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茱莉婭和她的電影團隊在興旺村駐紮了下來。


    在經過一天的整頓後,第二天,電影團隊的工作人員就開始了勘探場地,布置場景的工作。


    他們走遍了整個興旺村,然後圈定了幾個地方,作為未來的拍攝場地。


    一個是張坤外婆家後麵的一座小山頭。


    山頭不高,百來米,山頂有一些不知道算不算的上的奇岩怪石聳立,是在南湖省內十分普遍的一種小山,但在興旺村,卻也算是唯一稍有特色的山頭了。


    然後就是那條貫穿整個村子,但卻僅僅隻能沒過腳脖子的小溪。


    好在溪水也還算得上清可見底,溪水兩旁還有一些碧綠的水草浮動,偶爾會有幾尾小拇指大小的遊魚在水草間躥動,倒也有那麽一絲趣味。那麽選做某個取景地,倒也不無不可。


    而為此,電影團隊給興旺村支付了一筆不小的租借費用,直把李波濤笑的合不攏嘴。


    這些錢是可以留在興旺村而不用上交的,汪縣長上次親口答應的。


    而與之相對的就是,汪縣長吩咐,興旺村必須盡可能的服務好這支電影團隊,為外國友人的拍攝做好後勤工作,提供最大的便利。


    為此,李波濤自是欣然答應。


    而除此之外,電影團隊還看中了村裏的兩大塊菜地。


    兩大塊菜地約有兩畝丈寬,田地裏種著綠悠悠的青菜和卷心菜,田地一角,還插著一排竹竿,竹竿上掛著絲瓜藤,嬰兒手臂粗細的絲瓜吊掛在藤上,瓜尾還帶著朵朵淡黃色的花,看上去生氣勃然。


    不過這兩塊田地就屬於私人所有了。


    而在電影團隊工作人員上門努力溝通,和李波濤的協調下,最終以每畝一萬塊的價格,電影團隊買下了兩塊菜地上所有的農作物和之後菜地兩個月的使用權。


    說實話,如果隻以菜價來說的話,這個價格其實已經很高了。


    一畝地,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算,正常來說,青菜和卷心菜,一般畝產量在三千公斤到四千公斤左右。


    然後這些農作物都是應季蔬菜,不是反季節,在每年這個時間,青菜和卷心菜正是大量上市的時候,所以價格通常都十分低廉。


    以卷心菜來說,現在邵西卷心菜零售價不過八毛到一塊,批發的話,五毛都不到。


    而青菜價格稍高,了不得也就一塊五,走批發的話,也不到一塊。


    零售的話,價格雖然稍高,但需要加上人工。


    走批發的話,兩畝地卷心菜和青菜,最多也就賣到一萬塊錢。


    所以,電影團隊以兩萬塊錢的價格買下兩塊菜地裏的作物,價格算是很高了。


    但是如果再加上之後菜地兩個月的使用權,這個價格其實也就一般般。


    畢竟兩個月的時間,又夠再種植一輪蔬菜的了,如果算上這個的話,兩萬塊錢真不算多。


    但是考慮到畢竟是外國友人,而且又是來他們這拍攝電影。


    身為東道主,自然不能顯得太小氣了,兩塊菜地的老人這才半賣半送的算是答應了下來。


    而確定下未來的拍攝場地後,電影團隊的工作人員便開始了各種布置場景。


    除了很多原生態的場景外,工作人員還需要布置一些其他人工場景。


    比如在第三天,一輛大貨車送來了一整車的木板。


    然後在所有人目瞪口呆中,僅用了兩天的時間,便在那兩塊租下來的田地中間,搭建了一棟略帶西式風格的歐美小木屋。


    並且還順帶做了一些做舊措施,要不是村裏人親眼看見是新搭建的,如果是第一次來的人,一眼看去,恐怕還會以為那座木屋已經建了很久了呢。


    搭建好木屋之後,工作人員還在木屋前,兩塊菜地中間,修出了一條小道,還零散鋪上了一些鵝卵石,並在兩旁,栽種上些許花草。


    僅僅幾天的功夫,原本正兒八經的農家菜地,變成了略帶古風的歐美田園風光。


    而除了菜地的變化,山頭上和小溪兩旁,電影團隊的工作人員也略作修飾,加了一些點綴。


    山頭除了原本的一些大石頭外,老外工作人員還運來了一些極為逼真的道具石頭,看著寒光森森,重似千斤,實則泡沫做的,一個人都能舉的起來。


    小溪裏則被工作人員買來了幾十條小魚放養了進去,一下就讓平靜的溪水,顯得更加活泛了幾分。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cc">小書亭</a>


    然後就在準備工作全部完成後,電影的拍攝終於開始了。


    電影開拍,然後村裏的老人興致勃勃的前去圍觀。


    事實上,在開始拍攝前的準備階段,每天都有不少老人前去好奇觀看,畢竟拍電影這種事對村裏平常就連拍照機會都不多的老人來說確實算得上新鮮事。


    沒見過嘛,尤其這還是外國人拍電影。


    而對此現象,電影團隊的導演也沒有製止和反對,任由大家觀看他們工作和拍攝。


    僅提出了兩個要求,第一,他們拍攝的時候有拉出一條安全線,大家觀看的時候絕對不要越過安全線。


    第二,因為現在電影還在拍攝初期,是保密階段,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拍照,也不要把他們的拍攝工作宣揚到網上去。


    僅此兩點。


    對此,村裏老人自然同意。


    不越線,這很正常嘛,反正他們也就是看個熱鬧,又不是想參與進去,遠遠的看著就行。


    至於拍照和傳到網上去。


    先不說村裏老人大多用的都是老年機,有拍照功能的都不多,更別說上網了,很多老人甚至到現在,都還沒有接觸過網絡。


    網上衝浪對他們來說,技術要求著實太高,也許這輩子他們都學不會了。


    於是就這麽的,兩方人和諧的相處在了一起。


    電影團隊專心一致的努力著拍攝工作,而村裏老人則笑嗬嗬的在一旁看著洋人拍洋電影。


    而張坤……則老老實實的待在他的診所。


    張坤沒有去湊這個熱鬧,不是說張坤不喜歡或者說不好奇電影人到底是怎麽拍電影的。


    但是,張坤終究是一個喜靜不喜動的人,他不喜歡太過熱鬧嘈雜和人多的地方,張坤更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待在一個地方,看看書,或者上上網。


    比如,診所就不錯。


    至於看怎麽拍電影,在診所遠遠的也能看到嘛。


    而且,實在好奇的話,拍攝現場老媽也有去,晚上回去問老媽就是了。


    張坤抬頭望了一眼診所外遠處,小溪旁的拍攝場地,嘴角露出一絲輕和的笑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黴運陰陽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徒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徒北並收藏黴運陰陽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