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斯大林同誌銳意在黨內推動這項政策實施的話,”貝利亞同誌思索著,說道,“那麽可以預見的是,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聯盟黨員的數量將會有一個暴增的過程,這會不會影響到我們組織的純潔性?”


    “任何一個組織,都不可能在高速成長的過程中,保持著高度純潔性,這是必然的,”馬林科夫同誌說道,“我們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即便是現在,我們黨內成員的純潔性也是無法保證的。缺乏信仰的機會主義者、投機鑽營者,不可能一個都不存在,而我們能夠做到的,或者說,我們應該保證做到的,就是保持整個黨組織在思想上整體積極向上,在原則上能夠保持基本的底線,僅此而已。”


    “但是我們也必須關注一點,那就是如果隊伍不純,其在基層組織、基層黨員中所起到的作用,將是有害的,”貝利亞顯然是不認同馬林科夫的觀點,他直接反駁道,“那樣的話,我們隊伍雖然擴大了,但是能夠起到的作用,卻是消極和負麵的。”


    “一切都需要一個過程,”馬林科夫攤攤手,說道。


    維克托在一旁聽著,他沒有做過任何與黨務相關的工作,因此,在麵對這類問題的時候,也沒有任何的經驗,甚至他在思考這類問題的時候,角度都與馬林科夫他們這類人不同。


    不過,維克托本身對黨務工作就不感興趣,因此,對馬林科夫與貝利亞兩人之間的爭論,他也沒有太上心。


    “維克托,你參加了今天晚上的會議,在你看來,斯大林同誌的態度是怎樣的?”馬林科夫與貝利亞爭論了一會兒,他們兩個自然爭論不出個什麽接過來,於是,馬林科夫轉而朝著維克托問道。


    “斯大林同誌的意思,應該是率先在軍隊中推行這種製度,”維克托說道,“他希望實現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是計劃提高總政治部的地位,使其與總參謀部、國防委員部處在一個較為平衡的地位上。”


    馬林科夫同誌點點頭,說道:“斯大林同誌的想法應該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畢竟如今我們的紅軍係統中,已經具備了這樣的條件。”


    隨後,馬林科夫同誌又介紹了一下軍隊中的黨務工作狀況,他是中央書記處書記、組織委員,對這方麵的情況自然非常熟悉。


    按照他的說法,如今全聯盟一共有布爾什維克黨員三百六十萬,其中將近四分之三,也就是兩百六十萬黨員,都集中在紅軍係統內,而全聯盟近五百三十萬預備黨員中,有近五分之四,也就是四百萬預備黨員,也是在軍隊係統內。


    話句話說,在整個紅軍係統內部,有將近百分之四十的指戰員,都是布爾什維克黨員,在黨員占比如此高的係統內,推行基層黨委會製度,顯然更加的合適。


    相比之下,在整個聯盟範圍內,十五個加盟共和國,155個州,六個邊疆區,二十個自治共和國,八個自治州範圍內,也隻有一百餘萬黨員,各類有效運行的基層黨組織不到三千個。


    “具備了條件是一回事,但要真正實施推行則是另一回事,”貝利亞同誌說道,“考慮到現實問題,在推行這一製度的時候,遇到阻力幾乎是必然的,關鍵問題是,由此產生的矛盾是不是會影響到前線的戰局。”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維克托忍不住開口說道,“對於基層黨委會製度的推行問題,在聯盟範圍內還可以考慮緩步實施,漸進推行,但是在軍隊範圍內,這種製度推行卻是必須的。我們必須保證布爾什維克黨中央,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決杜絕軍中既得利益群體的形成,嚴防軍隊成為某個人、某個派係、某個小團體手中的工具,防止軍隊參與政治。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麽聯盟就談不上長治久安,也談不上穩定繁榮。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斯大林同誌的考量是很有必要的。”


    “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我們不應該擔心出現矛盾,”端起麵前的咖啡,輕輕抿了一口,維克托接著說道,“從我們黨的曆史來看,矛盾從來就沒有消除過,區別無非就是某個階段,某種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罷了。有了矛盾,動手解決它就好了,回避甚至是退讓,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我的意見是,我們應該跟隨斯大林同誌的既定策略,將這個政策堅定的推行下去,有反對意見,我們就說服他,有反對的力量,我們就推倒他,雖然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不現實,但至少我們可以避免將來遇上更複雜、更難以解決的問題。”


