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將維克托送往莫斯科的,是一架老式的“加裏寧K-5”式客機,這種一九二九完成首飛的客機,是蘇聯在戰爭爆發之前,主要是二三十年代的時候,出產最多的一種客機,到了今天,明顯已經有些過時了。
維克托在彼得羅紮沃茨克登上飛機的時候,已經是將近淩晨三點鍾了,幾乎就在他所乘坐的飛機騰空而起,飛往莫斯科方向的時候,數千公裏之外的中國西北,迪化齊地窩堡國際機場,一架體型巨大的美製B29轟炸機在有些簡陋的跑道上騰空而起,徑直朝著西向飛掠而去。
這架屬於美軍的飛機,是剛剛從重慶方向長途跋涉而來的,它在齊地窩堡機場短暫停留,加了油之後,便毫不停留的繼續起飛,直奔中蘇邊境方向而去,其目標便是哈薩克斯坦境內。
蘇聯可能試爆成功了其研發的第一枚核彈,這個消息不僅對於美國,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具備震撼性的,因此,遠在莫斯科的喬治·凱南不顧泄密的風險,直接利用大使館的通訊設施向華盛頓發回了這一情報消息,並建議華盛頓對哈薩克斯坦實施高空偵查,借以確定這一信息的真實性。
華盛頓方麵毫不遲疑的接受了喬治·凱南的建議,並緊急從重慶調動了一架B29轟炸機,攜帶著相關的放射掃描儀器,從中國西北地區轉場,直飛哈薩克斯坦。
在莫斯科,為了表彰維克托在蘇聯核武器研發過程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所發布的1227號命令,此次的授勳慶典上,授予了維克托一枚“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勳章,除此之外,還有五百盧布的獎金。
也就在維克托獲得這麽價值頗高的獎章時,華盛頓也得到了從中國境內反饋回來的掃描數據信息......
華盛頓,白宮的西翼行政樓,橢圓型總統辦公室。
眉頭緊皺的杜魯門端坐在碩大的辦公桌後麵,紋著血絲的雙眼透過鏡片,看著麵前書案上擺放著的一份文件。
<a href="https://m.yawenba.net" id="wzsy">yawenba.net</a>
這份文件就是從中國境內傳回來的,哈薩克斯坦上空地區的輻射頻率掃描數據。按照這份數據的現實,哈薩克斯坦東北部地區上空的同溫層內,放射頻率高達每分鍾上千次,而在正常情況下,這個數據應該是每分鍾五十次左右,毫無疑問,這樣的測數據說明了一點,那就是蘇聯人沒有說話,他們的確是在哈薩克斯坦的某個地方,搞了一場核試爆,而且還成功了。
將數據又看了一遍,杜魯門抬起頭,看了看此刻聚在他辦公室中的眾人——對於全美利堅來說,這個掃描報告帶回來都不是什麽好消息,正如喬治·凱南所說的,它是個災難。
此刻,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國務院等等,各部門的負責人都來了,他們都在等著這位坐在總統辦公桌後麵的“當家人”拿出舉措來。
沒錯,蘇聯人有了他們自己的原子彈,這對於美國的國家安全來說,是一個難以估量的威脅。在此之前,杜魯門剛剛與金融部門的負責人們做過交流,而在紐約,華爾街的各大銀行也在等著華盛頓做出應對,且不考慮戰爭的因素,僅僅是這個消息傳到美國之後,對股市以及金融市場的衝擊,就足以令人膽寒了。在過去幾個小時裏,盡管蘇聯人在報紙上刊登的消息還沒有得到最終的證實,經濟界的人士已經開始對經濟前景失去希望了,似乎在世人的眼睛裏,美蘇之間的核大戰已經不可避免了。
最重要的是,如今美國手裏真正掌握著的核彈,隻有一枚了,在短期內,想要拿出更多的核彈是不太可能的,華盛頓需要時間。而蘇聯人則是剛剛試爆了一枚,根據專家們的推測,蘇聯人的手裏應該還掌握著兩到三枚可以立即投入使用的核彈,換句話說,在核武器的儲備問題上,美國已經落後了。
現在,整個美國,或許不僅僅是美國,整個選擇站在美國一邊的西方世界,都在等著華盛頓做出反應。
輕輕的敲門聲擊碎了房間內的安靜,杜魯門將雙肘撐在桌子上,雙手握成拳,撐著下巴,說道:“請進。”
房門開啟,一個看上去五六十歲的老婦人走了進來,她朝房間裏的眾人點頭示意,而後徑直走到杜魯門的辦公桌旁邊,將一張便箋放在了他的麵前。
老婦人是杜魯門的妻子,貝絲·杜魯門,她不僅僅是如今的美國第一夫人,同時,也是總統的秘書,平素主要負責替杜魯門編輯文件、收發信函,算是他的得力助手。
