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托自身的一個缺陷,是他前世的時候對蘇聯的曆史了解不多,如果他對蘇聯的曆史有足夠了解的話,就會知道,如果按照他前世的曆史進程發展的話,那麽蘇共中央國際部的這一任第一副部長當然不會是他,而應該是後世被譽為“灰衣主教”的蘇斯洛夫同誌。
事實上,就在此前結束的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上,如果不是因為有卡岡諾維奇和布爾加寧兩位同誌橫插一杠子,推薦他出任中央國際部的第一副部長,那麽日丹諾夫同誌所要推薦的人,就是蘇斯洛夫同誌,這才是曆史的正常走向,當然,這也是蘇斯洛夫同誌崛起的一個.asxs.。
在維克托前世的曆史中,中央國際部在蘇斯洛夫同誌的手上,得到了壯大和發展,如今,蘇斯洛夫同誌正在拉脫維亞肅清當地的民族主義分子,他的工作做的非常出色,並由此受到了日丹諾夫同誌的重視,因此,在日丹諾夫同誌的推薦名單上,蘇斯洛夫同誌就是接替季米特洛夫的最佳人選。
同樣也是在維克托前世的曆史中,蘇斯洛夫同誌剛剛就任中央國際部第一副部長的職務,就向蘇共中央以及日丹諾夫同誌提交了一份名為《關於中央委員會國際部的狀況和組織結構及其當前任務》的報告,提出需要重新評估和確立蘇共中央與各國共產黨之間的關係,並加強蘇共中央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導。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他要求中央把政府和民間所有涉外情報的工作都賦予國際部,同時,所有涉外部門,都需要接受中央國際部的監督和監管,總而言之,按照蘇斯洛夫同誌的規劃,中央國際部將成為蘇共中央之下,總攬和監管聯盟對外政策和外事活動的唯一部門。
這裏需要強調的是最後一句話,中央國際部是“蘇共中央”之下,總攬和監管聯盟對外政策和外事活動的“唯一部門”,由此可見,如果蘇斯洛夫同誌的報告獲得中央的認可,並最終執行下去的話,那麽聯盟的各加盟共和國也好,外交人民委員會也罷,都沒有自主從事外事活動、決定外交政策的權力了,蘇斯洛夫同誌等於是繞了一個圈,避開了蘇聯憲法中所明確規定的條目,將各加盟共和國的外事權收歸了中央。
<a href="https://m.yawenba.net" id="wzsy">yawenba.net</a>
沒錯,且不管蘇斯洛夫同誌所極力推動的這一舉措,其根本出發點是為了什麽,至少一旦他的提議獲得認可,聯盟將從事實上實現一個強化中央集權的結果,從長遠來看,這對聯盟未來的穩定和統一是有利的。
但現實是,蘇斯洛夫同誌提交的這份報告,並沒有獲得中央委員會的認可,它最終被否決了,即便是在日丹諾夫同誌的支持下,報告中提出的若幹點建議,也隻有少數一部分獲得了認可。而在此後幾十年的時間裏,甚至是一直到蘇聯解體,中央國際部......當然,後來它改名為中央委員會對外政策部,它與外交人民委員會之間的競爭就始終沒有停止過。
雖然維克托對蘇聯的曆史了解不多,更不知道蘇斯洛夫同誌才應該是中央國際部的這一任“大管家”,當然,他也不知道蘇斯洛夫同誌在就任這個職務之後,做出了什麽樣的決策,但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前世的曆史終歸還是在維克托的腦子裏留下一些東西,至少他知道蘇聯最終解體了,也知道聯盟在解體的過程中,民族問題以及加盟共和國的離心傾向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此,他對中央國際部的工作,也有屬於他自己的看法,而且,他的立場與蘇斯洛夫同誌非常相似。
現在的問題是,囿於個人政治立場的原因,維克托心存疑慮,他不想主動同莫洛托夫同誌鬧矛盾,而考慮到中央國際部與外交人民委員會之間的關係,如果他想加強中央國際部的職權,並限製各個加盟共和國在外事方麵的權限,那麽,就必然會侵害到莫洛托夫同誌的利益,因此,這對他來說真的是個兩難的問題。
時間並不會因為維克托的兩難而稍有停滯。
就在極寒的天氣中,正努力從創傷中恢複的聯盟,送別了偉大衛國戰爭結束後的第一個年頭。
