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國人派駐在西歐地區的主要兵團,都部署在西部德國地區,”大幅的德國地圖前麵,維克托手裏拿著剛剛從科涅夫同誌手裏接過來的指揮棒,一邊在地圖上指指點點,一邊說道,“其中最重要的兩個作戰集群,便是指揮部設立在斯圖加特的第七軍,以及指揮部設立在法蘭克福的第五軍。”</p>


    地圖上並沒有標注著美軍的駐軍情況,就是一張普普通通的地圖,維克托每說到一個地方,就會用指揮棒在相關的位置點一下,或是畫個圈,以加深在場眾人的印象。</p>


    今天參加這次會議的人中,既包括了軍方的主要將領,尤其是駐東歐、駐德集群的司令員,也包括了來自國家計委以及幾個與軍事相關的部委負責人,當然,也包括了類似日丹諾夫、伏羅希洛夫等政治局委員同誌。</p>


    其實,類似美國人在歐洲駐軍的詳細信息,軍方的主要將領都是了解的,畢竟情報部門得到的軍事情報,需要在第一時間遞交到他們的手裏,如果有誰不了解情況,隻能說是他自己的問題,與別人無關。</p>


    “第五軍下轄部隊中,第三裝甲師以美因河上法拉克福地區為主要集結地,”維克托繼續著他的講解,“機械化第八師則駐紮在巴特克羅伊茨納赫地區,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獨立的第十一裝甲騎兵團,駐紮在富爾達;駐紮在威斯巴登的第十二戰鬥航空旅;分別駐紮在巴森豪森和吉森兩地的第四十一、四十二野戰炮兵旅。另外還有一個一三零工兵旅以及一個第十八憲兵旅。”</p>


    “過去,我們在情報分析的認知中,一直認為對我們威脅最大的,就是這個第五軍,這不僅是因為這支美軍的裝備更加優良,也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過往的戰績,主要還是因為根據我們從華盛頓得到的情報,在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決策中,這支美軍將作為西部德國地區的常駐部隊,一直在現有地域內駐紮下來。”將拿著指揮杆的手放下,維克托麵向在場的眾人,說道,“而駐紮在斯圖加特的第七軍,則是屬於撤返美國本土的戰時部隊之一,按照美國人的裁軍計劃,這支部隊是要被裁撤掉的。”</p>


    語氣頓了頓,他又接著說道:“但是根據我們得到的最新情報,美國人的裁軍計劃已經做出了調整,新的裁軍方案將會在兩天後交由美國參眾兩院進行討論,如果該方案獲得通過的話,那麽第七軍的編製將會保留下來,作為一支常駐歐洲的軍隊參與到所謂的軍事同盟體係構建中去,隻是其駐防的地點可能會發生變化。情報部門最近一段時間都在密切關注著美國人新的裁軍方案,及其後續的軍事部署計劃。”</p>


    “至於奧地利的問題,”朝著播放幻燈片的工作人員做了個手勢,維克托微微側過身。</p>


    布幕上原來的地圖很快被撤換掉,取而代之的,是奧地利的分區占領地圖。</p>


    隨著對德戰爭的結束,奧地利和德國一樣,也被蘇美英法四國分區占領了,其中,聯盟占領了奧地利東北方的領土,包括布爾根蘭州、下奧地利州、上奧地利州東部以及維也納的部分地區,而剩餘的部分則是由美英法三國分區占領的。</p>


    奧地利的情況與東歐各國的境況都不太相同,其國內的政黨政治氛圍很濃,在蘇聯紅軍進入該國之後,其國內的共產黨勢力並沒有迅速發展起來,主要是該國農民主要支持早已存在的人民黨,而工人階層則主要支持同樣早已存在的社會民主黨,共產黨在該國政壇的影響力,隻能排在第三的位置上。</p>


    另外,在前年的時候,隨著奧地利的解放,維也納就組建了一個由多黨派參與的聯合性臨時政府,人民黨、社會黨以及共產黨都是聯合政府的組成部分,而莫斯科所鼎力支持的奧地利共產黨,隻是在聯盟代管的東部四州占據領先地位。</p>


    在過去兩年間,包括奧地利共產黨在內,奧地利的各個政黨、政治團體,都在為謀求國家統一而努力,而且考慮到奧地利並不是二戰的主要策動者之一,其所犯下的戰爭罪行並不是很大,所以,包括蘇聯在內,對奧地利實施分區占領的四個國家,都沒有試圖將其作為德國那樣來對待。</p>