杜魯門看了看便箋上的內容,這是一份通知,來自於國會,按照通知的要求,四個小時後國會將會召開質詢會議,要求身為總統的杜魯門對一係列的問題給與答複。
看著這份便箋,杜魯門情不自禁的皺起了眉頭,他知道這次的質詢會議到底是怎麽回事,實際上,在兩個小時之前,“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已經聯係過他了,要求他親自參加下午該調查委員會所組織的會議。
在過去不到一天的時間裏,有大量有關蘇聯人研發核武器的情報信息傳回美國,其中,蘇聯人刻意隱瞞的東西不多,絕大部分都是從蘇聯的報紙上摘抄下來的新聞內容,因此,其內容可信度有多高,誰都不好判斷。但有幾條信息卻是可以確定的:首先,蘇聯人的確是研發成功了核武器,並且還試爆成功了;其次,在蘇聯人研發核武器的過程中,蘇聯的情報部門,也就是其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的對外情報局貢獻頗大;而由以上兩點可以推斷出,美國的核武器研發項目中,潛伏著來自蘇聯的間諜,而且很可能還不是一個兩個。
其實,在過去一兩年的時間裏,這個所謂的“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一直都在炒作共產主義對美國的滲透問題,他們認為莫斯科向美國派遣了大量的間諜、情報人員以及“宣傳鼓動專家”,旨在對美國的社會穩定施加破壞。由於去年美國的遊行罷工事件激增,這個調查委員會便宣稱,美國的各個工會組織,已經被蘇聯人控製了。
當然,這種聳人聽聞的說法,沒有多少人會相信的,而該部門之所以頻繁炒作共產主義和蘇聯的滲透,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經費,這一點,懂行的人自然全都明白。
但是這一次,這個調查委員會總算是找到了一個難能可貴的切入點,試想一下,美國的核武器研發項目都被蘇聯人的間諜滲透進去了,那麽在其它的機構組織中,難道就沒有蘇聯人的間諜存在了嗎?為了保障美國的國家安全,“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甚至提出建議,要對戰爭期間每一個進入美國的歐洲移民,都展開徹底的調查,以確定他們的背後是不是有蘇聯的背景。
作為總統,杜魯門盡管在對待蘇聯問題上一直都主張強硬一些,但像“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所提出這種的建議,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的,因為那是瘋子才會幹的事情,對美國的社會穩定沒有任何益處。
“我知道了,”將便箋隨後丟在桌上,杜魯門看了妻子一眼,說道。
貝絲·杜魯門點點頭,轉身朝門口走去。
“好啦,諸位,盡管局勢艱難,但我們依舊要堅持下去,”等到妻子離開房間,杜魯門才長出一口氣,對聚在他辦公室中的幕僚們說道,“現在,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就像之前所提到過的,二戰結束前的美國,在對外戰略的問題上,意見同樣也不統一。有一部分聲音,認為合眾國應該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製定積極對外的政策,搶奪世界霸權。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聲音,認為合眾國應該回到戰前的狀態,重新執行門羅主義以及不幹涉政策,繼續依托美國的優越地理位置,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
而隨著二戰的結束,尤其是核武器的成功發明,美國國內顯然是看到了稱霸世界的希望,因此,主張積極對外的意見,占據了絕對的上風,但另一種立場也不是透明的,正是在後一種立場的支持下,美國才會在戰爭一結束的時候,就迅速展開了聲勢浩大的裁軍行動。
但是現在,隨著蘇聯的核武器試爆成功,美國國內在對外政策上的力量對比,又一次出現了微妙的變化。主張積極對外的那部分人,開始要求增加軍費,他們甚至提議將軍費提高3倍,同時,重新擴充軍隊,以應對蘇聯人的軍事膨脹。而在反對的立場上,那些主張關注國內的聲音,則要求與蘇聯簽訂友好條約,並將美國的軍隊撤出歐洲——“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讓他們自己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
