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大婚(上)我背得身前身後這永不盡的罵名,換來的,卻是她女悲傷。
朱元璋害了她,我卻害了她女兒。
我跟朱元璋又有什麽區別?”“皇上賜給我豪宅、賜給我妻子,可是他不知道,我要這一切有什麽用?我的心,早在許多年前就死了。
如今的我,隻依靠那一點點仇恨和希翼活著,可現在,連這仇恨和希翼,也已經漸漸死了。”
“以柔來求我幫她的時候,我沒有辦法拒絕。
這是她唯一的女兒,她在這世上唯一的骨血,唯一的牽係。
我隻有答應她,替她向皇上求情。
讓她去那漫漫塞外,過那孤苦的日子。
我明知道她心裏想的是什麽,可我……沒有辦法不去做。”
他的聲音漸說漸啞,到後來,直至嘶聲一片。
一個孤單的背影中,透出無限落寞,無限淒涼。
我隻覺心下酸楚,低聲道:“師傅,不要再這樣對待自己了。”
轉過臉去,柔聲道:“折磨了自己那麽多年,也該夠了。”
他苦笑了起來,輕聲道:“是啊,也該夠了。”
沉默良久,半晌,方緩緩道:“寧兒,還記得當年你說的那句話麽?”我道:“遊人隻合江南老?”他低低歎道:“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原來江南,才真是個讓人斷腸的地方。”
淒然道:“我已跟皇上請求,讓我回北平養老。”
回過頭來。
柔聲道:“寧兒。
自己保重。”
緩步走開,月光清冷疲憊的落在他地身上。
有淡薄而悠遠地歎息聲,從天際隱約傳來。
那是誰的哭泣麽?如此幽怨、如此哀傷、又……如此淒涼。
今夕何夕。
————日光毒辣。
我蹲在地上,一下一下的捶打著盆子裏那一大堆地衣服。
日複日、年複年,這樣的生活,漸漸也就習慣了。
埋頭洗衣,不時擦一下額頭上那似乎隨時都會滴下來的汗。
我用手撐起腰,想站起來休息一會。
眼前卻一黑,差點摔倒。
一隻手穩穩扶住了我。
我一驚,睜眼看去,在我身旁,默默看著我的,正是朱棣!我忙跪倒在地,恭聲道:“奴婢該死,不知皇上駕到。”
他低聲道:“起來吧。”
打量了一會四周。
緩緩道:“這些日子,過的可好?”我淡然一笑,道:“多謝皇上關懷。”
他蹙眉走到我身前,默然凝視著我。
良久。
忽道:“一個不嫁,一個不娶。
你們要跟朕強到什麽時候?”搖了搖頭。
道:“都是這樣的脾氣。”
言下有無奈地歎息。
我低頭看著地上的雜草,沉默不語。
心中卻百般滋味,無法言明。
他的視線落在我的臉上,歎了口氣,道:“你跟你母親倒是一樣的。”
嘴角凝起一抹苦笑,“為了一個歐陽倫,不顧身份懇求父皇許她下嫁,結果落得個什麽下場?”我咬一咬唇,低聲道:“可是母親終究不悔,不是麽?”他微微一楞,良久,才道:“不錯,她是不悔。”
聲音裏含上了一絲笑意,“你是要告訴朕,你也不悔,是麽?”我微笑著,平靜地道:“是。”
他一揚眉毛,眼中露出陰霾詭譎之色,冷然道:“你不嫁太子,要嫁漢王。
是認定朕偏愛漢王,而太子無能麽?”他此話一出,我心中不由得微驚。
朱棣為人陰厲,最是多疑。
朱高熾自封為太子之後,雖尊貴無比,朱棣也將朝中大事交予給他,但心中始終不能完全信任。
永樂五年二月,將太子身邊重臣、曾參與編撰《永樂大典》的解縉流放到廣西當參議,永樂九年,又因解縉擅自進京私下會見太子之罪,下令將其逮捕,給了太子黨一個嚴厲的打擊。
