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聯盟,芬蘭隻是一個小國,盡管它很頑強、不屈,甚至還曾經做過“大芬蘭”的夢,但殘酷的現實告訴芬蘭人,如今的世界已經不是中世紀時期的世界了,在如今這個世界裏,小國就是小國,無論是資源還是人口,亦或是地緣政治,都限製了一個小國實現其“大國夢”的可能性。
所以,在無法將自己搬離的情況下,緊挨在蘇聯身邊的芬蘭,隻能學著適應新的生活方式,芬蘭人必須在夾縫中求生存,盡可能在保證自身獨立性的情況下,求得一個發展自身的機會。
必須承認的一點是,且不管現如今的世人如何看待巴錫基維,在維克托看來,這位忍辱負重的芬蘭總理,的確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他為芬蘭製訂的外交政策,無疑是最符合芬蘭實際情況的,而且,他的政策對芬蘭的影響將會延續半個多世紀之久。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安德裏亞諾夫同誌的講話完成之後,後續走上發言台的,是一個身材不算很高,留著酷似列寧同誌的發型,也就是前額部分全禿,頭發往回倒著的發型。
根據維羅萊寧的介紹,此人名叫格爾曼·塔瓦賈維,目前擔任著共和國外交人民委員會人民委員的職務,也就是和莫洛托夫同誌負責著同樣的工作,不過,莫洛托夫同誌是聯盟外交人民委員會的人民委員,而塔瓦賈維則是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共和國的外交人民委員會人民委員,雙方的等級差的有點多。
看著塔瓦賈維走上發言台,維克托將記錄本的名錄打開,找到此人的履曆,翻開去看。
此時,發言台上的塔瓦賈維抬起右手,用手掌心熨了熨鬢角兩側頭發,這才將麵前的發言稿展開,開始做他的匯報。
維克托一邊聽著,一邊看此人的履曆。
其實,隻看塔瓦賈維這個名字,就知道此人肯定是個芬蘭人了,而按照履曆上的記錄,此人於一八八九年出生於芬蘭塔佩雷,芬蘭社會民主黨早期成員之一,一九一八年芬蘭社會民主黨分裂的時候,以該黨左翼成員的身份,參與了芬蘭共產黨的組建工作,換句話說,此人也是老資格的芬蘭共產黨成員了,在芬蘭共產黨內的地位很高。
關鍵一點是,此人與庫西寧同誌的經曆極其相似,他也是在一戰結束後,就被投進了監獄,隨後逃獄之後,沒有返回波蘭,而是在列寧格勒參加了十月革命,其後這些年裏,他一直都在蘇聯工作。
毫無疑問,從此人的履曆上看,他應該是與庫西寧同誌同一陣營的,畢竟兩人不僅都是芬蘭人,而且還長期在一起工作,算是老同事了。
也正因為如此,維克托並沒有仔細看他的履曆,甚至是看了一半就放棄了,因為這樣一個人是不可能與他站到一個方向的。
將記錄本合起來,維克托拿起桌上放著的一包香煙,給自己點了一支,剛吸了一口,眉頭就禁不住皺了起來。
此時,發言台前的塔瓦賈維同誌,正好講到共和國外交人民委員會的黨組織建設問題上。
在戰爭期間,維克托率先向斯大林同誌提出了組建基層黨組織的建議,在當時,這項工作是首先在軍隊中展開的,隨後,才推行到聯盟各部門以及地方基層。最近兩年,各個部門中黨組織建設工作也開始趨於常態化,每年的各種、各層級會議中,隻要是係統性談論工作安排的,黨組織建設的工作都屬於重要內容之一。
實話說,這種工作其實偏向務虛的,但也存在務實的內容,也就是所謂的務虛話實吧。而在塔瓦賈維的報告中,除了涉及到務虛的內容之外,也涉及到了務實的內容,比如說他所領導的外交人民委員會在過去將近一年的時間內,搞了一些什麽活動,組織了一些什麽學習,在發展黨員的工作中,做出了什麽樣的成績等等。
就個人興趣而言,維克托對外交人民委員會的工作並不怎麽重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共和國的外交人民委員會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權力,他們的工作範圍也非常有限,而維克托現在需要處理的問題太多了,按照重要性來排序的話,外交人民委員會的工作估計得倒數。所以,按照常理而言,塔瓦賈維的發言是不會引起他的關注的。
但常理在這兒顯然被打破了,當塔瓦賈維談到外交人民委員會在發展黨員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績時,維克托情不自禁的皺起了眉頭,他聽到了一些有點刺耳的東西。
