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夠準確地預見到未來,即便是斯大林同誌都不行,更不要說馬林科夫與貝利亞兩人了,但有一點特殊的是,年輕的維克托可以做到這一點,他可以預見到未來。不,準確的說,他並不是能夠預見到未來,而是這個世界所謂的未來,是他曾經了解過的,他不需要預見未來,因為他本身就來自未來。


    正因為這一點,所以維克托對聯盟在火箭技術研發上的投入,不會有任何懷疑,他甚至認為聯盟勒緊褲腰帶,在這個項目上投入的多麽大,從長遠的角度來講,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項技術能夠為聯盟所帶來的,絕不僅僅是軍事方麵的領先,還包括了經濟方麵的效益。


    但在如今的聯盟,與維克托持有同樣觀點的人總歸是少數,在過去一段時間裏,因為火箭技術研發上的海量投入,已經令很多軍方將領感覺不滿了,就像有一位將軍所抱怨的那樣:火箭設計師們給一個火箭裏就加入四噸的酒精,如果把這些酒精給他的士兵,那他的部隊就能拿下全世界的任何一個城市,而那個加了四噸酒精的火箭,卻連那個城市都打不到。


    說到底,如今的火箭技術對於很多人來說,就像是核試爆成功之前的核武器一樣,人們都想象不出那種大號雪茄般的鐵管子,要怎麽跨越數百上千公裏的距離,飛到某處去擊中某個人,對人們來說,那不是軍事技術,而是一種魔法。


    當然,對於維克托來說,了解未來是一回事,會不會在自己了解的範圍內介入更多,則是另一回事了。最關鍵的一點是,如今的維克托在聯盟的核心權力層內,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地位,但他所掌握的話語權還是太少,即便是他開了口,提出了建議,也不一定會受到重視,總體來說,他依舊需要追隨斯大林同誌的思路,哪怕有些事情斯大林同誌的觀點不一定正確。


    實事求是的講,維克托還是比較理智的,他沒想過單純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對這個世界作出多麽大的轉變,那根本就不現實,在他的認知中,要想引領曆史車輪行進方向的人,其實和試圖擋在曆史車輪前麵的人,是沒有什麽區別的,兩者都是自尋死路。


    不說別的,如果維克托就想著依靠自己先知先覺的優勢,使用各種手段改變曆史進程的話,那他隻需要簡單的下達一個命令,就可以將那個還在布達佩斯和泥巴的法西斯小崽子幹掉,如此一來,未來的世界沒有那麽多所謂的“民主基金會”,至少會比維克托的前世太平許多。


    沒有在火箭項目的投入上多說什麽,維克托重新將視線投回到地圖上,他盯著法羅群島所在位置的看了一會兒,說道:“對馬克西姆·馬克西莫維奇同誌的立場,我能夠讚同的地方並不多,但至少在針對波羅的海安全戰略的問題上,我是認可他的看法的,當然,這份認可也隻是一部分。”


    所謂的馬克西姆·馬克西莫維奇,就是指的李維諾夫同誌。


    “在我看來,聯盟必須向英美一方明確表明態度,”扭過頭,維克托看著馬林科夫同誌,接著說道,“波羅的海之於聯盟,就如同地中海之於英國,墨西哥灣之於美國,在這一區域,聯盟必須保證戰略上的絕對優勢,在這一點上,莫斯科不會做出任何讓步。”


    “馬克西姆·馬克西莫維奇同誌認為,我們不能放棄在波羅的海區域內的優勢,至少要保障聯盟紅海軍自由進出波羅的海的權力,”從口袋裏掏出一包香煙,給馬林科夫和貝利亞一人分了一支,維克托說道,“他的態度是,我們需要盡量保證基爾運河的國際化,如果這一點無法實現,則要保障將丹麥和挪威,納入我們的聯盟防禦體係。而我的意見,是聯盟在基爾運河國際化的問題上,絕對不應該做出任何形式的讓步,英美一方要嘛將基爾運河納入國際化的範疇,要嘛就必須將日德蘭半島交由聯盟代管。”


    語氣頓了頓,他又用手在地圖上指了指,說道:“另外,在博恩霍爾姆兩個島的問題上,我們同樣可以用國際化的要求來構建安全體係,丹麥人也好,挪威人也罷,他們可以選擇與我們共同構建波羅的海的防禦體係,也可以將這兩個島租給聯盟,由我們來保障他們在波羅的海地區的安全。”


    毫無疑問,相比起李維諾夫同誌的建議,維克托的想法更加的激進,也更加的強硬,在立場上,他與莫洛托夫等人的觀點倒是非常貼合,但問題是......