維克托在彼得羅紮沃茨克登上飛機的時候,已經是將近淩晨三點鍾了,幾乎就在他所乘坐的飛機騰空而起,飛往莫斯科方向的時候,數千公裏之外的中國西北,迪化齊地窩堡國際機場,一架體型巨大的美製B29轟炸機在有些簡陋的跑道上騰空而起,徑直朝著西向飛掠而去。
這架屬於美軍的飛機,是剛剛從重慶方向長途跋涉而來的,它在齊地窩堡機場短暫停留,加了油之後,便毫不停留的繼續起飛,直奔中蘇邊境方向而去,其目標便是哈薩克斯坦境內。
蘇聯可能試爆成功了其研發的第一枚核彈,這個消息不僅對於美國,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具備震撼性的,因此,遠在莫斯科的喬治·凱南不顧泄密的風險,直接利用大使館的通訊設施向華盛頓發回了這一情報消息,並建議華盛頓對哈薩克斯坦實施高空偵查,借以確定這一信息的真實性。
華盛頓方麵毫不遲疑的接受了喬治·凱南的建議,並緊急從重慶調動了一架B29轟炸機,攜帶著相關的放射掃描儀器,從中國西北地區轉場,直飛哈薩克斯坦。
在莫斯科,為了表彰維克托在蘇聯核武器研發過程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所發布的1227號命令,此次的授勳慶典上,授予了維克托一枚“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勳章,除此之外,還有五百盧布的獎金。
也就在維克托獲得這麽價值頗高的獎章時,華盛頓也得到了從中國境內反饋回來的掃描數據信息......
華盛頓,白宮的西翼行政樓,橢圓型總統辦公室。
眉頭緊皺的杜魯門端坐在碩大的辦公桌後麵,紋著血絲的雙眼透過鏡片,看著麵前書案上擺放著的一份文件。
<a href="https://m.yawenba.net" id="wzsy">yawenba.net</a>
這份文件就是從中國境內傳回來的,哈薩克斯坦上空地區的輻射頻率掃描數據。按照這份數據的現實,哈薩克斯坦東北部地區上空的同溫層內,放射頻率高達每分鍾上千次,而在正常情況下,這個數據應該是每分鍾五十次左右,毫無疑問,這樣的測數據說明了一點,那就是蘇聯人沒有說話,他們的確是在哈薩克斯坦的某個地方,搞了一場核試爆,而且還成功了。
將數據又看了一遍,杜魯門抬起頭,看了看此刻聚在他辦公室中的眾人——對於全美利堅來說,這個掃描報告帶回來都不是什麽好消息,正如喬治·凱南所說的,它是個災難。
此刻,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國務院等等,各部門的負責人都來了,他們都在等著這位坐在總統辦公桌後麵的“當家人”拿出舉措來。
沒錯,蘇聯人有了他們自己的原子彈,這對於美國的國家安全來說,是一個難以估量的威脅。在此之前,杜魯門剛剛與金融部門的負責人們做過交流,而在紐約,華爾街的各大銀行也在等著華盛頓做出應對,且不考慮戰爭的因素,僅僅是這個消息傳到美國之後,對股市以及金融市場的衝擊,就足以令人膽寒了。在過去幾個小時裏,盡管蘇聯人在報紙上刊登的消息還沒有得到最終的證實,經濟界的人士已經開始對經濟前景失去希望了,似乎在世人的眼睛裏,美蘇之間的核大戰已經不可避免了。
最重要的是,如今美國手裏真正掌握著的核彈,隻有一枚了,在短期內,想要拿出更多的核彈是不太可能的,華盛頓需要時間。而蘇聯人則是剛剛試爆了一枚,根據專家們的推測,蘇聯人的手裏應該還掌握著兩到三枚可以立即投入使用的核彈,換句話說,在核武器的儲備問題上,美國已經落後了。
現在,整個美國,或許不僅僅是美國,整個選擇站在美國一邊的西方世界,都在等著華盛頓做出反應。
輕輕的敲門聲擊碎了房間內的安靜,杜魯門將雙肘撐在桌子上,雙手握成拳,撐著下巴,說道:“請進。”
房門開啟,一個看上去五六十歲的老婦人走了進來,她朝房間裏的眾人點頭示意,而後徑直走到杜魯門的辦公桌旁邊,將一張便箋放在了他的麵前。
老婦人是杜魯門的妻子,貝絲·杜魯門,她不僅僅是如今的美國第一夫人,同時,也是總統的秘書,平素主要負責替杜魯門編輯文件、收發信函,算是他的得力助手。
杜魯門看了看便箋上的內容,這是一份通知,來自於國會,按照通知的要求,四個小時後國會將會召開質詢會議,要求身為總統的杜魯門對一係列的問題給與答複。
