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寺因佛而立,可我卻連自己的由來都不甚清楚。”
楊子環回憶起往事,麵容略顯自嘲之意。
“凡所有相,皆是虛幻。”
“任何事物之所以存在,不僅在其本身,還要和周圍的環境結合起來才有意義。單獨的事物是無自性的。一個茶杯之所以存在,除去自身而外,又與周圍的環境密不可分。茶杯是一種物質形態,泥土也好,陶瓷也罷。而物質形態與周圍環境是相待而立的。事物自己沒有獨立存在的可能性。而你如果固執的認為它有獨立性時,就必然墜入虛幻而非真實。”
慧聰解釋道,而後看向楊子環,仿佛欲要洞穿虛空。
“不生生不可說,生生亦不可說,生不生亦不可說,不生不生亦不可說,生亦不可說,不生亦不可說。”
“師傅,緣起性空亦是此理?”
楊子環沉思,恍然間似乎有些釋然。
“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生起。是鴻蒙宇宙的真理,世間上的森羅萬象,如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一人一物,乃至微麈沙礫等,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也都又將隨著因緣分散而滅。因此,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現象“有”,都是緣起而有。因為緣起而有,因此它的本性是“空”。緣起性空正是此理也。”
“初見,你隻是繈褓中的羸弱孩童,棄我寺廟楊柳前。雙手環腰,惹人憐愛。將你抱回廟裏,排我寺子字輩,取名楊子環。”
“天為父,地為母,寺裏之人都是你的家人,人間紅塵是你的考驗。如此,還有何不滿的呢。”
慧聰如是言道。
“一切法由心想生,唯欲所幻。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天河十二州如此大之,我還未曾遊玩於塵世之間呢。”
楊子環兩眼放光,對外麵的世界充滿了向往。
“豫州隻是十二州的邊州而而,定安國更是十二州的其中一粒塵埃。你的格局不應該僅限於區區定安。”
慧聰隨後緩緩吐出七字。
“你跟別人不一樣。”
“我跟別人不一樣?”
楊子環詫異十分。
“對。”
慧聰答道。
“哪裏不一樣?”
楊子環再三詢問。
“阿彌陀佛。”
“處處相同亦是處處不同。”
慧聰撫手折了一片柳葉。
“相同何是?不同何是?”
楊子環仔細打量著慧聰手中的那片柳葉。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家講因果,這是你的命。”
慧聰轉指將柳葉彈飛,仿佛浩瀚鴻蒙中的一葉扁舟,它是如此的渺小。涓埃之微,轉隨即逝。
“因果亦是輪回。”
“就像那片柳葉,隻不過滄海一粟罷了。最終的歸宿會是哪裏,我們都不得而知。大自然的規律幹擾到它的行程,這是因,落地之處,這是果,最後經過歲月的侵蝕,化為大地的一份子。樹木汲取它的養分,從而孕育出一片新葉。飄落,或被人為折棄,再次化為養分,孕育眾生,這就是因果。緣起緣滅,因果眾生。因果,又何嚐不是一種輪回呢。”
“師傅,我不信因果,我也不信輪回。”
“我想要改命!”
楊子環雙眼閃過一抹決然。
“你若是真的想要改命,就闖出十二州吧。”
慧聰一番話說的平淡無奇,可在楊子環聽來卻仿佛當頭一棒,打擊不是一般的大。
“闖出十二州,談何容易。”
楊子環隨後黯然失色,之前的決然似乎也有些動搖。
“改命一事,有違天和。與天地相爭道果,跟萬族互奪氣運,你以為是誦經念佛那麽簡單。”
“子環,為師將你留下來還有一事。”
慧聰正容亢色,瞬間嚴肅了起來。
“師傅請說,弟子必當謹記。”
楊子環自然也發現了慧聰的變化。
“子環,盡心知性,你可知此話何意?”
慧聰轉身,背對著楊子環。
“盡心知性一詞起源於儒門。儒門認為,人們要是能夠擴充和發揮自己的“本心”,就能認識自己的本性四端,因為“本心”當中就包含著自己的本性,一旦“知性”,進而就可以認識“天命”。”
“那你覺得你知性了嗎?”
