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克托看來,如今的聯盟內顯然正在醞釀著一場巨大的風波,這場風波必然會在日丹諾夫同誌葬禮前後的一段時間內爆發,至於誰是幕後黑手,其策動這場風波的目的又是什麽,現在還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聯盟境內的猶太人,必然會受到這一場風波的衝擊,他們將要麵對的命運,大概是不會多麽美麗的。</p>


    不過,隨後所發生的一切,似乎證明維克托想多了,因為當天弗拉西克就將那份舉報信交給了斯大林同誌,但在隨後的一天多時間裏,斯大林同誌卻沒有做出任何反應,他就像是沒有收到那份舉報信一樣,亦或者說,他對那封信裏所提到的內容,絲毫都不感興趣。</p>


    在隨後的一天多時間裏,莫斯科顯得非常安靜,這份安靜不僅僅來源於政壇的氛圍,同樣也來源於整個城市的環境。這個居住了數百萬人的大都會,似乎是在一瞬間便進入了悼念時刻,行走在街道上的每一個人都表情沉重,在很多人的手臂上,都能看到黑白相間的袖章,就連行駛的公交車、電車甚至是灑水車上,都掛上了代表悼念的黑紗。</p>


    赫魯曉夫同誌剛剛接任莫斯科州委兼市委第一書記,他按照政治局下達的命令,動員了數以十萬計的莫斯科市民,在日丹諾夫同誌葬禮的當天,參加統一的悼念活動。隸屬於莫斯科市、莫斯科州的大量黨政機關、工礦企業,也都接到命令,要求他們在葬禮當天組織敬獻花圈的活動。</p>


    按照葬禮的規劃,日丹諾夫同誌的遺體被暫時安放在了聯盟宮的圓柱廳內,在葬禮舉行的時候,先是聯盟的各級國家領導人到聯盟宮參加追悼會,並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之後,將是上千名市民代表進入圓柱廳,向日丹諾夫同誌的遺體敬獻鮮花,並進行遺體告別活動。</p>


    此後,送別的人群將在斯大林同誌的親自帶領下,從聯盟宮所在的高爾基大街與馬克思大道交叉口,一路走到紅場,日丹諾夫同誌的遺體,就要葬在克裏姆林宮的宮牆下,與包括列寧同誌、伏龍芝同誌、捷爾任斯基同誌等人安葬在一起。</p>


    所謂的“高爾基大街”和“馬克思大道”,在維克托前世的那個年代裏,已經不叫這些名字了,前者名為“大德米特羅夫卡街”,後者則是著名的獵人商行街,聯盟宮就處在這兩條大街的交匯口處,它離著盧比揚卡廣場非常的近,當然,距離紅場也不算很遠。啊,對啦,在維克托重生前的那個年代裏,聯盟宮也改了名字,它叫工會大廈。</p>


    對日丹諾夫同誌的葬禮,斯大林同誌的確是給與了很高的規格,要知道的一點是,當初謝爾巴科夫的遺體都未能在聯盟宮的圓柱廳停放過,真正曾經享受過這個待遇的人,隻有一個列寧同誌,現在,日丹諾夫同誌成為了第二個。而在維克托前世的那個時空裏,同樣享受過這個待遇的人,還有斯大林同誌、勃列日涅夫同誌以及......戈爾巴喬夫。</p>


    ..........................................</p>


    穿著一身淺灰色的列寧裝,維克托走在稍稍顯得有些擁擠的人群內,在他的前方,是穿著一襲黑色西裝的沃茲涅先斯基,這位被譽為政治局中前程最為遠大的年輕幹部,如今似乎失去了往日慣有的那份銳氣,即便是看不到他臉上的表情,維克托是也能揣摩出他此刻的心境,恐怕隻能用鬱悶這個詞來形容了。</p>


    對於任何一個行走仕途的人來說,晉升途中,看重自己的領導病逝,無疑是一種最要命的詛咒了,其對自身仕途的打擊,可以說是致命的,有些時候,其對於自己本身的打擊,或許同樣也是致命的,而沃茲涅先斯基現在就是遭遇了這種狀況,目前,他在政治局內屬於孤立無援的那種人。</p>


    從以往的政績和個人履曆上看,沃茲涅先斯基無疑是屬於那種實幹主義的技術性幹部,他在經濟工作方麵確實有著過人的才能,而且,他為人刻板公正,但凡是涉及到工作的問題,其同任何人都是不講情麵的,一律按照規定辦事,類似他這樣的幹部,在聯盟的官僚體係中,其實應該算是比較特殊的。</p>