歲末的倒數第二周裏,全聯盟範圍內歡慶了斯大林同誌的生日,這場盛事輻射到了全世界,盡管聯盟同美蘇之間的關係已經變的風雨飄搖,但不管是杜魯門還是艾德禮,不管是美國的共和黨還是民主黨,也不管是英國保守黨還是工黨,都派出了代表前來莫斯科,參加斯大林同誌的生日慶典。與英美代表一同匯聚到莫斯科的,還有來自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的共產黨、工人黨以及左翼黨派的代表。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此次斯大林同誌的生日之所以會吸引來這麽多國家的代表,並不是因為斯大林同誌個人的原因,而是因為在經過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之後,蘇聯在國際上的地位,已經同戰爭爆發之前截然不同了,在如今這個年代裏,全世界都認同一點:在太平洋戰場上,美國人是擊敗日本人的主力;在亞洲戰場上,中國人是牽製日本陸軍的主力;在歐洲戰場上,蘇聯是擊敗德國人的主力;在北非、大西洋一線的戰場上,英國人是牽製德國人主力。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確定,也是來源於此。
至於後世......就像那句話所說的一樣,當紛爭出現的時候,首先被犧牲掉的就是真相。
就在斯大林同誌的生日慶典上,維克托開始以中央書記處秘書處主任的身份,出現在各國代表們的視線內,尤其是在斯大林同誌會見各國共產黨代表的時候,維克托都會當場。
另外,就任了中央書記處秘書處主任的職務之後,維克托與中央書記處幾位書記之間的往來,也陡然變的頻繁起來,在隨後的最後兩個星期裏,他與日丹諾夫同誌見了九次麵,與庫茲涅佐夫同誌見了五次麵,與安德烈耶夫同誌會麵十一次,至於同馬林科夫同誌打交道的次數,就難以統計了。
也是在進入中央書記處之後,維克托接觸到的工作也陡然多了起來,一些以往他根本不可能接觸到的信息,現在基本上都能收到了,包括宣傳鼓動、中央監察、國家安全、組織人事等等,凡是中央書記處涉獵到的工作,他都能接觸到,因為幾位副書記向斯大林同誌提交的報告,都要經過他的手。
再有,在接手了中央書記處秘書處主任的職務之後,維克托與斯大林同誌見麵的次數也多了許多,他在斯大林同誌專用的辦公樓內,有了一間屬於自己的辦公室,就在一樓。從辦公樓正門進去之後,走廊右拐就是特別處的所在,波斯克列貝舍夫同誌的辦公室就在那邊,而走廊左拐的第一個房間,就是維克托的辦公室——一個不足二十平方的房間,倒是配有休息室和衛生間。
當然,這個辦公室並不是維克托正式的辦公室,斯大林同誌之所以為他安排這麽一個房間,是因為有時候他需要在這裏工作到很晚,而這個辦公室就是留給他臨時休息用的。
維克托如今在莫斯科真正的辦公室,是直到新年後的一月十七號才確定的,就在斯塔拉亞廣場的那棟莫斯科戰役期間,曾經被德軍投擲的燃燒彈燒毀的那棟大樓裏,是的,就是在蘇共中央委員會的辦公大樓內,說得更具體一點,就是在這棟大樓的第四層,“9號房間”,這裏曾經是季米特洛夫同誌的辦公室。
除了新的辦公室之外,維克托的住所也換了地方,盡管之前那個住所他都沒有去過兩次。這一次,他的住所是由中央委員會的後勤部門負責分配的,就在離著斯塔拉亞廣場不遠的木匠胡同,那裏是中央委員會高層領導們住的地方,當然,書記處的書記們以及政治局的委員同誌們並不住在那裏。
如果維克托前世熟知蘇聯曆史的話,估計他是不會接受這個新住處的,因為那地方不吉利。就在前世蘇聯解體前夜,蘇共中央的大管家尼古拉·克魯奇納同誌的屍體,被人在木匠胡同外的人行道上發現了,當時,他就住在木匠胡同13號的公寓樓內,他是自殺的,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殉葬了。
當然,現如今的木匠胡同裏還沒有所謂的13號公寓樓,在這裏豎著的隻有兩棟公寓樓,剩餘那些都是在此後幾十年的曆史中,一棟棟逐漸蓋起來的,而到了一九八九年的時候,這裏的一棟棟公寓樓都隨同蘇共中央大樓以及蘇共中央黨產,被一股腦的沒收了,又過了兩年,胡同內的那些公寓樓也都被拆掉了......這裏曾經是聯盟最核心的地點之一,卻也是聯盟痕跡最先被抹去的一片地方,所以說它不吉利。
