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莫斯科西北部的一個區,休金諾其實是一個鎮,它在1918年才設立了行政區,是一個中央直轄的特別行政區。
盡管這個鎮就在莫斯科環線的邊上,但相比起莫斯科市區來說,依舊顯得過於荒涼,這主要是因為謝爾巴科夫同誌作為莫斯科市委書記期間,將主要的市政規劃都放在了莫斯科的南部和西部,對東部以及北部地區投入較少的緣故。
另外,休金諾區也應該算是工業比較集中的一個地區,在這裏,匯聚了十幾家的大型工業企業,而“電鋼爐”工廠就是其中之一,這是一家原來主要生產鋼材的企業,但是在核研發項目上馬之後,這家工廠就做了轉型。
庫爾恰托夫研究所,就設立在工廠原來的一個車間內,說實話,條件還是比較艱苦的,但對於包括庫爾恰托夫在內的一幹研究人員來說,即便是麵對這樣的艱苦條件,他們也能甘之如飴。
這其中原因非常簡單,因為這裏的條件雖然艱苦,但在研究工作上所需要的一切,不管是人力還是物資,卻都是非常充足的,盡管萬尼科夫同誌有點官僚,還喜歡外行指揮內行,但有一點不能否認的是,他對研究所的工作真的非常支持,任何條件,隻要是研究人員提出來了,他都會想盡辦法去解決。
也正是因為他有這樣的性格,才會在“ABC計算機”這件事上插手,或許是因為他自己認為,又或者是因為有人向他提出過,計算機這種東西可能會對簡化運算有幫助,所以他便把手伸過來,將這台維克托通過對外情報局搞到手計算機拿了過去。
因為企業的性質變了,從事的工作與核項目研發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因此,“電鋼爐”工廠目前成為了政治保衛局嚴格布控的單位,無關人員別說是進入工廠了,就連靠近都不行,整個庫爾恰托夫廣場連同附近的兩條街道,都被封鎖了,沒有特殊的通行證,根本過不去哨卡。
維克托的車拐入廣場的時候,那棟三層的大樓前已經停了好幾輛車,樓前的四名持槍警衛挺身而立,腰杆挺得筆直,如果不出所料的話,馬林科夫同誌應該已經先一步到了。
瓦連卡直接把車停到樓前,又飛快的下車替維克托打開車門,等著他從車內鑽出來,才小聲說道:“馬林科夫同誌已經到了,我看到了他的司機。”
維克托微微點頭,什麽也沒說,徑直邁步朝大樓入口走去。
這個研究所維克托之前已經來過幾次了,還算是熟悉,按照之前得到的匯報,被萬尼科夫安排人弄過來的計算機,應該是在地下室裏組裝,而這棟樓的地下室入口並不在大樓的前廳,而是在一樓走廊的最東側。
也不需要別人領著,維克托自己穿過大樓的前廳,徑直進了走廊。
才拐過走廊的轉角,就看到走廊的盡頭處站著幾個人,他遠遠就認出來,這幾個人中就有穿著灰色中山裝的馬林科夫,而在他身邊那個穿著軍裝的中年人,便是庫爾恰托夫研究所以及“電鋼爐”工廠的“特別委員會”負責人,萬尼科夫。
而剩餘兩個人中,站在馬林科夫左側的那個,就是庫爾恰托夫本人。至於那個站在他右側看上去挺精神的年輕人,維克托也認識,是提出了“槍式”原子彈結構理論的格奧爾基?尼古拉耶維奇?弗廖羅夫。
在如今蘇聯科學院被列入核項目研究的核心專家組內,弗廖羅夫是最年輕的一個,這個在核物理研究方麵極具天賦的年輕人,上個月才剛剛年滿三十歲,但卻已經被提名為蘇聯科學院的通訊院士了。
不過,據維克托的了解,弗廖羅夫與庫爾恰托夫之間的矛盾很深,以至於深到即便是走個對麵,都隻會必須怒目而視的程度。
弗廖羅夫提出“槍式”原子彈結構理論的時候,人還在列寧格勒,那時候的列寧格勒正好處在德軍圍困的最艱難時期,因為是非戰鬥人員,弗廖羅夫和他的老母親,每天隻能得到極少量的食物。
當時,險些餓死的弗廖羅夫就給庫爾恰托夫寫了一份信,希望對方能夠將他調到莫斯科去,以逃脫被活生生餓死的命運。
結果,這封信寫出去根本沒有得到庫爾恰托夫的回應,於是,他又將自己研究出來的,在“槍式”原子彈方麵的理論,郵寄給了庫爾恰托夫,但後者依舊沒有理會他。
迫於無奈的弗廖羅夫又開始給負責國防人民委員部科技部門工作的謝爾蓋?瓦西裏耶維奇?卡夫塔諾夫寫信,闡述了他對西方主要國家在核武器研發上的一些看法,同時,又將他的“槍式”原子彈理論講述了一番。
