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中楷冷聲說道:“陸中勳,說話要有理有據,這裏是朝堂,文武百官和皇上都在這裏,你要為自己說的話負責任。”
賀中楷這番話的潛在意思,是在警告陸中勳,這裏是朝堂,你要是把事情做絕,鬧大,到時候收不了手,就算把我給整倒了,你自己也要吃不了兜著走。
陸中勳淡聲說道:“相國者,國之重器,既能興邦,也能喪邦,大臣發現問題,當麵提出來,有什麽不對?”
陳虎也是出聲說道:“陸大人隻是提出質詢,兩位相國若能解釋清楚,那自然也就沒有什麽了。”
趙詢看了陳虎一眼,有些反應過來,然後又是打開陸中勳的那本奏章看了看,果然,內容雖然寫的非常詳細,卻是沒有任何佐證,既然沒有佐證,那雙方就有的說了。
賀中楷忍住心中的火氣,沉聲問道:“陸侍郎說我與鄭相國乃是朋黨,結黨營私,打擊朝臣,排除異己,不知這個罪名,從何而來?”
“眾所周知,賀相國與鄭相國兩人私交極好,戶部官員的調撥與升遷,很容易在吏部得到通過,反過來,吏部每年的衙門年算,也是比其他各部要多上許多,而且據聞,你們兩人早年已經結拜為兄弟,太祖有製,同族不二相,你們既是兄弟,怎麽能夠同時為相呢?”
陸中勳不溫不火,繼續說道:“前番戶部貪腐大案,主犯賀明暾,他是你賀相國的親侄兒,同屬一部,如此親近,事情發生之後,單單一句毫不知情,恐怕有些說不過去了,所以賀明暾之事,賀相國難辭其咎。”
“據我所知,戶部貪腐之案發生之後,賀相國百般阻攔,對盛侍郎也是多有責怪,如今盛侍郎在戶部舉步維艱,已經無法主持戶部日常事務,大多數該他擁有的權力全部被剝奪,而且今日官員考核,吏部給了盛世朗最差,這不是打擊朝臣,排除異己,又是什麽?”
蕭徽這個時候站了出來說話。
鄭仁傑搶在賀中楷前麵開口說道:“結拜之事,絕對是子虛烏有,那是武夫喜歡做的事情,我們文人交的是心,那些浮誇之事,根本不屑為之,至於今年官員考評,給了盛侍郎最差,那是因為戶部貪腐之案,盛侍郎用刑過量,導致五個官員,在沒有定案之前,就是相繼死亡,功是功,過是過,在這件事情上,盛侍郎難辭其咎,所以吏部這才在考評上給了最差,於公於私都說的通,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對於鄭仁傑的這番解釋,陸中勳笑了笑,沒有在說話。
賀中楷看著陸中勳,冷聲問道:“陸侍郎還有什麽要問的?”
陸中勳淡聲說道:“我聽說,官員要想進賀相國的家門,沒有三百兩銀子,是想都不要想的,不知此事是否屬實?”
賀中楷眉頭一跳,沉聲說道:“此事簡直是無稽之談,我賀中楷身為當朝相國,豈會做這樣的齷齪之事?再者,我賀家也是官宦世家,家資也算不俗,為了區區三百兩銀子,自損名聲,根本就沒有這樣的道理。”
趙詢這時候出聲說道:“陸侍郎,你還有什麽問題?”
“沒有了,臣也隻是收到一些情況,所以出來問詢一二,並無他意。”
陸中勳笑了笑,拱手一拜,然後退下。
蕭徽、陳虎兩人也是相繼退了下去,在沒有任何言語。
趙詢皺眉看著他們,這幾個人搞這麽一出,到底想要幹什麽?
