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京師乃天下巨郭,京兆府城內外人煙俱稠密,號稱琳琅百萬戶,也難怪長安、萬年兩縣的縣令位比郡守。
城內素有東富西貴之說,但凡權貴宅邸大都紮堆於天子禁城西南一帶的簪纓、疊笏二坊,其中尤以一條將二坊分隔開來的一品斜街為最。
這條斜街名聲極大,非但史冊上曾有“五門出七侯,對麵皆宰執,非大名高姓、衣朱著紫者不可居之”一類的溢美之詞,在京師百姓的市井逸聞之中更是屢被提及。
世代居住在天子腳下的老人們都知道,二百年前這斜街上最為煊赫的一座王府門前,曾立有一塊刻著“文官下轎武將下馬”字樣的高大石碑,乃先皇手書欽賜,後來那家王爺犯了事被抄家滅族,才又下旨褫奪了去,此後再無人能享此殊榮,即便天子要給,做臣子的也會堅辭不受。
最為京師百姓津津樂道的是,據說那座王府在空了十年後才被賜予一位朝堂新貴,待這位喜憂參半的新貴到府一看,才發現整座府邸已被修繕一新,唯獨當年石碑基座處留下的大坑仍在。這位炙手可熱的新貴揣摩上意,當即說正要日日見此、引以為戒,之後曆代主人沿襲舊例,非但不敢擅自填上,還年年著專人修整,碑坑便一直留了下來。
午後日頭正毒,斜街上車馬稀疏。
一個容貌俊逸、青衣長劍的年輕人蹲在碑坑邊上,低頭瞧向坑內,臉上帶著單純而溫煦的笑意,就像一個孩子發現了某種新奇而有趣的事物。
過了許久,他才心滿意足地站起身來,邁著散淡而疏懶的步子踱到府門前。
年輕人停下腳步,抬頭看了一眼門上牌匾,不知怎的,他嘴角翹起的弧度忽然變得有些陰冷,透出幾分純淨與晦暗交織的詭異氣息。
門房和侍衛笑得謙恭,顯然是認識這個年輕人,趕緊讓開了道路。
年輕人點點頭,自側門邁步而入,極為熟門熟路地穿廊過屋,最終止步於一處掩映在濃密綠蔭下的廳堂前。
廳堂周遭皆是日久年深、傘蓋遮天的古樹,堂前亦有匾額,卻無字,兩側柱上有楹聯一副,寫的是“人心似鐵,千人恨萬人懼方稱我意;天意如爐,蒸不爛煮不透能奈我何。”
楹聯的漆麵嶄新鮮亮,應是掛上的時日未久,年輕人見了便笑:“好好的,緣何做此激憤之語?傳了出去可不大好。”
“哼,老夫發發牢騷也不行?”
年輕人循聲望去,就見堂側不遠一處濃蔭下相對著鋪了兩張軟席,軟席上放著案幾,其上擺著香爐、典籍、瓜果之類。
其中一張軟席上無人,另一張軟席的案幾之後,則橫臥了一個中年方巾文士,雖說相貌普通,顧盼之間卻自有威嚴氣度。倘劉屠狗見了,定會認出此人正是當日在京師北郊有過一麵之緣,由許多高手護衛環繞、駕牛車指點江山的那人。
青衣長劍的俊逸年輕人躬身施禮:“鄭殊道見過敖公。”
中年文士先是拿眼沒好氣地橫了年輕人一眼,又指了指那張無人就坐的軟席,這才爽朗笑道:“正是百無聊賴之時,便有英才登門,莽之幸也。”
此人,赫然是當朝權臣、執政敖莽!
鄭殊道也不推辭,坦然就坐,也笑道:“敖公麵前,殊道豈敢妄稱英才?既是如此,緣何那匾上無字?若殊道記得不差,此堂原本喚作‘春雷堂’罷?”
