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議題?”維克托揚了揚眉,看向波斯克列貝舍夫同誌的眼神裏,帶著幾分明顯的疑問。</p>
“是的,補充議題,”波斯克列貝舍夫同誌點點頭,說道,“針對這個議題的會議,將會在首場討論結束之後,再在小範圍內進行協商。”</p>
語氣頓了頓,他說道:“議題是由莫洛托夫同誌提出來的。”</p>
話說完,三人正好走到大克裏姆林宮的入口處,波斯克列貝舍夫同誌從傘下走出去,笑道:“好啦,我還有事情要處理,咱們稍後再見。”</p>
隨著波斯克列貝舍夫同誌離開,卡林別爾津同誌也借故走了,等到後者走遠了,維克托才將雨傘交給跟在後麵的瓦連卡,自己卻將那份文件拿起來,仔細的翻看。</p>
文件的確是以政治局的名義下發的,就像波斯克列貝舍夫同誌所說的,相關的議題也確實是由莫洛托夫同誌提出來的,但議題所涉及的內容,卻是令維克托大感吃驚,他在將議題內容瀏覽一遍之後,腦子裏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馬林科夫同誌的反擊終於來了。</p>
在過去將近兩周的時間裏,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在航空工業部所謂的“反聯盟集團”問題上,雖然沒有采取進一步的大動作,但小措施卻是接連不斷,其針對馬林科夫同誌的意圖,也是越來越明顯。</p>
而在這個過程中,馬林科夫同誌一直都沒有采取相應的針對措施,維克托還覺得他真能沉得住氣呢,沒想到有針對性的反擊這麽快就到來了,而且,馬林科夫同誌顯然已經同莫洛托夫同誌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共識,因此,才有了今天這份補充議題的出現。</p>
“嘿,維克托,”前方傳來一聲呼喊,將維克托的思緒從文件上拉扯回來,他抬起頭,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了一眼,赫然發現在通往二樓的樓梯口處,波斯克列貝舍夫同誌正站在那兒,而在他身旁不遠處,便是手裏拿著煙鬥的斯大林同誌。</p>
看到維克托的目光轉過去,波斯克列貝舍夫同誌朝他招了招手,示意他趕緊過去,很明顯,真正找他的人並不是波斯克列貝舍夫同誌,而是在他身邊的斯大林同誌。</p>
將文件合起來,維克托收拾了一下情緒,這才快步朝前走過去。</p>
斯大林同誌近前,維克托停住腳步,還沒來得及開口,剛剛將煙鬥叼進嘴裏的斯大林同誌已經搶先開了口,他朝著維克托手中的那份文件指了指,問道:“已經看過了?有什麽意見?”</p>
維克托沒有直接回答,他沉默了良久,才開口說道:“從當前的國際形勢來看,莫洛托夫同誌的考量是有道理的,不過......”</p>
沒等他把話說完,斯大林同誌將叼在嘴裏的煙鬥拿下來,隨即朝樓梯上指了指,當先邁步跨上第一級台階。</p>
維克托手中的文件裏,涉及到了莫洛托夫同誌對聯盟情報機構進行改組的新想法,他以當前國際環境日趨複雜,聯盟所麵臨的外交難題越來越多為由,建議對外交人民委員會進行全麵的改組。</p>
如果莫洛托夫同誌隻是準備對外交人民委員會進行改組,自然也不會讓維克托感覺驚訝,畢竟自從戰爭結束以來,聯盟就在進行大範圍的機構整改,就連人民委員會都改組為部長會議了,外交部做一些機構調整和改革,又有什麽值得驚訝的?</p>
但問題在於,莫洛托夫同誌在提出對外交人民委員會進行改組的同時,也提到了對聯盟情報機構的改組問題,他以美國剛剛開始頒布實施的《美國國家安全法》為例,提議將聯盟的對外情報組織、涉外機構統合起來,組建一個全新的機構,從而實現對情報集中控製的目的。</p>
莫洛托夫同誌的提議是什麽意思呢?說白了,就是他認為聯盟的情報機構與政治局的聯係還是太疏遠了,聯盟的中央領導集團對聯盟情報機構的掌控還是不夠到位,所以,他建議重新組建一個直接對政治局負責的情報機構,聯盟各個情報機構搜集到的情報,不再傳遞到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並由該委員部的情報分析機構進行統合分析,然後再提交給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的主席團,最後,再經由主席團主席向中央書記處主管書記提交......</p>
這個中間環節太多了,而且,什麽情報向決策層提交,什麽情報不向上提交,完全是由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主席來做決定的,政治局所能了解到的情報,等於是受到了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這個機構的控製。</p>