在談到發展黨員工作的問題是,塔瓦賈維提到了一個“比例”的問題,也就是共和國外交人民委員會在過去一年中,包括戰爭期間,在發展新黨員的工作中,按比例接納了十七名芬蘭族的新黨員、四名卡累利阿族的新黨員以及三名其他民族的新黨員。
維克托抬頭朝發言台前的塔瓦賈維看了一眼,隨即拿起手邊的鋼筆,又從記錄本的背麵撕下一張紙。
聽到他撕紙所發出的聲音,旁邊的庫西寧同誌和維羅萊寧同誌都朝他這邊看過來。
維克托麵無表情的用鋼筆在那張紙上寫了一行字,轉手遞給一旁的庫西寧同誌。
庫西寧同誌將紙條接過去,看了看上麵寫的那一行俄文,皺眉想了想,這才拿起鋼筆在上麵補充了一行,反手又遞還給維克托。
維克托將紙條拿回去,看了看。他之前寫的那一行俄文,是一個問題:“為什麽吸收新黨員的過程中,還有民族比例的規定?”
而現在呢,庫西寧同誌給出的答複,則是:“原則上沒有這種規定。”
維克托又不是政治小白了,他自然明白這個答複是什麽意思。“原則”上沒有這種規定,並不意味著現實中就真的沒有,維克托的理解是,這其中有一個潛規則的存在,也就是在卡累利阿地區,不管是地方政府還是各個部門機構,其黨組織在吸納新黨員的過程中,的確是遵循了一個民族比例的問題,在這其中,芬蘭族的黨員占據了很大的比例,這個比例很可能高達百分之七十,甚至是八十以上。
維克托之前沒有負責過地方的工作,因此,他也不知道地方黨組織工作的具體情況,但他知道的是,至少在莫斯科,在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內部,是不存在這種規定的,而中央委員會也從來沒有做出過這種規定。
雖然此前沒有負責過相關方麵的工作,當時,在塔瓦賈維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維克托的心裏還是自然而然的也有了一種抵觸感,他認為這種規定非常的不負責任,如果任其發展延續下去的話,甚至會對共和國乃至聯盟的穩定,產生很大的負麵影響。
盯著手中的紙條看了約莫半分鍾,維克托重新將鋼筆拿過來,直接在“原則”這個詞上,用力的畫了一個圈。隨後,他又沉默了一會兒,又用鋼筆在那個圈的下麵,畫了一個箭頭,最後,在箭頭的下方寫道:“民族平等不等於民族主義”。
鋼筆的鼻尖在“主義”後麵點了點,又最後補充道:“幹部民族化是危險的,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提高重視,下午的會議上我將會談到這個問題。”
最後一段話寫完,他將紙條又遞給庫西寧同誌。
維克托沒有接觸過具體的黨務工作,在這方麵的所知也比較有限,但前世的記憶以及今生的工作經驗,都給了他一定的審視問題的能力,或者說,這就是一種基於經驗的政治敏感度。
什麽叫幹部民族化?可以確定的是,在如今的聯盟,肯定是沒有這個詞的,但這個詞卻很容易理解,僅從字麵上就能知道它是什麽意思了。
所謂的“幹部民族化”,就是說領導幹部的提拔任命,不首先考慮其實際的工作能力等內容,卻要首先考慮其民族屬性,如此一來,在幹部的個人發展過程中,他就會自覺不自覺的將自己的民族屬性放大,甚至最終將其擺放到黨性原則之上,考慮任何問題,都首先從自身的民族屬性角度出發,而不是從聯盟,從布爾什維克黨的角度出發。
如此一來,隨著這種思想的發展壯大,其最終的引發的結果,必然是民族主義的蓬勃發展,其影響力甚至會超過布爾什維克黨在聯盟內的影響力,並最終導致整個布爾什維克黨的分裂、崩盤。考慮到聯盟的性質,尤其是憲法中關於各個加盟共和國權力的規定,那麽,聯盟的最終分裂也就成了必然。
維克托不知道塔瓦賈維所提到的這個問題,是不是僅僅存在於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共和國,但他可以確定的是,這種思想,這種潛規則,必須受到批判,必須被嚴格禁止,作為共和國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這也是他的職責所在。
所以,在無法將自己搬離的情況下,緊挨在蘇聯身邊的芬蘭,隻能學著適應新的生活方式,芬蘭人必須在夾縫中求生存,盡可能在保證自身獨立性的情況下,求得一個發展自身的機會。