    維克托前世的時候,雖然對蘇聯的曆史了解不多,但卻也知道貝利亞的失敗,與軍方有著莫大的關聯。或許他可以對貝利亞的生死毫不關心,但他們現在是一個陣營內的,一旦貝利亞失敗了,他這個新任的特務頭子,肯定也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因此,維克托真正的意思是,推行基層黨委會製度這件事,不能往後拖,尤其是不能等到斯大林同誌過世之後再去搞,否則的話,今晚坐在這裏的人有一個算一個,誰都別想舒舒服服的活著。


    現在,這件事由斯大林同誌出麵推動,不管是以他的個人權威,還是黨內所處的地位,在推動這項政策的時候,阻力都是最小的,真正敢於跳出來反對的人,肯定也是最少的。


    試想一下,如果等到斯大林同誌去世,這項製度還能由誰來推動?赫魯曉夫同誌嗎?亦或是赫魯曉夫之後的勃列日涅夫?說實話,他們都不是做這種事情的人,有沒有做這種事情的意願也放到一邊,即便他們想做,也是根本做不來的。


    <a href="http://m.fantuantanshu.com" id="wzsy">fantuantanshu.com</a>


    維克托能看清馬林科夫與貝利亞兩人在性格上的缺陷,就馬林科夫而言,他的性格總體來說是有些軟弱的,他不喜歡矛盾,不喜歡搞對立,尤其是不喜歡走到對立的前沿。


    而貝利亞的性格缺陷,則是有些急躁冒進,好像做什麽事情都想要一步到位,缺乏轉圜迂回的耐心。


    說實話,如果換成維克托是他們兩個人,那他在這件事上根本就不會有任何猶豫的想法,隻要斯大林同誌說這件事應該去辦,那就立馬點頭附和,大聲喊著告訴所有人,這件事就應該去辦,不接受任何反對意見。


    如此現實的情況還看不清楚,還想要討論,討論個屁!


    如今,馬林科夫是中央書記處書記、組織委員,黨務工作就是歸他管的。過去,因為他是直接從莫斯科躥升起來的,因此,在地方、在基層,缺乏足夠的影響力。


    現在,斯大林同誌要推動基層黨委會的組建工作,那麽拋開軍中中的那一部分,地方上的基層黨委會組建工作,最有可能交給誰來負責?


    毫無疑問,隻要馬林科夫今早表明自己的立場,且堅定站在斯大林同誌一邊,那麽這項工作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是要由他來負責的。由此,他不但將會有機會進一步擴大自己在黨內的影響力,同時,也可以趁機將觸手伸到地方上去。


    這樣的機會,難道他不應該把握住嗎?


    而對於貝利亞來說,他曾經的工作令他在軍隊中遍布敵人,可以確定的是,即便他賣力向那些軍方大佬們示好,對方也不一定會放棄對他的敵意。


    既然如此,那麽他還有什麽可以顧慮的?有這麽一個限製軍方權力的機會,難道不應該牢牢把握住嗎?


    維克托為什麽要向斯大林同誌提交這麽一份報告?為什麽要處心積慮的重新推行“雙首長製”,其原因,不就是因為他知道軍方的那些人對他沒有好感,擔心將來斯大林同誌去世之後,會有人借助軍隊的力量來搞死他嘛。


    所以,維克托與貝利亞的不同之處,在於後者始終想著緩解與軍方的矛盾,想要用繞指柔來軟化那些百煉鋼,而維克托則從未那麽想過,因為他覺得那樣太被動了,等於是將決定權交到了別人的手裏。因此,他的決定,是未雨綢繆,搶先一步給軍隊戴上緊箍咒,讓那些軍人缺少直接參與政治鬥爭的機會。


    隻要軍隊沒辦法將暴力機器所衍生的影響力,帶入到政治鬥爭的圈子內,維克托就不在乎軍隊那些人是如何看待他的,他還就喜歡別人恨他恨得牙癢癢,卻偏偏又奈何不了他的樣子。


    別墅一樓大廳的燈光亮了整整一夜,當維克托離開別墅,坐上自己那輛伏爾加轎車的時候,東邊的天際處已經出現了一抹魚肚白,夜裏的雪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停了。


    從後車窗看著漸漸遠去的那棟別墅,維克托突然不自覺的打了個激靈,在這一刻,他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斯大林同誌將謝爾巴科夫、夏堅科拉進這個局,是為了獲得日丹諾夫、伏羅希洛夫等人的支持,那麽,他又準備利用誰來拉攏馬林科夫和貝利亞,並獲得他們兩個人的支持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蘇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懵懂的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懵懂的豬並收藏奮鬥在蘇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