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的曹營十虎上將脫胎於“曹八將”。
曹八將是因為京劇中曹操身後總站八員上將所以叫“曹八將”或“八虎上將”分別是八虎上將:癡虎將許褚、二虎將張遼、三虎將樂進、四虎將李典、五虎將曹仁、六虎將曹洪、七虎將夏侯淵、八虎將夏侯惇。因典韋早死徐晃又另稱“無敵將”故不在其列。
在本書中此十人並稱“曹營十虎上將”。但是如果加上早掛了的典韋和那個無敵的徐晃號稱“十虎上將”的話這個排名就是個問題所以先不公布結果到時候看老虎分析的是不是有道理。
唉呀對於三國武將的排名曆來爭議不休橫向縱向比較眾說紛紜很是熱鬧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人生機緣不一樣摻雜的因素很多比如武器比如戰馬比如鎧甲(關羽二爺如果穿著全套的硬鎧甲眼睛都不露估計黃忠也拿他沒辦法)比如年齡比如士氣……如果一樣的話還是真難說誰更勝誰一籌所以對於三國武將排名這個問題俺也就不說什麽了但是對這個曹營十虎上將的排名老虎還是能看清楚的當然大家更是一目了然。
以前老虎看三國史料和小說的時候對“曹八將”中的李典印象不是那麽深刻老虎有時候也票上幾回京劇一直納悶李典這家夥怎麽成上將了?還排在曹營大將二曹二夏侯前麵?在老虎的印象裏在一些遊戲中他的數據設置傾向於文官。
後來一查資料不打緊老虎立馬現李典確實是個人才文韜武略一樣不少。老虎感覺他像個文官也沒錯這家夥內政方麵是有那麽兩把刷子的。這樣這家夥不就成了文武全才了?於是老虎崇拜之情泛濫。
僅對此君曆史年表和經典之戰稍作整理部分材料來源網上詳情請關注本書(又得拉票拉收藏了)。
【曆史年表】:
李典早年跟隨從父李乾效力於曹操。
[194年]呂布手下薛蘭李封招降李乾李乾不肯被殺。曹操讓李乾子李整統領李乾兵跟從曹操平兗州諸縣有功遷青州刺史。李整死後李典調離潁陰令為中郎將統領李整的部隊遷離狐太守。
[2oo年]曹操與袁紹相拒官渡李典率宗族及部曲輸穀帛供軍。袁紹破用李典為裨將軍屯安民。
[2o2年]曹操擊袁譚、袁尚於黎陽使李典與程昱等以船運軍糧。會和魏郡太守高蕃將兵屯河上絕水道曹操對李典、程昱說:“若船不得過下從陸道。”李典與諸將議曰:“蕃軍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擊之必克。”程昱亦以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
[2o3年]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曹操遣李典從夏侯敦拒之。劉備燒屯假意逃走夏侯敦率諸軍追擊之李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夏侯敦不聽與於禁追之李典留守。夏侯敦等果入賊伏裏與戰不利李典往救劉備望見救至乃退。
[2o4年]李典跟從曹操圍鄴鄴定與樂進圍高幹於壺關擊管承於長廣皆破之。遷捕虜將軍封都亭侯。
[215年]與張遼、樂進屯合肥孫權率眾圍之張遼欲出戰。樂進、李典、張遼皆素不睦遼恐其不從李典慨然曰:“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乃率眾與張遼破走權。增邑百戶並前三百戶。
李典好學品行儒雅不與諸將爭功。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稱其長者。官拜破虜將軍。年三十六薨子李禎嗣。文帝踐阼追念合肥之功增禎邑百戶賜典一子爵關內侯邑百戶;諡李典曰湣侯。
【經典戰例】:
【大破薛李】
李典年少好學博覽群書有才華。從父親李乾早期跟隨曹操破黃巾、擊袁術。呂布突襲兗州的時候曹操派李乾回老家乘氏安撫民眾。
李乾手下有幾千家賓客當然是呂布拉攏的對象。就派出薛蘭、李封試圖招降李乾李乾不從遂為薛李二人所殺。當時的兵馬是父死子繼李乾死後李典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其父所率領的數千部曲的領袖。曹操也許在當時就已經看出了李典的才華令李典整理軍隊和曹操一起攻擊薛蘭李封。大破薛李的軍隊並擊退呂布的援軍。
