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聞俠國暗香與那仙國水蜜、聖國夜光、佛國煙花、太華雞尾並稱人間五大果醇,如今一品,果然名不虛傳!”紫流香把酒臨風,不覺周身輕泰,已然微醉。隻是不知此般陶然,是為美酒還是美景。
“多謝兄台美酒,在下已得所願,就此作別!”紫流香一禮謝過,又隨手摘下腰間一節玉藕,贈於黃衣少年。
黃衣少年見狀,不敢接取,卻道:“公子所飲一壺暗香,價值不過三枚玉璧,此物太過貴重,我不能收!”
“玉璧!”紫流香聞罷,微微一驚,當下問道:“在下自遠方而來,不知玉璧所謂何物,願聞其詳!”
“這位兄台,你應該來自南國吧!不然應該不會不知玉璧之事!”不知何時,二人身邊已多了一位白衣公子。同樣是白衣飄飄,卻比之紫流香少了一絲風雅,多了一分飄逸。
“兄台所言不差,在下久居南海之外,對於此處風情所知甚少,還望公子不吝賜教!”紫流香謙謙一禮。
白衣公子聞罷,莞爾一笑。此時,若是細心之人便會發現,那白衣公子的嘴角,竟有一對梨渦一閃而逝。
“玉璧,乃是功德城所製,以玉為璧,流通於世,使人逍遙,全稱逍遙通玉,又曰玉逍遙。(.)其狀內方外圓,寓意人心方正、功德圓滿。百族無論出身,皆可以美玉珠寶或是其它美好物什,在逍遙錢莊中兌換成一定玉璧。也可以用一定玉璧,在逍遙錢莊中換取所需所愛之物。因其方便於人,故一經現世,便風靡北國,大有席卷三界之勢。現在的逍遙錢莊,已如雨後春筍,自北向南不斷萌生。相信不遠之日,便會出現在公子的南海之居了!”白衣公子言罷,自袖中取出了三枚薄薄玉片,遞給了黃衣少年。
再見那些玉片,皆是一般大小,內方外圓,正麵書有“逍遙通玉”四個瘦金小字,反麵浮刻一組首尾相接的條形符文。整體雕工精美絕倫,尤其是那條形符文,蘊彩內斂,似乎無時不在散發著奪人心魄的魔力。
“公子初來乍到,此次酒水便有在下來請吧!這裏還有一串玉璧,公子拿著也好行路方便!”白衣少年慷慨一笑,又從袖中取出了一串青絲係起的玉璧,遞了過來。
“多謝公子,不過在下匆匆過客,不日返鄉,這些玉璧倒是再用不上,公子還是收回吧!”對於白衣公子的好意,紫流香誠摯謝辭。
白衣公子也未多言,當下收起了手中玉璧,道:“在下所料不差,公子應該也是雅道中人,何不一同登頂覽勝!”言罷,便引紫流香走上了第三層。[.超多好看小說]
比之第二層的精致纖巧,第三層則顯得頗為野曠空靈。畝許大小的廳堂之中,隻有一方竹案。竹案上置好了筆墨紙硯文房四寶,傳說為和靖先生親手配製。
筆以七寸青為管,以梅花蕾為毫。
墨非為墨,乃是七色蘭膏。據說以之書畫,清香數裏,彩蝶自引。
紙為竹節內壁衣膜所製,又稱竹衣,輕若無物,雪白圓潤,乃是紙中的極品,與江南素帛並稱雙絕。
硯為羊脂白玉,晶瑩剔透,狀若梅花。七掰之內分別養著七色,中間蕊處乃是調色之窩。
樓空無人,隻有一套文房四寶淨光流轉,此情此景,當真優雅煞人。
樓閣陰壁之上,掛滿了古來文人墨客所留下的手跡,其中不乏詩詞書畫的絕章。崔顥的那首《黃鶴樓》,便位於右首第一篇。不少後人,均在上麵附上了景仰的印章。這其中,還有詩仙李太白的附評,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有詩在上頭!”