敖莽微微起身,斜了一眼無字匾額,隨意道:“堂中已無春雷劍,自然亦無春雷堂。至於新堂何名,且待敖某蓋棺定論那日。”
“當日辭別敖公後遠赴甘州,後又被家師傳召,回了西湖一趟,竟是經年未曾前來拜見了。方才瞧了眼那府門外碑坑,仿佛其中仍有冤魂嚎哭傳出,遙想武成王當年速起速敗之事,不勝唏噓感歎。幸而敖公尚在,且風采更勝往昔,勝過武成王多矣,想來這堂名是要一直空下去了。”
敖莽聞言哈哈大笑:“獨你一言一行皆是劍走偏鋒,卻每每深得我心!然莽何德何能,焉能與武成王相提並論?位極人臣者的蓋棺定論,其實不在於生前如何顯赫,而是要看死後還能被多少人惦記。忠臣萬人唾罵,什麽時候挫骨揚灰死無葬身之地了才是真的死得其所,奸佞萬古流芳,入廟受享香火成神才稱得上欺世盜名。”
他拍了拍大腿,嘿然道:“今時之敖莽隻能算個權臣,不及戚鼎多矣,身後名聲如何,那是你等後輩的事兒了,與我何幹?”
鄭殊道在席上欠身,正色道:“敖公豁達,殊道感佩。此番甘州之行,殊道擅作主張,以敖公名義與公西氏結盟,與宋先生亦多有衝突,狂悖之處,正要請罪!”
敖莽微微一笑,毫不在意地擺了擺手:“能得公西氏為援,正是奇功一件,又何罪之有?你父想必有些惱怒,我已給吏部打了招呼,不致影響政績考評,讓他安心便是。至於宋漁,處事雖果決,奈何格局終究是小了些……”
他頓了頓,又問道:“公西小白此人如何?”
“殊道代家父謝過敖公。”
鄭殊道先是起身行禮致謝,複又坐下,知道此刻是談及正事,肅容答道:“此人先前色中餓鬼和敗家子的做派倒也不全是裝出來的,算是個性情中人,但絕不是無謀衝動之輩,今次因為誤信友人吃了大虧,終於展露獠牙,能服眾、知權衡、有決斷,南下北上俱都殺得人頭滾滾,稱得上雄毅果決,若得天時,公西氏稱霸西戎的夙願說不定就要在他的手中實現。”
敖莽點點頭:“能得你盛讚,可見的確是個人才,我已表奏天子,拜其父為落霞將軍,他不日就要代父入京謝恩,到時我會親自見一見。你既回了趟甘州,想必也去了青屏山,鹿元神這個山主實在名不副實,卻不知他老父可還在世?”
鄭殊道搖搖頭:“殊道連鹿元神都未見到,鹿公是生是死更是不知,家師的意思,大神通者壽數極長,一日不能確認,江湖傳言便不足為信。”
敖莽“哦”了一聲,忽朝鄭殊道背上長劍看了一眼,笑道:“許久不見此劍。”
鄭殊道會意,反手將背上長劍抽出,放於身前案幾之上:“敖公將春雷贈我,春雷堂因此不存,卻是殊道的罪過了。”
這是一把斷劍,泛青的劍身上刻有玄奧的雷符,隻可惜已經模糊不全,劍鋒也是暗淡無光,看上去毫不起眼。
敖莽以手指輕輕敲擊著案幾,輕吟道:“萬裏乘風去複來,隻身東海挾春雷。當日我說,這上古春雷法劍便如枯枝,朽斷而新芽未發,當付之一炬,從劫灰中見生機,不如改名劫灰……”
鄭殊道恭敬道:“殊道遊曆天下,所見果如敖公所言,盡皆腐朽不堪,愈發體悟劫灰真意,劍道又有精進,此次回劍宮,家師亦是欣喜不已,說敖公雖不習劍,卻是能得此中三味者,幾近於道。”
敖莽失笑道:“是你悟性過人,非我之功也,哪裏當得百裏宮主一讚。對了,聽說尊師收了一位關門弟子,曾一劍摧破天門第二峰,立天台山、開二龍峽,江湖上尊為劍王?”
