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曆史中,曾經的俄羅斯帝國與土耳其人發生過至少十幾次的戰爭,而到了十八世紀的時候,雙方的爭奪便進入了白熱化,更熱鬧的是,在兩者的爭奪中,還加入了一個奧地利人。</p>


    在第一次大戰爆發之前,歐洲的火藥桶是巴爾幹半島,這個特殊的地方之所以成為火藥桶,有著諸多因素。諸如:進入十八世紀後半期之後,巴爾幹半島的各民族進入覺醒時代,為了翻開來自外部民族的壓迫,各地的起義、暴動層出不窮。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進入衰落時期,各方列強開始圍過來啃食這個巨大帝國的屍體等等等等。</p>


    當時,俄羅斯帝國是參與巴爾幹爭端的主要國家之一,由於巴爾幹半島上的居民主要是基督徒,同時,在這些基督徒中,又以信奉東正教的教徒為主。一直以來,俄羅斯帝國都以東正教的正統和拜占庭繼承者自居,更為關鍵的一點是,在巴爾幹半島的東正教教徒中,也有大量的信眾將俄羅斯帝國視為他們的解放者,這其中就包括保加利亞人和塞爾維亞人。</p>


    在蘇南關係破裂的過程中,莫斯科為什麽一直將貝爾格萊德的鐵托政府視為叛徒?這其中不僅有鐵托政府向西方靠攏的緣故,也有曆史上塞爾維亞人一直都秉持著傾向俄羅斯的立場有關,即便是在蘇聯解體之後,巴爾幹地區的塞爾維亞人和保加利亞人,也與俄羅斯人更加的親近,說白了,他們都是斯拉夫人,僅有的區別,不過就是南斯拉夫與東斯拉夫罷了。</p>


    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之間的爭端,不僅僅在於巴爾幹半島的民族問題,還在於地緣政治等諸多因素。細數一下,這兩個國家的爭端是從十八世紀早期開始的,而在更早一些的十七世紀末期,俄羅斯帝國才吞並了烏克蘭以及克裏米亞等地。當時的莫斯科不僅獲得了黑海北岸肥沃的土地,同時,也打通了前往巴爾幹半島和進入黑海的通道,從那時起,莫斯科便確立了南下“收複”君士坦丁堡的國策。</p>


    當時,為了給自己的對外擴張創造便利條件,莫斯科的決策者們借鑒了發起自巴爾幹半島的“泛斯拉夫主義”概念,搞出了一個俄羅斯版本的泛斯拉夫主義,主張由俄羅斯帝國來統一所有的斯拉夫人,並建立起一個規模龐大的斯拉夫大帝國。</p>


    而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雖然已經江河日下,雄風不再了,但它畢竟也是靠著吞並逐漸發展起來的,地跨三大洲的超級大帝國,因此,在麵對俄羅斯帝國的威脅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仿照所謂的“泛斯拉夫主義”概念,創造出了一個“泛突厥主義”改變,鼓動阿斯特拉罕、克裏米亞韃靼人造俄羅斯帝國的反。</p>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這項政策非常有效,俄羅斯帝國內部的韃靼人很快便接受並發展了“泛突厥主義”的概念,他們搞出來的所謂“圖蘭帝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甚至將中國的長征都納入其版圖了。</p>


    </p>


    在此後的兩個世紀時間裏,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先後進行了十二次戰爭,而在這些戰爭中,土耳其雖然有勝有負,但有一點是無可諱言的,那就是在曆次的戰爭中,土耳其軍隊的殘暴弑殺,在全歐洲範圍內都引發了普遍性的憎惡,而到了一戰前夕,整個歐洲大陸上,除了英國之外,就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為土耳其人辯護了。</p>


    簡單的記述一下土耳其人的屠殺曆史:1875年屠殺三萬保加利亞人;1895-1896年間,屠殺三十萬亞美尼亞人和將近四萬亞述人;1915-1920年間,屠殺超過一百五十萬亞美尼亞人......正是因為土耳其軍隊對亞美尼亞人的係統性大規模屠殺,導致後世的亞美尼亞始終未與土耳其建交,雙方可以說是難以調和的世仇關係。</p>


    即便是在二戰結束之後的這些年裏,作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繼承者,土耳其人在歐洲大陸上也欠缺支持者,除了因地緣政治利益的關係,英國一直給與它支持之外,即便是法國人,都不願意在聯合國等國際場合上為土耳其人開口辯護。</p>


    所以,莫斯科一直在各種場合中針對土耳其,一方麵是因為對土耳其的打壓,關乎到了聯盟的地緣政治利益,另一方麵也是做給歐洲,尤其是東歐各國看的,因為莫斯科在對待安卡拉的問題上態度越強硬,東歐各國對莫斯科的支持度就會越高,這是一種連鎖反應,來自於土耳其與東歐各國之間的仇怨。</p>


