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廟還有太多問題,不著力監管,就會在地方涉政,官府和院事們也都視天廟為戰場,推動天廟去為他們爭利。若是著力監管,又會讓天廟凝聚出一股外於朝廷的力量,在諸多國務上發聲,他們會努力爭取‘正名’,想要得到排擠他教的國教之位,獨霸華夏人心。”
“老道以為,最好是推動天廟分宗,將他們各自所立之宗明示,如東西院一般,相互製衡……”
東京金山衛行宮,李肆麵容肅穆地看著手中的書信,思緒中浸著深深的黯然。
聖道十七年二月,翼鳴老道故去了,這是他就天廟問題留下的遺言。老道大半輩子都在造滿清的反,後半輩子則在造儒家的反,培養出徐靈胎等一大幫天主教弟子,終於奠定了天廟的組織和思想根基。
但老道依舊認為自己沒有競全功,他很想再活三十年來解決天廟的諸多問題,可惜上天沒再給他機會。
“老道你太貪了啊,一個人怎麽能解決這麽多問題,便是我也沒自大到這種程度,我也不能……”
李肆正想到自己也不可能包攬下華夏發展的一切要題,這幾月內收到的諸多消息一並湧入腦海,思緒也頓時轉了方向。
“不列顛人終於正視華夏了,這意味著未來幾年,乃至數十年,國家都會以外為重。七年戰爭也許沒有了,但必定會有六年或者八年戰爭。美國獨立也許不是三十年之後的事。說不定二十年之後就要麵對。歐美變局決定著世界大局,華夏自然不能自外,這還是我的責任,我怎麽也不能逃避。”
轉瞬間,李肆就跟老道的思路同步了。
天廟大業有太多未盡之事,而華夏大業的未盡之事更多。
他這皇帝所擁有的皇權還需要怎樣分割和打磨,他所攬下的軍隊、司法、外交和經濟事務要怎麽調理。東西兩院跟朝廷之間的關係到底會走到哪一步,立法權又要怎樣明確劃分,地方和中央的分權分財要以怎樣的基礎和形式去作進一步的保障。
上述問題都還是基礎的政體問題,而更進一步的是殖民公司的退出機製。目前正阻礙著殖民公司托管地的發展,呂宋和扶南兩地為此事已經鬧得不可開交。這事牽涉到的還是一國工商布局和貿易政策,不早日妥善解決,南洲和東洲殖民地在幾十年後羽翼豐滿。說不定也要搞出獨立之舉。
隨著英華立國十多年的積累,以及近幾年國庫的豐裕,學院體係的健全和科舉製的大盛,官僚階層也日益膨脹起來,不僅是在規模上,權柄上也是如此。官僚治政的弊病,怕也會在後續的日子裏陸續顯露出來。
更頭痛的是滿清問題,跟以前頭痛的方向不同,現在李肆頭痛的是呼籲北伐複土的力量越來越弱。眼下華夏南北的人心隔閡越來越大,英華人人視滿清治下為犬儒奴民之地。而滿清不分滿漢,大多視英華為道統淪喪,人德不存的人間地獄。
以大義論,人人嘴上都會擁護北伐複土,可要落到實際行動上,除了熱血的軍人和士子外,就沒多少人願意動了。去年有人在東西兩院提過北伐的議案,大家熱烈附和,可一說到實際的北伐增稅問題,東院就鴉雀無聲。西院更是寧願這稅增到海軍身上,也不願投給陸軍,支持北伐。
李肆判斷,英華至少得花十年時間,跟不列顛乃至歐洲各個殖民強國過招。確定華夏百年的生存空間。十年後,支持北伐的力量會更削弱。到那時。眼界已開的國人會將數千萬人口的滿清故地視為沉重包袱,還不知道要下多大的力氣,在國中攪出多大的政局動蕩,才能促成北伐大業。
“十年啊,怕孫子都能打醬油了。”
李肆這般自嘲著,忽然一個激靈,大兒子李克載已經十四歲了……
“阿肆啊,彭老爺子又在嘮叨說,你還欠他們彭家一個女婿,你是沒辦法還了,可還一個兒子總成啊。競前現在也淡出了朝堂,我看他的女兒性情又嫻熟,模樣也端正,生辰八字配克載正合適。”
三娘在身邊嘀咕著,此時夫妻在行宮露台上曬太陽,正各想各的,可兩人也許真是心有靈犀,同時想到了李克載的婚事。
彭競前就是彭先仲,不止是他,三娘還提過蕭勝的女兒,甚至早年亡於英烈灣的梁得廣的女兒。