事實上,就在此前結束的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上,如果不是因為有卡岡諾維奇和布爾加寧兩位同誌橫插一杠子,推薦他出任中央國際部的第一副部長,那麽日丹諾夫同誌所要推薦的人,就是蘇斯洛夫同誌,這才是曆史的正常走向,當然,這也是蘇斯洛夫同誌崛起的一個.asxs.。
在維克托前世的曆史中,中央國際部在蘇斯洛夫同誌的手上,得到了壯大和發展,如今,蘇斯洛夫同誌正在拉脫維亞肅清當地的民族主義分子,他的工作做的非常出色,並由此受到了日丹諾夫同誌的重視,因此,在日丹諾夫同誌的推薦名單上,蘇斯洛夫同誌就是接替季米特洛夫的最佳人選。
同樣也是在維克托前世的曆史中,蘇斯洛夫同誌剛剛就任中央國際部第一副部長的職務,就向蘇共中央以及日丹諾夫同誌提交了一份名為《關於中央委員會國際部的狀況和組織結構及其當前任務》的報告,提出需要重新評估和確立蘇共中央與各國共產黨之間的關係,並加強蘇共中央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導。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他要求中央把政府和民間所有涉外情報的工作都賦予國際部,同時,所有涉外部門,都需要接受中央國際部的監督和監管,總而言之,按照蘇斯洛夫同誌的規劃,中央國際部將成為蘇共中央之下,總攬和監管聯盟對外政策和外事活動的唯一部門。
這裏需要強調的是最後一句話,中央國際部是“蘇共中央”之下,總攬和監管聯盟對外政策和外事活動的“唯一部門”,由此可見,如果蘇斯洛夫同誌的報告獲得中央的認可,並最終執行下去的話,那麽聯盟的各加盟共和國也好,外交人民委員會也罷,都沒有自主從事外事活動、決定外交政策的權力了,蘇斯洛夫同誌等於是繞了一個圈,避開了蘇聯憲法中所明確規定的條目,將各加盟共和國的外事權收歸了中央。
<a href="https://m.yawenba.net" id="wzsy">yawenba.net</a>
沒錯,且不管蘇斯洛夫同誌所極力推動的這一舉措,其根本出發點是為了什麽,至少一旦他的提議獲得認可,聯盟將從事實上實現一個強化中央集權的結果,從長遠來看,這對聯盟未來的穩定和統一是有利的。
但現實是,蘇斯洛夫同誌提交的這份報告,並沒有獲得中央委員會的認可,它最終被否決了,即便是在日丹諾夫同誌的支持下,報告中提出的若幹點建議,也隻有少數一部分獲得了認可。而在此後幾十年的時間裏,甚至是一直到蘇聯解體,中央國際部......當然,後來它改名為中央委員會對外政策部,它與外交人民委員會之間的競爭就始終沒有停止過。
雖然維克托對蘇聯的曆史了解不多,更不知道蘇斯洛夫同誌才應該是中央國際部的這一任“大管家”,當然,他也不知道蘇斯洛夫同誌在就任這個職務之後,做出了什麽樣的決策,但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前世的曆史終歸還是在維克托的腦子裏留下一些東西,至少他知道蘇聯最終解體了,也知道聯盟在解體的過程中,民族問題以及加盟共和國的離心傾向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此,他對中央國際部的工作,也有屬於他自己的看法,而且,他的立場與蘇斯洛夫同誌非常相似。
現在的問題是,囿於個人政治立場的原因,維克托心存疑慮,他不想主動同莫洛托夫同誌鬧矛盾,而考慮到中央國際部與外交人民委員會之間的關係,如果他想加強中央國際部的職權,並限製各個加盟共和國在外事方麵的權限,那麽,就必然會侵害到莫洛托夫同誌的利益,因此,這對他來說真的是個兩難的問題。
時間並不會因為維克托的兩難而稍有停滯。
就在極寒的天氣中,正努力從創傷中恢複的聯盟,送別了偉大衛國戰爭結束後的第一個年頭。
