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維克托因為是負責情報工作的,而馬林科夫則是負責航空工業,所以,兩人之間幾乎沒有任何的工作交叉,直到核技術研發項目上馬,兩人之間才算是有了一些交集,不過即便是到了今天,他們彼此見麵的機會也是非常有限的。


    因為缺少見麵打交道的機會,所以維克托對馬林科夫缺少了解,他對這位組織局委員同誌的所有了解,都來自於道聽途說,作為一名情報人員,維克托是永遠都不會將“道聽途說”的東西當真的。


    今天,也是他第一次到馬林科夫的辦公室來,從這位領導同誌的辦公室所處位置,維克托算是對他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這是個工作上很較真的人。


    試想一下,有幾個領導會將自己的辦公室選在正對著樓梯的位置上?而且還像這樣把辦公室的房門敞開?


    這麽做的好處有兩個:第一,可以讓單位的職員監督領導,因為辦公室在這個位置上,再加上辦公室房門總敞開著,那過來過去的人都能看到辦公室內的情況。第二,辦公室門口經過的人可以看到領導,領導自然也會看到經過的人,如此一來,就會給單位的人造成一種心理上的壓力,至少偷奸耍滑的人會少很多。


    邁上最後一階樓梯,維克托朝走廊兩側看了看,他想看看秘書處在什麽地方。盡管馬林科夫同誌的辦公室就在眼前,但他覺得自己直接過去敲門顯然不太合適,按照正常的流程,怎麽也要同馬林科夫的秘書接觸一下的。


    就在他朝走廊兩側張望的時候,馬林科夫的辦公室內突然響起了電話鈴聲。


    正在看文件的馬林科夫被驚動了,他抬頭看向桌上電話的時候,也恰好看到了門外的維克托。


    原本麵無表情的胖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馬林科夫從椅子上站起身,朝著維克托招了招手,這才將桌上一部黑色的電話拿起來。


    既然被對方看到了,也就省的再去找秘書了,維克托微笑著走進門,就在門邊的位置站住腳。


    電話不知道是什麽人打來的,隻聽馬林科夫對著電話裏說道:“好的,我知道了,就在樓下等我吧,我馬上下去。”


    話說完,他將電話掛上,一邊從辦公桌後繞出來,一邊說道:“嗬嗬,維克托同誌啊,怎麽下雨天也跑過來了。”


    說著話,他看到了跟在維克托身後的索菲亞,也看到了索菲亞懷裏抱著的厚厚一摞文件,便轉口說道:“有什麽重要的情報嗎?”


    “是的,格奧爾吉同誌,”維克托點點頭,說道,“紐約情報站提供了一份關於盤尼西林的技術資料,非常重要。”


    馬林科夫皺了皺眉,他停在辦公桌前,想了一會兒,說道:“很急嗎?”


    “啊,那倒不是,”維克托急忙說道。


    “如果不是很急的話……”馬林科夫的眉頭舒展開,他走到維克托麵前,先同他握了握手,這才說道,“這樣吧,我要去一趟共青團廣場,二十分鍾後,烏拉爾十三家企業的負責人將乘車抵達雅羅斯拉夫爾車站,我要去接他們一下,順便開個短會。如果你沒有別的事情需要去做的話,可以和我一起過去,我們在車上談。”


    “好的,格奧爾吉同誌,”維克托點點頭,說道。


    “走吧,車已經在樓下等著了,”馬林科夫微笑著說了一句,走到房門邊,從衣架上拿了帽子,當先出門而去。


    跟在他的身後下了樓,一出樓門口,維克托就看到一輛米黃色的大客車正停在路邊上,竟然是一輛公共汽車。


    馬林科夫從樓裏出來,一步也不停,直接就上了那輛公共汽車,隨後就在第一排右邊的單張座椅上坐下。


    維克托看到車門口還有兩個年輕人,一個穿著公交車司機的製服,另一個則是穿著一身灰色列寧裝,估計後者應該是馬林科夫的秘書,隻是維克托不認識。


    先讓索菲亞通知了一下瓦連卡,讓他開車在後麵跟著,維克托也跟著上了公共汽車,就在馬林科夫對麵的座位前坐下。


    緊跟在他身後,司機和馬林科夫的秘書也上了車,再之後便是抱著文件的索菲亞。


    莫斯科現在所采用的公交車,就是嘎斯的配件,說實話,這種公共汽車很糟糕,有點粗製濫造的意思,不僅噪音大,而且減震係統非常差,車子行駛起來,顛簸感很強。


    “把文件給我,”等到車子開動起來,馬林科夫對維克托說道,“我先看看,有什麽情況再向你了解。”


