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28日,江城市水果湖一小的校長辦公室內。
“王老師、付校長、高主任,這六年來我經常請假,給您們添麻煩了。”這三位分別是林軒的班主任、校長和教導主任。
這幾年,林軒但凡請假,三人幾乎都是眼都不眨就批了。他們對林軒的演藝事業,算是相當支持了。
“是啊,我們家小軒這幾年沒少受你們照顧,真的很感謝。”劉芯薇作為家長,也陪著林軒來辦手續了。
“林軒媽媽,你太客氣了。林軒雖然經常請假,但成績可是從來都沒落下過。這次小升初考試,他又是全年級第一名。199分,好像全區也隻有他一個。”付校長熱情的說道。
像林軒這樣可以寫在“傑出校友”一欄的學生,他巴不得學校多出幾個。
“是啊,咱們江城這幾個中學,都眼巴巴的瞅著,他會選擇哪一所呢。沒想到啊,你們要搬到深城去了。”高主任也是個機靈人。他雖然沒有明誇,但話說得比各種彩虹屁水平可是高多了。
倒是林軒的班主任王老師是個實誠人,隻說了一句“初中不比小學,到深城後盡量還是少請些假,學習不能落下”。
林軒要去的初中,幾個月前就定下來了。他最終選擇的是深城南山區的荔香中學。
荔香中學始建於1987年,教學設施豐富,師資力量雄厚。最近幾年的中考,荔香中學的成績始終位於南山區前兩名。
當然,林軒看上的不是這些。如果隻考慮成績的話,他完全可以去其他更好的學校,比如以深城名字命名的深城中學。
他做出選擇的最重要原因,是荔香中學的地理位置。這裏離深城大學隻有不到兩公裏的距離,自己上學、父親上班都很方便。他不想浪費時間在通勤上。
學校定下來之後,劉芯薇便前往深城,考察其附近的房地產項目了。1995年,南山區相比羅湖、福田,還是差了不少,可供挑選的房地產項目不多。
<a id="wzsy" href="http://m.yqxsw.org">言情小說網</a>
她轉了一圈,最後在荔香中學旁邊的紅花園社區買下了整整一層。三套房子,一套她和林亞生住,一套林軒住,另外一套作為她的辦公室。
1995年上半年,林軒可沒少忙活。五月,他隨張億謀、鞏儷一起參加了第48屆戛納電影節。
兩人大概是公開分手後第一次見麵,除了大眼瞪小眼,誰也不知道該說點啥。那場麵,尷尬至極,就差用腳趾頭摳出一套海景房了。
和林軒上一世一樣,《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在第48屆戛納電影節上收獲甚微。隻有攝影師呂樂獲得了青年電影獎中的技術大獎,也就是最佳剪輯獎。
需要說明的是,技術大獎並不是主競賽單元中的獎項。所以,這個獎含金量非常有限。
獲得金棕櫚獎的依然是南斯拉夫電影《地下》。林軒上一世看過這部電影的導演剪輯版,足足有五個多小時。怎麽說呢,《地下》確實是一部好電影,但它不適合大多數人觀看。
張億謀在來戛納之前,其實也沒抱多大希望。嚴格意義上講,《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這部電影,並不能代表他的最高藝術水平。畢竟,這是一部他眼中的“觀眾電影”。
1995年,華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出台了《關於改革故事影片攝製管理工作的規定》,宣布除原先經政務院批準擁有故事片出品權的16家製片廠外,其它13家省、市級國有製片廠亦可出品故事片;社會法人組織若投資額超過70%,可與擁有出品權的製片機構同署“聯合拍攝”。
這是自1993年取消“統銷統購”後,又一次對電影產業意義深遠的改革措施。
有了這條規定,民營企業隻有有錢,就可以通過購買國營製片廠“製片名額”的方式,曲線實現拍電影的目的。
張億謀現在的好基友、未來的合夥人張衛平嗅到了這個機會,說服了張億謀跟他一起幹。
現在,二人就在籌劃張億謀的下一部影片,也就是那部叫好不叫座的《有話好好說》。
《有話好好說》的演員陣容堪稱豪華:主演薑聞、李保田、瞿穎,客串的還有趙苯山、葛悠、李雪建、梁冠華等人。就連張億謀本人,也在電影中貢獻了一句“安紅,額想你”的經典台詞。
