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蘇斯洛夫本人以組織局委員的身份,正式進入書記處擔任主抓意識形態工作的書記,其本身也使得書記處在力量對比方麵,發生了一些根本性的轉變。</p>
之前曾經談到過,蘇斯洛夫在其本身的政治立場上,與日丹諾夫同誌是極為貼近的,但這裏所謂的“貼近”,又並不等同於完全一致,至少來說,蘇斯洛夫並不是列寧格勒派的成員,充其量,他就是一個遊離在列寧格勒派外圍的投機分子,而且,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投機分子。</p>
在莫斯科的黨政機構中,有人將蘇斯洛夫評價為“兩麵派”,大體的意思,是說他為人虛偽,善於偽裝,而且在任何問題上都沒有自己明確的立場,總是在存有矛盾衝突的雙方之間來回遊走,察言觀色。因為與蘇斯洛夫有著一段時間的共事關係,維克托非常清楚,這樣的評價盡管有些出格,但多少也算是大差不差了。</p>
在維克托的眼裏,蘇斯洛夫是一個低調隨和的人,至少在公開場合下他的表現是這樣的,對於那些尖銳的矛盾衝突,他是從來不介入其中的,隻有在爭執塵埃落定的時候,他才會選擇一個恰到好處的時機來表明自己的立場。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會被人評價為兩麵派。</p>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隨著蘇斯洛夫進入書記處,接手日丹諾夫同誌曾經的職務,列寧格勒派在中央委員會各個機構中的存在感,將會被大幅削弱,一旦日丹諾夫同誌在政治局、組織局以及書記處三個機構的職務全部被人頂替,且繼之而起的人,並不是堅定的列寧格勒派成員,那麽整個列寧格勒派在中央委員會三大主要機構中占有席位的人,也就隻剩一個沃茲涅先斯基和庫茲涅佐夫了,更要命的是,庫茲涅佐夫在並不是政治局委員,他連候補委員都不是,隻有一個書記處書記的職務,現在還不知道是不是能夠保留得住。</p>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在今後一段時間裏,列寧格勒派在莫斯科中央領導層的存在感,將會逐年的消退,作為政治局委員的沃茲涅先斯基,必然會成為繼日丹諾夫同誌之後,列寧格勒派的新一任領導者,但問題是,其在莫斯科中央領導層的地位,與日丹諾夫同誌相去甚遠,換句話說,別說背著整個列寧格勒派負重前行啦,他連列寧格勒派這個重擔甚至都挑不起來。</p>
另外一點,沃茲涅先斯基的個人風格過於剛硬,他在擔任國家計委負責人的這些年裏,前前後後得罪的人太多了。當初有日丹諾夫同誌在前麵替他頂著,他可能還感受不到矛盾的衝擊,而隨著日丹諾夫同誌退出政治舞台,他的日子恐怕將會越來越難過了。</p>
還有,既然斯大林同誌認可了蘇斯洛夫進入書記處的這一項任命,其在對待列寧格勒派問題上的立場,其實也等於是毫不遮掩的表露出來了。如今的斯大林同誌,在對待列寧格勒派的問題上,肯定是秉持著一個不願意刻意打壓,但也希望有條件的對其加以限製的態度。他在日丹諾夫同誌病重之後,不願意接受貝利亞的建議,在列寧格勒的一係列問題上大動幹戈,就說明他不希望列寧格勒派受到太大的衝擊。</p>
與此同時,如果他希望保護列寧格勒派的話,那麽其現在最應該選擇的做法,就是將身為政治局委員的沃茲涅先斯基,納入書記處和組織局的名單,讓其在擔任政治局委員的同時,也和日丹諾夫一樣,兼任著書記處書記以及組織局委員的職務,如此一來,沃茲涅先斯基在莫斯科中央的核心領導層內,也將掌握更大的發言權,從而也有資曆、資格,接替日丹諾夫同誌的身份,重新將列寧格勒派的力量攏合在一起。</p>
現在,斯大林同誌沒有給沃茲涅先斯基亦或是庫茲涅佐夫的身上,增加更大的權柄,反倒是開始提拔重用蘇斯洛夫,這就說明他對列寧格勒的一係列工作,還是存有不滿的。</p>
“那麽,維克托·維克托羅維奇同誌的情況......”就在維克托胡思亂想的時候,就聽到馬林科夫同誌的聲音突然提到了他的名字。</p>
“他的情況,我稍後親自和他談,”維克托剛剛回過神來,便聽到斯大林同誌語氣平淡的說了一句。</p>