賀中楷見陸中勳等人輕描淡寫,往自己身上潑了髒水,就這麽算了,根本沒有當一回事,哪裏把自己放在眼裏,他心中頓時就是大怒,正要發作,一旁的鄭仁傑拉住了他,搖了搖頭,低聲說道:“賀兄,這裏不是爭論的地方,爭來爭去,吃虧的隻能是我們自己,算了,散朝之後,再做計較。”
賀中楷咬了咬牙,隻得坐了下來。
事情來的快,去的也快,在場的官員原本以為今天會遇到一場精彩的政治爭鬥,但是誰能想到,陸中勳像是二傻子似的,站出來發了一通神經,然後就沒有下文,就像是寫對聯,隻有上聯,而沒有下聯。
今天的這個事情,來的非常突然,根本就沒有任何預兆,能進到這裏的官員,哪一個都不簡單,在沒有弄清楚事情的緣由之前,最好的辦法,便是站在一旁安靜的看著,所以自始至終,絕大多數官員都是顯得非常安靜,但是從他們的神色可以看出,他們此刻的內心深處,恐怕是相當的熱鬧與精彩。
朝會,政事堂相國並不一定非要在場,朝會的具體內容,肯定是已經提前在政事堂商議過一遍,所以朝會之前,相國們其實已經知道整個朝會要商議什麽事情,如果跟自己沒有什麽太大關係,或者是皇帝提前通知以及重大國事,除此之外,朝會,相國是可以選擇不來的,在本部衙門做自己的事情即可。
政事堂九位相國,今天隻來了三個,除去鄭仁傑、賀中楷之外,就隻有李勳來了,因為今天的朝會,主要內容就是商議河南賑災之事,還有石虎的問題,不過這一次朝會,石虎的問題並不涉及到軍事方麵,主要還是商議對江南地區,寇雄、趙柏安等人的物資供應,以及河南賑災糧食的調配。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la">ranwen.la</a>
對於石虎的最終決定,到底是以軍事為主,安撫為輔,還是以安撫為主,軍事為輔,大臣之間存在很大爭議,意見並不統一,這主要是豐京禁軍經過一場叛亂,軍隊數量銳減至不足十萬,朝廷的財政問題,雖然經過西域的大量物資調度,有所好轉,但是馬上發起一場規模很大的戰爭,終歸有所不及,一旦與石虎打了起來,不能短時間之內結束戰爭,朝廷的財政根本支持不了多久,而且戰局要是不利,地方節度使不肯出力相助,那麽朝廷隻能從河東、淮北等地調兵前往,但是河南道的大規模暴亂剛剛平定沒有多久,局勢並不穩定,淮北地區的地方軍隊,戰鬥力並不強,人數也不多,所以,很多東西千頭萬緒,考慮的方麵太多,不僅趙詢有顧忌,很多大臣同樣如此,而且,讚成與反對的大臣,他們到底是什麽心思,誰又能知道呢?
賀中楷這番話的潛在意思,是在警告陸中勳,這裏是朝堂,你要是把事情做絕,鬧大,到時候收不了手,就算把我給整倒了,你自己也要吃不了兜著走。
陸中勳淡聲說道:“相國者,國之重器,既能興邦,也能喪邦,大臣發現問題,當麵提出來,有什麽不對?”
陳虎也是出聲說道:“陸大人隻是提出質詢,兩位相國若能解釋清楚,那自然也就沒有什麽了。”
趙詢看了陳虎一眼,有些反應過來,然後又是打開陸中勳的那本奏章看了看,果然,內容雖然寫的非常詳細,卻是沒有任何佐證,既然沒有佐證,那雙方就有的說了。
賀中楷忍住心中的火氣,沉聲問道:“陸侍郎說我與鄭相國乃是朋黨,結黨營私,打擊朝臣,排除異己,不知這個罪名,從何而來?”
“眾所周知,賀相國與鄭相國兩人私交極好,戶部官員的調撥與升遷,很容易在吏部得到通過,反過來,吏部每年的衙門年算,也是比其他各部要多上許多,而且據聞,你們兩人早年已經結拜為兄弟,太祖有製,同族不二相,你們既是兄弟,怎麽能夠同時為相呢?”
陸中勳不溫不火,繼續說道:“前番戶部貪腐大案,主犯賀明暾,他是你賀相國的親侄兒,同屬一部,如此親近,事情發生之後,單單一句毫不知情,恐怕有些說不過去了,所以賀明暾之事,賀相國難辭其咎。”
“據我所知,戶部貪腐之案發生之後,賀相國百般阻攔,對盛侍郎也是多有責怪,如今盛侍郎在戶部舉步維艱,已經無法主持戶部日常事務,大多數該他擁有的權力全部被剝奪,而且今日官員考核,吏部給了盛世朗最差,這不是打擊朝臣,排除異己,又是什麽?”