而按照莫洛托夫同誌的構想,一旦這個全新的機構組建起來,那麽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的情報機構也好,內務人民委員部的相關機構也罷,都將轉歸這個全新的機構來負責,情報機構所獲得的情報,將不再經由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的控製,直接傳遞到該機構,並由該機構轉遞到政治局。</p>
什麽叫聯盟中央對情報的集中控製啊?這就叫集中控製,去除掉所有的中間環節,從而實現一個情報高度集中化的目的。</p>
莫洛托夫同誌甚至已經給這個全新的機構起好了名字——“情報委員會”。</p>
</p>
其實,在看完了這份文件之後,維克托就知道斯大林同誌在這個問題上是什麽態度了,不用猜測,這份臨近開會之前才提交上來的補充議題,之所以能夠得到上會討論的機會,就說明斯大林同誌已經心動了。</p>
很明顯,類似這樣的提議,應該不是由莫洛托夫同誌自己提出來的,維克托認為,這其中至少存在著馬林科夫同誌的因素,事實很明顯,如果這個提案在政治局中獲得通過的話,那麽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的權限,將會受到巨大的壓縮,而那樣的局麵,對馬林科夫同誌無疑是最為有利的。</p>
那麽,這個提議有沒有可能在政治局中獲得通過呢?實話講,在維克托看來,其獲得通過的可能性非常高。</p>
要知道,在如今聯盟的國家安全係統中,隨著庫茲涅佐夫相繼撤換了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和內務人民委員部的主席,並在一定程度上將兩大部門控製在手裏,他在很多人的眼裏,恐怕已經取代了貝利亞同誌,成為了一個全新的巨大威脅。</p>
這一點並不難理解,過去,人們為什麽忌憚貝利亞同誌?難道是忌憚他這個人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人們忌憚的並不是貝利亞這個人,而是他手裏所掌握的國家安全機構,說的更具體一點,是大家都擔心他以國家安全機構作為武器,來對付他在政治上的敵人。</p>
現在,庫茲涅佐夫掌控了國家安全部門,他也就等於是取代了貝利亞的問題,隨後,還沒等他完全掌握住兩大機構的局勢,便開始將對內情報局作為打擊政敵的工具,直接對馬林科夫同誌下手了。</p>
或許在政治局的成員中,馬林科夫同誌除了貝利亞這個盟友之外,沒有誰會對他抱有多少好感,如果是他與日丹諾夫同誌發生政治鬥爭,估計真正願意站出來支持他的,恐怕也沒什麽人了,但問題在於,庫茲涅佐夫又一次在政治鬥爭中動用了國家安全機構,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將鬥爭的性質改變了,他的做法已經對政治局中的其他成員,也構成了一定的威脅。</p>
所以,莫洛托夫同誌在這個時候提出了這樣的方案,是很有可能獲得政治局大部分成員支持的——反正現在的國家安全機構,等於是被日丹諾夫同誌的列寧格勒派控製在手裏,讚同莫洛托夫同誌提出的意見,對別人的利益沒有影響,但卻可以消除列寧格勒派對其他人所構成的威脅。</p>
而站在維克托的角度呢?說實話,他是真的不願意讚同這項提議,因為他非常清楚,莫洛托夫同誌提出的這個建議,將對聯盟的情報工作構成重大打擊,至少,它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情報機構的工作效率。</p>
莫洛托夫同誌沒有搞過情報工作,別說是他了,在整個政治局中,所有的成員,除了貝利亞同誌有情報工作的相關經驗之外,剩餘的人都沒有相關方麵的經驗,他們對情報工作的細節缺乏了解,因此,在很多問題上都是想當然的。</p>
看看莫洛托夫同誌的提議,他主張建立一個新的情報委員會,而這個委員會的主要責任,就是將各方搜集到的情報集中起來,提交給政治局,從而以這種方式來擺脫政治局對國家安全機構的依賴。</p>
這種對情報集中控製的想法,看上去似乎非常的合理,對加強聯盟情報工作似乎是有益的,但實際上呢?莫洛托夫同誌似乎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每天從方方麵麵匯聚到莫斯科的情報信息到底有多少。維克托是有過相關方麵工作經驗的,如果讓他來形容的話,那就是......雪崩,各種情報湧來的規模,就像是雪崩一樣,如果沒有一個龐大的情報分析機構來處理這些情報,其勢必會形成情報信息的大規模積壓。</p>