這一次,維克托是真的醒過神來了,他知道,在這個時候,斯大林同誌與馬林科夫兩人的這一番簡短對話,就說明中央領導層對他的工作也有了一個調整的規劃,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多半是能夠將庫茲涅佐夫頂走,從而接任中央書記處主管國家安全工作的書記一職了,而這個職務可是他夢寐以求的。</p>
“好啦,如果在相關的問題上,大家都不存在異議的話,那麽稍後就由格奧爾基·馬克西米連諾維奇同誌起草一份備忘錄,”斯大林同誌從沙發上站起身,說道,“提交給政治局,等到下一次政治局召開會議的時候,再確定最終的方案。”</p>
“現在,”他環顧辦公室內的每一個人,最後說道,“有異議的同誌可以提出意見。”</p>
辦公室裏沒有一絲聲音,每一個人都屏息凝氣,過了約莫半分鍾之後,斯大林同誌才接著說道:“那好,今天的會議到此為止,維克托·維克托羅維奇同誌留下,其他人可以離開了。”</p>
所有人都保持著安靜,迅速從辦公室裏退了出去,隻留下維克托和斯大林同誌兩個人留在原處。</p>
“維克托,坐到這裏來,”等到最後一個出去的波斯克列貝舍夫將房門關上,斯大林同誌才重新坐回到他的沙發上,他從茶幾上拿起煙鬥,先朝對麵那張單人沙發指了指,這才說道。</p>
帶著一絲忐忑和期待,維克托盡量保持著平靜,他沉默的走到斯大林同誌對麵,先將夾在腋下的文件拿在手裏,這才彎腰坐下去。</p>
“這是什麽?”斯大林同誌看到了他手裏的文件,好奇的問道。</p>
“啊,是蘇多普拉托夫同誌從布拉格發回來的最新報告,”維克托雙手拿著文件,將它遞到斯大林同誌麵前,說道,“他在布拉格的工作非常順利,看得出來,他是迫不及待的想要離開那裏了。”</p>
“額,蘇多普拉托夫,我記得他,”斯大林同誌將文件接過去,笑著說了一句,卻並不去翻看。他用那份拿在手裏的文件,朝著維克托麵前的茶幾上指了指,說道,“你先看看那份任命計劃,然後談談你的想法。”</p>
維克托低下頭,視線落在麵前那份明顯是臨時起草的文件上,從他的位置,可以看到文件上的字跡,他能認出來,那是馬林科夫同誌的筆記。</p>
伸手將文件拿過來,維克托用最快的速度從頭到尾瀏覽了一遍,掌握了文件中大概的意思。</p>
這的確是一份組織局會議形成的臨時任免決議,應該是隨著組織局委員們的討論,而即時記錄下來的,其中涉及到的任免內容比較多。其中第一條就是組織局計劃以征詢的方式,解除庫茲涅佐夫同誌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職務,同時,以征詢的方式任命庫茲涅佐夫同誌為中央組織局委員,負責中央、國家機關以及企業的幹部調配工作;第二條的內容,則是組織局以征詢的方式,解除尼古拉·謝苗諾維奇·帕托利切夫同誌組織局委員的職務;第三條的內容,是以征詢的方式,任命蘇斯洛夫同誌為中央書記處書記,負責宣傳鼓動的相關工作;而第四條,便是同樣以征詢的方式,任命維克托·維克托羅維奇·塔拉謝夫同誌為中央書記處書記,負責國家安全的相關工作。</p>
看到這裏,維克托就鬆了一口氣,他總算是如願以償的。</p>
不過,接下來,他的目光繼續向下看,又驚訝的發現了最後一條:以征詢的方式任命維克托·維克托羅維奇·塔拉謝夫同誌為中央組織局委員,負責幹部監督與幹部教育的相關工作。</p>
看到這裏,維克托整個人都愣住了,最後這一條任命對他來說絕對是意外之喜,而且還是非常意外、非常意外的那種。他之前設想過自己有機會進入中央書記處擔任書記,也想過如果幸運的話,或許能夠進入中央組織局擔任組織委員,但他卻從未想過自己能夠在進入書記處擔任書記的同時,還能進入中央組織局擔任組織委員,如此一來,他在黨內地位上,與迅速竄起的蘇斯洛夫就保持一致了。</p>
</p>
當然,維克托也非常的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夠晉升的這麽快,能夠同時進入中央書記處和中央組織局,完全是因為此次任命的方式是“征詢”,而不是推選,否則的話,如果召開中央委員會的相關會議,要求與會的中央委員們以推選的方式選舉出中央書記處的書記和中央組織局的組織委員,他很可能將失去進入組織局的資格。</p>