鄭殊道聞言麵色微變,又很快收斂:“裴師弟厚積薄發,日後成就當在我之上。隻是他沉醉劍道,甘州之行後便回了西湖潛修,一兩年內怕是不會再履江湖了。”
敖莽見狀,心下了然,便不再提及此事:“說到春雷劍,前些日子我才得到消息,另外半截劍身在幽州朔方的刀匠世家曹氏手裏,之後被黑鴉校尉劉屠狗索了去,作為鑄刀之用了,當真可惜了。”
鄭殊道果然被這個消息轉移了注意力:“劉屠狗?‘吞天病虎’這個名號我在入京路上已聽了無數遍,先是蘭陵王將這個病怏怏的少年讚為猛虎,隨後其獨自接下大神通者一擊而不死,竟還將神通刀氣一口吞了,可是確有其事?”
敖莽點點頭:“當日我親眼所見,是謫仙帖秉筆執事、飛仙觀主魯絕哀出的手,自不會有假,隻不過劉屠狗傷勢極重,至今未曾露麵,卻也無死訊傳出,怕是仍在臥床養傷吧。”
鄭殊道下意識按住劫灰劍劍身,輕聲道:“既是斷劍重逢,他日自當有個了結。”
敖莽撫掌笑道:“巧了,說到了結,此劍因果不小,怕是還有人要找你了結。”
見鄭殊道露出疑惑之色,敖莽繼續道:“你也知道,春雷劍據說曾是一位天人劍仙的佩兵,而那位劍仙出身上古青州練氣士大宗門,如今這個宗門已有傳人出世,雖及不上劉屠狗一舉成名天下知,卻也聲勢不小。”
他說著,將案幾上一封書信揀出,扔給鄭殊道。
鄭殊道抬手接過,展開一看,見上麵無頭無尾地寫著:“暮春,長公主門下客卿、北四州綠林盟主、海東幫幫主公孫龍廣撒英雄帖,自稱上古青州練氣大宗門謫仙帖後人,欲以手中劍遍示天下,一則重光道統再立門戶,二則報滅門冒名之仇,三則尋回師門失落的典籍重寶。此人近日已攜劍南下赴京,沿途約戰各州郡劍術宗師,曆九戰而無一敗績,青州飛劍術名動江湖。”
鄭殊道看罷抬頭,皺眉道:“重立門戶報仇雪恨也就罷了,還要收回師門遺物,那些東西大多散落於各大門閥手中,這是要以一人敵天下啊,何其不智。在殊道看來,他可未必到得了京師。”
敖莽卻搖頭,笑容中帶了些譏諷的意味兒:“魯絕哀不開口,誰敢越俎代庖?那老狗最是個不講理不要臉的。換做別的大神通者,絕做不出在京師左近眾目睽睽之下殺人泄私憤的事情來。依我看,即便他不親自下場以大欺小,恐怕也早有謫仙帖的高手等在京師了。你別急著出手,咱們呐,就等著看戲吧。”
這位當朝執政絮絮叨叨,對著鄭殊道這個後輩大吐苦水:“最近京裏著實不太平,朝堂紛爭不斷,邊地烽煙四起,公西氏圖謀甘州與西戎形同造反,蘭陵王挾軍功回京所圖非小……這些也就罷了,江湖上因為神通論道大會將至,各大派傳人頻頻出山行走,那真是各顯神通。嘿,老不修魯絕哀不許鑿大佛鎮水蛟,伽藍寺就來一出背佛北上,你們西湖劍宮集天下劍士動靜不小,陰山那邊兒勾連狄人更是鬧騰得歡,連帶著湘戾王餘孽這類牛鬼蛇神都紛紛冒頭,眼下就連三殿下府裏都多了一個半截身子已入土的吃羊老鬼……若非如此,吳礙也不會寧可惹人非議也堅持要征召三千騎入京了,竟還收了個魔門女子當徒弟,嘖嘖。”
敖莽活動了下身子,蓋棺定論道:“這天下呐,要亂嘍!”
**********
(這章主要是幫大家理一下前文的脈絡,接下來就是各種風雲際會龍爭虎鬥了,之前的人物和伏筆都會用到。)
(感謝紫菀銀月、古天墓、我的鬆子呢?、邯鄲道醒悟黃粱夢、書友151204100459168、月下尋嘉興、卡當逐夢、遐邇xiaer、月墨跡、z1789057425、作死有道等道友的打賞!)