    這也是馬林科夫獨特的工作風格,像斯大林同誌,他不喜歡拿著文件自己看,而是喜歡一邊看,一邊聽提交文件的人講解,而馬林科夫則不然,他不喜歡聽別人說,而是喜歡看文字的東西,這或許與他文字功底比較好有關。


    公共汽車在顛簸中向前行駛,從電影製片廠路,到雅羅斯拉夫爾車站所在的共青團廣場並不是很遠,十幾分鍾的車程。


    在這一路上,馬林科夫都在看文件,他看得很仔細,時不時的還拿出鋼筆在某個地方勾畫一下,維克托揣摩著,他肯定是有問題要問,但因為離著駕駛座的司機太近,所以暫時保留了問題。


    將近二十分鍾後,公共汽車開到了雅羅斯拉夫爾車站所在的共青團廣場,馬林科夫示意司機將車停在距離出站口不遠的地方,而後便將手中的文件交還給維克托,說道:“我有七個問題,都在上麵勾出來了,你先看一下,稍後再給我解答。”


    “好的,格奧爾吉同誌,”維克托急忙站起身,一邊將文件接過來,一邊說道。


    馬林科夫朝他點點頭,隨後起身下了公共汽車。


    維克托看著他下了車,這才重新坐回到座位上,開始翻看起文件內做了記號和標注的地方。


    文件中被標注了記號的地方很快被找出來,維克托看了看,馬林科夫寫在記號處的問題,都不涉及專業性,主要是相關的情報來源渠道是否可信,支出的經費用在了什麽地方等等,都是些小問題。


    看得出來,這位領導同誌還是很有原則的,沒有詢問一些不該詢問的問題。


    由馬林科夫所領導的“科技情報委員會”是個什麽部門?說白了,它就是一個中間機構與評估機構的結合體,這個部門沒有直接插手對外情報局工作的權限,他們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根據對外情報局所提供的科技情報,召集相關方麵的專家對情報數據和內容作出鑒定。


    鑒定的目的,是為了確定相關的技術情報是不是有用,可以在什麽領域應用。


    同時呢,他們也會根據相關技術部門的要求,向對外情報局提供一些帶有指向性的搜集任務。比方說雷達技術,聯盟的雷達研究工作者確定美國在某項雷達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他們就將相關信息提交給“科技情報委員會”,再有這個委員會與對外情報局溝通,看能不能將相關的技術資料和數據搞到手。


    這是“科技情報委員會”的作用,或者說是職能,至於對外情報局如何組織情報工作,向什麽地方派駐什麽人員,“科技情報委員會”是無權幹涉的。


    維克托將文件中勾選出來的幾個問題記在心裏,又在腦子裏構思了一下如何回答這些問題,組織了一番語言。前後不過就花費了幾分鍾的時間,等他將文件再次交給索菲亞的時候,就看到出站口附近,胖胖的馬林科夫,正與十幾個同樣穿著列寧裝的中年人,一邊說著話,一邊朝停車的地方走過來。


    按照之前馬林科夫的說法,這十幾個人都是來自於烏拉爾各個企業的負責人,由於他是負責航空工業的,那麽不出意外,這些人所負責的企業,也應該都是與航空領域相關的。


    說實話,馬林科夫的工作並不輕鬆,他不是技術性官僚,甚至都沒有基層工作的經驗,按道理說,他的最佳選擇應該就是做黨務工作,也就是做個所謂的“務虛型”官僚。


    但很不幸,斯大林同誌的用人原則比較特殊,中央政治局委員們實行的是“輪值”製度,而在戰爭爆發的時候,馬林科夫恰好輪值負責航空工業人民委員會,於是他隻能趕鴨子上架,去負責這份需要技術型很高的工作了。


    但就最近兩年來看,馬林科夫的工作成績還算是不錯的,在他的負責下,盡管戰爭初期,聯盟的航空工業受到了重大的打擊,但很快便又恢複過來了,目前平均每月兩千餘架戰機的產量,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


    不過,看起來馬林科夫倒是挺會拉攏人心的,本來嘛,一些企業的負責人來了莫斯科,他竟然親自到火車站迎接,這不就是一種禮賢下士的手段嗎?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這是維克托的想法,但是很快,他就發現自己想錯了,胖胖的馬林科夫同誌真不像他的賣相那般和藹,他的工作做派隻能用粗暴來形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蘇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懵懂的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懵懂的豬並收藏奮鬥在蘇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