幸運的是,卡夫塔諾夫還是比較看重他的,於是就將他的信轉給了斯大林同誌,隨後,斯大林同誌親自作出批示,將弗廖羅夫從列寧格勒調到了莫斯科。
當弗廖羅夫接到調令的時候,已經是去年的四月份了,而他的老母親已經在一個月前生生餓死了。
且不管庫爾恰托夫為什麽沒有在弗廖羅夫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但至少在後者看來,他母親的死與庫爾恰托夫的冷漠脫不了幹係,而兩人之間的矛盾也由此而來。
當然,對於維克托來說,這些從事科研工作的專家們人品如何,並不是什麽值得關注的問題,核武器研發項目需要的是這些人學識以及聰明才智,而不是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快步走向走廊盡頭的幾個人,等到走近的時候,維克托率先朝馬林科夫同誌伸出手,笑道:“非常抱歉,馬林科夫同誌,我來的有點晚了。”
“我們也是剛到,”馬林科夫同誌和藹的笑著,說道,“技術人員還在做著組裝工作,聽說組裝的工序有點複雜,而且,這個設備的耗電量似乎也很大,不知道這裏電力輸送設備是不是能夠支撐的起來。”
維克托笑了笑,沒有搭腔,轉過頭來,又與萬尼科夫等人逐一握手。
等到與在場的眾人逐一握手問候之後,維克托才重新轉向馬林科夫同誌,說道:“是這樣的,馬林科夫同誌,我之前提交的報告中已經專門闡述過,這套專門從美國弄回來的計算機,是用來從事線性方程式解析的,其他門類的計算並不適用。”
說到這兒,他瞟了一旁的萬尼科夫一眼,又接著說道:“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庫爾恰托夫與弗廖羅夫兩位同誌應該更有發言權,畢竟計算機是一種設備,並不是一個人,它隻能理解科學性的數據,而不可能聽得懂行政性的命令。這就像我們隻能要求挖土機去鏟土,而不能要求它去割麥子一樣。”
話說完,他又轉向萬尼科夫,問道:“你說呢,萬尼科夫將軍同誌?”
說實話,在這件事上,維克托的心裏是存有怨氣的,畢竟“ABC計算機”是在他的要求下,由對外情報局搞回來的,這是對外情報局的一項功績,在經過科學技術審查委員會的評估之後,是要報功的。
結果,瓦尼科夫橫插一缸子把東西拿走了,萬一他匯報說好用也就罷了,可若是匯報說沒用,那不是給維克托惹麻煩嗎?
盡管萬尼科夫是上將,不過維克托可不會怵他,說到底,他那個上將也隻是技術兵種裏的上將,至於說彈藥人民委員部人民委員、特別委員會委員的職務,也嚇不住維克托,畢竟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的級別,要比彈藥人民委員部高出一級。
最重要的是,維克托在這件事上占著理呢,他不會得以不饒人,但也不能什麽表示都沒有,否則的話,下次別人往他負責的圈子裏伸手,隻會伸的更加肆無忌憚。
<a id="wzsy" href="http://m.2kxiaoshuo.com">2k小說</a>
萬尼科夫顯然也了解了“ABC計算機”的真正性能,知道這東西他搶過來也沒用,而這個對他們來說沒什麽用的東西,對計算中心那邊卻非常的重要。
說白了,就是他搶資源搶錯了,搶了一個烏龍球,別說現在維克托沒有說什麽難聽的話,即便是說了,他也得捏著鼻子認下來。
因此,麵對維克托明顯帶著幾分挖苦的提問,萬尼科夫也隻是幹笑一聲,沒有說什麽。
“維克托同誌說的沒錯,”萬尼科夫不說話,馬林科夫同誌倒是開口了,他笑道,“涉及到科學技術領域內的工作,總是要以科學的態度來麵對的,想當然的觀念要不得。”
像是很隨意的說了這麽一句話,他隨即岔開話題,接著說道:“之前,我已經谘詢過科學院的幾位專家,他們都對這個設備非常感興趣,所以,我的意見是,這種設備直接投入運用的話,似乎有些可惜,最好的辦法,還是組建一個相關的研究小組,對這項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
話說完,他又看了看維克托,問道:“維克托同誌,你認為這個提議怎麽樣?”