城內素有東富西貴之說,但凡權貴宅邸大都紮堆於天子禁城西南一帶的簪纓、疊笏二坊,其中尤以一條將二坊分隔開來的一品斜街為最。
這條斜街名聲極大,非但史冊上曾有“五門出七侯,對麵皆宰執,非大名高姓、衣朱著紫者不可居之”一類的溢美之詞,在京師百姓的市井逸聞之中更是屢被提及。
世代居住在天子腳下的老人們都知道,二百年前這斜街上最為煊赫的一座王府門前,曾立有一塊刻著“文官下轎武將下馬”字樣的高大石碑,乃先皇手書欽賜,後來那家王爺犯了事被抄家滅族,才又下旨褫奪了去,此後再無人能享此殊榮,即便天子要給,做臣子的也會堅辭不受。
最為京師百姓津津樂道的是,據說那座王府在空了十年後才被賜予一位朝堂新貴,待這位喜憂參半的新貴到府一看,才發現整座府邸已被修繕一新,唯獨當年石碑基座處留下的大坑仍在。這位炙手可熱的新貴揣摩上意,當即說正要日日見此、引以為戒,之後曆代主人沿襲舊例,非但不敢擅自填上,還年年著專人修整,碑坑便一直留了下來。
午後日頭正毒,斜街上車馬稀疏。
一個容貌俊逸、青衣長劍的年輕人蹲在碑坑邊上,低頭瞧向坑內,臉上帶著單純而溫煦的笑意,就像一個孩子發現了某種新奇而有趣的事物。
過了許久,他才心滿意足地站起身來,邁著散淡而疏懶的步子踱到府門前。
年輕人停下腳步,抬頭看了一眼門上牌匾,不知怎的,他嘴角翹起的弧度忽然變得有些陰冷,透出幾分純淨與晦暗交織的詭異氣息。
門房和侍衛笑得謙恭,顯然是認識這個年輕人,趕緊讓開了道路。
年輕人點點頭,自側門邁步而入,極為熟門熟路地穿廊過屋,最終止步於一處掩映在濃密綠蔭下的廳堂前。
廳堂周遭皆是日久年深、傘蓋遮天的古樹,堂前亦有匾額,卻無字,兩側柱上有楹聯一副,寫的是“人心似鐵,千人恨萬人懼方稱我意;天意如爐,蒸不爛煮不透能奈我何。”
楹聯的漆麵嶄新鮮亮,應是掛上的時日未久,年輕人見了便笑:“好好的,緣何做此激憤之語?傳了出去可不大好。”
“哼,老夫發發牢騷也不行?”
年輕人循聲望去,就見堂側不遠一處濃蔭下相對著鋪了兩張軟席,軟席上放著案幾,其上擺著香爐、典籍、瓜果之類。
其中一張軟席上無人,另一張軟席的案幾之後,則橫臥了一個中年方巾文士,雖說相貌普通,顧盼之間卻自有威嚴氣度。倘劉屠狗見了,定會認出此人正是當日在京師北郊有過一麵之緣,由許多高手護衛環繞、駕牛車指點江山的那人。
青衣長劍的俊逸年輕人躬身施禮:“鄭殊道見過敖公。”
中年文士先是拿眼沒好氣地橫了年輕人一眼,又指了指那張無人就坐的軟席,這才爽朗笑道:“正是百無聊賴之時,便有英才登門,莽之幸也。”
此人,赫然是當朝權臣、執政敖莽!
鄭殊道也不推辭,坦然就坐,也笑道:“敖公麵前,殊道豈敢妄稱英才?既是如此,緣何那匾上無字?若殊道記得不差,此堂原本喚作‘春雷堂’罷?”
