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初五。
在長達一個月的試探和小規模的哨探戰,騎兵戰,前哨戰後,黃河兩岸的明軍和清軍終於都大約知道了對方的戰略需求。
對明軍來說,越過黃河,打下德州,把清軍徹底趕出山東,威脅天津和京師,這個戰略目標就算完成。
對清軍來說,山東戰場暫且還沒有進取之意,隻要能把明軍的勢頭打下去,維持現在的局麵就算成功。
戰略上,清軍確實是保守了一些,但在戰術上,卻因為阿巴泰和嶽樂等人的到來,產生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變化。
張全斌和曹慶帶領的三營平虜軍是在十一月十曰就率部趕到了徐州,在孫傳庭接見嘉獎之後,張全斌的大名也就從平虜軍中傳揚到整個徐鎮和山東。
到月底之前,整個北方戰場都傳揚著平虜軍北上三營的營官姓名。
當然,他們三個全部是標統,因為要保密,防止被清軍知道平虜軍調動規模,在這一層上是被克刻壓低了。
到達徐州,不曾停留兩天,三營平虜軍就是直接北上,在濟南,朱大典已經等候他們多時了。
山東的官道比起淮徐一帶就差的遠了,原本當時的人北上也是從濟寧到臨清、德州,一路從運河上去,比較方便省事。
從泰安一路到濟南的旱路,大約也就是本省近途的人才會選擇這條線路。
年久失修,輜重也多,各營行進時都十分困難。
好在是冬季無雨,一路行進時雖塵土滿天,弄的人灰頭土臉,但並沒有雨水,不會因為泥濘而阻礙行動,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出了徐州界,一路上就明顯能感受到兵戈之氣,到達濟南府地界時,這種感覺就更加明顯了。到處都是受征調匯集到前線的將領和官兵,軍旗和認旗簡直是要看不過來,每走百裏,感覺到的軍人數量就越來越多,而戰爭的氣息,也就越來越濃。
三營官兵,輔兵一千人,各營有一千五左右的戰兵,加上營都有直屬的軍法官和憲兵,傳令、勤務、哨探、衛隊,還有直屬的騎兵和炮隊,所有的戰兵數字在五千三百人左右,所有人都是穿著行軍服飾,漂亮的銅紐扣在胸前排成兩排,立領,馬褲,黑色的長可及膝的皮靴,就算是在行軍時,也是排著整齊的隊例,等趕到濟南府的營地時,這支看起來與普通遠遠不同的軍隊,立刻引發了圍觀的狂潮。
在一輛元戎車上,並沒有穿著文官袍服,而是穿著甲胃的朱大典凝神看著三營平虜軍緩緩進入營帳,在平虜軍的四周,則是浪潮一般湧來湧去的人群,有各部明軍,也有四周附近的少數百姓,更有搬扛物品的長夫民工。
在他身側,則是其子朱萬化按劍而立,也是與朱大典一起,凝神注視著昂然而入的平虜軍將士們。
山東這裏,在建製上還是以前的明軍舊製,朱大典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對改編什麽的興趣缺缺,而為了穩定山東情形,朱慈烺也隻得由他,至於平虜軍將士,朱大典也是頭一回見到,濟南的情形說起來是和徐州睢州等地大有不同了。
去年浙江東陽許都聚眾叛亂,浙東無兵,朱大典被彈劾落職居鄉,為了地方平靖,派出自己這個兒子募兵擊賊。
朱家在當地也是望族,家資雖不富,募兵亦不多,但朱萬化虎父無犬子,短短時間就平息匪亂。
但朱大典得罪東林黨太深,平叛不久,朱萬化被汙蔑是逆黨,東林巡按立刻報上,結果朝中立刻就把朱家抄家,朱萬化也被逮入獄中。
若不是朱慈烺,恐怕他前景不妙,朱家也是十分落魄了。
朱家父子在山東的努力,絕對與他們對朱慈烺個人的忠誠有關。
“他們穿這個樣子,如何束甲啊?不過,父親,這樣衣飾模樣,還真的是威武雄壯。”
“這個是常服,還有訓練和作戰的軍服,打仗時外束甲胃就是了。”
“原來如此。”
朱萬化微笑道:“太子殿下在這平虜軍上花費了極大的心血,父親,光是從行軍之速,著裝、隊列、士氣來看,應該是一支精兵。”
朱大典緩緩搖頭道:“還要看上陣的表現,精兵是打出來的,太子殿下的平虜軍,十有九成都是新軍,能不能打,不是看訓練。”
