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博物館又名首都博物館,位於長安街西延長線上,白雲路西側,複興門外大街16號,原為燕京孔廟,後於1953年開始籌備,直至1981年,正式更名燕京博物館,並對外開放。
整個博物館是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占地麵積六萬多平方米,分地上五層,地下兩層,常設展覽品五千六百多件,屬於燕京排名第三博物館,僅次於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
如果是到燕京來參觀博物館的話,屬於必到之處。
說實話,在這之前的時候,張坤也考慮過,姚誌平為什麽要將他所有藏品全部指定捐贈於燕京博物館,而不是更大的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直到昨天見到溫誌明之後,聽說了兩人的“恩怨糾葛”,張坤終於有所明悟。
應該就是因為溫誌明吧,因為溫誌明在燕京博物館擔任館長,所以姚誌平才會指定燕京博物館。
兩人一生多有爭鋒,屬於針尖對麥芒的那種,不過那種爭鋒屬於學術之間的爭論。
就像姚誌平之前說的,溫誌明是那種很小氣,小心眼,脾氣暴躁,冷冰冰的人。可是昨天見麵之後,冷冰冰是有點,但其他的,真的感覺不到,在張坤印象中,感覺是一個知識氣息很濃鬱的一個人。
最主要的是,在溫誌明離開前說的那些話。
明明姚誌平在生的時候,兩人針尖對麥芒,從來沒一句好話的人,卻在張坤麵前,一度肯定姚誌平生前的成就,更點明了姚誌平中國考古界文物鑒定第一人的身份。
好吧,這也許還可以說是姚誌平說的那句話,人死為大,在姚誌平死後,還和一個死人計較什麽?
但是,在溫誌明離開前說的那些,讓齊向陽如果有什麽學術上不懂的地方,可以去向他請教,並在最後著重點明了:他很期待。
這就不僅僅是人死為大了,遠遠超過了禮讓的範圍,在張坤感覺中,這更像是,一個朋友過世了,然後對著朋友的後人說,如果以後有什麽不懂的可以來找他,就好像,他接過了朋友生前,“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
這真的是那種很小氣,小心眼,脾氣暴躁,冷冰冰的人?
而姚誌平說出這番話,真的不是老小孩一般賭氣的話?
就好像,其實在內心裏,溫誌明是認可姚誌平一生成就的,甚至承認姚誌平那中國鑒定第一人的身份,而姚誌平也充分認可了溫誌明的學術能力,和人品?
<a href="https://m.ranwena.net" id="wzsy">ranwena.net</a>
兩個針鋒相對了大半輩子的人,交鋒中沒有一句好話的人,其實在內心裏,都是真正認可了對方的人。
張坤想,如果溫誌明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館長,那麽他的那些藏品應該就會指定中國國家博物館了吧,如果是故宮,那麽就是故宮,甚至,哪怕隻是一個十分小的博物館,隻要溫誌明在那裏,那麽,這批藏品,就會指定捐到哪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姚誌平對溫誌明一生的肯定,就好像昨天,溫誌明對張坤說的那番話一般。
假如,是溫誌明先過世,那麽,姚誌平會不會也跑到溫誌明的追悼會上,然後對著溫誌明的弟子說出同樣一番話呢?
也許,很有可能的吧。
什麽是朋友?不一定要經常在一起的才是朋友,或者說,勾肩搭背,飲酒作樂的就是朋友。
張坤曾聽一個人說過,什麽是朋友,就是即使往日裏不經常見麵,甚至一年也難得見一回的,但是隻要你換手機號碼,總會想著第一時間告訴那個人的,那就是朋友。
張坤不知道這句話對不對,他感覺有點著像了。
而姚誌平和溫誌明算朋友嗎?兩人甚至真正見麵的次數都是屈指可數的,各種爭鋒大多是在各大學術雜誌論文之上,而且相互對轟的語氣,從來沒有過溫文爾雅的。
但他們是朋友嗎?
張坤想了想,也許,應該,可能,算是吧?
