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九月份,卡累利阿的天氣便開始一天冷似一天,奧涅加湖畔,廣袤的叢林正從夏季的蒼翠向秋季的枯黃蛻變,一切都進行得悄無聲息,就像是不停變換著的國際局勢一般。


    彼得羅紮沃茨克郊外,奧涅加湖邊的圖洛迪莫行宮別墅,維克托坐在一樓大廳的落地窗前,翻看著手中的一份報紙。


    報紙是今天出版發行的《消息報》,上麵的頭版頭條,刊登了斯大林同誌在八月底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上所做的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斯大林同誌闡述了聯盟社會主義製度在諸多方麵的優越性,並創造性的提出了一個“精神文明建設”的概念,要求宣傳鼓動部門的工作者們,在培養聯盟“四有”的工作中,做出盡可能多的成績。


    同樣還是在這份報告中,斯大林同誌追憶了剛剛才獲得勝利的偉大衛國戰爭,並有預見性的指出,隻要這個世界上還有資本主義製度的存在,準確的說,隻要還有剝削製度的存在,戰爭這種災難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軍事力量的建設,在聯盟的政府工作中,必須始終放在一個較為關鍵的位置上。


    沒有軍事力量的強大,就沒有國家的安全可言,而沒有國家的安全存在,就談不上社會主義建設的推進,所以,按照這個邏輯,軍事力量的建設,必須放在一係列次要、較為次要,甚至是非主要的國家工作之上,同時,這也就意味著聯盟國家建設的重心,依舊應該擺放在以重工業為主的主要工業領域。


    這篇報告看到這裏,實際已經有兩層主要意思透露出來了,一個是斯大林同誌拿出了新的社會主義理論,或許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一個全新的,係統性的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就會被逐漸的表述出來,那些理論研究者們,必須盡快跟上節奏。


    而另一層意思,就是在持續了長時間的爭論之後,聯盟內部關於經濟工作的各種爭論,終於要告一段落了,因為斯大林同誌已經在這個問題上拍板了,他拿出了最終的意見,那就是聯盟的經濟工作重心,依舊是重工業,從根本上,各方麵的經濟政策,應該還是要遵循戰前的那一套。


    那麽,聯盟經濟領域的各種觀點纏鬥了那麽久,不管是日丹諾夫,還是馬林科夫,亦或是沃茲涅先斯基,誰都占據不了絕對的上風,可為什麽斯大林同誌卻突然在這個時候親自上陣,提出了他自己的一項見解呢?


    其實,政治稍稍敏感一些的人,都能從最近的一係列事件中,嗅探出一絲不同尋常的氣味,而這種氣味來自於國際環境,來自於聯盟同英美之間正在迅速變複雜的關係。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裏,國際上的局勢的確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先是在意大利,英美加強了對意大利局勢的幹預,意大利左翼力量所領導的遊擊隊,遭到了全麵的鎮壓。還沒等意大利的局勢緩和下來,英美又同西進的南斯拉夫人,發生了一係列的摩擦,導致聯盟與英美之間在巴爾幹西部地區的對峙。


    在希臘,得到莫斯科默許的希臘共產黨,終於打響了反抗英國人幹涉的第一槍,隨後,希臘內戰全麵爆發,得到了南斯拉夫支援,並接收了大批蘇軍裝備的希共,在短短一個月內便將英國人以及複辟的王室趕出了雅典,即便隨後遭到了英國人的反撲,但希共的兵力顯然始終占據著優勢,如果事態按照這樣的局勢發展下去,估計要不了多久,英國人就得被迫離開希臘了。


    在越南,隨著八月革命的爆發,越共迅速控製了整個北越地區,並順勢宣布脫離法國人的殖民統治,正式獨立。緊接著,印度尼西亞也宣布了獨立。在南亞地區,對外情報局已經在印度等地站穩了腳跟,由高士等人所領導的印度共產黨,開始加緊活動,並計劃在包括安得拉邦在內的一係列地區展開武裝鬥爭。在朝鮮......