這也是個煩惱啊,李肆苦笑。三娘最顧念的是蕭勝一係,可惜蕭勝的女兒才六歲,從年齡上看,彭先仲的女兒最合適。但李克載已經不簡單屬於三娘了,他在國中無太子之名,卻已有太子之實,因此婚姻問題也成了政治問題。
在這事上,英華上層的政治派別就顯露無遺,先要分為開國派和輔國派。開國派也就是關田彭段安蕭等“老革命”,也即所謂的勳舊派,他們都被授予了開國公侯伯等爵位,而後續從龍的舊清官員和新生派骨幹則被授予了輔國公侯伯爵位。另外還有所謂的“民望派”,則是以雷襄、李方膺為首,靠布衣之身揚名天下,或在工商界以及東西院身居重位的人物,開國和輔國兩派自然都希望太子妃能出自自~~書書網.shushuw-更新首發~~己這一黨,但民望派卻認為太子妃如果能出自民間,更利於鞏固英華君民相約的大義。總之太子妃這個位置不可避免地籠罩在政治光環之下,即便是李肆想給兒子婚姻自由,也是愛莫能助。
政治需要之下,還有父母之命的傳統,三娘的提議,更多是出自母親的身份,而非她近於皇後的身份。聽她還在念叨什麽生辰八字。李肆微微一笑。
記得早前跟李克載談到這事時。兒子惦記著香港一家天廟裏唱天曲的一位姑娘,李肆還派人去調查過,那就是一位縣學夫子的女兒。等兒子學院畢業後,如果心思還沒變,就幫他一把,把那姑娘配給他為次妃,正妃的位置,到那時再說吧。
李肆一邊暗自思忖,一邊安撫三娘,說這事不急。
三娘怒目道:“怎麽不急。都十四歲啦!就算不娶,總得先訂下來啊。”
李肆轉移話題:“克曦都十六歲了,怎見你這個當媽的不急呢?”
說到李克曦,三娘頓時泄氣:“那丫頭……就當她已經出家了吧。”
接著她再橫眉道:“都是你這當爹的害的!坑了蕭姐姐不說。連女兒也坑進去了!”
李克曦的婚事在兩三年前就已鬧得不可開交,不僅外人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手段說親,就連關蒄、安九秀和朱雨悠等自家人都成了說客。
李肆的想法很傳統,這個時代人心躁動,有才之人都想著幹一番大事業,功業心太足,風險也大。在翰林院找個才貌雙全,品行忠厚的女婿,能陪著女兒安安穩穩過日子就好。
他真是料差了,他這大女兒怎麽會是安安穩穩過日子的人呢。聽說皇帝老爹有意在翰林院擇婿,李克曦就找人給翰林院群英們送去一封信,言辭很委婉,態度很端正,就隻說想見識見識翰林院眾位才子們的學問。
她出了一道題,也是她一直在埋頭研究的課題,那就是熱氣球……
經過有心人的描繪,翰林院就將這事當作了公主丟出的繡球,誰能解決,誰就有可能晉身駙馬。於是一院翰林全都動員了起來。
翰林院是國策顧問機構,換在往日,那都是個個滿腹經綸的才子,但要說什麽科學實務,大半都要抓瞎。但如今的英華。國策以實為根,因此翰林們除了文字之才外。人人都懂術數、格致乃至化學中的一門,而且還懂得很深。
因為李克曦的推動,翰林院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熱氣球研究運動,這些家夥各展神通,有找學院同門的,有依靠天廟的,還有人甚至通過關係去拉天道院的專家。
等李肆看到天道院、佛山製造局、東莞機械局乃至工部開列的研究課題上同時多出這麽一項,追問原因時,才知道了是他大閨女搞出來的風波。而等他下令整合資源來搞這事,翰林院不準再不務正業時,已經有十多個熱氣球上了天,但後續卻是無一成功,還死傷了好幾人,其中還包括兩個一心想得公主青睞的年輕翰林……
再跟李克曦早年調皮搗蛋的行徑結合起來,大公主是災星下凡的傳聞就這麽廣散於民間,連帶影響到宮廷,再沒多少人上門說親。倒不是真信了什麽災星,而是各家都覺得這位公主的性情太難捉摸,能量又大又好動,還特別能攪事,沒人敢請入門庭。
“爹爹能娶天道,我為什麽不能嫁給天道!?我才不稀罕什麽丈夫男人……”
三娘訓誡女兒,公主也發了彪,把老子李肆當年立天道為皇後的荒唐行徑扯出來辯護,然後宣布,她要入天道院,終生不嫁!