    其實,在蘇聯立國之初,蘇土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也正因為如此,列寧同誌才會力主將阿爾漢達那兩個州割讓給土耳其,以化解兩國之間的矛盾。在一九三二年的時候,聯盟還向土耳其提供了大量的經濟援助,以幫助土耳其國內實現工業化。隻是,當時的土耳其一麵接受著來自聯盟的經濟援助,一麵在國內大搞反共舉措,甚至直接將土耳其共產黨宣布為非法,這才導致兩國關係逐漸崩裂。</p>


    在維克托前世的那個世界裏,二戰結束之後,尤其是在進入五十年的時候,隨著赫魯曉夫同誌登上領導人寶座,蘇聯與土耳其的關係又一次得到緩和,在若幹年的時間裏,蘇聯陸續向土耳其提供了數量不菲的低息貸款。但莫斯科的友好態度顯然沒有換來對等的待遇,就在莫斯科持續為土耳其提供低息貸款的同一時間,土耳其卻接受了美國人的要求,將瞄向蘇聯的導彈,部署在了土耳其境內,直到古巴導彈危機爆發的時候,作為莫斯科與華盛頓和談的條件之一,美國人才被迫將導彈從土耳其撤走。</p>


    現如今,隨著維克托的轉世重生,雖然不知道是哪個節點上出現了問題,但曆史的演進總歸是出現了很大的偏差,現在,斯大林同誌還在位呢,時間也還沒有進入五十年代,蘇聯與土耳其之間的關係,似乎就到了需要兵戎相見的程度了——在維克托看來,這很可能與聯盟提前研發了核武器有很大的關係,畢竟有了核武器和超前一步的火箭技術,聯盟在很多軍事問題上,就可以做得更大膽一些。</p>


    .........................</p>


    阿拉克斯河畔,圖茲盧賈。</p>


    作為厄德爾省最東部的一個城鎮,圖茲盧賈隻能算是一個邊境小鎮,與後世那個擁有過萬人口的邊境城鎮不同,如今的圖茲盧賈隻能算是一個邊境的軍鎮,駐紮這裏的,是土耳其國民軍的一個邊境守衛營,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監控圖茲盧賈河正麵方向上的阿拉克斯河河段——阿拉克斯河在圖茲盧賈河上遊有一個大的河彎,在繞過河彎之後,水流在鄰近的河段進入平緩水域,水流從湍急進入舒緩,再加上圖茲盧賈這一帶地勢平緩,因此,該段的河段應該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登陸場。</p>


    就像之前所說的,因為一係列的曆史原因,土耳其與亞美尼亞的關係非常緊張,盡管亞美尼亞如今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但是,兩國的關係也並沒有因此而發生任何改變。再加上自二戰結束之後,蘇土關係正變得越來越緊張,因此,安卡拉一直在擔心蘇聯人會從亞美尼亞方向上,對土耳其本土發動攻勢,為此,他們一直在加強土耳其與亞美尼亞邊境地區的兵力部署和警戒級別。</p>


    不過,在最近幾個月裏,土耳其國內正在進行著對軍隊的改變,經由努裏·亞穆特將軍的推動,土耳其正在組建陸軍司令部,並以此為契機,加強對陸軍軍力的投入。</p>


    不過,軍方所提出的要求,並不是都能得到政府支持的,尤其是努裏·亞穆特提出的要求有點高,尤其是對相關資源的需求,占去了國民經濟中過大的一部分比例,所以,其方案要想獲得通過,顯然不是很簡單的一件事。</p>


    其實,如今土耳其所麵臨的國際局勢是要比聯盟所麵臨的局勢複雜的多,聯盟的外部困境不過就是與美國人的爭霸而已,而對於土耳其來說,他們不僅要麵對來自蘇聯的軍事威脅和政治壓力,同時,還要麵對來自周邊國家的領土爭端,以及中東國家的政治壓力。最重要的是,在土耳其境內,各種民族分裂勢力正在變得日益躁動,這其中必然有蘇聯人的因素,但安卡拉卻不敢因此而指責莫斯科,他們承擔不起進一步計劃蘇土矛盾所帶來的致命後果。</p>


    而土耳其境內的那些民族主義分子,顯然也意識到了安卡拉的尷尬,因此,就像庫爾德人那樣,他們開始頻繁的在國內製造麻煩,不管是遊行示威也好,恐怖襲擊也罷,甚至是武裝暴動,但凡能夠給安卡拉增添麻煩的事情,他們都會嚐試著做一下。</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蘇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懵懂的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懵懂的豬並收藏奮鬥在蘇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