敖莽微微起身,斜了一眼無字匾額,隨意道:“堂中已無春雷劍,自然亦無春雷堂。至於新堂何名,且待敖某蓋棺定論那日。”
“當日辭別敖公後遠赴甘州,後又被家師傳召,回了西湖一趟,竟是經年未曾前來拜見了。方才瞧了眼那府門外碑坑,仿佛其中仍有冤魂嚎哭傳出,遙想武成王當年速起速敗之事,不勝唏噓感歎。幸而敖公尚在,且風采更勝往昔,勝過武成王多矣,想來這堂名是要一直空下去了。”
敖莽聞言哈哈大笑:“獨你一言一行皆是劍走偏鋒,卻每每深得我心!然莽何德何能,焉能與武成王相提並論?位極人臣者的蓋棺定論,其實不在於生前如何顯赫,而是要看死後還能被多少人惦記。忠臣萬人唾罵,什麽時候挫骨揚灰死無葬身之地了才是真的死得其所,奸佞萬古流芳,入廟受享香火成神才稱得上欺世盜名。”
他拍了拍大腿,嘿然道:“今時之敖莽隻能算個權臣,不及戚鼎多矣,身後名聲如何,那是你等後輩的事兒了,與我何幹?”
鄭殊道在席上欠身,正色道:“敖公豁達,殊道感佩。此番甘州之行,殊道擅作主張,以敖公名義與公西氏結盟,與宋先生亦多有衝突,狂悖之處,正要請罪!”
敖莽微微一笑,毫不在意地擺了擺手:“能得公西氏為援,正是奇功一件,又何罪之有?你父想必有些惱怒,我已給吏部打了招呼,不致影響政績考評,讓他安心便是。至於宋漁,處事雖果決,奈何格局終究是小了些……”
他頓了頓,又問道:“公西小白此人如何?”
“殊道代家父謝過敖公。”
鄭殊道先是起身行禮致謝,複又坐下,知道此刻是談及正事,肅容答道:“此人先前色中餓鬼和敗家子的做派倒也不全是裝出來的,算是個性情中人,但絕不是無謀衝動之輩,今次因為誤信友人吃了大虧,終於展露獠牙,能服眾、知權衡、有決斷,南下北上俱都殺得人頭滾滾,稱得上雄毅果決,若得天時,公西氏稱霸西戎的夙願說不定就要在他的手中實現。”
敖莽點點頭:“能得你盛讚,可見的確是個人才,我已表奏天子,拜其父為落霞將軍,他不日就要代父入京謝恩,到時我會親自見一見。你既回了趟甘州,想必也去了青屏山,鹿元神這個山主實在名不副實,卻不知他老父可還在世?”
鄭殊道搖搖頭:“殊道連鹿元神都未見到,鹿公是生是死更是不知,家師的意思,大神通者壽數極長,一日不能確認,江湖傳言便不足為信。”
敖莽“哦”了一聲,忽朝鄭殊道背上長劍看了一眼,笑道:“許久不見此劍。”
鄭殊道會意,反手將背上長劍抽出,放於身前案幾之上:“敖公將春雷贈我,春雷堂因此不存,卻是殊道的罪過了。”
這是一把斷劍,泛青的劍身上刻有玄奧的雷符,隻可惜已經模糊不全,劍鋒也是暗淡無光,看上去毫不起眼。
敖莽以手指輕輕敲擊著案幾,輕吟道:“萬裏乘風去複來,隻身東海挾春雷。當日我說,這上古春雷法劍便如枯枝,朽斷而新芽未發,當付之一炬,從劫灰中見生機,不如改名劫灰……”
鄭殊道恭敬道:“殊道遊曆天下,所見果如敖公所言,盡皆腐朽不堪,愈發體悟劫灰真意,劍道又有精進,此次回劍宮,家師亦是欣喜不已,說敖公雖不習劍,卻是能得此中三味者,幾近於道。”
敖莽失笑道:“是你悟性過人,非我之功也,哪裏當得百裏宮主一讚。對了,聽說尊師收了一位關門弟子,曾一劍摧破天門第二峰,立天台山、開二龍峽,江湖上尊為劍王?”