    <a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 id="wzsy">lingdiankanshu.com</a>


    馬林科夫同誌皺了皺眉頭,他並不負責外事工作,但作為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相關的外事問題,他也不是沒有權利過問的,盡管就個人立場而言,馬林科夫同誌也不認為蘇美、蘇英之間的關係,能夠繼續維持在戰爭期間的那種狀態,但他同樣也不支持聯盟與英美之間展開直接的對抗,尤其是在英美的態度尚未明確的情況下。


    最重要的是,如今戰爭才剛剛結束不久,歐洲各國的具體政治局勢,還沒有最終定型,聯盟如今的態度,還是要盡可能爭取歐洲各國政府的支持,從而將聯盟的影響力擴展到整個歐洲大陸的,而在這其中,丹麥、挪威、瑞典這些沒有聯盟直接駐軍的國家,無疑是拉攏的重點。


    聯盟在冰島、格陵蘭島以及法羅群島的歸屬問題上,明確支持丹麥人的訴求,其根本出發點,不就是為了將哥本哈根拉入自己的陣營嗎?


    但作為一名重生者,維克托卻是非常的清楚,丹麥人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與聯盟站到同一條戰壕裏的,莫斯科對哥本哈根的拉攏,沒有任何意義。


    貝利亞同誌顯然也不讚同維克托的意見,他正想說點什麽,火車的車廂突然一陣兒劇烈的抖動,隨即,車廂外傳來車輪與鐵軌劇烈摩擦的聲音,這是火車正在減速的跡象。


    幾乎是下意識的,維克托朝車窗外看了一眼,赫然發現火車正在駛入一個簡陋的站台。


    的確是一個簡陋的站台,火車車軌兩側的站台,都不是用土石壘砌起來的,而是用一根根圓木搭起來的,圓木與圓木間的縫隙中,抹了一些泥,估計勉強能起到一點加固的效果。或許是為了防雨,這個簡陋的站台上還搭起了遮雨的棚子,隻是棚子也是用圓木支撐起來的,頂部加蓋了軍用的防雨布。


    此刻,就在這個簡陋的站台上,已經排滿了負責警衛工作的士兵,從他們的著裝上看,分明是屬於邊防軍係統的。


    維克托瞟了一眼站在他身邊的貝利亞同誌,這位曾經的內務人民委員同誌,對整個內務人民委員部的控製力,真可以說是無人能及,哪怕如今有了庫茲涅佐夫同誌對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垂直領導,也總歸是未能打破內務人民委員部中的舊有局麵。


    就維克托所知,如今斯大林格勒州內務人民委員部的負責人,應該還是格拉諾夫,米哈伊爾·米哈伊羅維奇·格拉諾夫上校,這些在站台上負責警衛工作的邊防軍士兵,顯然就是他調撥過來的——類似這樣的警衛工作,原本就不應該由邊防軍來負責,那是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下屬政治保衛局的事。


    回想起來,最近這段時間,庫茲涅佐夫同誌在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搞出來的動作不小,但似乎同樣未能很好的打開局麵,這對他來說顯然是不利的,畢竟斯大林同誌之所以將他安排到當前這個位置上,就是希望他能夠給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以及內務人民委員部帶來一些改變,上任幾個月,這種改變沒有出現,那就說明他的能力有問題......斯大林同誌並不是一個耐心很好的人,一旦庫茲涅佐夫給他留下了一個能力不足的印象,那麽這位年輕幹部的未來,估計就不怎麽樂觀了。


    這樣的念頭在維克托的腦子裏轉了一圈,很快便又丟到九霄雲外,他才不關心庫茲涅佐夫的仕途呢,畢竟他對那個年輕人也沒什麽好感。


    “好啦,下車吧,”沒有繼續對維克托之前那番言辭做出評論,馬林科夫同誌親自動手,將桌上的地圖重新折疊起來,裝進那個文件袋裏,而後將它直接夾到腋下,說道。


    此次前來卡普斯金亞爾,維克托代表的是斯大林同誌,他是以中央書記處秘書處主任的身份,前來觀摩火箭發射試驗的,因此,盡管火車上除了馬林科夫、貝利亞等人之外,還有來自於人民委員會的一些領導同誌以及蘇聯科學院的專家,但在下車的時候,維克托還是要跟在貝利亞同誌的身後,這是規矩。


    簡單的收拾了一下桌上的文件,將其中比較重要的幾份裝進公文包,維克托跟在馬林科夫與貝利亞兩位同誌的身後下了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蘇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懵懂的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懵懂的豬並收藏奮鬥在蘇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