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中風醒來,更換九門提督人選,再度昏迷,一眾上書房大臣集體前往暢春園,一眾皇子也前往暢春園探視的消息立刻就在京城的宗室親貴,勳貴大臣間傳了開來,咋聞這一變故,人人皆是心驚肉跳,這消息意味著什麽?京城極可能馬上就將上演一場皇位之爭!
所有的宗室親貴,勳貴大臣則又將麵臨著一次站隊,特別是八爺黨的一眾官員和王公大臣,隨著鄂倫岱出任九門提督,八阿哥勝出的機率將無限擴大,是支持八阿哥還是支持十四阿哥,對他們而言,是一種非常痛苦的選擇。
最著急的卻是禮部的一眾官員,禮部滿漢尚書瓦爾答、李元龍二人聽聞這消息,都不由的叫苦不迭,立刻調動所有的官吏全力安排一眾來京祝壽的耆老離京,誰也不知道京城會不會馬上陷入巨大的恐慌和混亂之中,若是殃及這些耆老,那萬壽慶典和千叟宴可就成了天大的笑話,而他們禮部的大小官員都將成為替罪羊。
暢春園內,青溪書屋偏殿,所有的上書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濟濟一堂,卻是沒人開口說話,康熙的情形,他們都遠遠的探視了一番,麵對這種突如其來的變故,人人都是六神無主,不知該如何應對。
最終還是李光地打破了沉寂,他輕咳了一聲,才緩緩說道:“萬壽慶典尚未結束,京中仍有大量來自各地的耆老、士紳,皇上病危的消息一旦傳出,必然人心惶惶,甚至引**亂,一味隱瞞,怕是瞞不住有心人,不如放出消息,皇上龍體欠安,令一眾人等回籍為皇上祈福,諸位以為如何?”
“李中堂此言甚是,當前,首要任務便是穩住人心,避免人心慌亂,釀成大變。”王掞飛快的接過話頭道:“我任過禮部尚書,熟悉部務,此事,便由我全權負責。”
“老狐狸。”馬齊不由暗罵了一聲,如此一來,他倒是可以輕鬆的避過了後麵的難題,不過,王掞確實擔任過禮部尚書,他負責此事,確實最為理想。
這件事情,眾人根本就不關心,康熙都這樣子了,萬壽慶典也無繼續的必要,況且將這些耆老、士紳打發離京也有助於京城的穩定,是以,眾人紛紛點頭讚同。
李光地完成了拋磚引玉的任務,便不再吭聲,張鵬翮瞅了眾人一眼,道:“皇上病重,當前最重要的便是維持京師的穩定,新任九門提督鄂倫岱為人狂妄恣縱,剛愎自傲,亦有失孝道,由他獨掌京師治安,頗令人擔憂,是否將所有駐京八旗調入京城,特別是加強內城的駐軍數量。”
一聽這話,眾人都是一楞,鄂倫岱是八阿哥一黨的,張鵬翮是十四黨的大旗,如今一眾阿哥是何態度還尚且不知,張鵬翮竟公然提出要增加內城駐軍以製衡步軍統領衙門,而且將話說的如此露骨,這是不是意味著十四黨與八黨將徹底決裂?平日裏看張鵬翮甚為溫和,沒想到一旦觸及到十四黨的核心利益,他反應會如此激烈。
雖然現在還不知道八阿哥是如何想的,但張鵬翮如此詆毀鄂倫岱,馬齊、蕭永藻自是不樂意,馬齊略一沉吟便道:“鄂倫岱出任九門提督,乃是皇上的旨意,張中堂如此說,可是指責皇上用人不當?”
張鵬翮絲毫不讓的道:“鄂倫岱狂妄恣縱,剛愎自傲,有失孝道,乃是皇上對他的評價,馬中堂難道不曾細讀皇上的聖旨?”
“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蕭永藻一口就接了過來,“焉不聞知恥而後勇,聞過而改之?看人見事,如何能一成不變?”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張鵬翮神色不動的說道:“諸位,皇上的病情就連太醫亦不敢輕下斷語,一旦昏迷時間過長,恐有肘腋之變,依在下愚見,當前之大事,唯穩而已,諸位可讚同此點?”