“是的,補充議題,”波斯克列貝舍夫同誌點點頭,說道,“針對這個議題的會議,將會在首場討論結束之後,再在小範圍內進行協商。”</p>
語氣頓了頓,他說道:“議題是由莫洛托夫同誌提出來的。”</p>
話說完,三人正好走到大克裏姆林宮的入口處,波斯克列貝舍夫同誌從傘下走出去,笑道:“好啦,我還有事情要處理,咱們稍後再見。”</p>
隨著波斯克列貝舍夫同誌離開,卡林別爾津同誌也借故走了,等到後者走遠了,維克托才將雨傘交給跟在後麵的瓦連卡,自己卻將那份文件拿起來,仔細的翻看。</p>
文件的確是以政治局的名義下發的,就像波斯克列貝舍夫同誌所說的,相關的議題也確實是由莫洛托夫同誌提出來的,但議題所涉及的內容,卻是令維克托大感吃驚,他在將議題內容瀏覽一遍之後,腦子裏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馬林科夫同誌的反擊終於來了。</p>
在過去將近兩周的時間裏,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在航空工業部所謂的“反聯盟集團”問題上,雖然沒有采取進一步的大動作,但小措施卻是接連不斷,其針對馬林科夫同誌的意圖,也是越來越明顯。</p>
而在這個過程中,馬林科夫同誌一直都沒有采取相應的針對措施,維克托還覺得他真能沉得住氣呢,沒想到有針對性的反擊這麽快就到來了,而且,馬林科夫同誌顯然已經同莫洛托夫同誌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共識,因此,才有了今天這份補充議題的出現。</p>
“嘿,維克托,”前方傳來一聲呼喊,將維克托的思緒從文件上拉扯回來,他抬起頭,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了一眼,赫然發現在通往二樓的樓梯口處,波斯克列貝舍夫同誌正站在那兒,而在他身旁不遠處,便是手裏拿著煙鬥的斯大林同誌。</p>
看到維克托的目光轉過去,波斯克列貝舍夫同誌朝他招了招手,示意他趕緊過去,很明顯,真正找他的人並不是波斯克列貝舍夫同誌,而是在他身邊的斯大林同誌。</p>
將文件合起來,維克托收拾了一下情緒,這才快步朝前走過去。</p>
斯大林同誌近前,維克托停住腳步,還沒來得及開口,剛剛將煙鬥叼進嘴裏的斯大林同誌已經搶先開了口,他朝著維克托手中的那份文件指了指,問道:“已經看過了?有什麽意見?”</p>
維克托沒有直接回答,他沉默了良久,才開口說道:“從當前的國際形勢來看,莫洛托夫同誌的考量是有道理的,不過......”</p>
沒等他把話說完,斯大林同誌將叼在嘴裏的煙鬥拿下來,隨即朝樓梯上指了指,當先邁步跨上第一級台階。</p>
維克托手中的文件裏,涉及到了莫洛托夫同誌對聯盟情報機構進行改組的新想法,他以當前國際環境日趨複雜,聯盟所麵臨的外交難題越來越多為由,建議對外交人民委員會進行全麵的改組。</p>
如果莫洛托夫同誌隻是準備對外交人民委員會進行改組,自然也不會讓維克托感覺驚訝,畢竟自從戰爭結束以來,聯盟就在進行大範圍的機構整改,就連人民委員會都改組為部長會議了,外交部做一些機構調整和改革,又有什麽值得驚訝的?</p>
但問題在於,莫洛托夫同誌在提出對外交人民委員會進行改組的同時,也提到了對聯盟情報機構的改組問題,他以美國剛剛開始頒布實施的《美國國家安全法》為例,提議將聯盟的對外情報組織、涉外機構統合起來,組建一個全新的機構,從而實現對情報集中控製的目的。</p>
莫洛托夫同誌的提議是什麽意思呢?說白了,就是他認為聯盟的情報機構與政治局的聯係還是太疏遠了,聯盟的中央領導集團對聯盟情報機構的掌控還是不夠到位,所以,他建議重新組建一個直接對政治局負責的情報機構,聯盟各個情報機構搜集到的情報,不再傳遞到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並由該委員部的情報分析機構進行統合分析,然後再提交給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的主席團,最後,再經由主席團主席向中央書記處主管書記提交......</p>
這個中間環節太多了,而且,什麽情報向決策層提交,什麽情報不向上提交,完全是由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主席來做決定的,政治局所能了解到的情報,等於是受到了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這個機構的控製。</p>
