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年多以前的情況不同,如今的斯大林同誌對中國國內的革命形勢和前景充滿了期待,為了進一步推動東北乃至整個中國的局勢向好發展,在接到羅申同誌的報告之後,莫斯科中央迅速做出決策,確定了進一步加強對中國革命援助的總體路線,在進入八月份之後,除了武器裝備、食品等物資性援助之外,莫斯科還向中國友黨提供了五萬美元的資金援助。</p>


    五萬美元這個數額看上去並不多,但必須考慮當前的時代環境以及聯盟自身所麵臨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資金的援助預示著莫斯科對中國革命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同時,也預示著聯盟在遠東的政策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p>


    總體來看,如今的聯盟已經放棄了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一切幻想,力爭與美國合作的奢望,也被徹底丟進了陰溝裏,而這種外交態度的變化,引導著聯盟各項對外政策的轉變,這其中就包括了對待東歐各國的態度上,過去那種較為包容的,不要求東歐各國采取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政策,轉變為更加激進的政策,莫斯科開始要求各國的共產黨、工人黨采取對策,將那些左翼政治派別合並,或是排除出政府領導核心,並迅速推行蘇聯模式的社會改革。</p>


    </p>


    必須認清的一點是,蘇南關係的破裂,其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它屬於聯盟對外政策調整中所產生的副作用。若是從這方麵考慮,單純說聯盟走上了“修正主義”的道路,顯然是有些過頭了。</p>


    辦公室內,維克托手中的那支香煙在即將燃盡的時候,桌上的一部電話適時的響了起來。</p>


    揮手扇走麵前聚而不散的淡藍色煙霧,維克托略一分辨,這才伸手將那部紅色的電話拿了過來。</p>


    電話是從斯大林同誌的辦公室打過來的,但打電話的人卻不是斯大林同誌本人,而是波斯克列貝舍夫同誌。這位大秘同誌在電話中通知維克托,讓他立刻到斯大林同誌的辦公室裏參加會議。</p>


    放下電話的時候,維克托緊緊抿起嘴唇,他看了一眼放在桌角處的那份台曆,那上麵顯示今天是本周的星期三,而按照慣例,每周的今天下午,都是組織局的同誌們開會的日子。</p>


    在這裏必須明確的一點是,盡管中國的中央組織機構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習蘇俄模式建立起來的,但有些機構的職能和地位,與蘇俄又存在一定的不同,比如說中央組織局就是這樣的。</p>


    在國內的中央組織機構中,組織局一直以來都是政治局的執行機構,換句話說,組織局其實是政治局的下屬機構,其主要職能就是負責政治局有關組織方麵的一係列工作。但是在聯盟的中央組織機構中,組織局在名義上與政治局是並列的機構。按照聯共布在一九一九年所確立的組織原則,政治局、組織局以及書記處是地位平等的三個機構,直到聯共八大的時候,組織原則的確立上,仍舊規定中央委員會由政治局、組織局以及書記處構成,但在確立三個機構權責的時候,卻又明確規定,政治局負責政治工作,組織局及由“中央委員會組織局委員”為首的書記處,負責組織工作。</p>


    換句話說,經過八大的明確解釋,聯盟中央委員會的三大機構政治局、組織局以及書記處,實際上是存在上下級關係的,政治局和組織局的地位,要明顯高於書記處,畢竟書記處的第一書記還必須是組織局的委員。</p>


    至於說政治局和組織局之間的真實地位,可以從聯盟前後兩任的國家領導人任職情況來確立,曾經的列寧同誌一直都是政治局成員,但卻不是組織局成員,而斯大林同誌雖然既是政治局成員,又是組織局成員,但其在一九二五年的時候曾經明確表過態:政治局是擁有全權的機關,除了中央全會之外,它是高於一切中央機關的。</p>


    從這方麵看,政治局的實際地位,也是高於組織局的。如此一來,聯盟中央委員會的三大機構,就形成了一個政治局地位最高,組織局其次,而書記處排名最靠後的基本格局。</p>


    但必須注意到的一點是,盡管聯盟的組織局在地位上稍低於政治局,但其所掌握的權力,依舊不是國內組織結構中的組織局所能夠比擬的,畢竟國內的組織局是政治局下屬的執行機構,這也就意味著,組織局的作用,隻是執行政治局所做出的組織決策,而其本身在組織決策方麵並不具備相應的權限。</p>