後因跟隨曹操平定兗州有功任中郎將離狐太守。當時李典最多隻有十六歲(殺薛李時是195年逍遙津戰役是215年李典死時36歲即使逍遙津戰役後馬上就死他當中郎將的時候也最多隻有16歲)。年齡如此之小能得此高位可以推斷出所立功並不小。
【進擊高幹】
後曹操攻擊袁譚、袁尚李典和程昱負責運軍糧當時走的是水路。
袁尚既派高幹率軍駐守在河上斷絕水道。運輸隊不得過曹操對此也沒有什麽辦法隻能讓李典水路走不通就走陸路。高幹大概是看到對麵的隻是曹軍的運輸隊沒有放在眼裏又有地利防備比較鬆懈。
李典由此看出了敵軍有可乘之機認為敵軍自峙地利防守鬆懈裝備少攻之必破。說服程昱及其他將領渡河進擊高幹大破之打通了通往曹軍主力的水路。
按年份算當時李典也就是二十出頭一點有此膽色有此敏銳的觀察力可以說已是良將之才。
【博望坡戰役】
在演義中有一場著名的博望坡戰役而曆史上確實是有這麽一場作為原型的戰役不過主角並非諸葛亮而是劉備這場戰役裏麵獲勝的是劉備軍。
但可以說如果領兵的是李典而不是夏侯淳獲勝的也許是曹軍。劉備北侵李典跟隨夏侯淳對付劉備。劉備見大軍到遂把軍營燒掉退兵。夏侯惇領兵追襲李典看出其中有詐勸道:“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夏侯淳以及曹營裏著名的另一位智將於禁卻都看不出如此淺顯的道理想是恃著兵多以為可以用大石壓死蟹的方式把劉備軍打垮傻乎乎的就猛追了下去。
於是毫無懸念的就中了埋伏最後還是李典帶著兵去把夏侯淳救出來。
【平定高幹之亂】
其實講到李典我想大家一定會想起另一個人——樂進。因為無論是在《三國演義》裏麵還是《三國誌》裏麵有很多戰役他們都是並肩子上的。相對來說樂進以勇猛聞名李典以智謀見長這一對搭檔可以說是相當完美的。
在曹操軍攻擊烏丸的時候高幹叛變這個時候我們看到了這對搭檔第一次有記載的合作曹操派李樂二人攻擊高幹二人包圍壺關城直至十一月曹操親自出陣。
【東征海賊】
第二年八月這對搭檔再度出擊東征海賊管承大破之管承逃入海島。
由於數次立功李典升遷為捕虜將軍後遷破虜將軍。(ps:這裏大有文章可作。)
【逍遙津之戰】
到後期李典被曹操派到合肥與張遼樂進一起率七千多人鎮守合肥防禦孫權曹操自己就跑去了打張魯。
老實說這七千多人實在是少了點也太看不起東吳的實力了以這三人的身價和東吳的威脅少說也得給個三五萬的。大概曹操是想著自己剛剛攻打完孫權孫權不敢妄動的原因吧。
可惜曹操前腳剛走孫權後麵立馬拉了十萬人就把合肥給圍了。麵對此危機張遼認為等得援軍到合肥也守不住了應該主動出擊。雖然李樂張從來就不和(還有個於禁張於樂三人互相都看對方不順眼)但李典卻沒有拘泥於私仇慷慨激昂的說:“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他這樣說看來仇還是挺深的)遂與張遼精選八百人攻擊吳軍一度逼退東吳軍。
這就是著名的逍遙津之戰這一戰打亂了吳軍的陣腳大長了魏軍士氣。吳軍圍城十餘日見沒有破城的機會隻有撤走。當然這場仗功應歸在戰鬥中勇猛無匹的張遼但同樣不計前嫌出戰的李典也同樣功不可沒。
【評價】
很可惜的是這樣的將才卻英年早逝三十六歲就死了。否則他的成就必不低於他的好搭檔樂進。他的功績也受到了領導者的肯定曹芳做皇帝的時候在曹操的宗廟裏麵留了一個位置給李典肯定了他一生的功績。
三國誌是這樣評價他的“典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稱其長者。”
這就是李典一個值得尊敬的人。如果一個人隻有三十六歲就被部下稱為長者他的品德和為人是可想而知了。而且他不與諸將爭功這也許就是他一直職位都不算太高的原因但這有什麽呢他的智謀可以看出並不遜色於曹魏的大部分將領而且如果他不是早死必定可以獲得更高的成就。
所以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身在“曹營十虎上將”之列可謂當之無愧。