盡管這個鎮就在莫斯科環線的邊上,但相比起莫斯科市區來說,依舊顯得過於荒涼,這主要是因為謝爾巴科夫同誌作為莫斯科市委書記期間,將主要的市政規劃都放在了莫斯科的南部和西部,對東部以及北部地區投入較少的緣故。
另外,休金諾區也應該算是工業比較集中的一個地區,在這裏,匯聚了十幾家的大型工業企業,而“電鋼爐”工廠就是其中之一,這是一家原來主要生產鋼材的企業,但是在核研發項目上馬之後,這家工廠就做了轉型。
庫爾恰托夫研究所,就設立在工廠原來的一個車間內,說實話,條件還是比較艱苦的,但對於包括庫爾恰托夫在內的一幹研究人員來說,即便是麵對這樣的艱苦條件,他們也能甘之如飴。
這其中原因非常簡單,因為這裏的條件雖然艱苦,但在研究工作上所需要的一切,不管是人力還是物資,卻都是非常充足的,盡管萬尼科夫同誌有點官僚,還喜歡外行指揮內行,但有一點不能否認的是,他對研究所的工作真的非常支持,任何條件,隻要是研究人員提出來了,他都會想盡辦法去解決。
也正是因為他有這樣的性格,才會在“ABC計算機”這件事上插手,或許是因為他自己認為,又或者是因為有人向他提出過,計算機這種東西可能會對簡化運算有幫助,所以他便把手伸過來,將這台維克托通過對外情報局搞到手計算機拿了過去。
因為企業的性質變了,從事的工作與核項目研發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因此,“電鋼爐”工廠目前成為了政治保衛局嚴格布控的單位,無關人員別說是進入工廠了,就連靠近都不行,整個庫爾恰托夫廣場連同附近的兩條街道,都被封鎖了,沒有特殊的通行證,根本過不去哨卡。
維克托的車拐入廣場的時候,那棟三層的大樓前已經停了好幾輛車,樓前的四名持槍警衛挺身而立,腰杆挺得筆直,如果不出所料的話,馬林科夫同誌應該已經先一步到了。
瓦連卡直接把車停到樓前,又飛快的下車替維克托打開車門,等著他從車內鑽出來,才小聲說道:“馬林科夫同誌已經到了,我看到了他的司機。”
維克托微微點頭,什麽也沒說,徑直邁步朝大樓入口走去。
這個研究所維克托之前已經來過幾次了,還算是熟悉,按照之前得到的匯報,被萬尼科夫安排人弄過來的計算機,應該是在地下室裏組裝,而這棟樓的地下室入口並不在大樓的前廳,而是在一樓走廊的最東側。
也不需要別人領著,維克托自己穿過大樓的前廳,徑直進了走廊。
才拐過走廊的轉角,就看到走廊的盡頭處站著幾個人,他遠遠就認出來,這幾個人中就有穿著灰色中山裝的馬林科夫,而在他身邊那個穿著軍裝的中年人,便是庫爾恰托夫研究所以及“電鋼爐”工廠的“特別委員會”負責人,萬尼科夫。
而剩餘兩個人中,站在馬林科夫左側的那個,就是庫爾恰托夫本人。至於那個站在他右側看上去挺精神的年輕人,維克托也認識,是提出了“槍式”原子彈結構理論的格奧爾基?尼古拉耶維奇?弗廖羅夫。
在如今蘇聯科學院被列入核項目研究的核心專家組內,弗廖羅夫是最年輕的一個,這個在核物理研究方麵極具天賦的年輕人,上個月才剛剛年滿三十歲,但卻已經被提名為蘇聯科學院的通訊院士了。
不過,據維克托的了解,弗廖羅夫與庫爾恰托夫之間的矛盾很深,以至於深到即便是走個對麵,都隻會必須怒目而視的程度。
弗廖羅夫提出“槍式”原子彈結構理論的時候,人還在列寧格勒,那時候的列寧格勒正好處在德軍圍困的最艱難時期,因為是非戰鬥人員,弗廖羅夫和他的老母親,每天隻能得到極少量的食物。
當時,險些餓死的弗廖羅夫就給庫爾恰托夫寫了一份信,希望對方能夠將他調到莫斯科去,以逃脫被活生生餓死的命運。
結果,這封信寫出去根本沒有得到庫爾恰托夫的回應,於是,他又將自己研究出來的,在“槍式”原子彈方麵的理論,郵寄給了庫爾恰托夫,但後者依舊沒有理會他。
迫於無奈的弗廖羅夫又開始給負責國防人民委員部科技部門工作的謝爾蓋?瓦西裏耶維奇?卡夫塔諾夫寫信,闡述了他對西方主要國家在核武器研發上的一些看法,同時,又將他的“槍式”原子彈理論講述了一番。
幸運的是,卡夫塔諾夫還是比較看重他的,於是就將他的信轉給了斯大林同誌,隨後,斯大林同誌親自作出批示,將弗廖羅夫從列寧格勒調到了莫斯科。
