也好,總不過一個“利”字。
老祖宗說得好,“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林誌寧一番話,卻是將世間一切迷幕撕開,將一切歸之於利益之爭。
聽的李雲逸大皺眉頭,但細細想來,林誌寧雖說說的血淋淋了一些,不過道理確實如此。
想到自己一直以來的各種動作,不由得有些喪氣,為了利益之爭,他人如何會聽從自己勸說,難怪自己一直一事無成,一時間倒有些心灰意冷了。
兩人相談甚歡,早已結成忘年之交,兄弟相稱,林誌寧見他如此,心裏也有些不忍。
開口勸解道:“良忱兄何必如此,正因為世道崩壞,才需要齊聚仁人誌士,拯救世界,拯救這個民族。”
一番話罷,李雲逸又恢複了精神,他屢經挫折,早已經鍛煉出堅強的神經,隻不過乍聽到有人這般解析紛爭,一時間有些迷茫而已,被林誌寧一提醒,又恢複了鬥誌。
“林小兄弟,你見識高妙,不如隨我一道去廣東拜見孫先生罷,孫先生得你這樣英才相助,必然也是非常歡喜的。”李雲逸突然一把抓住林誌寧手臂,直截了當的開口邀請道。
林誌寧此時還沒有想好以後的行止,不過拜見孫先生他自然是極高興,不過那不是現在,他總要一路親眼觀察這個世界,親自體驗一番這個世道才好。
所以,不著痕跡的從他手中脫出,嘴裏說道:“能夠見到中山先生,自然極好,不過,我在北平還有一件要事,待此事完結,我自然南下。”
李雲逸卻不想就這麽放過他,說道:“不知道林小兄弟有何要事,我李家雖然不是名門望族,但在北平一帶也有相熟故舊,不若我隨你一道,待事情解決之後在一起南下廣東如何。”
林誌寧有些哭笑不得,這人居然還怕他跑了不成,解釋道:“我乃習武之人,這一路南下,自然要見識各路武學,拜訪各家宗師。雖然不知道他們有什麽規矩,不過良忱兄一路跟著,怕是不好吧。”
“不妨事,我也想要見見武林中人,順便看看林兄弟武功如何。”李雲逸笑嗬嗬的說道,卻是一路交談中,他發現林誌寧對於熟人,也沒有那般冷言冷語,不怎麽會拒絕別人,所以厚著臉皮,一定要跟在身邊。
林誌寧無奈,道一聲:“隨你吧。”隨即閉目養神,不再理會他。李雲逸見到目的達成,也不再言語糾纏,也徑自閉目養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