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濃的陰雲籠罩著整個柏林,空氣潮濕而粘稠,在一棟棟殘破的廢墟中,動作敏銳的燕子在低空騰挪回轉,這一切都預示著一場大雨即將到來了。</p>
伯恩瑙大街,左手拿著一柄收起來的雨傘,右手拿著一個裝滿果醬包的牛皮紙袋,維克托從一家外觀還算完好的麵包店裏走出來,還沒等身子站穩,就被一群穿著破衣爛衫的小孩子圍了個結實。麵包店的店門被人從裏麵打開,穿著廚師服的中年老板從店內衝出來,呲牙咧嘴的做出一副凶相,試圖將這些騷擾他客人的孩子們轟走。</p>
維克托笑著擺擺手,製止了中年老板的舉動,他將果醬包從牛皮紙袋裏拿出來,一人一個的分給這些小孩子,直到最後,連同牛皮紙袋和裏麵的最後兩個果醬包,一塊給了一個因為消瘦而顯得眼睛特別大的小姑娘。</p>
“先生,您真是一個好人,”看著小孩子們一窩蜂的散了個幹淨,中年老板搓著雙手,對維克托恭恭敬敬的說道。</p>
維克托笑了笑,沒有對中年老板說什麽,而是徑直邁步朝大街右側走去。</p>
前方不遠處,就是伯恩瑙大街的地鐵站入口,那棟鑲嵌著玻璃櫥窗的小房子兩側,分別站著兩名軍人。左側是一名穿著製裙的蘇聯女兵,她身邊聳立的旗杆上,飄揚著一麵蘇聯國旗。而右則則是一名帶著白色軍帽的美國士兵,他身邊聳立的旗杆上,飄揚著一麵美國的星條旗。</p>
是的,這裏就是柏林城內蘇美控製區的分界線所在,大街左側就是蘇軍控製區,右側則是美軍控製區。當前,蘇美英法四國都不限製柏林市民在各個不同控製區內流動,人們在城市中穿行是非常自由的。</p>
但是維克托非常清楚,這種局麵已經維持不了多久了,這個容納了數百萬人的大都會,很快就會被一分為二,彼此間不再往來。</p>
麵對美英法三方準備在西部德國實施單方麵貨幣改革的趨勢,聯盟做出了一係列的反製措施,這其中甚至包括了火箭試射這種高強度的軍事施壓,但莫斯科顯然是低估了華盛頓的決心,也低估了英法兩國在接受援助問題上對美國的依賴程度。</p>
沒錯,不管是巴黎還是倫敦,肯定都知道貨幣改革這種事情會在何種程度上觸怒莫斯科,畢竟在當初的雅爾塔會議上,聯盟所提出的戰後對德處罰條款,是要求德國向蘇聯支付一百億美元的戰爭賠款,考慮到戰後德國不可能支付的起如此龐大的賠款,聯盟的要求是將德國交給聯盟控製,直到其還清戰爭賠款之後,聯盟再結束對該國的委任托管。</p>
說白了,聯盟當時提出的要求,就是讓德國賠款一百億美元,或者是將德國劃撥給聯盟,作為聯盟的一個殖民地,直到其還清賠款為止。</p>
而聯盟的這項提議,當初遭到了英美的強烈反對,與此同時,法國人也在背後積極推動聯盟做出讓步。在那段時間裏,戴高樂兩次訪問莫斯科,固然有尋求法國獨立自主的目的,同時,也有說服斯大林同誌在德國問題上做出讓步的意圖。</p>
實話實說,如果德國在戰後交給聯盟控製的話,那麽聯盟就等於是將兵峰推到了法國邊境上,其軍事輻射能力,將擴散到整個西歐,準確的說,整個歐洲大陸都將成為聯盟的勢力範圍,而這一切,是所有西歐國家都無法接受的。</p>
最終,在英法美三方的積極說服下,莫斯科才接受了蘇美英法四國對德國實施分區占領的建議,這也是今天這種局麵出現的最直接原因。</p>
現在呢,在聯盟做出了讓步的情況下,蘇美英法四國實施了對德國的分區占領,為了表現自己的誠意,聯盟甚至將柏林也納入了分區占領的範圍,結果到了今天,美英法四國又甩開聯盟,正式開始將它們三國的控製區合並起來,以迫使聯盟在東部德國的問題上做出讓步,從而實現德國的統一。</p>
當初聯盟要求控製德國,英法美三國反對,並提出了分割德國的建議。現在呢,英法美三方又逼迫聯盟接受德國統一的建議,最終,將聯盟的影響力從德國排擠出去,建立一個由他們控製的新德國,試想,這種近乎是出爾反爾的做法,莫斯科怎麽可能會接受的了?</p>