當弗廖羅夫接到調令的時候,已經是去年的四月份了,而他的老母親已經在一個月前生生餓死了。
且不管庫爾恰托夫為什麽沒有在弗廖羅夫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但至少在後者看來,他母親的死與庫爾恰托夫的冷漠脫不了幹係,而兩人之間的矛盾也由此而來。
當然,對於維克托來說,這些從事科研工作的專家們人品如何,並不是什麽值得關注的問題,核武器研發項目需要的是這些人學識以及聰明才智,而不是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快步走向走廊盡頭的幾個人,等到走近的時候,維克托率先朝馬林科夫同誌伸出手,笑道:“非常抱歉,馬林科夫同誌,我來的有點晚了。”
“我們也是剛到,”馬林科夫同誌和藹的笑著,說道,“技術人員還在做著組裝工作,聽說組裝的工序有點複雜,而且,這個設備的耗電量似乎也很大,不知道這裏電力輸送設備是不是能夠支撐的起來。”
維克托笑了笑,沒有搭腔,轉過頭來,又與萬尼科夫等人逐一握手。
等到與在場的眾人逐一握手問候之後,維克托才重新轉向馬林科夫同誌,說道:“是這樣的,馬林科夫同誌,我之前提交的報告中已經專門闡述過,這套專門從美國弄回來的計算機,是用來從事線性方程式解析的,其他門類的計算並不適用。”
說到這兒,他瞟了一旁的萬尼科夫一眼,又接著說道:“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庫爾恰托夫與弗廖羅夫兩位同誌應該更有發言權,畢竟計算機是一種設備,並不是一個人,它隻能理解科學性的數據,而不可能聽得懂行政性的命令。這就像我們隻能要求挖土機去鏟土,而不能要求它去割麥子一樣。”
話說完,他又轉向萬尼科夫,問道:“你說呢,萬尼科夫將軍同誌?”
說實話,在這件事上,維克托的心裏是存有怨氣的,畢竟“ABC計算機”是在他的要求下,由對外情報局搞回來的,這是對外情報局的一項功績,在經過科學技術審查委員會的評估之後,是要報功的。
結果,瓦尼科夫橫插一缸子把東西拿走了,萬一他匯報說好用也就罷了,可若是匯報說沒用,那不是給維克托惹麻煩嗎?
盡管萬尼科夫是上將,不過維克托可不會怵他,說到底,他那個上將也隻是技術兵種裏的上將,至於說彈藥人民委員部人民委員、特別委員會委員的職務,也嚇不住維克托,畢竟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的級別,要比彈藥人民委員部高出一級。
最重要的是,維克托在這件事上占著理呢,他不會得以不饒人,但也不能什麽表示都沒有,否則的話,下次別人往他負責的圈子裏伸手,隻會伸的更加肆無忌憚。
<a id="wzsy" href="http://m.2kxiaoshuo.com">2k小說</a>
萬尼科夫顯然也了解了“ABC計算機”的真正性能,知道這東西他搶過來也沒用,而這個對他們來說沒什麽用的東西,對計算中心那邊卻非常的重要。
說白了,就是他搶資源搶錯了,搶了一個烏龍球,別說現在維克托沒有說什麽難聽的話,即便是說了,他也得捏著鼻子認下來。
因此,麵對維克托明顯帶著幾分挖苦的提問,萬尼科夫也隻是幹笑一聲,沒有說什麽。
“維克托同誌說的沒錯,”萬尼科夫不說話,馬林科夫同誌倒是開口了,他笑道,“涉及到科學技術領域內的工作,總是要以科學的態度來麵對的,想當然的觀念要不得。”
像是很隨意的說了這麽一句話,他隨即岔開話題,接著說道:“之前,我已經谘詢過科學院的幾位專家,他們都對這個設備非常感興趣,所以,我的意見是,這種設備直接投入運用的話,似乎有些可惜,最好的辦法,還是組建一個相關的研究小組,對這項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
話說完,他又看了看維克托,問道:“維克托同誌,你認為這個提議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