為這事三娘找李肆吵過好幾次,最終還是已在天道院研究醫藥之學的蕭拂眉出麵調解,說讓李克曦入天道院搞正經的研究工作可以磨磨她性子,至於婚事,再晚兩年也不遲。現在英華的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加上教育體係鋪開,十三四歲定終身的事正漸漸成為老古董,三娘也就隻好答應了。
到現在兩年過去,女兒的性子倒是磨軟了,可就跟蕭拂眉一樣,幾乎已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究大學問,三娘才會賭氣地說這女兒已經出了家,然後再度埋怨李肆。
國事家事,都有煩心事啊。
李肆默默受著三娘的絮叨,直到楊適送上於漢翼的急報才脫了困。
“我那侄皇帝……開始動小心思了麽?或者說是那位太妃春心難耐了?”
看完報告,李肆挑起眉毛,密諜探得滿清宮廷跟羅刹密使接觸的消息,具體內容不清楚,可方向卻是不言自明的。羅刹從歐洲方向得知了不列顛和英華開戰的消息,覺得可以通過滿清搞什麽手腳。此時張漢皖已領著北庭大軍進至北海,正準備展開北海攻略,要把羅刹人從北海趕出去。
“西安該拿回來了,不拿西安,難從西北抽手。”
內閣特別會議上,範晉提出這項動議。
之前不拿西安,是覺得包袱太重,不利於西北進取。但現在一國主要方向在海上,西北進取已轉為邊疆安定之策,是要持續可能百年的長遠戰事。拿下西安,西北物資轉運和補給的成本才能降下來,支撐起連綿不絕的多年消耗。
李肆沉思片刻,點頭道:“好,也讓滿清老實一點,讓他們搞明白自己的地位。”
波濤狂湧的印度洋海麵,喬治-安森揮刀指向東方隱約可見的帆影,高聲呼道:“戰鬥!讓賽裏斯人搞明白自己的地位,大海不是他們的,是我們不列顛人的!”
聖道十七年二月,史稱“第一次極點之戰”的戰爭,在印度洋錫蘭以南一百二十裏的海麵上打響。以此為始,連綿數年的戰爭縱貫整個地球,整個世界的各個部分,都在由這場戰爭,重新擺正自己的位置。
【第十五卷終】
“老道以為,最好是推動天廟分宗,將他們各自所立之宗明示,如東西院一般,相互製衡……”
東京金山衛行宮,李肆麵容肅穆地看著手中的書信,思緒中浸著深深的黯然。
聖道十七年二月,翼鳴老道故去了,這是他就天廟問題留下的遺言。老道大半輩子都在造滿清的反,後半輩子則在造儒家的反,培養出徐靈胎等一大幫天主教弟子,終於奠定了天廟的組織和思想根基。
但老道依舊認為自己沒有競全功,他很想再活三十年來解決天廟的諸多問題,可惜上天沒再給他機會。
“老道你太貪了啊,一個人怎麽能解決這麽多問題,便是我也沒自大到這種程度,我也不能……”
李肆正想到自己也不可能包攬下華夏發展的一切要題,這幾月內收到的諸多消息一並湧入腦海,思緒也頓時轉了方向。
“不列顛人終於正視華夏了,這意味著未來幾年,乃至數十年,國家都會以外為重。七年戰爭也許沒有了,但必定會有六年或者八年戰爭。美國獨立也許不是三十年之後的事。說不定二十年之後就要麵對。歐美變局決定著世界大局,華夏自然不能自外,這還是我的責任,我怎麽也不能逃避。”
轉瞬間,李肆就跟老道的思路同步了。
天廟大業有太多未盡之事,而華夏大業的未盡之事更多。
他這皇帝所擁有的皇權還需要怎樣分割和打磨,他所攬下的軍隊、司法、外交和經濟事務要怎麽調理。東西兩院跟朝廷之間的關係到底會走到哪一步,立法權又要怎樣明確劃分,地方和中央的分權分財要以怎樣的基礎和形式去作進一步的保障。