必須承認的一點是,且不管現如今的世人如何看待巴錫基維,在維克托看來,這位忍辱負重的芬蘭總理,的確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他為芬蘭製訂的外交政策,無疑是最符合芬蘭實際情況的,而且,他的政策對芬蘭的影響將會延續半個多世紀之久。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安德裏亞諾夫同誌的講話完成之後,後續走上發言台的,是一個身材不算很高,留著酷似列寧同誌的發型,也就是前額部分全禿,頭發往回倒著的發型。
根據維羅萊寧的介紹,此人名叫格爾曼·塔瓦賈維,目前擔任著共和國外交人民委員會人民委員的職務,也就是和莫洛托夫同誌負責著同樣的工作,不過,莫洛托夫同誌是聯盟外交人民委員會的人民委員,而塔瓦賈維則是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共和國的外交人民委員會人民委員,雙方的等級差的有點多。
看著塔瓦賈維走上發言台,維克托將記錄本的名錄打開,找到此人的履曆,翻開去看。
此時,發言台上的塔瓦賈維抬起右手,用手掌心熨了熨鬢角兩側頭發,這才將麵前的發言稿展開,開始做他的匯報。
維克托一邊聽著,一邊看此人的履曆。
其實,隻看塔瓦賈維這個名字,就知道此人肯定是個芬蘭人了,而按照履曆上的記錄,此人於一八八九年出生於芬蘭塔佩雷,芬蘭社會民主黨早期成員之一,一九一八年芬蘭社會民主黨分裂的時候,以該黨左翼成員的身份,參與了芬蘭共產黨的組建工作,換句話說,此人也是老資格的芬蘭共產黨成員了,在芬蘭共產黨內的地位很高。
關鍵一點是,此人與庫西寧同誌的經曆極其相似,他也是在一戰結束後,就被投進了監獄,隨後逃獄之後,沒有返回波蘭,而是在列寧格勒參加了十月革命,其後這些年裏,他一直都在蘇聯工作。
毫無疑問,從此人的履曆上看,他應該是與庫西寧同誌同一陣營的,畢竟兩人不僅都是芬蘭人,而且還長期在一起工作,算是老同事了。
也正因為如此,維克托並沒有仔細看他的履曆,甚至是看了一半就放棄了,因為這樣一個人是不可能與他站到一個方向的。
將記錄本合起來,維克托拿起桌上放著的一包香煙,給自己點了一支,剛吸了一口,眉頭就禁不住皺了起來。
此時,發言台前的塔瓦賈維同誌,正好講到共和國外交人民委員會的黨組織建設問題上。
在戰爭期間,維克托率先向斯大林同誌提出了組建基層黨組織的建議,在當時,這項工作是首先在軍隊中展開的,隨後,才推行到聯盟各部門以及地方基層。最近兩年,各個部門中黨組織建設工作也開始趨於常態化,每年的各種、各層級會議中,隻要是係統性談論工作安排的,黨組織建設的工作都屬於重要內容之一。
實話說,這種工作其實偏向務虛的,但也存在務實的內容,也就是所謂的務虛話實吧。而在塔瓦賈維的報告中,除了涉及到務虛的內容之外,也涉及到了務實的內容,比如說他所領導的外交人民委員會在過去將近一年的時間內,搞了一些什麽活動,組織了一些什麽學習,在發展黨員的工作中,做出了什麽樣的成績等等。
就個人興趣而言,維克托對外交人民委員會的工作並不怎麽重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共和國的外交人民委員會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權力,他們的工作範圍也非常有限,而維克托現在需要處理的問題太多了,按照重要性來排序的話,外交人民委員會的工作估計得倒數。所以,按照常理而言,塔瓦賈維的發言是不會引起他的關注的。
但常理在這兒顯然被打破了,當塔瓦賈維談到外交人民委員會在發展黨員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績時,維克托情不自禁的皺起了眉頭,他聽到了一些有點刺耳的東西。
在談到發展黨員工作的問題是,塔瓦賈維提到了一個“比例”的問題,也就是共和國外交人民委員會在過去一年中,包括戰爭期間,在發展新黨員的工作中,按比例接納了十七名芬蘭族的新黨員、四名卡累利阿族的新黨員以及三名其他民族的新黨員。
維克托抬頭朝發言台前的塔瓦賈維看了一眼,隨即拿起手邊的鋼筆,又從記錄本的背麵撕下一張紙。
聽到他撕紙所發出的聲音,旁邊的庫西寧同誌和維羅萊寧同誌都朝他這邊看過來。
維克托麵無表情的用鋼筆在那張紙上寫了一行字,轉手遞給一旁的庫西寧同誌。
庫西寧同誌將紙條接過去,看了看上麵寫的那一行俄文,皺眉想了想,這才拿起鋼筆在上麵補充了一行,反手又遞還給維克托。
維克托將紙條拿回去,看了看。他之前寫的那一行俄文,是一個問題:“為什麽吸收新黨員的過程中,還有民族比例的規定?”