鄭殊道聞言麵色微變,又很快收斂:“裴師弟厚積薄發,日後成就當在我之上。隻是他沉醉劍道,甘州之行後便回了西湖潛修,一兩年內怕是不會再履江湖了。”
敖莽見狀,心下了然,便不再提及此事:“說到春雷劍,前些日子我才得到消息,另外半截劍身在幽州朔方的刀匠世家曹氏手裏,之後被黑鴉校尉劉屠狗索了去,作為鑄刀之用了,當真可惜了。”
鄭殊道果然被這個消息轉移了注意力:“劉屠狗?‘吞天病虎’這個名號我在入京路上已聽了無數遍,先是蘭陵王將這個病怏怏的少年讚為猛虎,隨後其獨自接下大神通者一擊而不死,竟還將神通刀氣一口吞了,可是確有其事?”
敖莽點點頭:“當日我親眼所見,是謫仙帖秉筆執事、飛仙觀主魯絕哀出的手,自不會有假,隻不過劉屠狗傷勢極重,至今未曾露麵,卻也無死訊傳出,怕是仍在臥床養傷吧。”
鄭殊道下意識按住劫灰劍劍身,輕聲道:“既是斷劍重逢,他日自當有個了結。”
敖莽撫掌笑道:“巧了,說到了結,此劍因果不小,怕是還有人要找你了結。”
見鄭殊道露出疑惑之色,敖莽繼續道:“你也知道,春雷劍據說曾是一位天人劍仙的佩兵,而那位劍仙出身上古青州練氣士大宗門,如今這個宗門已有傳人出世,雖及不上劉屠狗一舉成名天下知,卻也聲勢不小。”
他說著,將案幾上一封書信揀出,扔給鄭殊道。
鄭殊道抬手接過,展開一看,見上麵無頭無尾地寫著:“暮春,長公主門下客卿、北四州綠林盟主、海東幫幫主公孫龍廣撒英雄帖,自稱上古青州練氣大宗門謫仙帖後人,欲以手中劍遍示天下,一則重光道統再立門戶,二則報滅門冒名之仇,三則尋回師門失落的典籍重寶。此人近日已攜劍南下赴京,沿途約戰各州郡劍術宗師,曆九戰而無一敗績,青州飛劍術名動江湖。”
鄭殊道看罷抬頭,皺眉道:“重立門戶報仇雪恨也就罷了,還要收回師門遺物,那些東西大多散落於各大門閥手中,這是要以一人敵天下啊,何其不智。在殊道看來,他可未必到得了京師。”
敖莽卻搖頭,笑容中帶了些譏諷的意味兒:“魯絕哀不開口,誰敢越俎代庖?那老狗最是個不講理不要臉的。換做別的大神通者,絕做不出在京師左近眾目睽睽之下殺人泄私憤的事情來。依我看,即便他不親自下場以大欺小,恐怕也早有謫仙帖的高手等在京師了。你別急著出手,咱們呐,就等著看戲吧。”
這位當朝執政絮絮叨叨,對著鄭殊道這個後輩大吐苦水:“最近京裏著實不太平,朝堂紛爭不斷,邊地烽煙四起,公西氏圖謀甘州與西戎形同造反,蘭陵王挾軍功回京所圖非小……這些也就罷了,江湖上因為神通論道大會將至,各大派傳人頻頻出山行走,那真是各顯神通。嘿,老不修魯絕哀不許鑿大佛鎮水蛟,伽藍寺就來一出背佛北上,你們西湖劍宮集天下劍士動靜不小,陰山那邊兒勾連狄人更是鬧騰得歡,連帶著湘戾王餘孽這類牛鬼蛇神都紛紛冒頭,眼下就連三殿下府裏都多了一個半截身子已入土的吃羊老鬼……若非如此,吳礙也不會寧可惹人非議也堅持要征召三千騎入京了,竟還收了個魔門女子當徒弟,嘖嘖。”
敖莽活動了下身子,蓋棺定論道:“這天下呐,要亂嘍!”
**********
(這章主要是幫大家理一下前文的脈絡,接下來就是各種風雲際會龍爭虎鬥了,之前的人物和伏筆都會用到。)
(感謝紫菀銀月、古天墓、我的鬆子呢?、邯鄲道醒悟黃粱夢、書友151204100459168、月下尋嘉興、卡當逐夢、遐邇xiaer、月墨跡、z1789057425、作死有道等道友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