對老一輩人來說,張坤還是有點很難理解,朋友嘛,不就是要來的痛痛快快的,爽爽利利的,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然後有好事了拉上一把,有麻煩了招呼一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為朋友兩肋插刀在所不惜。
也許,這就是所說的年齡的代溝?不同年代的人想法不同。
總之,對兩人這種存在或者不存在的,“奇妙的友誼”,張坤不太認可,但表示尊重。
然後就在張坤胡思亂想的時候,前麵的小電驢終於停在了燕京博物館大門前,停好車後,跑腿幫小年輕便找出張坤之前留下的電話撥了出去。
此時他和溫誌明相距甚至不到十米,隻見電話撥出後,很快,人群中響起了一陣鈴聲,溫誌明拿出手機看了一眼,然後接通:“您好,有您的快遞,能麻煩出來拿一下嗎?”
聽到手機裏和不遠處同時傳來的聲音,溫誌明轉頭望了一眼不遠處的小電驢,然後對著電話淡淡的道:“轉頭,看後麵。”
小電驢上的青年一愣,然後轉頭看到身後五人,首位上拿著電話的溫誌明,然後略帶不好意思的笑笑,忙掛斷電話走下車,朝著溫誌明走來。
“您好,您的快遞,麻煩您簽收一下。”
說話間,小青年將裝著杏林春燕圖碗的快遞盒子送到溫誌明身前。
隻見溫誌明接過後,輕輕點了點頭,在快遞單上簽了個字,便轉身交給了旁邊一個三十來歲的中年男子手中:“送我辦公室去。”
從頭到尾,居然一眼都沒有看快遞盒子,然後,那裝著杏林春燕圖碗的盒子,便給中年人拿著,轉身進了博物館。
看到這,張坤愣愣的,然後哭笑不得的拿出新買的老人機,撥出了溫誌明的電話,接通後,張坤側著身子,用身影擋住手中的電話,然後等到電話接通,張坤用著中年人的聲音仿佛淡淡的說道。
“溫館長,快遞收到了吧,那杏林春燕圖碗以後就托付給您了。”
說完,張坤也不等溫誌明回話,便果斷的掛掉電話。
不過張坤眼角的餘光能夠清晰的看到,遠處溫誌明的臉上似乎猛的愣了一下,然後陡然快速轉身,大步朝著剛才的中年人追去。
“小王,等等……。”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com手機請訪問:com
整個博物館是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占地麵積六萬多平方米,分地上五層,地下兩層,常設展覽品五千六百多件,屬於燕京排名第三博物館,僅次於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
如果是到燕京來參觀博物館的話,屬於必到之處。
說實話,在這之前的時候,張坤也考慮過,姚誌平為什麽要將他所有藏品全部指定捐贈於燕京博物館,而不是更大的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直到昨天見到溫誌明之後,聽說了兩人的“恩怨糾葛”,張坤終於有所明悟。
應該就是因為溫誌明吧,因為溫誌明在燕京博物館擔任館長,所以姚誌平才會指定燕京博物館。
兩人一生多有爭鋒,屬於針尖對麥芒的那種,不過那種爭鋒屬於學術之間的爭論。
就像姚誌平之前說的,溫誌明是那種很小氣,小心眼,脾氣暴躁,冷冰冰的人。可是昨天見麵之後,冷冰冰是有點,但其他的,真的感覺不到,在張坤印象中,感覺是一個知識氣息很濃鬱的一個人。
最主要的是,在溫誌明離開前說的那些話。
明明姚誌平在生的時候,兩人針尖對麥芒,從來沒一句好話的人,卻在張坤麵前,一度肯定姚誌平生前的成就,更點明了姚誌平中國考古界文物鑒定第一人的身份。
好吧,這也許還可以說是姚誌平說的那句話,人死為大,在姚誌平死後,還和一個死人計較什麽?
但是,在溫誌明離開前說的那些,讓齊向陽如果有什麽學術上不懂的地方,可以去向他請教,並在最後著重點明了:他很期待。
這就不僅僅是人死為大了,遠遠超過了禮讓的範圍,在張坤感覺中,這更像是,一個朋友過世了,然後對著朋友的後人說,如果以後有什麽不懂的可以來找他,就好像,他接過了朋友生前,“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
這真的是那種很小氣,小心眼,脾氣暴躁,冷冰冰的人?