歲末的倒數第二周裏,全聯盟範圍內歡慶了斯大林同誌的生日,這場盛事輻射到了全世界,盡管聯盟同美蘇之間的關係已經變的風雨飄搖,但不管是杜魯門還是艾德禮,不管是美國的共和黨還是民主黨,也不管是英國保守黨還是工黨,都派出了代表前來莫斯科,參加斯大林同誌的生日慶典。與英美代表一同匯聚到莫斯科的,還有來自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的共產黨、工人黨以及左翼黨派的代表。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此次斯大林同誌的生日之所以會吸引來這麽多國家的代表,並不是因為斯大林同誌個人的原因,而是因為在經過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之後,蘇聯在國際上的地位,已經同戰爭爆發之前截然不同了,在如今這個年代裏,全世界都認同一點:在太平洋戰場上,美國人是擊敗日本人的主力;在亞洲戰場上,中國人是牽製日本陸軍的主力;在歐洲戰場上,蘇聯是擊敗德國人的主力;在北非、大西洋一線的戰場上,英國人是牽製德國人主力。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確定,也是來源於此。
至於後世......就像那句話所說的一樣,當紛爭出現的時候,首先被犧牲掉的就是真相。
就在斯大林同誌的生日慶典上,維克托開始以中央書記處秘書處主任的身份,出現在各國代表們的視線內,尤其是在斯大林同誌會見各國共產黨代表的時候,維克托都會當場。
另外,就任了中央書記處秘書處主任的職務之後,維克托與中央書記處幾位書記之間的往來,也陡然變的頻繁起來,在隨後的最後兩個星期裏,他與日丹諾夫同誌見了九次麵,與庫茲涅佐夫同誌見了五次麵,與安德烈耶夫同誌會麵十一次,至於同馬林科夫同誌打交道的次數,就難以統計了。
也是在進入中央書記處之後,維克托接觸到的工作也陡然多了起來,一些以往他根本不可能接觸到的信息,現在基本上都能收到了,包括宣傳鼓動、中央監察、國家安全、組織人事等等,凡是中央書記處涉獵到的工作,他都能接觸到,因為幾位副書記向斯大林同誌提交的報告,都要經過他的手。
再有,在接手了中央書記處秘書處主任的職務之後,維克托與斯大林同誌見麵的次數也多了許多,他在斯大林同誌專用的辦公樓內,有了一間屬於自己的辦公室,就在一樓。從辦公樓正門進去之後,走廊右拐就是特別處的所在,波斯克列貝舍夫同誌的辦公室就在那邊,而走廊左拐的第一個房間,就是維克托的辦公室——一個不足二十平方的房間,倒是配有休息室和衛生間。
當然,這個辦公室並不是維克托正式的辦公室,斯大林同誌之所以為他安排這麽一個房間,是因為有時候他需要在這裏工作到很晚,而這個辦公室就是留給他臨時休息用的。
維克托如今在莫斯科真正的辦公室,是直到新年後的一月十七號才確定的,就在斯塔拉亞廣場的那棟莫斯科戰役期間,曾經被德軍投擲的燃燒彈燒毀的那棟大樓裏,是的,就是在蘇共中央委員會的辦公大樓內,說得更具體一點,就是在這棟大樓的第四層,“9號房間”,這裏曾經是季米特洛夫同誌的辦公室。
除了新的辦公室之外,維克托的住所也換了地方,盡管之前那個住所他都沒有去過兩次。這一次,他的住所是由中央委員會的後勤部門負責分配的,就在離著斯塔拉亞廣場不遠的木匠胡同,那裏是中央委員會高層領導們住的地方,當然,書記處的書記們以及政治局的委員同誌們並不住在那裏。
如果維克托前世熟知蘇聯曆史的話,估計他是不會接受這個新住處的,因為那地方不吉利。就在前世蘇聯解體前夜,蘇共中央的大管家尼古拉·克魯奇納同誌的屍體,被人在木匠胡同外的人行道上發現了,當時,他就住在木匠胡同13號的公寓樓內,他是自殺的,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殉葬了。
當然,現如今的木匠胡同裏還沒有所謂的13號公寓樓,在這裏豎著的隻有兩棟公寓樓,剩餘那些都是在此後幾十年的曆史中,一棟棟逐漸蓋起來的,而到了一九八九年的時候,這裏的一棟棟公寓樓都隨同蘇共中央大樓以及蘇共中央黨產,被一股腦的沒收了,又過了兩年,胡同內的那些公寓樓也都被拆掉了......這裏曾經是聯盟最核心的地點之一,卻也是聯盟痕跡最先被抹去的一片地方,所以說它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