而現在呢,庫西寧同誌給出的答複,則是:“原則上沒有這種規定。”
維克托又不是政治小白了,他自然明白這個答複是什麽意思。“原則”上沒有這種規定,並不意味著現實中就真的沒有,維克托的理解是,這其中有一個潛規則的存在,也就是在卡累利阿地區,不管是地方政府還是各個部門機構,其黨組織在吸納新黨員的過程中,的確是遵循了一個民族比例的問題,在這其中,芬蘭族的黨員占據了很大的比例,這個比例很可能高達百分之七十,甚至是八十以上。
維克托之前沒有負責過地方的工作,因此,他也不知道地方黨組織工作的具體情況,但他知道的是,至少在莫斯科,在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內部,是不存在這種規定的,而中央委員會也從來沒有做出過這種規定。
雖然此前沒有負責過相關方麵的工作,當時,在塔瓦賈維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維克托的心裏還是自然而然的也有了一種抵觸感,他認為這種規定非常的不負責任,如果任其發展延續下去的話,甚至會對共和國乃至聯盟的穩定,產生很大的負麵影響。
盯著手中的紙條看了約莫半分鍾,維克托重新將鋼筆拿過來,直接在“原則”這個詞上,用力的畫了一個圈。隨後,他又沉默了一會兒,又用鋼筆在那個圈的下麵,畫了一個箭頭,最後,在箭頭的下方寫道:“民族平等不等於民族主義”。
鋼筆的鼻尖在“主義”後麵點了點,又最後補充道:“幹部民族化是危險的,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提高重視,下午的會議上我將會談到這個問題。”
最後一段話寫完,他將紙條又遞給庫西寧同誌。
維克托沒有接觸過具體的黨務工作,在這方麵的所知也比較有限,但前世的記憶以及今生的工作經驗,都給了他一定的審視問題的能力,或者說,這就是一種基於經驗的政治敏感度。
什麽叫幹部民族化?可以確定的是,在如今的聯盟,肯定是沒有這個詞的,但這個詞卻很容易理解,僅從字麵上就能知道它是什麽意思了。
所謂的“幹部民族化”,就是說領導幹部的提拔任命,不首先考慮其實際的工作能力等內容,卻要首先考慮其民族屬性,如此一來,在幹部的個人發展過程中,他就會自覺不自覺的將自己的民族屬性放大,甚至最終將其擺放到黨性原則之上,考慮任何問題,都首先從自身的民族屬性角度出發,而不是從聯盟,從布爾什維克黨的角度出發。
如此一來,隨著這種思想的發展壯大,其最終的引發的結果,必然是民族主義的蓬勃發展,其影響力甚至會超過布爾什維克黨在聯盟內的影響力,並最終導致整個布爾什維克黨的分裂、崩盤。考慮到聯盟的性質,尤其是憲法中關於各個加盟共和國權力的規定,那麽,聯盟的最終分裂也就成了必然。
維克托不知道塔瓦賈維所提到的這個問題,是不是僅僅存在於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共和國,但他可以確定的是,這種思想,這種潛規則,必須受到批判,必須被嚴格禁止,作為共和國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這也是他的職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