    總之,隨著日本投降,戰爭在全世界範圍內宣告終結,法西斯與反法西斯這對主要矛盾也消失了,而曾經被遮掩起來的那些次要矛盾,便迅速顯現出來,並占據了主導位置。至於越來越明顯的那一個主要矛盾,就是聯盟所奉行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與英美等西方國家所奉行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之間的衝突,這種衝突可以說是全麵衝突,其在全世界所有的動蕩地區,都是存在的。


    也就在這個敏感的時候,剛剛進入九月的第一天,美國駐蘇聯大使哈裏曼,突然代表華盛頓政府向外交人民委員會提交了一份照會,作為現任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先生代表美國國會,向莫斯科提出一個建議:他們希望聯盟能夠在未來兩到三年的時間內,將戰爭期間,英美向蘇聯提供的軍事援助償還回去。


    好吧,這個要求提出來的有點突然,估計斯大林同誌都沒有絲毫的準備,而在最初的複雜心態過去之後,估計他老人家是暴怒的,於是,莫洛托夫同誌就以外交人民委員的身份,代表莫斯科給哈裏曼回了一封信,明確表示,聯盟不欠英美任何東西,哪怕是一美元、一顆子彈、一粒食鹽都不欠,因為在戰爭中,聯盟承擔了對抗德軍的大部分任務,從而令英國免於滅亡,令美國人減少了損失,更不要說聯盟各還在遠東消滅了將近七十萬的日本關東軍。


    而與之相對應的,就是聯盟在戰爭中所蒙受的巨大損失,考慮到這些現實,英美在戰爭期間交給聯盟的那些援助,隻能算是彌補了聯盟的一部分損失,所以,這是一種交換,而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借貸。


    正是因為此間種種事件,令聯盟與英美之間的關係,出現了裂痕迅速擴大的趨勢,而這也令斯大林同誌此前對美國人的幻想,憑空破滅了幾分,漸漸的,他已經不再奢望能夠與美國人,保持那種戰爭時期的友好關係了,他所期待的,或許就是美蘇兩國之間,能夠和平共處就足夠了——說到底,目前聯盟的核武器還沒有研發成功,因此,在戰略性對比方麵,聯盟還是處於弱勢的。


    當然,也正是因為對美蘇蜜月期的結束有了預見,斯大林同誌才會繼續堅持他的經濟建設方案,畢竟他當初推行的經濟政策,在二三十年代的時候,推動了聯盟工業突飛猛進的發展,也為贏得偉大的衛國戰爭奠定了先決條件。現在,德國人雖然被打倒了,但聯盟的外部危險顯然還沒有消失,與此相反,現在聯盟潛在的敵人變成了美國人,而美國人在工業能力上,可要比德國人強大多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如今的維克托待在卡累利阿,離著國際政治顯然是足夠遙遠了,如果不是通過報紙上的報道,他幾乎就成了時事盲了,眼前能看到的,就是卡累利阿的這麽點事。


    也是在八月底的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上,在經過了一番連續的討論之後,有關核電站的選址問題,終於得出了一個維克托最為期待的結果,隨後,通過專家們的科考和論證,核電站的建設項目最終被放在了拉多加湖北部的瓦拉姆島。


    瓦拉姆島就在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共和國境內,隻不過是位於拉多加湖上,過去,這座島曾經是一處宗教聖地,島上有大量的教堂和宗教設施,隻是在十月革命之後,尤其是在經過了二三十年代的一場場風波之後,島上的教堂絕大部分都廢棄了,正是用來建設核電站的最佳地點。


    除了核電站項目落戶到了卡累利阿之外,由蘇聯科學院牽頭組建的“精密儀器與計算機工程研究所”,也最終選定了彼得羅紮沃茨克作為基地,該項目得到了國家計委的高度重視,一項都被稱為吝嗇鬼的沃茲涅先斯基同誌,竟然對這個項目頗為青睞,不管是在經費上,還是在物資的撥付上,都給開了綠燈。


    總的來說吧,到目前為止,維克托的工作還基本算是很順利的,盡管他還沒有在卡累利阿地區的官員群體中,樹立起個人的威信,但存在感卻絕對是有了。尤其是在核電站項目落地的問題上,很多人都在傳,說這個項目是維克托從政治局候補委員、莫斯科州委兼市委第一書記,波波夫同誌那裏硬生生搶過來的,僅僅是有這一份戰績在手,卡累利阿地區就沒有哪個人敢真正無視他的存在了。


    身後傳來哢噠哢噠的腳步聲,將維克托的思緒從報紙上拉回來。他抬起頭,看了一眼麵前的玻璃窗,從明鏡般的玻璃上,看到索菲亞的影子正從後麵走過來。


    將報紙折疊起來,隨手放在麵前的茶幾上,維克托挺身站起來,頭也不回的問道:“是開會的同誌們都到齊了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蘇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懵懂的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懵懂的豬並收藏奮鬥在蘇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