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潮去(上)下得越來越大,一片片白棉似的簌簌而落,卷著風,房內並未點燈,雪光映照著,顯出滿室清寒。
寂靜的雪夜裏,隻聽得到玉簫傳出來悠揚的曲調,在夜風中緩緩綿延。
身上是件淡藍的長衫,衣裳鬆鬆曳地。
長發未綰,如流水般瀉落滿地,身後房門被吱呀一聲推開,我放下簫回頭,嫣然微笑。
朱高煦笑著走了進來,道:“怎麽還沒睡?”一身狐裘鬥篷,更襯得人如溫玉,豐神俊朗。
他眼中帶笑,邊撣著身上的雪珠子,邊脫下鬥篷,跺了跺腳道:“這天可真冷!”其時已是永樂二十一年年底。
大明都城已於1421年遷都北京,道也在永樂十六年三月離世,朱高煦如今早已經受領了藩地山東樂安州,我和他遠離宮廷紛擾,這幾年來倒是過得逍遙自在。
我站起身接過鬥篷,掛在衣架之上,柔聲道:“今兒又有什麽事了?”他嗬著手在火盆邊坐下,笑道:“北京來了人,說父皇讓我去宮裏一趟,也不知是什麽事情。”
我微微一怔:“進宮?”他轉頭看著我微笑:“應該又是為了邊境的事,別擔心。”
自永樂十三年和瓦喇之戰後,蒙古好不容易過了幾年太平日子。
然而永樂二十年,阿魯台又再次率軍大舉進攻明朝邊境,三月,朱棣以五十五歲高齡率軍親征。
阿魯台不戰而逃;八月,在齊拉爾河與兀良哈三衛對戰,大勝而歸。
然而阿魯台不接受教訓,依然蠢蠢欲動。
永樂二十一年秋七月戌,朱棣再次親征阿魯台,這次要離京多年地朱高煦進宮去。
不知又是打的什麽主意。
多年的征戰歲月,練就了朱棣好戰的性子,即便年事已高仍是沒有絲毫改變。
我顧自想著,不由得搖頭失笑起來。
這場雪來勢極猛,到了後半夜猶自洋洋灑灑地落著。
外麵雪積的厚了,滿地的光輝,映得窗紙都隱隱發白。
我翻來覆去睡不著,朱高煦醒了過來。
輕聲道:“怎麽了?”黑暗中,他烏黑瑩亮地眼眸似乎會發光,回過頭去,與他目光相遇。
這幾年來,我身子越見虛弱,太醫均說我不適宜有孕。
因此,朱高煦堅持和我分床而睡,竟在房中另搭了一張床,並排而立。
此刻二人隔著一條窄窄的甬道對視,恍惚微笑。
四下裏安靜的緊。
彼此的呼吸輕緩綿長,我微笑道:“睡不著。”
他不由自主地輕歎了口氣,道:“近來這覺總是不實,就是睡著了也捱不了一刻,可如何是好?”聲音裏有輕微的憐惜。
我低笑起來,道:“怕什麽呢。
我不也好好的。”
擁了擁被子,低聲道:“二哥,咱們說一會子話罷。”
黑夜裏,他聲如蚊語,輕柔溫存:“好。”
我睜眼看著帳頂,緩緩道:“我一直都想問你一個問題。”
話未出口,已徑自抿嘴微笑起來,道:“二哥。
你是什麽時候開始喜歡我的?”他輕哂:“這麽多年夫妻了,怎麽還問這種問題?”我盈盈淺笑,語氣中帶上了一絲嬌嗔:“我想知道。”
他含著笑意靜默了一會,“究竟是什麽時候。
我倒也忘了。
似乎應該是你夜晚獨自出走去找四弟的那一年罷。”
我轉頭看他,他嘴角掛著淡而溫柔地一縷笑:“為什麽喜歡你、是什麽時候開始喜歡上你,我真的不知道。
我隻知道,等我發現,這喜歡便已深入骨髓了。”
我低聲道:“這又是什麽時候?”他笑了起來,柔聲道:“是在南京,四弟出走,我看見你傷心哭泣之時。”
他輕聲道:“那是我第一次發現,原來看到別人在哭,自己居然會這麽心痛。
那時候,我真願傷心的那人是自己。”