盡管如此,這部1997年上映的電影,據說還是讓張衛平賠了一千多萬。林軒對此表示高度懷疑。
在他看來,《有話好好說》的投資最多也就八百萬,不知道張衛平是怎麽賠出一千多萬來的。
林軒也不是沒想過讓他媽媽跟張億謀合作拍電影。但他慎重考慮後,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
張億謀1995年後、《英雄》之前的四部電影《有話好好說》、《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幸福時光》,除了《一個都不能少》外,其他幾部票房都不咋樣。
更關鍵的是,張衛平這個人雖然風評甚差,但他還做了不少實事。林軒覺得,影迷們、網友們批評、諷刺張衛平,那是他們的自由,畢竟傳聞中張衛平的人品不咋樣。
嗬嗬,跟張億謀合作了15年,拍了十一部影片,其中還不乏《英雄》這樣的曆史票房冠軍,他總共就給了張億謀不到1000萬元人民幣。不肯分利的人,人品往往好不到哪去。
但各位電影行業的同行們,是不應該對張衛平說三到四的。要知道,張衛平可是憑借其不要臉的精神,扯著張億謀的大旗,硬生生的把製片方的票房分成比例從35%提升到了42%。
林軒覺得,既然張衛平這麽有本事,還是讓他折騰去吧。至於自己,還是坐享其成好了。
參加完戛納電影節後,林軒又馬不停蹄的再次飛往米國,參加他大舅和劉小麗的婚禮。
這倆人的感情進展,可以用一日千裏來形容。見麵一周後開始約會,兩個月後訂婚,四個多月後結婚。
婚禮的規模不大,也不是很奢華,但規格很高,證婚人是舊金山市市長。
雖然劉小麗是二婚帶娃嫁給吳天緣的,但林軒外公似乎一點也不介意。他不但很支持這門婚事,還在婚後直接把茜茜指定為劉氏家族基金會的另一個受益人。
麵對換了一個身份的劉小麗,林軒的心情很複雜。他始終叫不出“舅媽”兩個字來,就像茜茜無論如何也不肯叫他“表哥”一樣。
自己和茜茜之間關係,真是過幾年就變一變。最早,她是和自己指腹為婚的小媳婦,當然這個開玩笑的成分居多;然後,她又成了自己的幹妹妹,這個林軒倒是很認真的;現在,她又成了自己的“表妹”。
不知道未來的未來,自己和她的關係還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臨搬家前,林軒一家在江城大中華酒樓宴請了姚老師一家和朱師傅一家。這兩家人,自劉小麗母女搬去米國後,就是他家在江城為數不多還常有往來的了。
姚備娜九月份開學後就是初二的學生了,但她依舊還是那副瘋瘋癲癲的假小子模樣。她雖然沒有說出來,但林軒能感覺到,她還是很舍不得自己的。自己走後,怕是沒人陪她打遊戲機了。
未來的居老師現在還是個流鼻涕的小屁孩。相比姚備娜和茜茜,自己和他接觸的不算多。不過,朱師傅對自己可不差。這份情誼,自己多半是要還到他身上了。
姚老師對林軒這個徒弟,滿意的不能再滿意了。樂感好、悟性高,更重要的是創造力強。他相信,林軒未來一定能在流行音樂上走的很遠。
這頓飯吃得自然是賓主盡歡。走之前,林軒送了每家一份告別禮物:一部1995年還算新鮮玩意的VCD影碟機、幾套米國帶來的化妝品和一部索尼去年發行的PlayStation遊戲機。
第二天,林軒突發奇想,決定自己一個人逛逛江城這座城市。他留下一張紙條,就戴上口罩出了門。
林軒坐了一天公交車,也觀察了一天車上的人。上午還不是太熱的時候,他甚至曬著太陽睡了一小覺。那感覺,簡直太愜意了。
還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七月的江城,氣溫已經很高了,林軒坐在公交車的最後一排,覺得有點悶,就把窗戶打開透透氣。他剛摘下口罩,車外就有一對小情侶認出了他。男方指著他說“你看,那不是誰誰誰嗎”。
還沒等兩人想出來自己是誰,公交車就緩緩的開動了。林軒覺得,那一刻就像是電影鏡頭在移動一樣。
林軒對這對小情侶露出了一個笑容,然後隨公交車一起慢慢的消失在了他們的視線中。生活中的樂趣,往往來自於不經意間。
1995年7月8日,林軒坐上了前往深城的飛機,離開了這座他待了十年之久的城市。