現在,英法美三國頂住了聯盟施加的壓力,與兩天前宣布西部德國和三為一,並在西部德國和西部柏林施行貨幣改革,發行全新的德國馬克。按照英法美三國的說法,這是為了促使西部德國和西部柏林的經濟正常化,並在這兩個地區開展戰後重建工作。</p>
目前,柏林市內的舊馬克已經停止了流通,英法美三國在西部柏林的城區內,設立了十二個兌換點,柏林市民可以用一定的比例,用舊馬克兌換新馬克,同時,西部柏林的商店已經不再接受舊馬克支付賬單,他們隻收新馬克了。</p>
自從德國投降之後,德國的財政就完全破產了,所謂的德國馬克等同於廢紙,毫無購買可言。在過去三年多的時間裏,整個德國其實處在一種以物易物的信用體係下,在西部德國和西部柏林,甚至出現一種所謂的“香煙經濟”,香煙成為了替代馬克的一般等價物。而在東部柏林和東部德國,也就是在聯盟的控製區域內,始終都在實行物資的配給製,除了黑市以及民間的自發交易之外,金錢的作用不是很大。</p>
英法美三國在其控製區內搞的貨幣改革,直接影響到了蘇控區內的經濟環境,最重要的是,在看到西部柏林的居民們開始正常工作,正常領工資,正常拿錢消費之後,東部柏林的民心受到了巨大的影響,短短兩天,就有數以萬計的東部柏林市民湧入西部柏林。</p>
昨天的時候,作為駐德蘇軍總司令的索科洛夫斯基發布了一份《告德國民眾書》,公開指責美英法三方進行的單方麵貨幣改革,是在切割德國,他們試圖在經濟上將整個德國分裂掉,為了阻止這一醜惡的目的,聯盟將采取堅決地反製措施,在關鍵時候,聯盟甚至會考慮使用武力。</p>
同樣是在昨天,索科洛夫斯基向莫斯科發送了一份請求,他要求莫斯科授予他自行決定采取軍事行動的權力,以便其能夠在關鍵時刻,及時的調動軍隊,對迫近的危機采取有效的應對手段。</p>
說實話,維克托與索科洛夫斯基雖然不算很熟,但他對此人的性格,多少還是有些了解的。</p>
當初索科洛夫斯基為什麽能夠替代朱可夫,出任蘇軍駐德集群總司令?其根本原因不就在與他比較聽話,不像大多數軍人那般的喜歡自作主張嘛。可誰能想到,這家夥在柏林待了兩年之後,性格竟然變的如此暴躁了,他竟然像直接用軍事手段來解決當前的柏林危機。</p>
其實,對於索科洛夫斯基的激進態度,維克托也是可以理解的,從某種角度來說,激進的軍事思想,如今已經不是索科洛夫斯基一個人所特有的了,在整個蘇軍的指揮體係中,抱有這種激進思想的高級將領占據了絕大多數。</p>
作為情報機構的負責人,維克托很清楚如今的蘇聯紅軍指揮體係內,彌漫著怎樣的一種氛圍。準確的說,自從聯盟試爆成功了自己的核彈,並將火箭技術推進到數千公裏射程的水平上之後,蘇軍指揮體係內的很多高級將領,在作戰思維上就出現了轉變。</p>
現在,類似索科洛夫斯基這樣的蘇軍高級將領們普遍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首先將是以火箭核戰爭的形勢爆發的,再次爆發常規大戰的可能性已經非常低了,所以,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戰略學認為具有指導性的那些軍事原則、標準和準則,現在已經失去了意義。而在以火箭核突擊為核心新戰爭模式下,防禦戰略已經沒有任何價值了,先發製人的進攻戰略以及威力最大、效果最好的核武器,才是取得戰略性勝利的最佳保障。</p>
維克托知道,如果這個時候莫斯科真的給了索科洛夫斯基臨機專斷的大權,那麽麵對英美法三國所製造的壓力,出在暴怒中的他沒準真的會給巴黎和倫敦各自來上一枚核彈,如果真的出現那樣的局麵,鬼知道最終的結局會是什麽樣的。</p>
</p>
不過,結合著前世的記憶仔細考慮一下,即便是索科洛夫斯基真的用核彈轟炸了巴黎和倫敦,估計聯盟所要麵對的國際局勢也惡化不到哪去。可以預見的是,美國人是絕對不會參與這場核戰爭的,而英法沒有核彈,不具備與聯盟對轟的能力,在美國人沒有直接投入戰爭的情況下,英法甚至連常規戰爭都不會選擇發起的,他們或許會譴責,會製裁,各種譴責,各種製裁......但事實是,即便沒有這樣一場戲碼,今後的幾十年裏,聯盟也免不了會一直承受著英法美等西方國家的譴責和製裁。</p>