此時朱高熾雖已不為朱棣所喜,但他畢竟還是當朝太子,倘若我默認太子無能,則是公然藐視皇權;而要我說漢王有才,則不就是向朱棣證明,朱高煦也跟朱高熾一樣,有當太子之心、有謀逆之意?說好不對,說壞也是錯。
我到底該怎麽回答?心中思潮起伏,不一刻,已有了打算,恭敬地道:“小七並不懂朝事,一切隻是隨情。”
抬起頭來,微笑道:“舅舅不是也說了,小七和母親性情相似,情之一字,若是放到了心上,則再也不論其他。
小七和二哥今生所願,惟羨鴛鴦不羨仙。”
言下之意,則是我和朱高煦二人對權勢全無垂涎之意,甘願做一對神仙眷侶而已了。
這雖然是應對之辭,但也確是我心中所想。
因此說來,誠懇萬分,倒是全無一絲欺淩之色。
陽光晴暖,他臉上也漸漸浮起和煦之意。
半晌,緩緩道:“小七,你配做我朱棣的兒媳。”
忽地大笑了起來,道:“鹹寧來找你,是她原本不想嫁?”我微微鬆了一口氣,點頭含笑道:“是。”
他眼中亦是含起了笑,彎下身看著我,院子裏寂寂無聲,就連彼此地呼吸聲都清晰可辨。
他沉聲道:“去準備準備,擇日大婚吧。”
我一驚,訝然抬起了頭,道:“皇上?”他笑了起來,道:“怎麽,不肯?”我凝視著他,低聲道:“皇上為什麽許了?”他微微一笑,目光與我對望,道:“三年了。
既然你和他二人都如此執著,朕也願意賭這一把。”
轉過了身去,又道:“朕不喜歡兒女情長的人,隻是,無情之人,卻也難免令人心悸。”
說著,徑自去了。
三年了。
原來,不知不覺間,已經三年了。
如今,是永樂十年。
在永樂十年的正月,我終於等來了我期盼已久的婚禮。
我和朱高煦地婚禮。
我,終於以漢王妃的身份嫁給了他。
跳至
朱元璋害了她,我卻害了她女兒。
我跟朱元璋又有什麽區別?”“皇上賜給我豪宅、賜給我妻子,可是他不知道,我要這一切有什麽用?我的心,早在許多年前就死了。
如今的我,隻依靠那一點點仇恨和希翼活著,可現在,連這仇恨和希翼,也已經漸漸死了。”
“以柔來求我幫她的時候,我沒有辦法拒絕。
這是她唯一的女兒,她在這世上唯一的骨血,唯一的牽係。
我隻有答應她,替她向皇上求情。
讓她去那漫漫塞外,過那孤苦的日子。
我明知道她心裏想的是什麽,可我……沒有辦法不去做。”
他的聲音漸說漸啞,到後來,直至嘶聲一片。
一個孤單的背影中,透出無限落寞,無限淒涼。
我隻覺心下酸楚,低聲道:“師傅,不要再這樣對待自己了。”
轉過臉去,柔聲道:“折磨了自己那麽多年,也該夠了。”
他苦笑了起來,輕聲道:“是啊,也該夠了。”
沉默良久,半晌,方緩緩道:“寧兒,還記得當年你說的那句話麽?”我道:“遊人隻合江南老?”他低低歎道:“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原來江南,才真是個讓人斷腸的地方。”
淒然道:“我已跟皇上請求,讓我回北平養老。”
回過頭來。
柔聲道:“寧兒。
自己保重。”
緩步走開,月光清冷疲憊的落在他地身上。
有淡薄而悠遠地歎息聲,從天際隱約傳來。
那是誰的哭泣麽?如此幽怨、如此哀傷、又……如此淒涼。
今夕何夕。
————日光毒辣。
我蹲在地上,一下一下的捶打著盆子裏那一大堆地衣服。
日複日、年複年,這樣的生活,漸漸也就習慣了。
埋頭洗衣,不時擦一下額頭上那似乎隨時都會滴下來的汗。