朱萬化好歹是帶過兵的,在山東這裏剿匪打土賊也積累了不少的經驗,父親的話十分有理,他默默點了點頭,也就不再多說。
“走吧,為父要去迎接太保大人,他也是帶標營親兵和平虜軍一起趕來了。”朱大典也不再多說,隻簡捷明快的道:“召各總兵副將參將遊擊,一起在轅門迎接太保。”
“是,兒子這就去辦。”
朱萬化也是按明軍的傳統,中軍都是用親信心腹,他能帶兵,自然就是朱大典在山東任上的中軍官。
當下便是下車上馬,分派旗牌官四處傳令,一時間整齊有序的大營內,到處都是飛騎傳令的中軍旗牌,而各營之中,夠資格的將領們也是在紛紛準備,隨著徐鎮主力和平虜軍的到來,一場大的軍事行動的帷幕,終於緩緩拉開。
…………在朱大典觀察平虜軍的同時,三個營的平虜軍也緩緩進入預先準備好的營地之中,開始按五十人一排的站隊隊形排列開來。
曹慶和張全斌,金千裏三人,身邊簇擁著大量的參謀軍官,也是在等候大營中軍安排地方,這麽多兵肯定不可能住在房屋裏了,隻能用帳篷紮營。
好在一路行軍,對士兵們紮營的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最少,在現在這個時候,所有平虜軍的將士都是整整齊齊的站著,每個排,每個哨,再到每個隊,一個隊就是一個小型方陣,六個隊組成了一個營方陣,三個營方陣中間預先留下傳令通信的通道,兩翼也是有與騎兵銜接的空地。
每陣中間是長矛兵和鐵戟兵,雖然沒有披甲,手中的兵器卻是銳利無比,散發著寒光。
相形之下,那些披著鐵甲的大明士兵也是在氣勢上弱了幾分。
畢竟在氣場細節上,平虜軍的裝飾飾物和整體已經是超過這個時代多矣。
方陣四角則是攜帶著輕重火銃的火銃兵,每個隊都有幾輛大車,炮組成員護衛在大車四周,車身裏頭是口徑不一的火炮,炮子和火藥都隨車攜帶,不少好奇的明軍將士湧過來,一邊看車隊上裝的火炮,一邊發出嘖嘖的讚歎聲……他們原本是要稱讚這些兄弟部隊的軍紀嚴明和超強的裝備,不過這些大兵不善言辭,勉強說出些什麽時,卻又被炮組成員的眼神給逼退了開去。
在大量山東鎮的將士跑來圍觀的同時,張全斌等人也是打量著大營的情形。
大營是沿著濟南東南角的地方呈半坡型的地勢上建造的,山東本部的兵馬,加上源源不斷趕上來的徐鎮兵馬,還有征調的地方上的夫子,兩鎮兵馬預計是上來八個營的戰兵做為主力突擊力量,剩下的三四個營做為二級守備和機動力量……這當然是很穩重的做法,不論是山東戰場還是河南戰場,現在要做的隻是吸引清軍的注意力而不是打一場決定姓的大決戰,目標就是給西北的闖軍減輕一點壓力……當然,這個話隻有朱大典和孫傳庭等寥寥幾人知道,畢竟大明和流賊打了十幾年,山東地方也是被流賊**過,如果士兵和將領們知道現在做的隻是給流賊幫忙的話,恐怕士氣要嚴重低落。
做為總督級的人物,朱大典在這個戰略判斷上倒是讚同的。他早就是和朝中有限的幾個清醒的大臣一樣,認為東虜才是最迫切最可怕的威脅,什麽借虜平賊就是放屁,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現在太子雖不是有誌於燕京,但試一下水也是很有必要的。
雖是一次戰略目標有限的出擊做戰,但在戰術上卻是做到了十分努力,在張全斌和曹慶等人眼前,到處都是穿著鐵甲和打著各式旗幟的明軍將士們。
山東原本是內鎮,在明朝隻重九邊不重內地的傳統下,魯軍是非常弱的一個軍鎮,在明朝十幾年的內戰和外戰中,魯軍鮮有表現,或是說,鮮有出采的記錄。
相反,在孔有德作亂的時候,登萊等地被原東江軍拿下,各地幾乎被屠殺幹淨,魯軍毫無辦法,在天下人麵前丟盡了臉。
後來還是朱大典臨危受命為山東巡撫,領著祖寬和吳三桂等遼軍出擊,一戰而勝,用了一年多時間,終於收複登萊。
後來若不是朱大典被趕走,恐怕魯軍的表現要更強一些。
當然,現在也不晚,經過半年時間,朱大典在山東各地統合的兵馬有這麽多,士騰馬躍,甲明盔亮,軍紀森嚴,也是極為難得了。
在中軍大帳附近的旗幟就更多了,山東的督標營旗,各總兵的正軍營,各副將的奇軍營旗,迎風招展,被北風吹的劈裏啪啦作響。
更有徐鎮前來的丈六高的有“三軍司命”字樣的督師大旗,在這大旗之下,是孫傳庭的主帥營帳。