曹八將是因為京劇中曹操身後總站八員上將所以叫“曹八將”或“八虎上將”分別是八虎上將:癡虎將許褚、二虎將張遼、三虎將樂進、四虎將李典、五虎將曹仁、六虎將曹洪、七虎將夏侯淵、八虎將夏侯惇。因典韋早死徐晃又另稱“無敵將”故不在其列。
在本書中此十人並稱“曹營十虎上將”。但是如果加上早掛了的典韋和那個無敵的徐晃號稱“十虎上將”的話這個排名就是個問題所以先不公布結果到時候看老虎分析的是不是有道理。
唉呀對於三國武將的排名曆來爭議不休橫向縱向比較眾說紛紜很是熱鬧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人生機緣不一樣摻雜的因素很多比如武器比如戰馬比如鎧甲(關羽二爺如果穿著全套的硬鎧甲眼睛都不露估計黃忠也拿他沒辦法)比如年齡比如士氣……如果一樣的話還是真難說誰更勝誰一籌所以對於三國武將排名這個問題俺也就不說什麽了但是對這個曹營十虎上將的排名老虎還是能看清楚的當然大家更是一目了然。
以前老虎看三國史料和小說的時候對“曹八將”中的李典印象不是那麽深刻老虎有時候也票上幾回京劇一直納悶李典這家夥怎麽成上將了?還排在曹營大將二曹二夏侯前麵?在老虎的印象裏在一些遊戲中他的數據設置傾向於文官。
後來一查資料不打緊老虎立馬現李典確實是個人才文韜武略一樣不少。老虎感覺他像個文官也沒錯這家夥內政方麵是有那麽兩把刷子的。這樣這家夥不就成了文武全才了?於是老虎崇拜之情泛濫。
僅對此君曆史年表和經典之戰稍作整理部分材料來源網上詳情請關注本書(又得拉票拉收藏了)。
【曆史年表】:
李典早年跟隨從父李乾效力於曹操。
[194年]呂布手下薛蘭李封招降李乾李乾不肯被殺。曹操讓李乾子李整統領李乾兵跟從曹操平兗州諸縣有功遷青州刺史。李整死後李典調離潁陰令為中郎將統領李整的部隊遷離狐太守。
[2oo年]曹操與袁紹相拒官渡李典率宗族及部曲輸穀帛供軍。袁紹破用李典為裨將軍屯安民。
[2o2年]曹操擊袁譚、袁尚於黎陽使李典與程昱等以船運軍糧。會和魏郡太守高蕃將兵屯河上絕水道曹操對李典、程昱說:“若船不得過下從陸道。”李典與諸將議曰:“蕃軍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擊之必克。”程昱亦以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
[2o3年]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曹操遣李典從夏侯敦拒之。劉備燒屯假意逃走夏侯敦率諸軍追擊之李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夏侯敦不聽與於禁追之李典留守。夏侯敦等果入賊伏裏與戰不利李典往救劉備望見救至乃退。
[2o4年]李典跟從曹操圍鄴鄴定與樂進圍高幹於壺關擊管承於長廣皆破之。遷捕虜將軍封都亭侯。
[215年]與張遼、樂進屯合肥孫權率眾圍之張遼欲出戰。樂進、李典、張遼皆素不睦遼恐其不從李典慨然曰:“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乃率眾與張遼破走權。增邑百戶並前三百戶。
李典好學品行儒雅不與諸將爭功。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稱其長者。官拜破虜將軍。年三十六薨子李禎嗣。文帝踐阼追念合肥之功增禎邑百戶賜典一子爵關內侯邑百戶;諡李典曰湣侯。
【經典戰例】:
【大破薛李】
李典年少好學博覽群書有才華。從父親李乾早期跟隨曹操破黃巾、擊袁術。呂布突襲兗州的時候曹操派李乾回老家乘氏安撫民眾。
李乾手下有幾千家賓客當然是呂布拉攏的對象。就派出薛蘭、李封試圖招降李乾李乾不從遂為薛李二人所殺。當時的兵馬是父死子繼李乾死後李典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其父所率領的數千部曲的領袖。曹操也許在當時就已經看出了李典的才華令李典整理軍隊和曹操一起攻擊薛蘭李封。大破薛李的軍隊並擊退呂布的援軍。