伯恩瑙大街,左手拿著一柄收起來的雨傘,右手拿著一個裝滿果醬包的牛皮紙袋,維克托從一家外觀還算完好的麵包店裏走出來,還沒等身子站穩,就被一群穿著破衣爛衫的小孩子圍了個結實。麵包店的店門被人從裏麵打開,穿著廚師服的中年老板從店內衝出來,呲牙咧嘴的做出一副凶相,試圖將這些騷擾他客人的孩子們轟走。</p>
維克托笑著擺擺手,製止了中年老板的舉動,他將果醬包從牛皮紙袋裏拿出來,一人一個的分給這些小孩子,直到最後,連同牛皮紙袋和裏麵的最後兩個果醬包,一塊給了一個因為消瘦而顯得眼睛特別大的小姑娘。</p>
“先生,您真是一個好人,”看著小孩子們一窩蜂的散了個幹淨,中年老板搓著雙手,對維克托恭恭敬敬的說道。</p>
維克托笑了笑,沒有對中年老板說什麽,而是徑直邁步朝大街右側走去。</p>
前方不遠處,就是伯恩瑙大街的地鐵站入口,那棟鑲嵌著玻璃櫥窗的小房子兩側,分別站著兩名軍人。左側是一名穿著製裙的蘇聯女兵,她身邊聳立的旗杆上,飄揚著一麵蘇聯國旗。而右則則是一名帶著白色軍帽的美國士兵,他身邊聳立的旗杆上,飄揚著一麵美國的星條旗。</p>
是的,這裏就是柏林城內蘇美控製區的分界線所在,大街左側就是蘇軍控製區,右側則是美軍控製區。當前,蘇美英法四國都不限製柏林市民在各個不同控製區內流動,人們在城市中穿行是非常自由的。</p>
但是維克托非常清楚,這種局麵已經維持不了多久了,這個容納了數百萬人的大都會,很快就會被一分為二,彼此間不再往來。</p>
麵對美英法三方準備在西部德國實施單方麵貨幣改革的趨勢,聯盟做出了一係列的反製措施,這其中甚至包括了火箭試射這種高強度的軍事施壓,但莫斯科顯然是低估了華盛頓的決心,也低估了英法兩國在接受援助問題上對美國的依賴程度。</p>
沒錯,不管是巴黎還是倫敦,肯定都知道貨幣改革這種事情會在何種程度上觸怒莫斯科,畢竟在當初的雅爾塔會議上,聯盟所提出的戰後對德處罰條款,是要求德國向蘇聯支付一百億美元的戰爭賠款,考慮到戰後德國不可能支付的起如此龐大的賠款,聯盟的要求是將德國交給聯盟控製,直到其還清戰爭賠款之後,聯盟再結束對該國的委任托管。</p>
說白了,聯盟當時提出的要求,就是讓德國賠款一百億美元,或者是將德國劃撥給聯盟,作為聯盟的一個殖民地,直到其還清賠款為止。</p>
而聯盟的這項提議,當初遭到了英美的強烈反對,與此同時,法國人也在背後積極推動聯盟做出讓步。在那段時間裏,戴高樂兩次訪問莫斯科,固然有尋求法國獨立自主的目的,同時,也有說服斯大林同誌在德國問題上做出讓步的意圖。</p>
實話實說,如果德國在戰後交給聯盟控製的話,那麽聯盟就等於是將兵峰推到了法國邊境上,其軍事輻射能力,將擴散到整個西歐,準確的說,整個歐洲大陸都將成為聯盟的勢力範圍,而這一切,是所有西歐國家都無法接受的。</p>
最終,在英法美三方的積極說服下,莫斯科才接受了蘇美英法四國對德國實施分區占領的建議,這也是今天這種局麵出現的最直接原因。</p>
現在呢,在聯盟做出了讓步的情況下,蘇美英法四國實施了對德國的分區占領,為了表現自己的誠意,聯盟甚至將柏林也納入了分區占領的範圍,結果到了今天,美英法四國又甩開聯盟,正式開始將它們三國的控製區合並起來,以迫使聯盟在東部德國的問題上做出讓步,從而實現德國的統一。</p>
當初聯盟要求控製德國,英法美三國反對,並提出了分割德國的建議。現在呢,英法美三方又逼迫聯盟接受德國統一的建議,最終,將聯盟的影響力從德國排擠出去,建立一個由他們控製的新德國,試想,這種近乎是出爾反爾的做法,莫斯科怎麽可能會接受的了?</p>
現在,英法美三國頂住了聯盟施加的壓力,與兩天前宣布西部德國和三為一,並在西部德國和西部柏林施行貨幣改革,發行全新的德國馬克。按照英法美三國的說法,這是為了促使西部德國和西部柏林的經濟正常化,並在這兩個地區開展戰後重建工作。</p>