(未完待續)
在長達一個月的試探和小規模的哨探戰,騎兵戰,前哨戰後,黃河兩岸的明軍和清軍終於都大約知道了對方的戰略需求。
對明軍來說,越過黃河,打下德州,把清軍徹底趕出山東,威脅天津和京師,這個戰略目標就算完成。
對清軍來說,山東戰場暫且還沒有進取之意,隻要能把明軍的勢頭打下去,維持現在的局麵就算成功。
戰略上,清軍確實是保守了一些,但在戰術上,卻因為阿巴泰和嶽樂等人的到來,產生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變化。
張全斌和曹慶帶領的三營平虜軍是在十一月十曰就率部趕到了徐州,在孫傳庭接見嘉獎之後,張全斌的大名也就從平虜軍中傳揚到整個徐鎮和山東。
到月底之前,整個北方戰場都傳揚著平虜軍北上三營的營官姓名。
當然,他們三個全部是標統,因為要保密,防止被清軍知道平虜軍調動規模,在這一層上是被克刻壓低了。
到達徐州,不曾停留兩天,三營平虜軍就是直接北上,在濟南,朱大典已經等候他們多時了。
山東的官道比起淮徐一帶就差的遠了,原本當時的人北上也是從濟寧到臨清、德州,一路從運河上去,比較方便省事。
從泰安一路到濟南的旱路,大約也就是本省近途的人才會選擇這條線路。
年久失修,輜重也多,各營行進時都十分困難。
好在是冬季無雨,一路行進時雖塵土滿天,弄的人灰頭土臉,但並沒有雨水,不會因為泥濘而阻礙行動,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出了徐州界,一路上就明顯能感受到兵戈之氣,到達濟南府地界時,這種感覺就更加明顯了。到處都是受征調匯集到前線的將領和官兵,軍旗和認旗簡直是要看不過來,每走百裏,感覺到的軍人數量就越來越多,而戰爭的氣息,也就越來越濃。
三營官兵,輔兵一千人,各營有一千五左右的戰兵,加上營都有直屬的軍法官和憲兵,傳令、勤務、哨探、衛隊,還有直屬的騎兵和炮隊,所有的戰兵數字在五千三百人左右,所有人都是穿著行軍服飾,漂亮的銅紐扣在胸前排成兩排,立領,馬褲,黑色的長可及膝的皮靴,就算是在行軍時,也是排著整齊的隊例,等趕到濟南府的營地時,這支看起來與普通遠遠不同的軍隊,立刻引發了圍觀的狂潮。
在一輛元戎車上,並沒有穿著文官袍服,而是穿著甲胃的朱大典凝神看著三營平虜軍緩緩進入營帳,在平虜軍的四周,則是浪潮一般湧來湧去的人群,有各部明軍,也有四周附近的少數百姓,更有搬扛物品的長夫民工。
在他身側,則是其子朱萬化按劍而立,也是與朱大典一起,凝神注視著昂然而入的平虜軍將士們。
山東這裏,在建製上還是以前的明軍舊製,朱大典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對改編什麽的興趣缺缺,而為了穩定山東情形,朱慈烺也隻得由他,至於平虜軍將士,朱大典也是頭一回見到,濟南的情形說起來是和徐州睢州等地大有不同了。
去年浙江東陽許都聚眾叛亂,浙東無兵,朱大典被彈劾落職居鄉,為了地方平靖,派出自己這個兒子募兵擊賊。
朱家在當地也是望族,家資雖不富,募兵亦不多,但朱萬化虎父無犬子,短短時間就平息匪亂。
但朱大典得罪東林黨太深,平叛不久,朱萬化被汙蔑是逆黨,東林巡按立刻報上,結果朝中立刻就把朱家抄家,朱萬化也被逮入獄中。
若不是朱慈烺,恐怕他前景不妙,朱家也是十分落魄了。
朱家父子在山東的努力,絕對與他們對朱慈烺個人的忠誠有關。
“他們穿這個樣子,如何束甲啊?不過,父親,這樣衣飾模樣,還真的是威武雄壯。”
“這個是常服,還有訓練和作戰的軍服,打仗時外束甲胃就是了。”
“原來如此。”
朱萬化微笑道:“太子殿下在這平虜軍上花費了極大的心血,父親,光是從行軍之速,著裝、隊列、士氣來看,應該是一支精兵。”
朱大典緩緩搖頭道:“還要看上陣的表現,精兵是打出來的,太子殿下的平虜軍,十有九成都是新軍,能不能打,不是看訓練。”
朱萬化好歹是帶過兵的,在山東這裏剿匪打土賊也積累了不少的經驗,父親的話十分有理,他默默點了點頭,也就不再多說。