後因跟隨曹操平定兗州有功任中郎將離狐太守。當時李典最多隻有十六歲(殺薛李時是195年逍遙津戰役是215年李典死時36歲即使逍遙津戰役後馬上就死他當中郎將的時候也最多隻有16歲)。年齡如此之小能得此高位可以推斷出所立功並不小。
【進擊高幹】
後曹操攻擊袁譚、袁尚李典和程昱負責運軍糧當時走的是水路。
袁尚既派高幹率軍駐守在河上斷絕水道。運輸隊不得過曹操對此也沒有什麽辦法隻能讓李典水路走不通就走陸路。高幹大概是看到對麵的隻是曹軍的運輸隊沒有放在眼裏又有地利防備比較鬆懈。
李典由此看出了敵軍有可乘之機認為敵軍自峙地利防守鬆懈裝備少攻之必破。說服程昱及其他將領渡河進擊高幹大破之打通了通往曹軍主力的水路。
按年份算當時李典也就是二十出頭一點有此膽色有此敏銳的觀察力可以說已是良將之才。
【博望坡戰役】
在演義中有一場著名的博望坡戰役而曆史上確實是有這麽一場作為原型的戰役不過主角並非諸葛亮而是劉備這場戰役裏麵獲勝的是劉備軍。
但可以說如果領兵的是李典而不是夏侯淳獲勝的也許是曹軍。劉備北侵李典跟隨夏侯淳對付劉備。劉備見大軍到遂把軍營燒掉退兵。夏侯惇領兵追襲李典看出其中有詐勸道:“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夏侯淳以及曹營裏著名的另一位智將於禁卻都看不出如此淺顯的道理想是恃著兵多以為可以用大石壓死蟹的方式把劉備軍打垮傻乎乎的就猛追了下去。
於是毫無懸念的就中了埋伏最後還是李典帶著兵去把夏侯淳救出來。
【平定高幹之亂】
其實講到李典我想大家一定會想起另一個人——樂進。因為無論是在《三國演義》裏麵還是《三國誌》裏麵有很多戰役他們都是並肩子上的。相對來說樂進以勇猛聞名李典以智謀見長這一對搭檔可以說是相當完美的。
在曹操軍攻擊烏丸的時候高幹叛變這個時候我們看到了這對搭檔第一次有記載的合作曹操派李樂二人攻擊高幹二人包圍壺關城直至十一月曹操親自出陣。
【東征海賊】
第二年八月這對搭檔再度出擊東征海賊管承大破之管承逃入海島。
由於數次立功李典升遷為捕虜將軍後遷破虜將軍。(ps:這裏大有文章可作。)
【逍遙津之戰】
到後期李典被曹操派到合肥與張遼樂進一起率七千多人鎮守合肥防禦孫權曹操自己就跑去了打張魯。
老實說這七千多人實在是少了點也太看不起東吳的實力了以這三人的身價和東吳的威脅少說也得給個三五萬的。大概曹操是想著自己剛剛攻打完孫權孫權不敢妄動的原因吧。
可惜曹操前腳剛走孫權後麵立馬拉了十萬人就把合肥給圍了。麵對此危機張遼認為等得援軍到合肥也守不住了應該主動出擊。雖然李樂張從來就不和(還有個於禁張於樂三人互相都看對方不順眼)但李典卻沒有拘泥於私仇慷慨激昂的說:“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他這樣說看來仇還是挺深的)遂與張遼精選八百人攻擊吳軍一度逼退東吳軍。
這就是著名的逍遙津之戰這一戰打亂了吳軍的陣腳大長了魏軍士氣。吳軍圍城十餘日見沒有破城的機會隻有撤走。當然這場仗功應歸在戰鬥中勇猛無匹的張遼但同樣不計前嫌出戰的李典也同樣功不可沒。
【評價】
很可惜的是這樣的將才卻英年早逝三十六歲就死了。否則他的成就必不低於他的好搭檔樂進。他的功績也受到了領導者的肯定曹芳做皇帝的時候在曹操的宗廟裏麵留了一個位置給李典肯定了他一生的功績。
三國誌是這樣評價他的“典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稱其長者。”
這就是李典一個值得尊敬的人。如果一個人隻有三十六歲就被部下稱為長者他的品德和為人是可想而知了。而且他不與諸將爭功這也許就是他一直職位都不算太高的原因但這有什麽呢他的智謀可以看出並不遜色於曹魏的大部分將領而且如果他不是早死必定可以獲得更高的成就。
所以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身在“曹營十虎上將”之列可謂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