他的語氣誠懇真摯,我隻覺心中微顫,靜默了片刻,忽掀被起身,他道:“小七?”我鑽入他被窩,低笑道:“太冷了,你這裏暖和。”
伸手環抱住他。
他微,攏好被子,亦將我摟入懷中,輕拍著我的身子,柔聲道:“天快亮了,好好睡罷。”
我閉上眼睛,上次大祀之時與朱棣見麵的那一幕又映現在眼前:北京的宮廷雄偉宏大,其精湛奢華遠甚南京。
房裏明黃燦爛的錦,雕花長窗,新糊的紗透著一股子盈盈的清華。
朱棣如今已然兩鬢斑白、滿臉風霜。
無論多麽地英武神明,到最後,終究還是敵不過時間的肆虐。
禦座之上,他的身影暗沉而孤寂。
“明兒就要回樂安了罷?”他閉了眼睛,緩緩道。
“是。”
我恭聲答道。
他“嗯”了一聲,睜眼道:“你們夫妻久未進宮,假若煦兒也來,二人多待一會豈不是好?”歎息著微笑道:“現如今大祀已了,朕倒是不便再留你了。”
我柔聲道:“兒媳和夫君日後自會再來看望父皇,父皇也不必太過掛念。”
他微微一笑:“人老了,夜晚少眠,近日總是會想起許多前塵往事。
朕常想,倘若當日爔兒不曾出走,倘若安成、鹹寧和你們夫妻都仍在北京,倘若常寧不早早離去,倘若……皇後還在,咱們一家子人如今熱熱鬧鬧,該有多好!”略略搖頭,苦笑道:“如今看來,這些都是不可能的了。”
我心中微苦,低聲道:“父皇!”他眼中現了惘然之色,道:“小七,替朕辦一件事。
好麽?”殿中極靜,他的語氣悵惘而嚴肅,我抬起頭來,輕輕應道:“是。”
他道:“當日朕攻入南京之時,並未找到建文帝的屍體,想來他尚在人世。
這許多年來,朕一直派一個人在外尋找他地下落,但始終一無所獲。
如今,朕將這事交代於你,希望你不要讓我失望。”
我一驚,道:“父皇,小七怕不能完成這大任。”
跳至
寂靜的雪夜裏,隻聽得到玉簫傳出來悠揚的曲調,在夜風中緩緩綿延。
身上是件淡藍的長衫,衣裳鬆鬆曳地。
長發未綰,如流水般瀉落滿地,身後房門被吱呀一聲推開,我放下簫回頭,嫣然微笑。
朱高煦笑著走了進來,道:“怎麽還沒睡?”一身狐裘鬥篷,更襯得人如溫玉,豐神俊朗。
他眼中帶笑,邊撣著身上的雪珠子,邊脫下鬥篷,跺了跺腳道:“這天可真冷!”其時已是永樂二十一年年底。
大明都城已於1421年遷都北京,道也在永樂十六年三月離世,朱高煦如今早已經受領了藩地山東樂安州,我和他遠離宮廷紛擾,這幾年來倒是過得逍遙自在。
我站起身接過鬥篷,掛在衣架之上,柔聲道:“今兒又有什麽事了?”他嗬著手在火盆邊坐下,笑道:“北京來了人,說父皇讓我去宮裏一趟,也不知是什麽事情。”
我微微一怔:“進宮?”他轉頭看著我微笑:“應該又是為了邊境的事,別擔心。”
自永樂十三年和瓦喇之戰後,蒙古好不容易過了幾年太平日子。
然而永樂二十年,阿魯台又再次率軍大舉進攻明朝邊境,三月,朱棣以五十五歲高齡率軍親征。
阿魯台不戰而逃;八月,在齊拉爾河與兀良哈三衛對戰,大勝而歸。
然而阿魯台不接受教訓,依然蠢蠢欲動。
永樂二十一年秋七月戌,朱棣再次親征阿魯台,這次要離京多年地朱高煦進宮去。
不知又是打的什麽主意。
多年的征戰歲月,練就了朱棣好戰的性子,即便年事已高仍是沒有絲毫改變。
我顧自想著,不由得搖頭失笑起來。
這場雪來勢極猛,到了後半夜猶自洋洋灑灑地落著。
外麵雪積的厚了,滿地的光輝,映得窗紙都隱隱發白。
我翻來覆去睡不著,朱高煦醒了過來。
