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等嗎?
張坤望了一眼王中山體內那濃鬱的灰氣,沒有多少意外。
執念加深了,也變了。
從之前對孫博的擔憂、放不下,變成了現在對自己兩個兒子的“歉意”?
畢竟認真說起來,王金海和王金城兄弟兩做的事,是在為王中山報仇。為父報仇,放古代,那是孝之大義,常言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你不死我不活,不外如此。即使他們報仇的對象是一個七歲小孩。
不過也說了,那是古代,放現代,不說這種事從法律上不支持,就說人的基本道德也不支持做這種事,至少最起碼,王中山不支持。
所以,王中山老人在發現了王金海和王金城兄弟倆做的事後,心懷執念不遠千裏的找到張坤,來救孫博的命。即使他是因孫博而死。
人生在世誰不想活,螻蟻尚且貪生,更何況人,更何況一個年近八十的老人。
其實人越老越怕死,尤其是王中山這一輩,人生的前半段基本是在痛苦艱辛中求活,好不容易度過了大半輩子的苦日子,眼看著國家越來越好,自家兩個兒子也爭氣,生活越來越好,誰不想多享受幾天清淨福。
王中山也想,特別想,他十分享受他最近這幾年的老年生活。家庭和睦,兒孫滿堂,兒子孝順,兒媳賢惠,家庭算不得富足,但也算是小康,樓房新建起,車子兩孫子也都買了。
買了車之後,孫子還特意提出帶著他出去旅遊,即使他再三推脫,說他們工作忙,自己不想去,但卻也被兒孫們生拉硬拽的去旅遊了好幾次,見識了以往自己從沒機會見識的祖國大好河山。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app.com">xiaoshutingapp.com</a>
平日生活裏,兒子媳婦更是把他照顧的無微不至。兒子有兩個,但兩兄弟從未吵過架,兩兒媳也是村裏出了名的賢惠,節儉持家之餘,對他這個公公卻曆來大方。
肉食頓頓不少,雞鴨魚隔三差五,各種新鮮水果也從不斷供,她們自己舍不得吃的,也會經常買回來給他吃。
王中山的老屋早就拆了,沒了固定居所,但他絲毫不怕,兩個兒子時常搶著他去他們家住。他們家中都有王中山長居的臥室,不管王中山住不住,都是整理的幹幹
淨淨。
所以王中山也為了表示不偏心,經常就是兩家一家住一天。
家庭和睦,兒孫孝順,兒媳賢惠,家庭小康,這樣的好日子,誰不想多享受幾年,這樣的日子,王中山覺得自己就算活到一百歲都舍不得死。
可世事無常,他再舍不得,該來的還是要來。
你要說他恨不恨孫博?恨,怎麽能不恨,他這好好的日子還沒享受夠呢。可又能怎麽樣,孫博才七歲啊。
王中山沒讀過書,大字不識幾個,說不出什麽大義來,但是他本心裏覺得,即使他是因為孫博而死,但孫博卻不該因他而死。
王中山說不出個因果所以然來,但王中山還是決定遵從自己的本心,所以他不遠千裏找到了張坤來救孫博。
至於在救出孫博後會把自家兩個兒子的所作所為全部暴露出來,王中山有想到過。
自家兩個兒子也許會因為此事而坐牢,對此王中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王中山依舊抱著萬一的心態。
如果能在出殯前,找到自家兩個兒子,悄悄把他們拉到一旁,把事情說開,說清楚利害關係,然後兩兒子幡然醒悟,再悄悄把孫博放出來,沒人知道,這事也就不存在了,皆大歡喜。
所以,王中山一直強調,希望張坤能在早上八點前趕到,因為按照他們這邊的習俗,一般都是八點幾分,出殯隊伍才會出發。
而隻要在那之前趕到,事情就還有挽回的餘地。
當然了,王中山也考慮過,如果自己兩個兒子不就範,又或者說他們沒在出殯前趕到,那麽,王中山對於孫博的命和自家兩個兒子坐牢之間會如何選擇?