之前曾經談到過,蘇斯洛夫在其本身的政治立場上,與日丹諾夫同誌是極為貼近的,但這裏所謂的“貼近”,又並不等同於完全一致,至少來說,蘇斯洛夫並不是列寧格勒派的成員,充其量,他就是一個遊離在列寧格勒派外圍的投機分子,而且,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投機分子。</p>
在莫斯科的黨政機構中,有人將蘇斯洛夫評價為“兩麵派”,大體的意思,是說他為人虛偽,善於偽裝,而且在任何問題上都沒有自己明確的立場,總是在存有矛盾衝突的雙方之間來回遊走,察言觀色。因為與蘇斯洛夫有著一段時間的共事關係,維克托非常清楚,這樣的評價盡管有些出格,但多少也算是大差不差了。</p>
在維克托的眼裏,蘇斯洛夫是一個低調隨和的人,至少在公開場合下他的表現是這樣的,對於那些尖銳的矛盾衝突,他是從來不介入其中的,隻有在爭執塵埃落定的時候,他才會選擇一個恰到好處的時機來表明自己的立場。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會被人評價為兩麵派。</p>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隨著蘇斯洛夫進入書記處,接手日丹諾夫同誌曾經的職務,列寧格勒派在中央委員會各個機構中的存在感,將會被大幅削弱,一旦日丹諾夫同誌在政治局、組織局以及書記處三個機構的職務全部被人頂替,且繼之而起的人,並不是堅定的列寧格勒派成員,那麽整個列寧格勒派在中央委員會三大主要機構中占有席位的人,也就隻剩一個沃茲涅先斯基和庫茲涅佐夫了,更要命的是,庫茲涅佐夫在並不是政治局委員,他連候補委員都不是,隻有一個書記處書記的職務,現在還不知道是不是能夠保留得住。</p>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在今後一段時間裏,列寧格勒派在莫斯科中央領導層的存在感,將會逐年的消退,作為政治局委員的沃茲涅先斯基,必然會成為繼日丹諾夫同誌之後,列寧格勒派的新一任領導者,但問題是,其在莫斯科中央領導層的地位,與日丹諾夫同誌相去甚遠,換句話說,別說背著整個列寧格勒派負重前行啦,他連列寧格勒派這個重擔甚至都挑不起來。</p>
另外一點,沃茲涅先斯基的個人風格過於剛硬,他在擔任國家計委負責人的這些年裏,前前後後得罪的人太多了。當初有日丹諾夫同誌在前麵替他頂著,他可能還感受不到矛盾的衝擊,而隨著日丹諾夫同誌退出政治舞台,他的日子恐怕將會越來越難過了。</p>
還有,既然斯大林同誌認可了蘇斯洛夫進入書記處的這一項任命,其在對待列寧格勒派問題上的立場,其實也等於是毫不遮掩的表露出來了。如今的斯大林同誌,在對待列寧格勒派的問題上,肯定是秉持著一個不願意刻意打壓,但也希望有條件的對其加以限製的態度。他在日丹諾夫同誌病重之後,不願意接受貝利亞的建議,在列寧格勒的一係列問題上大動幹戈,就說明他不希望列寧格勒派受到太大的衝擊。</p>
與此同時,如果他希望保護列寧格勒派的話,那麽其現在最應該選擇的做法,就是將身為政治局委員的沃茲涅先斯基,納入書記處和組織局的名單,讓其在擔任政治局委員的同時,也和日丹諾夫一樣,兼任著書記處書記以及組織局委員的職務,如此一來,沃茲涅先斯基在莫斯科中央的核心領導層內,也將掌握更大的發言權,從而也有資曆、資格,接替日丹諾夫同誌的身份,重新將列寧格勒派的力量攏合在一起。</p>
現在,斯大林同誌沒有給沃茲涅先斯基亦或是庫茲涅佐夫的身上,增加更大的權柄,反倒是開始提拔重用蘇斯洛夫,這就說明他對列寧格勒的一係列工作,還是存有不滿的。</p>
“那麽,維克托·維克托羅維奇同誌的情況......”就在維克托胡思亂想的時候,就聽到馬林科夫同誌的聲音突然提到了他的名字。</p>
“他的情況,我稍後親自和他談,”維克托剛剛回過神來,便聽到斯大林同誌語氣平淡的說了一句。</p>