這話問的眾人一滯,誰敢說維護穩定不對?嵩祝、王掞、富寧安、溫達都是四邊不靠,不攀結黨附阿哥的,眼見明顯已是八黨與十四黨相爭,誰也不願意多言,都是默然以對。
領侍衛內大臣富爾丹看了看幾位上書房大臣,又看了看幾位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一眼,緩緩開口道:“皇上清醒時有旨,要嚴防,既然是嚴防,自然就得有兵,我讚成調動城外所有駐京八旗兵丁入內城協防,特別是暢春園和皇宮。”
這事涉及八爺黨和十四黨,誰也不願意吭聲,張鵬翮卻是微笑著道:“皇上的安危是首務,加強暢春園和皇宮的值衛兵丁既是勢在必行,也是奉旨行事,這事是你們領侍衛內大臣的職責所在,你們自己酌情調動。”
馬齊心裏不由暗罵,這倒好,他們連反對的資格都沒有了。
李光地卻是不願意他們在這個問題上過多糾纏,岔開話題道:“皇上這幾日不能理政,還望諸位多多辛苦,為皇上分憂。”
“稟諸位大人,一眾皇子要進園探視皇上,小的們不敢私下做主,還請大人示下。”一軍校在外請示道。
雅爾江阿苦笑道:“這事如何處理?”
在座所有人心裏都清楚,康熙若是昏迷幾日不醒,新一論的奪嫡之爭,立馬就會上演,讓一眾皇子探視,風險太大,不讓他們探視,又怕他們借機鬧事,這事確實難以處理,幾個領侍衛內大大臣都有些拿不定主意,一眾上書房大臣亦是默然不語。
李光地輕歎了一聲,才道:“召集諸位前來,主要便是為商議此事,一則要確保皇上的安全,二則要維護京城的穩定,再有,便是要盡量防止諸皇子異動。
如何預防?我認為隻有不泄漏皇上的病情,方能有效防止,因此,必須嚴密的控製暢春園,內外皆需嚴控,不能走漏絲毫風聲。
我提議讓嵩祝、富寧安二位中堂駐守暢春園,所有人等,一律不得探視。諸位有無異議?”
富爾丹點了點頭道:“這也符合皇上嚴守的旨意。”
馬齊卻道:“若是有不忍言之事,又待如何?”
李光地淡淡的說道:“有遺詔,則奉遺詔,若是沒有遺詔,也唯有聽天由命了。”
(未完待續)
所有的宗室親貴,勳貴大臣則又將麵臨著一次站隊,特別是八爺黨的一眾官員和王公大臣,隨著鄂倫岱出任九門提督,八阿哥勝出的機率將無限擴大,是支持八阿哥還是支持十四阿哥,對他們而言,是一種非常痛苦的選擇。
最著急的卻是禮部的一眾官員,禮部滿漢尚書瓦爾答、李元龍二人聽聞這消息,都不由的叫苦不迭,立刻調動所有的官吏全力安排一眾來京祝壽的耆老離京,誰也不知道京城會不會馬上陷入巨大的恐慌和混亂之中,若是殃及這些耆老,那萬壽慶典和千叟宴可就成了天大的笑話,而他們禮部的大小官員都將成為替罪羊。
暢春園內,青溪書屋偏殿,所有的上書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濟濟一堂,卻是沒人開口說話,康熙的情形,他們都遠遠的探視了一番,麵對這種突如其來的變故,人人都是六神無主,不知該如何應對。
最終還是李光地打破了沉寂,他輕咳了一聲,才緩緩說道:“萬壽慶典尚未結束,京中仍有大量來自各地的耆老、士紳,皇上病危的消息一旦傳出,必然人心惶惶,甚至引**亂,一味隱瞞,怕是瞞不住有心人,不如放出消息,皇上龍體欠安,令一眾人等回籍為皇上祈福,諸位以為如何?”