    不管是在此前的巴黎會議上,還是在更早一些莫斯科會議上,與會各方都傾向於保證奧地利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在必要的時候”,蘇美英法四國也將結束對奧地利的分區占領,盡量促成該國的獨立、統一。</p>


    但問題在於,四大國的態度總是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而變化的,在有關奧地利的問題上,莫斯科的政策自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p>


    在去年,尤其是前年的時候,莫斯科對蘇美關係的發展抱有期待,所以,在奧地利的問題上,聯盟當時還樂於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進行友好協商,並致力於維護奧地利的統一。在那個時候,雖然南斯拉夫極力遊說莫斯科,希望聯盟能夠對奧地利的東部地區實施長期占領,以保證在意大利北部地區的軍事存在,但莫斯科卻是態度堅決地拒絕了貝爾格萊德的提案,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對蘇南關係構成了影響。</p>


    但到了去年年中的時候,蘇美關係徹底破裂,莫斯科對兩國關係的未來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再加上蘇美雙方在遠東地區的矛盾尖銳化,莫斯科對奧地利問題的表態也出現了偏轉,聯盟在撤離奧地利東部地區的問題上,已經不再表現的那麽積極了。</p>


    </p>


    除此之外,奧地利以人民黨為首的臨時政府,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裏,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親西方傾向,尤其是作為奧地利政府總理的利奧波德·菲格爾,其在親西方的同時,還表現出了越來越顯著的反共特征,這令莫斯科非常不滿——一個非常合理的預估就是,以目前維也納政府所表現出來的親西方傾向,一旦蘇軍撤出奧地利東部地區,允許奧地利獲得獨立的地位,那麽作為一個國家,奧地利的對外立場將完全轉向西方,這樣的話,蘇軍等於是主動將防禦陣線向東回撤了數百公裏。不僅如此,南斯拉夫北部地區也將麵臨著來自西方國家的威脅。</p>


    當初聯盟之所以對奧地利的態度比較溫和,沒有對維也納大肆破壞,也沒有將奧地利境內的工礦企業拆毀搬遷,是因為作為奧地利社會民主黨領袖、奧地利臨時政府總理的卡爾·倫納是一名馬克思主義者,同時,他也向莫斯科,向斯大林同誌做出了保障,新生的奧地利政府不會在立場上傾向於西方,至少不會與聯盟為敵。</p>


    現在,維也納政府無疑是背棄了卡爾·倫納當初的承諾,因此,這也是聯盟目前在奧地利問題上立場轉變的直接原因之一。</p>


    相較於在西部德國的駐軍,美國人在奧地利的駐軍情況就要簡單許多了,他們隻有一個第十六裝甲師被部署在林茨附近,不過其部署的位置與蘇軍在該地區的駐軍非常貼近,從這一點上來說,倒是一個潛在的威脅。</p>


    在介紹完了奧地利的情況之後,維克托在此次會議上需要做的工作就算是告一段落了,而按照議程的安排,下麵負責發言的,便是來自國家計委的同誌了,當然,國家計委方麵今天安排過來參加會議的,就是作為計委主席的沃茲涅先斯基同誌。</p>


    在會議最初的環節中,科涅夫同誌代表國防部做了發言,針對西歐國家計劃組建軍事同盟的問題,國防部的意見,是聯盟應該加強在東部德國以及東部奧地利的駐軍,除此之外,聯盟還應該加強在巴爾幹半島、梅克倫堡灣等地的軍事存在,在這其中,尤以梅克倫堡灣的軍事部署至關重要,因為該地區也是扼守波羅的海航道的關鍵性戰略區域。</p>


    按照國防部的構想,聯盟應該以奧地利和德國為中心,組建兩個一線的常備作戰集群,每個作戰集群應該下轄五到六個集團軍,並至少配屬一個航空集團軍,隻有這樣,聯盟才能在軍事力量上對西歐國家的軍事同盟形成足夠的優勢。</p>


    很明顯,若是中央接受了來自國防部的建議,那麽實際上就等於是要在平和時期,於聯盟境外長期保留兩個方麵軍的兵力配屬,這對於聯盟的財政來說,必定是一個巨大的壓力。</p>


    另外,這兩個方麵軍或者說作戰集群,是部署在奧地利和德國境內的,其距離聯盟的領土路途遙遠,後勤保障是不可能單純依靠聯盟的,為此,聯盟還需要投入資金在當地建立起相應的配套設施,比如說戰車修理廠之類的。而這些對於聯盟來說,又是一筆不菲的開銷。</p>


    考慮到財政方麵的一係列問題,這次的會議自然需要有計委和財政部門的領導同誌參加。</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蘇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懵懂的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懵懂的豬並收藏奮鬥在蘇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