樓閣陽壁之上,皆開為窗,外有露台雕欄,乃是俯覽山河、望月懷古的佳處。
兩人來到外麵的露台之上,倚欄遠眺。時值夕陽西下、明月初起,正是一日之中最為美妙的日月同輝之際。漫天的星辰,也已是悄悄地眨開了眼睛,天地間一片澄透。
遠處,小孤山上,萬梅爭風,藍袖河中,千荷競帆……
“唉!”紫流香突然一聲歎息。
“兄台為何歎息?”白衣公子不解問道。
“我歎如此美景,恐怕從此再無人賞!”紫流香一聲苦笑。
“兄台為何有如此之想?”白衣公子聞罷,微微一驚。
“逍遙玉璧一出,百族從此本心難保。成為璧下之奴,不過是時日之事,又何談逍遙二字!”紫流香慨然歎道:“可憐美玉無暇,淪落萬惡之源!”
“古語有言: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難道這有一投一報,有何不對嗎?”白衣公子疑惑道。
“此語出自詩經,下文還有:非為報也,永結為好也!可見彼之瓊瑤,乃是美好的祝願,而此之玉璧,卻是**裸的買賣。買賣一成,心魔自然滋生!”紫流香解釋道。
“兄台此言,小弟不敢苟同!譬如此間酒家少年,繼承祖輩遺誌,一生埋沒於醞釀之間,又如何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有了玉璧便不同了,他完全可以用醞釀所得玉璧,去換取自己所追求的夢想成真。如此,不正是大逍遙之道嗎?”白衣公子據理以爭。
“能買來的都不是夢想,而隻是欲想。真正追逐夢想之人,自然會掙脫一切束縛。而真正的逍遙,正是那份對夢想追逐的自由。”紫流香搖了搖頭,毫不猶疑地給出了反駁。
“兄台雄才大辯,小弟自甘下風!”白衣公子笑道:“不提此事也罷,相必公子已將這藍袖風物移於胸間,何不流於筆下,也好讓後人品鑒!”
“兄台怎知在下是畫道中人?”紫流香顯得頗為驚異。
“嗬嗬,是兄台的手指告訴在下的!”白衣公子抿嘴一笑。
紫流香當下也不推辭,輕輕走到了竹案之前,提筆揮毫,便見千裏藍袖美景,隨著那筆尖蘭膏自然流溢而出。當最後幾株蓮荷一氣化生之時,整幅畫卷已飄然紙上,似乎隨時都會隨風化逝。
恰此時,紫流香已在那留白之處,以竹體小字書下:“青圓濯水,粉星耀空,萬裏藍袖圖畫中。明月無言,千秋守望,幾度伊人影。”已而,又自懷中取了隨身玉章蓋上。轉瞬之間,便將那快要逸散的畫境印封在了時光之內。
“多謝兄台美酒,在下已得所願,就此作別!”紫流香一禮謝過,又隨手摘下腰間一節玉藕,贈於黃衣少年。
黃衣少年見狀,不敢接取,卻道:“公子所飲一壺暗香,價值不過三枚玉璧,此物太過貴重,我不能收!”
“玉璧!”紫流香聞罷,微微一驚,當下問道:“在下自遠方而來,不知玉璧所謂何物,願聞其詳!”
“這位兄台,你應該來自南國吧!不然應該不會不知玉璧之事!”不知何時,二人身邊已多了一位白衣公子。同樣是白衣飄飄,卻比之紫流香少了一絲風雅,多了一分飄逸。
“兄台所言不差,在下久居南海之外,對於此處風情所知甚少,還望公子不吝賜教!”紫流香謙謙一禮。
白衣公子聞罷,莞爾一笑。此時,若是細心之人便會發現,那白衣公子的嘴角,竟有一對梨渦一閃而逝。
“玉璧,乃是功德城所製,以玉為璧,流通於世,使人逍遙,全稱逍遙通玉,又曰玉逍遙。(.)其狀內方外圓,寓意人心方正、功德圓滿。百族無論出身,皆可以美玉珠寶或是其它美好物什,在逍遙錢莊中兌換成一定玉璧。也可以用一定玉璧,在逍遙錢莊中換取所需所愛之物。因其方便於人,故一經現世,便風靡北國,大有席卷三界之勢。現在的逍遙錢莊,已如雨後春筍,自北向南不斷萌生。相信不遠之日,便會出現在公子的南海之居了!”白衣公子言罷,自袖中取出了三枚薄薄玉片,遞給了黃衣少年。
再見那些玉片,皆是一般大小,內方外圓,正麵書有“逍遙通玉”四個瘦金小字,反麵浮刻一組首尾相接的條形符文。整體雕工精美絕倫,尤其是那條形符文,蘊彩內斂,似乎無時不在散發著奪人心魄的魔力。