這一次,維克托是真的醒過神來了,他知道,在這個時候,斯大林同誌與馬林科夫兩人的這一番簡短對話,就說明中央領導層對他的工作也有了一個調整的規劃,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多半是能夠將庫茲涅佐夫頂走,從而接任中央書記處主管國家安全工作的書記一職了,而這個職務可是他夢寐以求的。</p>
“好啦,如果在相關的問題上,大家都不存在異議的話,那麽稍後就由格奧爾基·馬克西米連諾維奇同誌起草一份備忘錄,”斯大林同誌從沙發上站起身,說道,“提交給政治局,等到下一次政治局召開會議的時候,再確定最終的方案。”</p>
“現在,”他環顧辦公室內的每一個人,最後說道,“有異議的同誌可以提出意見。”</p>
辦公室裏沒有一絲聲音,每一個人都屏息凝氣,過了約莫半分鍾之後,斯大林同誌才接著說道:“那好,今天的會議到此為止,維克托·維克托羅維奇同誌留下,其他人可以離開了。”</p>
所有人都保持著安靜,迅速從辦公室裏退了出去,隻留下維克托和斯大林同誌兩個人留在原處。</p>
“維克托,坐到這裏來,”等到最後一個出去的波斯克列貝舍夫將房門關上,斯大林同誌才重新坐回到他的沙發上,他從茶幾上拿起煙鬥,先朝對麵那張單人沙發指了指,這才說道。</p>
帶著一絲忐忑和期待,維克托盡量保持著平靜,他沉默的走到斯大林同誌對麵,先將夾在腋下的文件拿在手裏,這才彎腰坐下去。</p>
“這是什麽?”斯大林同誌看到了他手裏的文件,好奇的問道。</p>
“啊,是蘇多普拉托夫同誌從布拉格發回來的最新報告,”維克托雙手拿著文件,將它遞到斯大林同誌麵前,說道,“他在布拉格的工作非常順利,看得出來,他是迫不及待的想要離開那裏了。”</p>
“額,蘇多普拉托夫,我記得他,”斯大林同誌將文件接過去,笑著說了一句,卻並不去翻看。他用那份拿在手裏的文件,朝著維克托麵前的茶幾上指了指,說道,“你先看看那份任命計劃,然後談談你的想法。”</p>
維克托低下頭,視線落在麵前那份明顯是臨時起草的文件上,從他的位置,可以看到文件上的字跡,他能認出來,那是馬林科夫同誌的筆記。</p>
伸手將文件拿過來,維克托用最快的速度從頭到尾瀏覽了一遍,掌握了文件中大概的意思。</p>
這的確是一份組織局會議形成的臨時任免決議,應該是隨著組織局委員們的討論,而即時記錄下來的,其中涉及到的任免內容比較多。其中第一條就是組織局計劃以征詢的方式,解除庫茲涅佐夫同誌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職務,同時,以征詢的方式任命庫茲涅佐夫同誌為中央組織局委員,負責中央、國家機關以及企業的幹部調配工作;第二條的內容,則是組織局以征詢的方式,解除尼古拉·謝苗諾維奇·帕托利切夫同誌組織局委員的職務;第三條的內容,是以征詢的方式,任命蘇斯洛夫同誌為中央書記處書記,負責宣傳鼓動的相關工作;而第四條,便是同樣以征詢的方式,任命維克托·維克托羅維奇·塔拉謝夫同誌為中央書記處書記,負責國家安全的相關工作。</p>
看到這裏,維克托就鬆了一口氣,他總算是如願以償的。</p>
不過,接下來,他的目光繼續向下看,又驚訝的發現了最後一條:以征詢的方式任命維克托·維克托羅維奇·塔拉謝夫同誌為中央組織局委員,負責幹部監督與幹部教育的相關工作。</p>
看到這裏,維克托整個人都愣住了,最後這一條任命對他來說絕對是意外之喜,而且還是非常意外、非常意外的那種。他之前設想過自己有機會進入中央書記處擔任書記,也想過如果幸運的話,或許能夠進入中央組織局擔任組織委員,但他卻從未想過自己能夠在進入書記處擔任書記的同時,還能進入中央組織局擔任組織委員,如此一來,他在黨內地位上,與迅速竄起的蘇斯洛夫就保持一致了。</p>
</p>
當然,維克托也非常的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夠晉升的這麽快,能夠同時進入中央書記處和中央組織局,完全是因為此次任命的方式是“征詢”,而不是推選,否則的話,如果召開中央委員會的相關會議,要求與會的中央委員們以推選的方式選舉出中央書記處的書記和中央組織局的組織委員,他很可能將失去進入組織局的資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