輕聲道:“怎麽了?”黑暗中,他烏黑瑩亮地眼眸似乎會發光,回過頭去,與他目光相遇。
這幾年來,我身子越見虛弱,太醫均說我不適宜有孕。
因此,朱高煦堅持和我分床而睡,竟在房中另搭了一張床,並排而立。
此刻二人隔著一條窄窄的甬道對視,恍惚微笑。
四下裏安靜的緊。
彼此的呼吸輕緩綿長,我微笑道:“睡不著。”
他不由自主地輕歎了口氣,道:“近來這覺總是不實,就是睡著了也捱不了一刻,可如何是好?”聲音裏有輕微的憐惜。
我低笑起來,道:“怕什麽呢。
我不也好好的。”
擁了擁被子,低聲道:“二哥,咱們說一會子話罷。”
黑夜裏,他聲如蚊語,輕柔溫存:“好。”
我睜眼看著帳頂,緩緩道:“我一直都想問你一個問題。”
話未出口,已徑自抿嘴微笑起來,道:“二哥。
你是什麽時候開始喜歡我的?”他輕哂:“這麽多年夫妻了,怎麽還問這種問題?”我盈盈淺笑,語氣中帶上了一絲嬌嗔:“我想知道。”
他含著笑意靜默了一會,“究竟是什麽時候。
我倒也忘了。
似乎應該是你夜晚獨自出走去找四弟的那一年罷。”
我轉頭看他,他嘴角掛著淡而溫柔地一縷笑:“為什麽喜歡你、是什麽時候開始喜歡上你,我真的不知道。
我隻知道,等我發現,這喜歡便已深入骨髓了。”
我低聲道:“這又是什麽時候?”他笑了起來,柔聲道:“是在南京,四弟出走,我看見你傷心哭泣之時。”
他輕聲道:“那是我第一次發現,原來看到別人在哭,自己居然會這麽心痛。
那時候,我真願傷心的那人是自己。”
他的語氣誠懇真摯,我隻覺心中微顫,靜默了片刻,忽掀被起身,他道:“小七?”我鑽入他被窩,低笑道:“太冷了,你這裏暖和。”
伸手環抱住他。
他微,攏好被子,亦將我摟入懷中,輕拍著我的身子,柔聲道:“天快亮了,好好睡罷。”
我閉上眼睛,上次大祀之時與朱棣見麵的那一幕又映現在眼前:北京的宮廷雄偉宏大,其精湛奢華遠甚南京。
房裏明黃燦爛的錦,雕花長窗,新糊的紗透著一股子盈盈的清華。
朱棣如今已然兩鬢斑白、滿臉風霜。
無論多麽地英武神明,到最後,終究還是敵不過時間的肆虐。
禦座之上,他的身影暗沉而孤寂。
“明兒就要回樂安了罷?”他閉了眼睛,緩緩道。
“是。”
我恭聲答道。
他“嗯”了一聲,睜眼道:“你們夫妻久未進宮,假若煦兒也來,二人多待一會豈不是好?”歎息著微笑道:“現如今大祀已了,朕倒是不便再留你了。”
我柔聲道:“兒媳和夫君日後自會再來看望父皇,父皇也不必太過掛念。”
他微微一笑:“人老了,夜晚少眠,近日總是會想起許多前塵往事。
朕常想,倘若當日爔兒不曾出走,倘若安成、鹹寧和你們夫妻都仍在北京,倘若常寧不早早離去,倘若……皇後還在,咱們一家子人如今熱熱鬧鬧,該有多好!”略略搖頭,苦笑道:“如今看來,這些都是不可能的了。”
我心中微苦,低聲道:“父皇!”他眼中現了惘然之色,道:“小七,替朕辦一件事。
好麽?”殿中極靜,他的語氣悵惘而嚴肅,我抬起頭來,輕輕應道:“是。”
他道:“當日朕攻入南京之時,並未找到建文帝的屍體,想來他尚在人世。
這許多年來,朕一直派一個人在外尋找他地下落,但始終一無所獲。
如今,朕將這事交代於你,希望你不要讓我失望。”
我一驚,道:“父皇,小七怕不能完成這大任。”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