“王老師、付校長、高主任,這六年來我經常請假,給您們添麻煩了。”這三位分別是林軒的班主任、校長和教導主任。
這幾年,林軒但凡請假,三人幾乎都是眼都不眨就批了。他們對林軒的演藝事業,算是相當支持了。
“是啊,我們家小軒這幾年沒少受你們照顧,真的很感謝。”劉芯薇作為家長,也陪著林軒來辦手續了。
“林軒媽媽,你太客氣了。林軒雖然經常請假,但成績可是從來都沒落下過。這次小升初考試,他又是全年級第一名。199分,好像全區也隻有他一個。”付校長熱情的說道。
像林軒這樣可以寫在“傑出校友”一欄的學生,他巴不得學校多出幾個。
“是啊,咱們江城這幾個中學,都眼巴巴的瞅著,他會選擇哪一所呢。沒想到啊,你們要搬到深城去了。”高主任也是個機靈人。他雖然沒有明誇,但話說得比各種彩虹屁水平可是高多了。
倒是林軒的班主任王老師是個實誠人,隻說了一句“初中不比小學,到深城後盡量還是少請些假,學習不能落下”。
林軒要去的初中,幾個月前就定下來了。他最終選擇的是深城南山區的荔香中學。
荔香中學始建於1987年,教學設施豐富,師資力量雄厚。最近幾年的中考,荔香中學的成績始終位於南山區前兩名。
當然,林軒看上的不是這些。如果隻考慮成績的話,他完全可以去其他更好的學校,比如以深城名字命名的深城中學。
他做出選擇的最重要原因,是荔香中學的地理位置。這裏離深城大學隻有不到兩公裏的距離,自己上學、父親上班都很方便。他不想浪費時間在通勤上。
學校定下來之後,劉芯薇便前往深城,考察其附近的房地產項目了。1995年,南山區相比羅湖、福田,還是差了不少,可供挑選的房地產項目不多。
<a id="wzsy" href="http://m.yqxsw.org">言情小說網</a>
她轉了一圈,最後在荔香中學旁邊的紅花園社區買下了整整一層。三套房子,一套她和林亞生住,一套林軒住,另外一套作為她的辦公室。
1995年上半年,林軒可沒少忙活。五月,他隨張億謀、鞏儷一起參加了第48屆戛納電影節。
兩人大概是公開分手後第一次見麵,除了大眼瞪小眼,誰也不知道該說點啥。那場麵,尷尬至極,就差用腳趾頭摳出一套海景房了。
和林軒上一世一樣,《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在第48屆戛納電影節上收獲甚微。隻有攝影師呂樂獲得了青年電影獎中的技術大獎,也就是最佳剪輯獎。
需要說明的是,技術大獎並不是主競賽單元中的獎項。所以,這個獎含金量非常有限。
獲得金棕櫚獎的依然是南斯拉夫電影《地下》。林軒上一世看過這部電影的導演剪輯版,足足有五個多小時。怎麽說呢,《地下》確實是一部好電影,但它不適合大多數人觀看。
張億謀在來戛納之前,其實也沒抱多大希望。嚴格意義上講,《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這部電影,並不能代表他的最高藝術水平。畢竟,這是一部他眼中的“觀眾電影”。
1995年,華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出台了《關於改革故事影片攝製管理工作的規定》,宣布除原先經政務院批準擁有故事片出品權的16家製片廠外,其它13家省、市級國有製片廠亦可出品故事片;社會法人組織若投資額超過70%,可與擁有出品權的製片機構同署“聯合拍攝”。
這是自1993年取消“統銷統購”後,又一次對電影產業意義深遠的改革措施。
有了這條規定,民營企業隻有有錢,就可以通過購買國營製片廠“製片名額”的方式,曲線實現拍電影的目的。
張億謀現在的好基友、未來的合夥人張衛平嗅到了這個機會,說服了張億謀跟他一起幹。
現在,二人就在籌劃張億謀的下一部影片,也就是那部叫好不叫座的《有話好好說》。
《有話好好說》的演員陣容堪稱豪華:主演薑聞、李保田、瞿穎,客串的還有趙苯山、葛悠、李雪建、梁冠華等人。就連張億謀本人,也在電影中貢獻了一句“安紅,額想你”的經典台詞。
盡管如此,這部1997年上映的電影,據說還是讓張衛平賠了一千多萬。林軒對此表示高度懷疑。