而姚誌平說出這番話,真的不是老小孩一般賭氣的話?
就好像,其實在內心裏,溫誌明是認可姚誌平一生成就的,甚至承認姚誌平那中國鑒定第一人的身份,而姚誌平也充分認可了溫誌明的學術能力,和人品?
<a href="https://m.ranwena.net" id="wzsy">ranwena.net</a>
兩個針鋒相對了大半輩子的人,交鋒中沒有一句好話的人,其實在內心裏,都是真正認可了對方的人。
張坤想,如果溫誌明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館長,那麽他的那些藏品應該就會指定中國國家博物館了吧,如果是故宮,那麽就是故宮,甚至,哪怕隻是一個十分小的博物館,隻要溫誌明在那裏,那麽,這批藏品,就會指定捐到哪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姚誌平對溫誌明一生的肯定,就好像昨天,溫誌明對張坤說的那番話一般。
假如,是溫誌明先過世,那麽,姚誌平會不會也跑到溫誌明的追悼會上,然後對著溫誌明的弟子說出同樣一番話呢?
也許,很有可能的吧。
什麽是朋友?不一定要經常在一起的才是朋友,或者說,勾肩搭背,飲酒作樂的就是朋友。
張坤曾聽一個人說過,什麽是朋友,就是即使往日裏不經常見麵,甚至一年也難得見一回的,但是隻要你換手機號碼,總會想著第一時間告訴那個人的,那就是朋友。
張坤不知道這句話對不對,他感覺有點著像了。
而姚誌平和溫誌明算朋友嗎?兩人甚至真正見麵的次數都是屈指可數的,各種爭鋒大多是在各大學術雜誌論文之上,而且相互對轟的語氣,從來沒有過溫文爾雅的。
但他們是朋友嗎?
張坤想了想,也許,應該,可能,算是吧?
對老一輩人來說,張坤還是有點很難理解,朋友嘛,不就是要來的痛痛快快的,爽爽利利的,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然後有好事了拉上一把,有麻煩了招呼一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為朋友兩肋插刀在所不惜。
也許,這就是所說的年齡的代溝?不同年代的人想法不同。
總之,對兩人這種存在或者不存在的,“奇妙的友誼”,張坤不太認可,但表示尊重。
然後就在張坤胡思亂想的時候,前麵的小電驢終於停在了燕京博物館大門前,停好車後,跑腿幫小年輕便找出張坤之前留下的電話撥了出去。
此時他和溫誌明相距甚至不到十米,隻見電話撥出後,很快,人群中響起了一陣鈴聲,溫誌明拿出手機看了一眼,然後接通:“您好,有您的快遞,能麻煩出來拿一下嗎?”
聽到手機裏和不遠處同時傳來的聲音,溫誌明轉頭望了一眼不遠處的小電驢,然後對著電話淡淡的道:“轉頭,看後麵。”
小電驢上的青年一愣,然後轉頭看到身後五人,首位上拿著電話的溫誌明,然後略帶不好意思的笑笑,忙掛斷電話走下車,朝著溫誌明走來。
“您好,您的快遞,麻煩您簽收一下。”
說話間,小青年將裝著杏林春燕圖碗的快遞盒子送到溫誌明身前。
隻見溫誌明接過後,輕輕點了點頭,在快遞單上簽了個字,便轉身交給了旁邊一個三十來歲的中年男子手中:“送我辦公室去。”
從頭到尾,居然一眼都沒有看快遞盒子,然後,那裝著杏林春燕圖碗的盒子,便給中年人拿著,轉身進了博物館。
看到這,張坤愣愣的,然後哭笑不得的拿出新買的老人機,撥出了溫誌明的電話,接通後,張坤側著身子,用身影擋住手中的電話,然後等到電話接通,張坤用著中年人的聲音仿佛淡淡的說道。
“溫館長,快遞收到了吧,那杏林春燕圖碗以後就托付給您了。”
說完,張坤也不等溫誌明回話,便果斷的掛掉電話。
不過張坤眼角的餘光能夠清晰的看到,遠處溫誌明的臉上似乎猛的愣了一下,然後陡然快速轉身,大步朝著剛才的中年人追去。
“小王,等等……。”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com手機請訪問: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