而按照莫洛托夫同誌的構想,一旦這個全新的機構組建起來,那麽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的情報機構也好,內務人民委員部的相關機構也罷,都將轉歸這個全新的機構來負責,情報機構所獲得的情報,將不再經由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的控製,直接傳遞到該機構,並由該機構轉遞到政治局。</p>
什麽叫聯盟中央對情報的集中控製啊?這就叫集中控製,去除掉所有的中間環節,從而實現一個情報高度集中化的目的。</p>
莫洛托夫同誌甚至已經給這個全新的機構起好了名字——“情報委員會”。</p>
</p>
其實,在看完了這份文件之後,維克托就知道斯大林同誌在這個問題上是什麽態度了,不用猜測,這份臨近開會之前才提交上來的補充議題,之所以能夠得到上會討論的機會,就說明斯大林同誌已經心動了。</p>
很明顯,類似這樣的提議,應該不是由莫洛托夫同誌自己提出來的,維克托認為,這其中至少存在著馬林科夫同誌的因素,事實很明顯,如果這個提案在政治局中獲得通過的話,那麽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的權限,將會受到巨大的壓縮,而那樣的局麵,對馬林科夫同誌無疑是最為有利的。</p>
那麽,這個提議有沒有可能在政治局中獲得通過呢?實話講,在維克托看來,其獲得通過的可能性非常高。</p>
要知道,在如今聯盟的國家安全係統中,隨著庫茲涅佐夫相繼撤換了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和內務人民委員部的主席,並在一定程度上將兩大部門控製在手裏,他在很多人的眼裏,恐怕已經取代了貝利亞同誌,成為了一個全新的巨大威脅。</p>
這一點並不難理解,過去,人們為什麽忌憚貝利亞同誌?難道是忌憚他這個人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人們忌憚的並不是貝利亞這個人,而是他手裏所掌握的國家安全機構,說的更具體一點,是大家都擔心他以國家安全機構作為武器,來對付他在政治上的敵人。</p>
現在,庫茲涅佐夫掌控了國家安全部門,他也就等於是取代了貝利亞的問題,隨後,還沒等他完全掌握住兩大機構的局勢,便開始將對內情報局作為打擊政敵的工具,直接對馬林科夫同誌下手了。</p>
或許在政治局的成員中,馬林科夫同誌除了貝利亞這個盟友之外,沒有誰會對他抱有多少好感,如果是他與日丹諾夫同誌發生政治鬥爭,估計真正願意站出來支持他的,恐怕也沒什麽人了,但問題在於,庫茲涅佐夫又一次在政治鬥爭中動用了國家安全機構,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將鬥爭的性質改變了,他的做法已經對政治局中的其他成員,也構成了一定的威脅。</p>
所以,莫洛托夫同誌在這個時候提出了這樣的方案,是很有可能獲得政治局大部分成員支持的——反正現在的國家安全機構,等於是被日丹諾夫同誌的列寧格勒派控製在手裏,讚同莫洛托夫同誌提出的意見,對別人的利益沒有影響,但卻可以消除列寧格勒派對其他人所構成的威脅。</p>
而站在維克托的角度呢?說實話,他是真的不願意讚同這項提議,因為他非常清楚,莫洛托夫同誌提出的這個建議,將對聯盟的情報工作構成重大打擊,至少,它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情報機構的工作效率。</p>
莫洛托夫同誌沒有搞過情報工作,別說是他了,在整個政治局中,所有的成員,除了貝利亞同誌有情報工作的相關經驗之外,剩餘的人都沒有相關方麵的經驗,他們對情報工作的細節缺乏了解,因此,在很多問題上都是想當然的。</p>
看看莫洛托夫同誌的提議,他主張建立一個新的情報委員會,而這個委員會的主要責任,就是將各方搜集到的情報集中起來,提交給政治局,從而以這種方式來擺脫政治局對國家安全機構的依賴。</p>
這種對情報集中控製的想法,看上去似乎非常的合理,對加強聯盟情報工作似乎是有益的,但實際上呢?莫洛托夫同誌似乎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每天從方方麵麵匯聚到莫斯科的情報信息到底有多少。維克托是有過相關方麵工作經驗的,如果讓他來形容的話,那就是......雪崩,各種情報湧來的規模,就像是雪崩一樣,如果沒有一個龐大的情報分析機構來處理這些情報,其勢必會形成情報信息的大規模積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