“公子初來乍到,此次酒水便有在下來請吧!這裏還有一串玉璧,公子拿著也好行路方便!”白衣少年慷慨一笑,又從袖中取出了一串青絲係起的玉璧,遞了過來。
“多謝公子,不過在下匆匆過客,不日返鄉,這些玉璧倒是再用不上,公子還是收回吧!”對於白衣公子的好意,紫流香誠摯謝辭。
白衣公子也未多言,當下收起了手中玉璧,道:“在下所料不差,公子應該也是雅道中人,何不一同登頂覽勝!”言罷,便引紫流香走上了第三層。[.超多好看小說]
比之第二層的精致纖巧,第三層則顯得頗為野曠空靈。畝許大小的廳堂之中,隻有一方竹案。竹案上置好了筆墨紙硯文房四寶,傳說為和靖先生親手配製。
筆以七寸青為管,以梅花蕾為毫。
墨非為墨,乃是七色蘭膏。據說以之書畫,清香數裏,彩蝶自引。
紙為竹節內壁衣膜所製,又稱竹衣,輕若無物,雪白圓潤,乃是紙中的極品,與江南素帛並稱雙絕。
硯為羊脂白玉,晶瑩剔透,狀若梅花。七掰之內分別養著七色,中間蕊處乃是調色之窩。
樓空無人,隻有一套文房四寶淨光流轉,此情此景,當真優雅煞人。
樓閣陰壁之上,掛滿了古來文人墨客所留下的手跡,其中不乏詩詞書畫的絕章。崔顥的那首《黃鶴樓》,便位於右首第一篇。不少後人,均在上麵附上了景仰的印章。這其中,還有詩仙李太白的附評,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有詩在上頭!”
樓閣陽壁之上,皆開為窗,外有露台雕欄,乃是俯覽山河、望月懷古的佳處。
兩人來到外麵的露台之上,倚欄遠眺。時值夕陽西下、明月初起,正是一日之中最為美妙的日月同輝之際。漫天的星辰,也已是悄悄地眨開了眼睛,天地間一片澄透。
遠處,小孤山上,萬梅爭風,藍袖河中,千荷競帆……
“唉!”紫流香突然一聲歎息。
“兄台為何歎息?”白衣公子不解問道。
“我歎如此美景,恐怕從此再無人賞!”紫流香一聲苦笑。
“兄台為何有如此之想?”白衣公子聞罷,微微一驚。
“逍遙玉璧一出,百族從此本心難保。成為璧下之奴,不過是時日之事,又何談逍遙二字!”紫流香慨然歎道:“可憐美玉無暇,淪落萬惡之源!”
“古語有言: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難道這有一投一報,有何不對嗎?”白衣公子疑惑道。
“此語出自詩經,下文還有:非為報也,永結為好也!可見彼之瓊瑤,乃是美好的祝願,而此之玉璧,卻是**裸的買賣。買賣一成,心魔自然滋生!”紫流香解釋道。
“兄台此言,小弟不敢苟同!譬如此間酒家少年,繼承祖輩遺誌,一生埋沒於醞釀之間,又如何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有了玉璧便不同了,他完全可以用醞釀所得玉璧,去換取自己所追求的夢想成真。如此,不正是大逍遙之道嗎?”白衣公子據理以爭。
“能買來的都不是夢想,而隻是欲想。真正追逐夢想之人,自然會掙脫一切束縛。而真正的逍遙,正是那份對夢想追逐的自由。”紫流香搖了搖頭,毫不猶疑地給出了反駁。
“兄台雄才大辯,小弟自甘下風!”白衣公子笑道:“不提此事也罷,相必公子已將這藍袖風物移於胸間,何不流於筆下,也好讓後人品鑒!”
“兄台怎知在下是畫道中人?”紫流香顯得頗為驚異。
“嗬嗬,是兄台的手指告訴在下的!”白衣公子抿嘴一笑。
紫流香當下也不推辭,輕輕走到了竹案之前,提筆揮毫,便見千裏藍袖美景,隨著那筆尖蘭膏自然流溢而出。當最後幾株蓮荷一氣化生之時,整幅畫卷已飄然紙上,似乎隨時都會隨風化逝。
恰此時,紫流香已在那留白之處,以竹體小字書下:“青圓濯水,粉星耀空,萬裏藍袖圖畫中。明月無言,千秋守望,幾度伊人影。”已而,又自懷中取了隨身玉章蓋上。轉瞬之間,便將那快要逸散的畫境印封在了時光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