    但是話說回來,他在工作方麵也存在一個問題,而且是很致命的問題,那就是他在國家經濟工作的大方向上,與目前聯盟的既定政策存在偏差,從嚴重的角度去解釋,就是他的經濟思路和奉行的路線,與聯盟當前確定的思路、路線並不吻合。</p>


    沃茲涅先斯基一直以來都堅定地認為: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要想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就必須不斷的發展生產力。所以,在他的經濟理念中,持續不斷的想盡各種辦法來發展生產力,才是解決聯盟社會主要矛盾的正確方向,由此,他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聯盟當前應該以價值規律來調節生產和交換,以物質刺激的方式,來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p>


    如果深入研究他的理論,就不難得出一個結果,即:沃茲涅先斯基是提倡收入差異的,而從理論上講,收入的差異性就必然會導致階級的出現,這是曆史證明了的。因此,他的經濟理論在聯盟的經濟學界,也被批評為修正主義的經濟模式,是對社會主義事業的背叛。</p>


    在兩年前,也就是在一九四六年春季的聯盟經濟工作會議上,斯大林同誌甚至對沃茲涅先斯基的經濟理論提出了明確的批評,隻是,斯大林同誌對這位年輕的同誌始終是抱有好感的,而且他認為沃茲涅先斯基還年輕,日丹諾夫同誌也年輕,等到他百年之後,日丹諾夫同誌站出來主持中央工作,依舊可以限製住沃茲涅先斯基,使得這位搞經濟工作很有一套的年輕幹部,不至於走到錯路上去。</p>


    所以,從這一點上說,斯大林同誌對沃茲涅先斯基還真的是很包容的。</p>


    但是......看著沃茲涅先斯基的背影,維克托心裏暗自想著,隨著日丹諾夫同誌的病逝,一切一切都變了,即便是斯大林同誌對沃茲涅先斯基一如往常般的包容,也不可能允許這個經濟思想上存在問題的年輕幹部,繼續在政治局中“向前走”了,因為斯大林同誌必須考慮,在沒有了日丹諾夫同誌的約束之後,一旦他也離開了聯盟的核心決策層,類似沃茲涅先斯基這樣的年輕同誌,會不會將整個聯盟的革命事業帶到岔路上去,並最終造成資產階級在聯盟的複辟。</p>


    沒錯,斯大林同誌已經老了,而且健康狀況令人擔憂,他自己未必不知道這一點。因而,在近兩年的工作中,他一直在努力做好的一件事,就是為聯盟,同時也是為他自己,尋找出一個最恰當、最穩妥的接班人。這個接班人不僅要接過他手中的權力,還需要接過他所推動的路線、方針以及政策,將他的政績延續下去——到了斯大林同誌這個層次,他在人生最後一段時間裏所追求的,也就是這一個目標了:不能人亡政息。</p>


    </p>


    過去,他看好日丹諾夫同誌,所以就能包容沃茲涅先斯基,因為在他的眼裏,等到他百年之後,聯盟做決策的人是與他思想相吻合的日丹諾夫同誌,至於沃茲涅先斯基,則是專門做經濟工作的,就像現在的局麵一樣。</p>


    可是現如今呢,日丹諾夫同誌病逝了,他走在了大部分老同誌的前麵,因此,斯大林同誌就需要重新尋找一個接班人了,至於沃茲涅先斯基,他必然會成為一枚棄子,畢竟這個家夥太孤傲了,除了日丹諾夫同誌之外,不一定有人能夠駕馭得了他。</p>


    那麽,斯大林同誌看中的下一個接班人會是誰呢?</p>


    維克托的腦子裏出現了剛才在聯盟宮時,參與為日丹諾夫同誌抬棺的那幾個人。</p>


    按照先後順序排的話,就是斯大林同誌、莫洛托夫同誌、米高揚同誌、伏羅希洛夫同誌、安德烈耶夫同誌,再後麵......再後麵就是柯西金同誌,是的,安德烈耶夫同誌的後麵,就跟著柯西金同誌,這已經是一個很明確的信號了。</p>


    柯西金也是一個實幹型的年輕幹部,四十多歲的年紀算是正當年了,在政治局中絕對屬於年輕的那一批幹部,而且,在政治局的諸多委員中,他也是少數幾個長期從事務實工作的幹部之一,在經濟工作上,他也有自己擅長的領域,隻是相比起沃茲涅先斯基,柯西金更加的低調,脾氣也更加的隨和,對權力的欲望似乎也沒有那麽強烈。</p>


    隻不過在維克托看來,斯大林同誌選擇柯西金作為接班人的可能性不大,畢竟後者與沃茲涅先斯基是同一種類型的人才,與日丹諾夫同誌卻不是同一類的人。</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蘇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懵懂的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懵懂的豬並收藏奮鬥在蘇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