看著這份便箋,杜魯門情不自禁的皺起了眉頭,他知道這次的質詢會議到底是怎麽回事,實際上,在兩個小時之前,“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已經聯係過他了,要求他親自參加下午該調查委員會所組織的會議。
在過去不到一天的時間裏,有大量有關蘇聯人研發核武器的情報信息傳回美國,其中,蘇聯人刻意隱瞞的東西不多,絕大部分都是從蘇聯的報紙上摘抄下來的新聞內容,因此,其內容可信度有多高,誰都不好判斷。但有幾條信息卻是可以確定的:首先,蘇聯人的確是研發成功了核武器,並且還試爆成功了;其次,在蘇聯人研發核武器的過程中,蘇聯的情報部門,也就是其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的對外情報局貢獻頗大;而由以上兩點可以推斷出,美國的核武器研發項目中,潛伏著來自蘇聯的間諜,而且很可能還不是一個兩個。
其實,在過去一兩年的時間裏,這個所謂的“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一直都在炒作共產主義對美國的滲透問題,他們認為莫斯科向美國派遣了大量的間諜、情報人員以及“宣傳鼓動專家”,旨在對美國的社會穩定施加破壞。由於去年美國的遊行罷工事件激增,這個調查委員會便宣稱,美國的各個工會組織,已經被蘇聯人控製了。
當然,這種聳人聽聞的說法,沒有多少人會相信的,而該部門之所以頻繁炒作共產主義和蘇聯的滲透,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經費,這一點,懂行的人自然全都明白。
但是這一次,這個調查委員會總算是找到了一個難能可貴的切入點,試想一下,美國的核武器研發項目都被蘇聯人的間諜滲透進去了,那麽在其它的機構組織中,難道就沒有蘇聯人的間諜存在了嗎?為了保障美國的國家安全,“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甚至提出建議,要對戰爭期間每一個進入美國的歐洲移民,都展開徹底的調查,以確定他們的背後是不是有蘇聯的背景。
作為總統,杜魯門盡管在對待蘇聯問題上一直都主張強硬一些,但像“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所提出這種的建議,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的,因為那是瘋子才會幹的事情,對美國的社會穩定沒有任何益處。
“我知道了,”將便箋隨後丟在桌上,杜魯門看了妻子一眼,說道。
貝絲·杜魯門點點頭,轉身朝門口走去。
“好啦,諸位,盡管局勢艱難,但我們依舊要堅持下去,”等到妻子離開房間,杜魯門才長出一口氣,對聚在他辦公室中的幕僚們說道,“現在,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就像之前所提到過的,二戰結束前的美國,在對外戰略的問題上,意見同樣也不統一。有一部分聲音,認為合眾國應該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製定積極對外的政策,搶奪世界霸權。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聲音,認為合眾國應該回到戰前的狀態,重新執行門羅主義以及不幹涉政策,繼續依托美國的優越地理位置,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
而隨著二戰的結束,尤其是核武器的成功發明,美國國內顯然是看到了稱霸世界的希望,因此,主張積極對外的意見,占據了絕對的上風,但另一種立場也不是透明的,正是在後一種立場的支持下,美國才會在戰爭一結束的時候,就迅速展開了聲勢浩大的裁軍行動。
但是現在,隨著蘇聯的核武器試爆成功,美國國內在對外政策上的力量對比,又一次出現了微妙的變化。主張積極對外的那部分人,開始要求增加軍費,他們甚至提議將軍費提高3倍,同時,重新擴充軍隊,以應對蘇聯人的軍事膨脹。而在反對的立場上,那些主張關注國內的聲音,則要求與蘇聯簽訂友好條約,並將美國的軍隊撤出歐洲——“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讓他們自己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