目前,柏林市內的舊馬克已經停止了流通,英法美三國在西部柏林的城區內,設立了十二個兌換點,柏林市民可以用一定的比例,用舊馬克兌換新馬克,同時,西部柏林的商店已經不再接受舊馬克支付賬單,他們隻收新馬克了。</p>
自從德國投降之後,德國的財政就完全破產了,所謂的德國馬克等同於廢紙,毫無購買可言。在過去三年多的時間裏,整個德國其實處在一種以物易物的信用體係下,在西部德國和西部柏林,甚至出現一種所謂的“香煙經濟”,香煙成為了替代馬克的一般等價物。而在東部柏林和東部德國,也就是在聯盟的控製區域內,始終都在實行物資的配給製,除了黑市以及民間的自發交易之外,金錢的作用不是很大。</p>
英法美三國在其控製區內搞的貨幣改革,直接影響到了蘇控區內的經濟環境,最重要的是,在看到西部柏林的居民們開始正常工作,正常領工資,正常拿錢消費之後,東部柏林的民心受到了巨大的影響,短短兩天,就有數以萬計的東部柏林市民湧入西部柏林。</p>
昨天的時候,作為駐德蘇軍總司令的索科洛夫斯基發布了一份《告德國民眾書》,公開指責美英法三方進行的單方麵貨幣改革,是在切割德國,他們試圖在經濟上將整個德國分裂掉,為了阻止這一醜惡的目的,聯盟將采取堅決地反製措施,在關鍵時候,聯盟甚至會考慮使用武力。</p>
同樣是在昨天,索科洛夫斯基向莫斯科發送了一份請求,他要求莫斯科授予他自行決定采取軍事行動的權力,以便其能夠在關鍵時刻,及時的調動軍隊,對迫近的危機采取有效的應對手段。</p>
說實話,維克托與索科洛夫斯基雖然不算很熟,但他對此人的性格,多少還是有些了解的。</p>
當初索科洛夫斯基為什麽能夠替代朱可夫,出任蘇軍駐德集群總司令?其根本原因不就在與他比較聽話,不像大多數軍人那般的喜歡自作主張嘛。可誰能想到,這家夥在柏林待了兩年之後,性格竟然變的如此暴躁了,他竟然像直接用軍事手段來解決當前的柏林危機。</p>
其實,對於索科洛夫斯基的激進態度,維克托也是可以理解的,從某種角度來說,激進的軍事思想,如今已經不是索科洛夫斯基一個人所特有的了,在整個蘇軍的指揮體係中,抱有這種激進思想的高級將領占據了絕大多數。</p>
作為情報機構的負責人,維克托很清楚如今的蘇聯紅軍指揮體係內,彌漫著怎樣的一種氛圍。準確的說,自從聯盟試爆成功了自己的核彈,並將火箭技術推進到數千公裏射程的水平上之後,蘇軍指揮體係內的很多高級將領,在作戰思維上就出現了轉變。</p>
現在,類似索科洛夫斯基這樣的蘇軍高級將領們普遍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首先將是以火箭核戰爭的形勢爆發的,再次爆發常規大戰的可能性已經非常低了,所以,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戰略學認為具有指導性的那些軍事原則、標準和準則,現在已經失去了意義。而在以火箭核突擊為核心新戰爭模式下,防禦戰略已經沒有任何價值了,先發製人的進攻戰略以及威力最大、效果最好的核武器,才是取得戰略性勝利的最佳保障。</p>
維克托知道,如果這個時候莫斯科真的給了索科洛夫斯基臨機專斷的大權,那麽麵對英美法三國所製造的壓力,出在暴怒中的他沒準真的會給巴黎和倫敦各自來上一枚核彈,如果真的出現那樣的局麵,鬼知道最終的結局會是什麽樣的。</p>
</p>
不過,結合著前世的記憶仔細考慮一下,即便是索科洛夫斯基真的用核彈轟炸了巴黎和倫敦,估計聯盟所要麵對的國際局勢也惡化不到哪去。可以預見的是,美國人是絕對不會參與這場核戰爭的,而英法沒有核彈,不具備與聯盟對轟的能力,在美國人沒有直接投入戰爭的情況下,英法甚至連常規戰爭都不會選擇發起的,他們或許會譴責,會製裁,各種譴責,各種製裁......但事實是,即便沒有這樣一場戲碼,今後的幾十年裏,聯盟也免不了會一直承受著英法美等西方國家的譴責和製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