“走吧,為父要去迎接太保大人,他也是帶標營親兵和平虜軍一起趕來了。”朱大典也不再多說,隻簡捷明快的道:“召各總兵副將參將遊擊,一起在轅門迎接太保。”
“是,兒子這就去辦。”
朱萬化也是按明軍的傳統,中軍都是用親信心腹,他能帶兵,自然就是朱大典在山東任上的中軍官。
當下便是下車上馬,分派旗牌官四處傳令,一時間整齊有序的大營內,到處都是飛騎傳令的中軍旗牌,而各營之中,夠資格的將領們也是在紛紛準備,隨著徐鎮主力和平虜軍的到來,一場大的軍事行動的帷幕,終於緩緩拉開。
…………在朱大典觀察平虜軍的同時,三個營的平虜軍也緩緩進入預先準備好的營地之中,開始按五十人一排的站隊隊形排列開來。
曹慶和張全斌,金千裏三人,身邊簇擁著大量的參謀軍官,也是在等候大營中軍安排地方,這麽多兵肯定不可能住在房屋裏了,隻能用帳篷紮營。
好在一路行軍,對士兵們紮營的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最少,在現在這個時候,所有平虜軍的將士都是整整齊齊的站著,每個排,每個哨,再到每個隊,一個隊就是一個小型方陣,六個隊組成了一個營方陣,三個營方陣中間預先留下傳令通信的通道,兩翼也是有與騎兵銜接的空地。
每陣中間是長矛兵和鐵戟兵,雖然沒有披甲,手中的兵器卻是銳利無比,散發著寒光。
相形之下,那些披著鐵甲的大明士兵也是在氣勢上弱了幾分。
畢竟在氣場細節上,平虜軍的裝飾飾物和整體已經是超過這個時代多矣。
方陣四角則是攜帶著輕重火銃的火銃兵,每個隊都有幾輛大車,炮組成員護衛在大車四周,車身裏頭是口徑不一的火炮,炮子和火藥都隨車攜帶,不少好奇的明軍將士湧過來,一邊看車隊上裝的火炮,一邊發出嘖嘖的讚歎聲……他們原本是要稱讚這些兄弟部隊的軍紀嚴明和超強的裝備,不過這些大兵不善言辭,勉強說出些什麽時,卻又被炮組成員的眼神給逼退了開去。
在大量山東鎮的將士跑來圍觀的同時,張全斌等人也是打量著大營的情形。
大營是沿著濟南東南角的地方呈半坡型的地勢上建造的,山東本部的兵馬,加上源源不斷趕上來的徐鎮兵馬,還有征調的地方上的夫子,兩鎮兵馬預計是上來八個營的戰兵做為主力突擊力量,剩下的三四個營做為二級守備和機動力量……這當然是很穩重的做法,不論是山東戰場還是河南戰場,現在要做的隻是吸引清軍的注意力而不是打一場決定姓的大決戰,目標就是給西北的闖軍減輕一點壓力……當然,這個話隻有朱大典和孫傳庭等寥寥幾人知道,畢竟大明和流賊打了十幾年,山東地方也是被流賊**過,如果士兵和將領們知道現在做的隻是給流賊幫忙的話,恐怕士氣要嚴重低落。
做為總督級的人物,朱大典在這個戰略判斷上倒是讚同的。他早就是和朝中有限的幾個清醒的大臣一樣,認為東虜才是最迫切最可怕的威脅,什麽借虜平賊就是放屁,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現在太子雖不是有誌於燕京,但試一下水也是很有必要的。
雖是一次戰略目標有限的出擊做戰,但在戰術上卻是做到了十分努力,在張全斌和曹慶等人眼前,到處都是穿著鐵甲和打著各式旗幟的明軍將士們。
山東原本是內鎮,在明朝隻重九邊不重內地的傳統下,魯軍是非常弱的一個軍鎮,在明朝十幾年的內戰和外戰中,魯軍鮮有表現,或是說,鮮有出采的記錄。
相反,在孔有德作亂的時候,登萊等地被原東江軍拿下,各地幾乎被屠殺幹淨,魯軍毫無辦法,在天下人麵前丟盡了臉。
後來還是朱大典臨危受命為山東巡撫,領著祖寬和吳三桂等遼軍出擊,一戰而勝,用了一年多時間,終於收複登萊。
後來若不是朱大典被趕走,恐怕魯軍的表現要更強一些。
當然,現在也不晚,經過半年時間,朱大典在山東各地統合的兵馬有這麽多,士騰馬躍,甲明盔亮,軍紀森嚴,也是極為難得了。
在中軍大帳附近的旗幟就更多了,山東的督標營旗,各總兵的正軍營,各副將的奇軍營旗,迎風招展,被北風吹的劈裏啪啦作響。
更有徐鎮前來的丈六高的有“三軍司命”字樣的督師大旗,在這大旗之下,是孫傳庭的主帥營帳。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