“李中堂此言甚是,當前,首要任務便是穩住人心,避免人心慌亂,釀成大變。”王掞飛快的接過話頭道:“我任過禮部尚書,熟悉部務,此事,便由我全權負責。”
“老狐狸。”馬齊不由暗罵了一聲,如此一來,他倒是可以輕鬆的避過了後麵的難題,不過,王掞確實擔任過禮部尚書,他負責此事,確實最為理想。
這件事情,眾人根本就不關心,康熙都這樣子了,萬壽慶典也無繼續的必要,況且將這些耆老、士紳打發離京也有助於京城的穩定,是以,眾人紛紛點頭讚同。
李光地完成了拋磚引玉的任務,便不再吭聲,張鵬翮瞅了眾人一眼,道:“皇上病重,當前最重要的便是維持京師的穩定,新任九門提督鄂倫岱為人狂妄恣縱,剛愎自傲,亦有失孝道,由他獨掌京師治安,頗令人擔憂,是否將所有駐京八旗調入京城,特別是加強內城的駐軍數量。”
一聽這話,眾人都是一楞,鄂倫岱是八阿哥一黨的,張鵬翮是十四黨的大旗,如今一眾阿哥是何態度還尚且不知,張鵬翮竟公然提出要增加內城駐軍以製衡步軍統領衙門,而且將話說的如此露骨,這是不是意味著十四黨與八黨將徹底決裂?平日裏看張鵬翮甚為溫和,沒想到一旦觸及到十四黨的核心利益,他反應會如此激烈。
雖然現在還不知道八阿哥是如何想的,但張鵬翮如此詆毀鄂倫岱,馬齊、蕭永藻自是不樂意,馬齊略一沉吟便道:“鄂倫岱出任九門提督,乃是皇上的旨意,張中堂如此說,可是指責皇上用人不當?”
張鵬翮絲毫不讓的道:“鄂倫岱狂妄恣縱,剛愎自傲,有失孝道,乃是皇上對他的評價,馬中堂難道不曾細讀皇上的聖旨?”
“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蕭永藻一口就接了過來,“焉不聞知恥而後勇,聞過而改之?看人見事,如何能一成不變?”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張鵬翮神色不動的說道:“諸位,皇上的病情就連太醫亦不敢輕下斷語,一旦昏迷時間過長,恐有肘腋之變,依在下愚見,當前之大事,唯穩而已,諸位可讚同此點?”
這話問的眾人一滯,誰敢說維護穩定不對?嵩祝、王掞、富寧安、溫達都是四邊不靠,不攀結黨附阿哥的,眼見明顯已是八黨與十四黨相爭,誰也不願意多言,都是默然以對。
領侍衛內大臣富爾丹看了看幾位上書房大臣,又看了看幾位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一眼,緩緩開口道:“皇上清醒時有旨,要嚴防,既然是嚴防,自然就得有兵,我讚成調動城外所有駐京八旗兵丁入內城協防,特別是暢春園和皇宮。”
這事涉及八爺黨和十四黨,誰也不願意吭聲,張鵬翮卻是微笑著道:“皇上的安危是首務,加強暢春園和皇宮的值衛兵丁既是勢在必行,也是奉旨行事,這事是你們領侍衛內大臣的職責所在,你們自己酌情調動。”
馬齊心裏不由暗罵,這倒好,他們連反對的資格都沒有了。
李光地卻是不願意他們在這個問題上過多糾纏,岔開話題道:“皇上這幾日不能理政,還望諸位多多辛苦,為皇上分憂。”
“稟諸位大人,一眾皇子要進園探視皇上,小的們不敢私下做主,還請大人示下。”一軍校在外請示道。
雅爾江阿苦笑道:“這事如何處理?”
在座所有人心裏都清楚,康熙若是昏迷幾日不醒,新一論的奪嫡之爭,立馬就會上演,讓一眾皇子探視,風險太大,不讓他們探視,又怕他們借機鬧事,這事確實難以處理,幾個領侍衛內大大臣都有些拿不定主意,一眾上書房大臣亦是默然不語。
李光地輕歎了一聲,才道:“召集諸位前來,主要便是為商議此事,一則要確保皇上的安全,二則要維護京城的穩定,再有,便是要盡量防止諸皇子異動。
如何預防?我認為隻有不泄漏皇上的病情,方能有效防止,因此,必須嚴密的控製暢春園,內外皆需嚴控,不能走漏絲毫風聲。
我提議讓嵩祝、富寧安二位中堂駐守暢春園,所有人等,一律不得探視。諸位有無異議?”
富爾丹點了點頭道:“這也符合皇上嚴守的旨意。”
馬齊卻道:“若是有不忍言之事,又待如何?”
李光地淡淡的說道:“有遺詔,則奉遺詔,若是沒有遺詔,也唯有聽天由命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