我用手撐起腰,想站起來休息一會。
眼前卻一黑,差點摔倒。
一隻手穩穩扶住了我。
我一驚,睜眼看去,在我身旁,默默看著我的,正是朱棣!我忙跪倒在地,恭聲道:“奴婢該死,不知皇上駕到。”
他低聲道:“起來吧。”
打量了一會四周。
緩緩道:“這些日子,過的可好?”我淡然一笑,道:“多謝皇上關懷。”
他蹙眉走到我身前,默然凝視著我。
良久。
忽道:“一個不嫁,一個不娶。
你們要跟朕強到什麽時候?”搖了搖頭。
道:“都是這樣的脾氣。”
言下有無奈地歎息。
我低頭看著地上的雜草,沉默不語。
心中卻百般滋味,無法言明。
他的視線落在我的臉上,歎了口氣,道:“你跟你母親倒是一樣的。”
嘴角凝起一抹苦笑,“為了一個歐陽倫,不顧身份懇求父皇許她下嫁,結果落得個什麽下場?”我咬一咬唇,低聲道:“可是母親終究不悔,不是麽?”他微微一楞,良久,才道:“不錯,她是不悔。”
聲音裏含上了一絲笑意,“你是要告訴朕,你也不悔,是麽?”我微笑著,平靜地道:“是。”
他一揚眉毛,眼中露出陰霾詭譎之色,冷然道:“你不嫁太子,要嫁漢王。
是認定朕偏愛漢王,而太子無能麽?”他此話一出,我心中不由得微驚。
朱棣為人陰厲,最是多疑。
朱高熾自封為太子之後,雖尊貴無比,朱棣也將朝中大事交予給他,但心中始終不能完全信任。
永樂五年二月,將太子身邊重臣、曾參與編撰《永樂大典》的解縉流放到廣西當參議,永樂九年,又因解縉擅自進京私下會見太子之罪,下令將其逮捕,給了太子黨一個嚴厲的打擊。
此時朱高熾雖已不為朱棣所喜,但他畢竟還是當朝太子,倘若我默認太子無能,則是公然藐視皇權;而要我說漢王有才,則不就是向朱棣證明,朱高煦也跟朱高熾一樣,有當太子之心、有謀逆之意?說好不對,說壞也是錯。
我到底該怎麽回答?心中思潮起伏,不一刻,已有了打算,恭敬地道:“小七並不懂朝事,一切隻是隨情。”
抬起頭來,微笑道:“舅舅不是也說了,小七和母親性情相似,情之一字,若是放到了心上,則再也不論其他。
小七和二哥今生所願,惟羨鴛鴦不羨仙。”
言下之意,則是我和朱高煦二人對權勢全無垂涎之意,甘願做一對神仙眷侶而已了。
這雖然是應對之辭,但也確是我心中所想。
因此說來,誠懇萬分,倒是全無一絲欺淩之色。
陽光晴暖,他臉上也漸漸浮起和煦之意。
半晌,緩緩道:“小七,你配做我朱棣的兒媳。”
忽地大笑了起來,道:“鹹寧來找你,是她原本不想嫁?”我微微鬆了一口氣,點頭含笑道:“是。”
他眼中亦是含起了笑,彎下身看著我,院子裏寂寂無聲,就連彼此地呼吸聲都清晰可辨。
他沉聲道:“去準備準備,擇日大婚吧。”
我一驚,訝然抬起了頭,道:“皇上?”他笑了起來,道:“怎麽,不肯?”我凝視著他,低聲道:“皇上為什麽許了?”他微微一笑,目光與我對望,道:“三年了。
既然你和他二人都如此執著,朕也願意賭這一把。”
轉過了身去,又道:“朕不喜歡兒女情長的人,隻是,無情之人,卻也難免令人心悸。”
說著,徑自去了。
三年了。
原來,不知不覺間,已經三年了。
如今,是永樂十年。
在永樂十年的正月,我終於等來了我期盼已久的婚禮。
我和朱高煦地婚禮。
我,終於以漢王妃的身份嫁給了他。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