“師傅,子環知錯了。”
楊子環定是料到慧聰的點撥之意,麵色泛紅,慚愧至極。
“那你可知你錯在哪?”
慧聰見楊子環已有覺意,心裏也很是欣慰。
“道心不穩,佛性不靜。”
楊子環言道。
道,何為道?
擺托對世俗的追逐,合道成真。不為者無為而悟世理,慈悲度人修身性。愚鈍自私,道心不穩,自覺難經凡塵洗劫。悟道是何?人事輕浮,蒼海一渡客,何處淹歸舟?
“也罷,再過幾日便是禪心路入境之時,有你和子宗各一個名額。”
禪心路是清音寺根基所在,奠基了清音寺在定安國眾多門派中的位置。時隔七年方開一次,大寺所有人在修行之前必會前去證道一番。
“禪心路,終於要開啟了嗎?”
楊子環喃喃自語,為了此次證道,他早已準備許久。
“子宗,他也要回來了嗎?”
楊子環眉開眼笑,對於這個數年未見的師兄,可謂萬分想念。
“是啊,他跟慧通師弟前去塵世練心已有七年之久了吧。”
慧聰也是笑逐顏開,情不自禁露出地笑意不難看出他此時的心情。
“我寺仰仗禪心路多年方能走到今天這一步,裏麵機遇跟險阻並立。稍不留神便會萬劫不複。反之,奠你根基,證你大道,對以後的修行之路將會發生飛躍似得變化。”
慧聰將禪心路的利害之處跟楊子環一一道來。
“還望師傅放心,子環定然不會讓您失望。”
楊子環彎了彎腰,右手向慧聰行了個一字掌。
“穩我道心,靜我佛性。”
“天道酬勤,修行一事貴在堅持。”
“氣運與能力固然重要,但心,卻是決定著你以後能夠走多遠,爬多高。”
慧聰話罷回房。
心不穩,道不可言。性不靜,佛不可說。
楊子環回憶起往事,麵容略顯自嘲之意。
“凡所有相,皆是虛幻。”
“任何事物之所以存在,不僅在其本身,還要和周圍的環境結合起來才有意義。單獨的事物是無自性的。一個茶杯之所以存在,除去自身而外,又與周圍的環境密不可分。茶杯是一種物質形態,泥土也好,陶瓷也罷。而物質形態與周圍環境是相待而立的。事物自己沒有獨立存在的可能性。而你如果固執的認為它有獨立性時,就必然墜入虛幻而非真實。”
慧聰解釋道,而後看向楊子環,仿佛欲要洞穿虛空。
“不生生不可說,生生亦不可說,生不生亦不可說,不生不生亦不可說,生亦不可說,不生亦不可說。”
“師傅,緣起性空亦是此理?”
楊子環沉思,恍然間似乎有些釋然。
“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生起。是鴻蒙宇宙的真理,世間上的森羅萬象,如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一人一物,乃至微麈沙礫等,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也都又將隨著因緣分散而滅。因此,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現象“有”,都是緣起而有。因為緣起而有,因此它的本性是“空”。緣起性空正是此理也。”
“初見,你隻是繈褓中的羸弱孩童,棄我寺廟楊柳前。雙手環腰,惹人憐愛。將你抱回廟裏,排我寺子字輩,取名楊子環。”
“天為父,地為母,寺裏之人都是你的家人,人間紅塵是你的考驗。如此,還有何不滿的呢。”
慧聰如是言道。
“一切法由心想生,唯欲所幻。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天河十二州如此大之,我還未曾遊玩於塵世之間呢。”
楊子環兩眼放光,對外麵的世界充滿了向往。
“豫州隻是十二州的邊州而而,定安國更是十二州的其中一粒塵埃。你的格局不應該僅限於區區定安。”
慧聰隨後緩緩吐出七字。
“你跟別人不一樣。”
“我跟別人不一樣?”
