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除了主角以外,因故事布局的需要,還用了《封神演義》中沒有的幾個神仙,這就是黃大仙、鐵拐裏、漢鍾離、何仙姑。但是,在書中沒有寫明他們的出處,而是直接讓他們以神仙的麵目出現,這是有原因的。因為書中的其他人物,都克隆自《封神演義》,若有人對他們的來曆有異議,自然可以往《封神演義》的作者身上一推了事。但這幾個人不同。因為道教的很多神仙,來曆都是本糊塗帳,說法很多。所以在這裏寫出專門的章節來介紹他們。


    一、黃大仙


    黃大仙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過去普遍敬奉的一位區域性大神。建國後,大陸上對黃大仙的信仰已日漸衰微。但是由於出身於東南沿海的廣大地區華僑甚多,所以,這位黃大仙隨著華僑的足跡,走向世界,成了僑居海外的華夏名神。在香港,黃大仙更是當地第一大神,在香港,去黃大仙廟觀光,不需要打聽,查一下九龍黃大仙區即可。政區竟然以大仙命名。可見影響之大。有黃大仙區,就有黃大仙站。下車幾分種就能走到黃大仙廟“赤鬆黃仙祠”。這裏天天都是朝拜者如潮湧,盛況非常。


    這黃大仙到底是怎麽來的?關於黃大仙的來曆也是有很多種說法,這裏簡說一下兩種主流說法。


    第一種說法,說黃大仙是晉代道士黃初平,是浙江金華人,他“叱石成羊”有術。《金華府誌》卷二十二《仙釋》記載:


    晉,皇(黃)初平,蘭溪人。牧羊遇道士,將至金華山石室中。兄初起尋之四十餘年,一日逢道士,引入山相見。問:“羊安在?”初平曰:“在山之江。”初起視之,但見白石,初平叱之,石皆成羊。初起遂絕粒,服鬆柏,茯苓,亦得仙,後還鄉,其族盡亡,乃複去。初平別號赤鬆子雲。


    黃初平因別號赤鬆子,所以有些黃大仙廟門前的稱號上帶上“赤鬆”二字。金化北山於晉代就建有最早的黃大仙祠,赤鬆觀。曾號稱江南道觀之冠。但現在剩下的遺跡已沒有當年的那種規模。但是就是這一種說法,也引伸出其它說法,一說,黃大仙是神農時的雨師。另一說黃大仙指的是兩個人,是指黃初平、黃初起弟兄二人。但這兩種說法的公認程度不高。


    香港供奉的黃大仙就是這一種來曆。黃大仙廟門前的大石坊上寫著“金華分跡”,意思是:金華是黃大仙的仙鄉,這裏是金華祖廟派生出來的分廟。


    第二種說法來自於《曆代神仙通鑒》,是在第一種說法的基礎有所重新加工。事跡相同,但把時間提前了幾百年,貫籍也不是金華,而是東周時的晉國人,又衍生出黃初平成仙後的一些事跡。說“初平歸淮陰黃石山,改名黃石公”。後來來到下邳(今江蘇睢寧北)的一個橋上,成了圯上老人,誨教張良。圯上老人教誨張良的事情在《史記》中的《留侯世家》篇裏有詳細記述:


    良嚐閑從容步遊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裏所,複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複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複早來。”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複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


    張良熟讀兵法,助劉邦奪得天下,被劉邦譽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人傑。後來“子房始所見下邳圯上老父與太公書者,後十三年從高帝過濟北,果見穀城山下黃石,取而葆祠之。”


    本書黃大仙的來曆采用的就是這種說法。


    關於黃大仙的來曆還有幾種說法,因不是主流說法,這裏就不多說了。


    二、鐵拐李


    鐵拐李、漢鍾離、何仙姑既是中華民族民俗之神八仙中的人物,又是道教神祗上、中、下八仙裏,中八仙裏的人物,由於本書隻用了八仙中的這三人,八仙的傳說就不在說了。隻說這三個人。


    鐵拐李的來曆可以說是一筆大糊塗帳。他的姓名、年代和籍貫,眾說紛紜,無法統一,他的名字有鐵拐李、李鐵拐、李凝陽、李玄、李嶽、李元中、李孔目、李大眼等等,而他現世的年代從西漢到唐朝,各個朝代的說法都有。貫籍多得更是說不清。