上述問題都還是基礎的政體問題,而更進一步的是殖民公司的退出機製。目前正阻礙著殖民公司托管地的發展,呂宋和扶南兩地為此事已經鬧得不可開交。這事牽涉到的還是一國工商布局和貿易政策,不早日妥善解決,南洲和東洲殖民地在幾十年後羽翼豐滿。說不定也要搞出獨立之舉。
隨著英華立國十多年的積累,以及近幾年國庫的豐裕,學院體係的健全和科舉製的大盛,官僚階層也日益膨脹起來,不僅是在規模上,權柄上也是如此。官僚治政的弊病,怕也會在後續的日子裏陸續顯露出來。
更頭痛的是滿清問題,跟以前頭痛的方向不同,現在李肆頭痛的是呼籲北伐複土的力量越來越弱。眼下華夏南北的人心隔閡越來越大,英華人人視滿清治下為犬儒奴民之地。而滿清不分滿漢,大多視英華為道統淪喪,人德不存的人間地獄。
以大義論,人人嘴上都會擁護北伐複土,可要落到實際行動上,除了熱血的軍人和士子外,就沒多少人願意動了。去年有人在東西兩院提過北伐的議案,大家熱烈附和,可一說到實際的北伐增稅問題,東院就鴉雀無聲。西院更是寧願這稅增到海軍身上,也不願投給陸軍,支持北伐。
李肆判斷,英華至少得花十年時間,跟不列顛乃至歐洲各個殖民強國過招。確定華夏百年的生存空間。十年後,支持北伐的力量會更削弱。到那時。眼界已開的國人會將數千萬人口的滿清故地視為沉重包袱,還不知道要下多大的力氣,在國中攪出多大的政局動蕩,才能促成北伐大業。
“十年啊,怕孫子都能打醬油了。”
李肆這般自嘲著,忽然一個激靈,大兒子李克載已經十四歲了……
“阿肆啊,彭老爺子又在嘮叨說,你還欠他們彭家一個女婿,你是沒辦法還了,可還一個兒子總成啊。競前現在也淡出了朝堂,我看他的女兒性情又嫻熟,模樣也端正,生辰八字配克載正合適。”
三娘在身邊嘀咕著,此時夫妻在行宮露台上曬太陽,正各想各的,可兩人也許真是心有靈犀,同時想到了李克載的婚事。
彭競前就是彭先仲,不止是他,三娘還提過蕭勝的女兒,甚至早年亡於英烈灣的梁得廣的女兒。
這也是個煩惱啊,李肆苦笑。三娘最顧念的是蕭勝一係,可惜蕭勝的女兒才六歲,從年齡上看,彭先仲的女兒最合適。但李克載已經不簡單屬於三娘了,他在國中無太子之名,卻已有太子之實,因此婚姻問題也成了政治問題。
在這事上,英華上層的政治派別就顯露無遺,先要分為開國派和輔國派。開國派也就是關田彭段安蕭等“老革命”,也即所謂的勳舊派,他們都被授予了開國公侯伯等爵位,而後續從龍的舊清官員和新生派骨幹則被授予了輔國公侯伯爵位。另外還有所謂的“民望派”,則是以雷襄、李方膺為首,靠布衣之身揚名天下,或在工商界以及東西院身居重位的人物,開國和輔國兩派自然都希望太子妃能出自自~~書書網.shushuw-更新首發~~己這一黨,但民望派卻認為太子妃如果能出自民間,更利於鞏固英華君民相約的大義。總之太子妃這個位置不可避免地籠罩在政治光環之下,即便是李肆想給兒子婚姻自由,也是愛莫能助。
政治需要之下,還有父母之命的傳統,三娘的提議,更多是出自母親的身份,而非她近於皇後的身份。聽她還在念叨什麽生辰八字。李肆微微一笑。
記得早前跟李克載談到這事時。兒子惦記著香港一家天廟裏唱天曲的一位姑娘,李肆還派人去調查過,那就是一位縣學夫子的女兒。等兒子學院畢業後,如果心思還沒變,就幫他一把,把那姑娘配給他為次妃,正妃的位置,到那時再說吧。
李肆一邊暗自思忖,一邊安撫三娘,說這事不急。
三娘怒目道:“怎麽不急。都十四歲啦!就算不娶,總得先訂下來啊。”
李肆轉移話題:“克曦都十六歲了,怎見你這個當媽的不急呢?”
說到李克曦,三娘頓時泄氣:“那丫頭……就當她已經出家了吧。”
接著她再橫眉道:“都是你這當爹的害的!坑了蕭姐姐不說。連女兒也坑進去了!”