    而在聯盟內部呢,中央委員會的三大機構中,組織局隻是地位低於政治局,但它卻並不是隸屬於政治局的執行機構,這就意味著在組織工作問題上,組織局本身是具備一定決策權力的,隻是其決策不能與政治局的決策相違背。</p>


    當前,政治局中的在任委員及候補委員,有斯大林同誌、日丹諾夫(病中)、莫洛托夫、馬林科夫、安德烈耶夫、卡岡諾維奇、伏羅希洛夫、米高揚、赫魯曉夫、貝利亞、柯西金、什維爾尼克、沃茲涅先斯基、布爾加寧等人。</p>


    而組織局中的組織委員,就要多一部分了,但其中除了斯大林同誌、馬林科夫、安德烈耶夫以及卡岡諾維奇、什維爾尼克、日丹諾夫和布爾加寧之外,其餘的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均不在組織局內擔任職務。</p>


    如今,隨著日丹諾夫同誌病重,無法正常主持工作,不管是政治局還是組織局,肯定都需要補充新的成員進去了,而按照正常的程序,政治局中的兩位候補委員裏,肯定是要有人將“候補”的帽子摘掉了,至於這個幸運的人是誰,現在還不太好說。但有人將“候補”的帽子摘掉,就會有別人頂上去,換句話說,政治局中很可能又要有新人加入了。</p>


    當然,以維克托目前的資曆和地位,即便是政治局候補委員的候選名單內,也不可能出現他的名字,他還得老老實實的在後麵等著。但是在政治局之外,不管是書記處的書記,還是組織局的組織委員,他都是可以爭一爭的,關鍵就看相關的推選過程中,是不是有人能夠想著他了。</p>


    對於維克托來說,他當前的競爭對手還是很多的。在書記處,庫茲涅佐夫如果不走的話,他基本上就沒有晉升書記的可能,即便是庫茲涅佐夫調走了,他也不敢說百分之百的就能上去,畢竟除了庫茲涅佐夫之外,他還有一大批的競爭對手在旁邊虎視眈眈的盯著呢。</p>


    就目前來說,對維克托有利的一點是:在競爭書記處書記方麵,他能夠得到來自斯大林同誌的直接支持,同時,因為庫茲涅佐夫所擔任的書記處書記,是專門負責國家安全工作的,維克托在工作職務上有著最大的加分項,在這方麵,任何一個競爭對手都比不過他。</p>


    而在競爭組織局組織委員的問題上,維克托也有一定的優勢,那就是他與馬林科夫同誌走的非常近,而後者則是組織局中地位僅在斯大林同誌之下的委員,可以說,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組織局的具體工作,基本上就是由馬林科夫同誌負責的,因此,他在組織局中的發言權很大。</p>


    但是,同樣是在競爭組織局委員的問題上,維克托也有不利的地方,因為在進入組織局的問題上,馬林科夫同誌不一定支持他。</p>


    一直以來,馬林科夫同誌都很重視“情報委員會”以及國家安全機構的工作,準確的說,是他很想將這些強力部門控製在自己的手裏,過去,他可以借助貝利亞來實現這個企圖,至於現在,依靠維克托顯然更加的妥當一些。</p>


    為此,相比起組織局的組織委員,馬林科夫同誌當然更希望維克托能夠接替庫茲涅佐夫,出任書記處中專門負責國家安全工作的書記。與此同時,在組織委員的人選上,馬林科夫同誌所傾向的人選,則是鮑裏斯·尼古拉耶維奇·切爾諾烏索夫同誌。</p>


    在聯盟的幹部體係中,出生於一九零八年的切爾諾烏索夫無疑也是一名年輕的同誌了,他的經曆與馬林科夫同誌差不多,都是在莫斯科成長起來的中央幹部,當然,此人最受馬林科夫同誌器重的一點,還是他本人是地地道道的技術型官僚,擁有高級工程師的身份。</p>


    此前,切爾諾烏索夫應該算是波波夫的助手,他一直都在擔任莫斯科的第二書記,一個月前,才調入中央工會擔任領導職務,這個職務隻是過渡,想必要不了多久,他就會被安排到更加重要的崗位上去。</p>


    按照馬林科夫的計劃,他是準備將切爾諾烏索夫推進組織局的,如果計劃實現了,那麽他在中央書記處、中央組織局中的話語權,都將大幅提高。不過,維克托卻沒有這麽樂觀,他擔心馬林科夫的貪得無厭,最終回落個雞飛蛋打的結果。</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蘇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懵懂的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懵懂的豬並收藏奮鬥在蘇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