    本書中的鐵拐李,名字就是鐵拐李、李凝陽,使用的現世年代在漢代。


    記載鐵拐李的典籍很多,有《曆代神仙通鑒》、《通考全書》、《續文獻通考》、《事物會原》、《集說詮解》、《列仙全傳》等,小說有《八仙出處東遊記》、《鐵拐李度金童玉女》、《八仙全書》、《八仙得道傳》等;雜劇《呂洞賓度鐵拐李嶽》、《八仙過海》、《群仙慶壽蟠桃會》等。各有各的說法。這裏隻介紹一種通行的說法。


    傳說鐵拐李本是位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偉丈夫。他在碭山洞中修行,欲拜老子為師,臨行前對弟子說:“我欲從遊華山,倘遊魂七日不返,你就把我的屍殼焚化。”說完他就元神出竅隨老子遊華山。不料第六日,弟子家裏來人報信,老娘病危。徒弟不安,堅守到第二日中午,見師父魂魄未歸,就燒了他的軀殼,回家盡孝去了。不久鐵拐李元神回來,見失了軀殼,痛苦萬狀,無奈之中,發現樹林裏有一餓殍,急忙附了上去,站起來後,發現不對勁,急忙打開葫蘆的蓋子,要取用老子賜給他的仙丹,但是,葫蘆中突然閃出一道金光,光中突然映出一個人形,黑臉蓬頭,卷須巨眼,跛右一足,形極醜惡。正在驚訝,身後有人鼓掌道:“青脊茅簷,毀窗折拄,此室陋甚,何堪寄寓!”


    鐵拐李回頭一看是老子,知道自己改頭換麵得來的尊容不像樣子,就要把元神跳出。老子急忙製止住說道:“道行不在外貌,你這付模樣是天之道緣,我有金箍束亂發,鐵拐拄汝足,功行圓滿,便是異相真仙。”聽老子此言,鐵拐李於是依言而行,以手捫兩眼如環。遂自號“李孔目”。


    傳說鐵拐李的葫蘆有治病救人的靈丹妙藥。民間醫藥行把他做為狗皮膏藥的發明者和祖師爺尊崇。


    傳說彰德府(今河南安陽)有一家做膏藥的王掌櫃,樂善好施,不管貧富,隻要有病,就給人治,名聲極好,一天王掌櫃帶著藥去趕廟會,半路上遇到一個瘸腿乞丐。渾身破爛,直冒臭氣。伸開瘸腿,腿上長了個小疔瘡,王掌櫃不嫌他肮髒,拿出一貼膏藥,貼在小疔瘡上,說道:“明天準好!”


    第二天,王掌櫃又遇到了這個瘸腿乞丐。忙問:“好了嗎?”瘸腿乞丐說;“疼得更厲害了。”王掌櫃揭開他腿上的膏藥一看,瘡更大了。於是又給瘸腿乞丐換了一貼,說:“我給你換一貼藥力大的,再不好,你到我的鋪子裏找我。”


    誰知第三天一大早,藥鋪還沒開門,瘸腿乞丐就在門外大街上破口大罵:“你這個郎中真坑人,彰德府的膏藥,淨是假貨!”王掌櫃跑到門外,揭開他腿上的膏藥一看,不得了,瘡變得像碗口一樣大了。心裏過意不去,急忙說道:“我再給你配貼好膏藥。”說完扶起瘸腿乞丐走進家去,剛一進院,一條大黃狗撲了過來,咬住了瘸腿乞丐的腿。王掌櫃一急,抄起瘸腿乞丐手中的木棍,一棍把大黃狗打死。瘸腿乞丐高興地說:“今天有狗肉吃了。”


    王掌櫃跑到後院,又忙活半天,重新配了一貼膏藥,過來一看,瘸腿乞丐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烤狗肉,旁邊攤著幾塊狗皮。瘸腿乞丐接過王掌櫃重新配的膏藥,往腿上一按,又拿起一塊狗皮,也捂到上麵。不大一會工夫,瘸腿乞丐把狗皮膏藥一揭,碗口一樣大的瘡,不見了,真是奇跡。王掌櫃接過狗皮膏藥,正在感慨之間,瘸腿乞丐“倏”的一聲不見了。狗皮上有幾個字:“知汝樂善好施,心存仁愛,特授汝仙方。拐仙李凝陽。”王掌櫃這才恍然大悟,是鐵拐李前來傳授仙方。


    從此,彰德府的狗皮膏藥出了名,治腰酸腿疼,生疔長瘡,十分靈驗。因為鐵拐李曾說過賣膏藥的壞話,流下了一個口頭禪:人們常把那些說大話,說假話的人,說成是“賣狗皮膏藥的”!