李克曦的婚事在兩三年前就已鬧得不可開交,不僅外人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手段說親,就連關蒄、安九秀和朱雨悠等自家人都成了說客。
李肆的想法很傳統,這個時代人心躁動,有才之人都想著幹一番大事業,功業心太足,風險也大。在翰林院找個才貌雙全,品行忠厚的女婿,能陪著女兒安安穩穩過日子就好。
他真是料差了,他這大女兒怎麽會是安安穩穩過日子的人呢。聽說皇帝老爹有意在翰林院擇婿,李克曦就找人給翰林院群英們送去一封信,言辭很委婉,態度很端正,就隻說想見識見識翰林院眾位才子們的學問。
她出了一道題,也是她一直在埋頭研究的課題,那就是熱氣球……
經過有心人的描繪,翰林院就將這事當作了公主丟出的繡球,誰能解決,誰就有可能晉身駙馬。於是一院翰林全都動員了起來。
翰林院是國策顧問機構,換在往日,那都是個個滿腹經綸的才子,但要說什麽科學實務,大半都要抓瞎。但如今的英華。國策以實為根,因此翰林們除了文字之才外。人人都懂術數、格致乃至化學中的一門,而且還懂得很深。
因為李克曦的推動,翰林院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熱氣球研究運動,這些家夥各展神通,有找學院同門的,有依靠天廟的,還有人甚至通過關係去拉天道院的專家。
等李肆看到天道院、佛山製造局、東莞機械局乃至工部開列的研究課題上同時多出這麽一項,追問原因時,才知道了是他大閨女搞出來的風波。而等他下令整合資源來搞這事,翰林院不準再不務正業時,已經有十多個熱氣球上了天,但後續卻是無一成功,還死傷了好幾人,其中還包括兩個一心想得公主青睞的年輕翰林……
再跟李克曦早年調皮搗蛋的行徑結合起來,大公主是災星下凡的傳聞就這麽廣散於民間,連帶影響到宮廷,再沒多少人上門說親。倒不是真信了什麽災星,而是各家都覺得這位公主的性情太難捉摸,能量又大又好動,還特別能攪事,沒人敢請入門庭。
“爹爹能娶天道,我為什麽不能嫁給天道!?我才不稀罕什麽丈夫男人……”
三娘訓誡女兒,公主也發了彪,把老子李肆當年立天道為皇後的荒唐行徑扯出來辯護,然後宣布,她要入天道院,終生不嫁!
為這事三娘找李肆吵過好幾次,最終還是已在天道院研究醫藥之學的蕭拂眉出麵調解,說讓李克曦入天道院搞正經的研究工作可以磨磨她性子,至於婚事,再晚兩年也不遲。現在英華的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加上教育體係鋪開,十三四歲定終身的事正漸漸成為老古董,三娘也就隻好答應了。
到現在兩年過去,女兒的性子倒是磨軟了,可就跟蕭拂眉一樣,幾乎已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究大學問,三娘才會賭氣地說這女兒已經出了家,然後再度埋怨李肆。
國事家事,都有煩心事啊。
李肆默默受著三娘的絮叨,直到楊適送上於漢翼的急報才脫了困。
“我那侄皇帝……開始動小心思了麽?或者說是那位太妃春心難耐了?”
看完報告,李肆挑起眉毛,密諜探得滿清宮廷跟羅刹密使接觸的消息,具體內容不清楚,可方向卻是不言自明的。羅刹從歐洲方向得知了不列顛和英華開戰的消息,覺得可以通過滿清搞什麽手腳。此時張漢皖已領著北庭大軍進至北海,正準備展開北海攻略,要把羅刹人從北海趕出去。
“西安該拿回來了,不拿西安,難從西北抽手。”
內閣特別會議上,範晉提出這項動議。
之前不拿西安,是覺得包袱太重,不利於西北進取。但現在一國主要方向在海上,西北進取已轉為邊疆安定之策,是要持續可能百年的長遠戰事。拿下西安,西北物資轉運和補給的成本才能降下來,支撐起連綿不絕的多年消耗。
李肆沉思片刻,點頭道:“好,也讓滿清老實一點,讓他們搞明白自己的地位。”
波濤狂湧的印度洋海麵,喬治-安森揮刀指向東方隱約可見的帆影,高聲呼道:“戰鬥!讓賽裏斯人搞明白自己的地位,大海不是他們的,是我們不列顛人的!”
聖道十七年二月,史稱“第一次極點之戰”的戰爭,在印度洋錫蘭以南一百二十裏的海麵上打響。以此為始,連綿數年的戰爭縱貫整個地球,整個世界的各個部分,都在由這場戰爭,重新擺正自己的位置。
【第十五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