在他看來,《有話好好說》的投資最多也就八百萬,不知道張衛平是怎麽賠出一千多萬來的。
林軒也不是沒想過讓他媽媽跟張億謀合作拍電影。但他慎重考慮後,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
張億謀1995年後、《英雄》之前的四部電影《有話好好說》、《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幸福時光》,除了《一個都不能少》外,其他幾部票房都不咋樣。
更關鍵的是,張衛平這個人雖然風評甚差,但他還做了不少實事。林軒覺得,影迷們、網友們批評、諷刺張衛平,那是他們的自由,畢竟傳聞中張衛平的人品不咋樣。
嗬嗬,跟張億謀合作了15年,拍了十一部影片,其中還不乏《英雄》這樣的曆史票房冠軍,他總共就給了張億謀不到1000萬元人民幣。不肯分利的人,人品往往好不到哪去。
但各位電影行業的同行們,是不應該對張衛平說三到四的。要知道,張衛平可是憑借其不要臉的精神,扯著張億謀的大旗,硬生生的把製片方的票房分成比例從35%提升到了42%。
林軒覺得,既然張衛平這麽有本事,還是讓他折騰去吧。至於自己,還是坐享其成好了。
參加完戛納電影節後,林軒又馬不停蹄的再次飛往米國,參加他大舅和劉小麗的婚禮。
這倆人的感情進展,可以用一日千裏來形容。見麵一周後開始約會,兩個月後訂婚,四個多月後結婚。
婚禮的規模不大,也不是很奢華,但規格很高,證婚人是舊金山市市長。
雖然劉小麗是二婚帶娃嫁給吳天緣的,但林軒外公似乎一點也不介意。他不但很支持這門婚事,還在婚後直接把茜茜指定為劉氏家族基金會的另一個受益人。
麵對換了一個身份的劉小麗,林軒的心情很複雜。他始終叫不出“舅媽”兩個字來,就像茜茜無論如何也不肯叫他“表哥”一樣。
自己和茜茜之間關係,真是過幾年就變一變。最早,她是和自己指腹為婚的小媳婦,當然這個開玩笑的成分居多;然後,她又成了自己的幹妹妹,這個林軒倒是很認真的;現在,她又成了自己的“表妹”。
不知道未來的未來,自己和她的關係還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臨搬家前,林軒一家在江城大中華酒樓宴請了姚老師一家和朱師傅一家。這兩家人,自劉小麗母女搬去米國後,就是他家在江城為數不多還常有往來的了。
姚備娜九月份開學後就是初二的學生了,但她依舊還是那副瘋瘋癲癲的假小子模樣。她雖然沒有說出來,但林軒能感覺到,她還是很舍不得自己的。自己走後,怕是沒人陪她打遊戲機了。
未來的居老師現在還是個流鼻涕的小屁孩。相比姚備娜和茜茜,自己和他接觸的不算多。不過,朱師傅對自己可不差。這份情誼,自己多半是要還到他身上了。
姚老師對林軒這個徒弟,滿意的不能再滿意了。樂感好、悟性高,更重要的是創造力強。他相信,林軒未來一定能在流行音樂上走的很遠。
這頓飯吃得自然是賓主盡歡。走之前,林軒送了每家一份告別禮物:一部1995年還算新鮮玩意的VCD影碟機、幾套米國帶來的化妝品和一部索尼去年發行的PlayStation遊戲機。
第二天,林軒突發奇想,決定自己一個人逛逛江城這座城市。他留下一張紙條,就戴上口罩出了門。
林軒坐了一天公交車,也觀察了一天車上的人。上午還不是太熱的時候,他甚至曬著太陽睡了一小覺。那感覺,簡直太愜意了。
還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七月的江城,氣溫已經很高了,林軒坐在公交車的最後一排,覺得有點悶,就把窗戶打開透透氣。他剛摘下口罩,車外就有一對小情侶認出了他。男方指著他說“你看,那不是誰誰誰嗎”。
還沒等兩人想出來自己是誰,公交車就緩緩的開動了。林軒覺得,那一刻就像是電影鏡頭在移動一樣。
林軒對這對小情侶露出了一個笑容,然後隨公交車一起慢慢的消失在了他們的視線中。生活中的樂趣,往往來自於不經意間。
1995年7月8日,林軒坐上了前往深城的飛機,離開了這座他待了十年之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