    三、漢鍾離


    漢鍾離的來曆也是眾說紛紜,他現世的朝代自漢至宋,各種說法都有。


    《曆代神仙通鑒》、《列仙全傳》上說的漢鍾離的主要來曆大體是這樣的:漢鍾離,即漢代鍾離子,姓鍾離名權,字寂道,號和穀子,又號王陽子,又號雲房先生。京兆鹹陽人,其父鍾離章是東漢大將,其兄鍾離簡是東漢中郎將。


    鍾離權的誕生也是異像非常,大白天一巨人進入其母內室,自稱“上古黃神氏,當托生於此”,頓時,“異光數丈如烈火”,這位大仙就出世了。鍾離權出生後是天生一付神相,“頂圓額廣,耳厚眉長,目深鼻聳,口方頰大,唇臉如丹,乳遠臂長”。生下後晝夜不聲不響不吃不喝,第七天說了一句話:“身遊紫府,名書玉京”,意思是他已在玉帝的仙班中掛了號。早晚是要成仙的。


    漢鍾離長大後,俊目美髯,身長八尺,一表人才,在朝庭裏當了諫議大夫,當時吐蕃造反,鍾離權帶了兩萬人馬,奉詔出征,結果全軍覆沒。他隻身逃入山穀,在一林中迷了路,遇一胡僧,將他帶一村莊,說是東華先生王玄甫的住處,後來,鍾離權被王玄甫點化成仙。


    小說《八仙出處東遊記》第十一回至第十八回敘述了漢鍾離成仙的事跡,書中所述漢鍾離的來曆遇上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度化漢鍾離成仙的不是王玄甫,而是鐵拐李。


    唐代也有個鍾離權,《全唐詩》中收有他的三首絕句,還有其小傳:


    鹹陽人,遇老人授仙訣,又遇華陽真人、上仙王玄甫,傳道入崆峒山,自號雲房先生。後仙去。


    他留世的詩為《題長安酒肆絕句》,頗有仙味:


    其一


    坐臣常攜酒一壺,不叫雙眼識皇都。


    乾坤許大無名姓,疏散人中一丈夫。


    其二


    得道真仙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


    自言住處連蒼海,別是蓬萊第一峰。


    其三


    莫言追歡笑語頻,尋思離亂好傷神。


    閑來屈指從頭數,得道清平有幾人。


    關於漢鍾離成仙的來曆還有很多種說法,這裏就不多說了。本書中的漢鍾離,使用的現世年代在漢代。


    四、何仙姑


    何仙姑的來曆也是眾說紛紜,有人做過統計,有三十多種以上,而且其籍貫除東北三省、寧夏、內蒙古、新疆、西藏、甘肅、青海這幾個省份以外,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何仙姑。成仙得道不容易,何況又是鳳毛麟角的美麗女仙,誰都想把她說成是自己的家鄉人。何仙姑成仙的朝代也是從漢代到唐代,各種年代的說法都有。本書中的何仙姑,使用的現世年代在漢代。


    主流的說法是:何仙姑是廣東增城人氏,《續文獻通考》記載,“何仙姑,廣東增城人,何泰之女也。”增城當地的傳說更為具體,說她是增城小樓新桂人,原名何秀姑,長得十分漂亮。生於唐武後某年三月初七,中宗時八月初八升仙,父親何泰是做豆腐的,何仙姑幫助父親賣過豆腐。增城境內有何仙姑的許多仙跡,城裏有何仙姑廟,小樓有何仙姑家廟,廟裏有“履跡遺丹井”,大門兩側寫有一副楹聯:


    千年履跡遺丹井,


    百代衣冠拜古祠。


    《集仙傳》、《中山詩話》、《東軒筆錄》把何仙姑說成是湖南永州人。


    何仙姑得道的經曆非常簡單。《續文獻通考》記載:


    (何仙姑)年十五,夢神人教食雲母粉,可得輕身,因餌之,誓不嫁,往來山頂,其得如飛。每朝出,暮則持山果歸遺父母。後遂辟穀,言語異常。武後遣使召至闋,中路失之,景龍中白日飛升。


    何仙姑少女時,就善占斷易理八卦,“洞知人事休咎”,“能逆知禍福”,非常靈驗。有很多事跡。這裏就不詳說了。


    無論何朝何代何地的何仙姑,都與廣東增城的掛綠荔枝有關,這也是何仙姑仙跡中的一大特點。


    因為這些神仙的來曆,本身就是本糊塗帳,要說清是很難的,說這麽多,隻是讓大家對這幾個神仙的來曆有個初步的了解,讓朋友們對一些中華漢民族的神祇文化知識,有個大概的認識。


    謝謝朋友們的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玉仙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弘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弘烽並收藏金玉仙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