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氣三分寫意,豪情萬丈由心;


    江湖亂世慰平生,獨立潮頭問信。[]


    出岫蒼龍可見,知音玉女難尋;


    姻緣到底落誰家,遍地黃花烙印。


    ――調寄《西江月》


    話說不知是何年月,華山,臨淵崖,月上中天,一老一少兩個道人相對席地而坐。


    此非別人,正是後來名震寰宇的劉基劉伯溫,陪著師傅鐵冠道人觀景賞月


    劉基劉伯溫究竟有何能耐,旁人並不知曉。但是太祖皇帝朱元璋每每談到劉基,曾多次對人感慨:“此則吾之子房也。”


    子房,漢高祖劉邦的第一謀臣,乃是興四百年大漢基業之張良是也。


    此時的劉伯溫,不過一個小道士,尚未叱吒風雲,不過陪伴師傅品茗賞月而已。


    “師傅,今在何會之中,人之運氣如何?”


    “今在午時下刻,中元紫道之會。不久人變事遷,應第二十劫數。該紫微臨凡,二十八宿降生。又有九星官掃除妖魔,開三百年一紀之數。”


    “師傅,請問四海混沌,紫微降生何方?”


    “赤氣衝天,山嗚地崩,牛生兩尾,日月盡行。木上掛曲尺,即真主也。吳地黃冠,霞光萬道,旌禪下界,收留撫育。先有五瘟使者下界,應此劫數,布傳瘟疫,人人遭難,烏梅可解。”


    “師傅言辭深奧,徒兒甚是不解,可否提點一二,以開茅塞?”


    “非也,為師言辭並不深奧。未來兩紀六百年,說不盡的狼跡烽煙,可惜在於天機不可泄露,為師卻不能妄言。”


    “徒兒明白了。人生在世,莫要刻意所為,但求無愧於心。不過,請問師傅,此劍一去,今後卻當如何?”


    “此劍善能擇主,你卻不必在意。此劍一去,必能應時而出,擇主而動。而後血染霞光,方能天下大善。”


    光陰似箭,轉眼就是三百年。


    世間流傳許多俗話,簡直浩如煙海,讓人無所適從。但是有一句話,卻是曆代帝王不可忽視之處。


    這就是:生在蘇杭,死葬北邙。


    北邙又叫邙山,位於洛陽北麵和黃河南岸之間,是秦嶺山脈的餘脈,崤山支脈。


    自從老子李耳在此煉丹,然後騎牛夜渡函穀關之後,邙山可就了不得了。


    古老相傳,邙山乃是得道成聖,蔭及子孫萬代的風水寶地。據說在這裏占住一塊巴掌大的地方,然後祖墳上青煙嫋繞,紫氣蒸騰,後人就有可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於是乎,自大禹劃分九州以來,那真是“邙山定天下,洛陽看狼煙。”


    其實,邙山並不高,也就三百來米,都是黃土丘陵。但是因為北依黃河拔地而起,倒也顯得層巒疊嶂,巍峨壯觀。所以是洛陽北麵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軍事上的戰略要地。


    正因為如此,盤踞洛陽,逐鹿中原,就成為中華五千年的主旋律率。從而誕生了多少英雄豪傑,演繹著多少驚天動地的故事。


    六百年後的苕麵窩有感於此,專門杜撰一首《五律》憑吊洛陽。本想發思古之幽情,結果搞得不知所雲。


    君請看:


    萬古邙山在,中原逐鹿年;


    東都枉浴火,董卓已成煙;


    魏武神思盡,秦王幻夢牽;


    流雲生利劍,亂世著先鞭!


    沒想到就這四十個字,竟然引出了另外一段令人扼腕長歎的傳說。


    所謂時也命也,無巧不成書,不外如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流雲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苕麵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苕麵窩並收藏流雲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