蕭徽這個時候站了出來說話。
鄭仁傑搶在賀中楷前麵開口說道:“結拜之事,絕對是子虛烏有,那是武夫喜歡做的事情,我們文人交的是心,那些浮誇之事,根本不屑為之,至於今年官員考評,給了盛侍郎最差,那是因為戶部貪腐之案,盛侍郎用刑過量,導致五個官員,在沒有定案之前,就是相繼死亡,功是功,過是過,在這件事情上,盛侍郎難辭其咎,所以吏部這才在考評上給了最差,於公於私都說的通,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對於鄭仁傑的這番解釋,陸中勳笑了笑,沒有在說話。
賀中楷看著陸中勳,冷聲問道:“陸侍郎還有什麽要問的?”
陸中勳淡聲說道:“我聽說,官員要想進賀相國的家門,沒有三百兩銀子,是想都不要想的,不知此事是否屬實?”
賀中楷眉頭一跳,沉聲說道:“此事簡直是無稽之談,我賀中楷身為當朝相國,豈會做這樣的齷齪之事?再者,我賀家也是官宦世家,家資也算不俗,為了區區三百兩銀子,自損名聲,根本就沒有這樣的道理。”
趙詢這時候出聲說道:“陸侍郎,你還有什麽問題?”
“沒有了,臣也隻是收到一些情況,所以出來問詢一二,並無他意。”
陸中勳笑了笑,拱手一拜,然後退下。
蕭徽、陳虎兩人也是相繼退了下去,在沒有任何言語。
趙詢皺眉看著他們,這幾個人搞這麽一出,到底想要幹什麽?
賀中楷見陸中勳等人輕描淡寫,往自己身上潑了髒水,就這麽算了,根本沒有當一回事,哪裏把自己放在眼裏,他心中頓時就是大怒,正要發作,一旁的鄭仁傑拉住了他,搖了搖頭,低聲說道:“賀兄,這裏不是爭論的地方,爭來爭去,吃虧的隻能是我們自己,算了,散朝之後,再做計較。”
賀中楷咬了咬牙,隻得坐了下來。
事情來的快,去的也快,在場的官員原本以為今天會遇到一場精彩的政治爭鬥,但是誰能想到,陸中勳像是二傻子似的,站出來發了一通神經,然後就沒有下文,就像是寫對聯,隻有上聯,而沒有下聯。
今天的這個事情,來的非常突然,根本就沒有任何預兆,能進到這裏的官員,哪一個都不簡單,在沒有弄清楚事情的緣由之前,最好的辦法,便是站在一旁安靜的看著,所以自始至終,絕大多數官員都是顯得非常安靜,但是從他們的神色可以看出,他們此刻的內心深處,恐怕是相當的熱鬧與精彩。
朝會,政事堂相國並不一定非要在場,朝會的具體內容,肯定是已經提前在政事堂商議過一遍,所以朝會之前,相國們其實已經知道整個朝會要商議什麽事情,如果跟自己沒有什麽太大關係,或者是皇帝提前通知以及重大國事,除此之外,朝會,相國是可以選擇不來的,在本部衙門做自己的事情即可。
政事堂九位相國,今天隻來了三個,除去鄭仁傑、賀中楷之外,就隻有李勳來了,因為今天的朝會,主要內容就是商議河南賑災之事,還有石虎的問題,不過這一次朝會,石虎的問題並不涉及到軍事方麵,主要還是商議對江南地區,寇雄、趙柏安等人的物資供應,以及河南賑災糧食的調配。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la">ranwen.la</a>
對於石虎的最終決定,到底是以軍事為主,安撫為輔,還是以安撫為主,軍事為輔,大臣之間存在很大爭議,意見並不統一,這主要是豐京禁軍經過一場叛亂,軍隊數量銳減至不足十萬,朝廷的財政問題,雖然經過西域的大量物資調度,有所好轉,但是馬上發起一場規模很大的戰爭,終歸有所不及,一旦與石虎打了起來,不能短時間之內結束戰爭,朝廷的財政根本支持不了多久,而且戰局要是不利,地方節度使不肯出力相助,那麽朝廷隻能從河東、淮北等地調兵前往,但是河南道的大規模暴亂剛剛平定沒有多久,局勢並不穩定,淮北地區的地方軍隊,戰鬥力並不強,人數也不多,所以,很多東西千頭萬緒,考慮的方麵太多,不僅趙詢有顧忌,很多大臣同樣如此,而且,讚成與反對的大臣,他們到底是什麽心思,誰又能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