楊子環詫異十分。
“對。”
慧聰答道。
“哪裏不一樣?”
楊子環再三詢問。
“阿彌陀佛。”
“處處相同亦是處處不同。”
慧聰撫手折了一片柳葉。
“相同何是?不同何是?”
楊子環仔細打量著慧聰手中的那片柳葉。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家講因果,這是你的命。”
慧聰轉指將柳葉彈飛,仿佛浩瀚鴻蒙中的一葉扁舟,它是如此的渺小。涓埃之微,轉隨即逝。
“因果亦是輪回。”
“就像那片柳葉,隻不過滄海一粟罷了。最終的歸宿會是哪裏,我們都不得而知。大自然的規律幹擾到它的行程,這是因,落地之處,這是果,最後經過歲月的侵蝕,化為大地的一份子。樹木汲取它的養分,從而孕育出一片新葉。飄落,或被人為折棄,再次化為養分,孕育眾生,這就是因果。緣起緣滅,因果眾生。因果,又何嚐不是一種輪回呢。”
“師傅,我不信因果,我也不信輪回。”
“我想要改命!”
楊子環雙眼閃過一抹決然。
“你若是真的想要改命,就闖出十二州吧。”
慧聰一番話說的平淡無奇,可在楊子環聽來卻仿佛當頭一棒,打擊不是一般的大。
“闖出十二州,談何容易。”
楊子環隨後黯然失色,之前的決然似乎也有些動搖。
“改命一事,有違天和。與天地相爭道果,跟萬族互奪氣運,你以為是誦經念佛那麽簡單。”
“子環,為師將你留下來還有一事。”
慧聰正容亢色,瞬間嚴肅了起來。
“師傅請說,弟子必當謹記。”
楊子環自然也發現了慧聰的變化。
“子環,盡心知性,你可知此話何意?”
慧聰轉身,背對著楊子環。
“盡心知性一詞起源於儒門。儒門認為,人們要是能夠擴充和發揮自己的“本心”,就能認識自己的本性四端,因為“本心”當中就包含著自己的本性,一旦“知性”,進而就可以認識“天命”。”
“那你覺得你知性了嗎?”
“師傅,子環知錯了。”
楊子環定是料到慧聰的點撥之意,麵色泛紅,慚愧至極。
“那你可知你錯在哪?”
慧聰見楊子環已有覺意,心裏也很是欣慰。
“道心不穩,佛性不靜。”
楊子環言道。
道,何為道?
擺托對世俗的追逐,合道成真。不為者無為而悟世理,慈悲度人修身性。愚鈍自私,道心不穩,自覺難經凡塵洗劫。悟道是何?人事輕浮,蒼海一渡客,何處淹歸舟?
“也罷,再過幾日便是禪心路入境之時,有你和子宗各一個名額。”
禪心路是清音寺根基所在,奠基了清音寺在定安國眾多門派中的位置。時隔七年方開一次,大寺所有人在修行之前必會前去證道一番。
“禪心路,終於要開啟了嗎?”
楊子環喃喃自語,為了此次證道,他早已準備許久。
“子宗,他也要回來了嗎?”
楊子環眉開眼笑,對於這個數年未見的師兄,可謂萬分想念。
“是啊,他跟慧通師弟前去塵世練心已有七年之久了吧。”
慧聰也是笑逐顏開,情不自禁露出地笑意不難看出他此時的心情。
“我寺仰仗禪心路多年方能走到今天這一步,裏麵機遇跟險阻並立。稍不留神便會萬劫不複。反之,奠你根基,證你大道,對以後的修行之路將會發生飛躍似得變化。”
慧聰將禪心路的利害之處跟楊子環一一道來。
“還望師傅放心,子環定然不會讓您失望。”
楊子環彎了彎腰,右手向慧聰行了個一字掌。
“穩我道心,靜我佛性。”
“天道酬勤,修行一事貴在堅持。”
“氣運與能力固然重要,但心,卻是決定著你以後能夠走多遠,爬多高。”
慧聰話罷回房。
心不穩,道不可言。性不靜,佛不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