結果很顯然,王中山最終還是選擇了孫博,即使這會讓自己兩個兒子坐牢。
可……,王中山真的沒想過,居然會這麽久。
死刑,無期徒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即使最低的刑罰都是三年,更何況,隻判三年的可能性有多少?即使王中山不懂法律,也知道幾乎不可能。
具體會判多久,王中山不知道,因為那要等法院的最終判決。
可是王中山知道,會發生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錯。
就像王中山之前一直喃喃的話:是我害了他們,要是我早死一點,或者晚死一點,也不會發生這些事,都怪我。
王中山覺得,如果他沒有事發後立刻死亡,多活個三個月,甚至十天半個月的,讓王金海王金城兄弟過了一開始的“激情”時候,事後他們肯定不會這麽衝動到殺人。
又或者自己早死兩年,不給這事發生的機會,那什麽事都沒有。
王中山把所有的一切過錯都攔到了自己身上,甚至覺得自己活這麽久本身就錯了。
為什麽他不能多堅持幾個月?又或者早死兩年?
他晚年享受著兒孫帶給他的清福,卻最終在死的時候還給他們帶來這麽大一個麻煩。
王中山隻覺得自己對不起兩個兒子。
所以,現在兩個兒子要坐牢了,他決定他要等,等到兩個兒子出獄,等到兩個兒子壽終,然後,親口對他們說一句“對不起”。
坐在車上,張坤靜靜聽著王中山老人的喃喃話語。
家庭和睦,兒子孝順,兒媳賢惠。
兩家人不以老人為負擔,反而爭搶著贍養。
不以工作繁忙為由,即使老人拒絕,依舊執意帶著老人去看看這祖國大好河山。
肉食頓頓不少,雞鴨魚隔三差五,水果不停……。
在王中山嘴中,他的兒子兒媳孫子俱都是一等一的好人。張坤實在無法將這兩個王中山嘴裏最孝順的兒子和一個殺人犯對等起來。
中國自古孝義傳家,張坤一直認為,一個對父母孝順的人,他再差也不會差到哪去。而同時,一個對父母不孝順的人,他再好也不會好到哪去。
而此時,王中山嘴裏那兩個孝順的兒子,卻犯下了謀殺兒童這樣的罪行。
即使他是為父報仇。
張坤不理解,想不通。
張坤望著依舊喃喃說著的王中山,還有他體內那翻騰的灰氣。
張坤輕輕歎了口氣,打開手機,搜索起了“律師事務所”五個字,然後汽車緩緩啟動。
張坤望了一眼王中山體內那濃鬱的灰氣,沒有多少意外。
執念加深了,也變了。
從之前對孫博的擔憂、放不下,變成了現在對自己兩個兒子的“歉意”?
畢竟認真說起來,王金海和王金城兄弟兩做的事,是在為王中山報仇。為父報仇,放古代,那是孝之大義,常言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你不死我不活,不外如此。即使他們報仇的對象是一個七歲小孩。
不過也說了,那是古代,放現代,不說這種事從法律上不支持,就說人的基本道德也不支持做這種事,至少最起碼,王中山不支持。
所以,王中山老人在發現了王金海和王金城兄弟倆做的事後,心懷執念不遠千裏的找到張坤,來救孫博的命。即使他是因孫博而死。
人生在世誰不想活,螻蟻尚且貪生,更何況人,更何況一個年近八十的老人。
其實人越老越怕死,尤其是王中山這一輩,人生的前半段基本是在痛苦艱辛中求活,好不容易度過了大半輩子的苦日子,眼看著國家越來越好,自家兩個兒子也爭氣,生活越來越好,誰不想多享受幾天清淨福。
王中山也想,特別想,他十分享受他最近這幾年的老年生活。家庭和睦,兒孫滿堂,兒子孝順,兒媳賢惠,家庭算不得富足,但也算是小康,樓房新建起,車子兩孫子也都買了。
買了車之後,孫子還特意提出帶著他出去旅遊,即使他再三推脫,說他們工作忙,自己不想去,但卻也被兒孫們生拉硬拽的去旅遊了好幾次,見識了以往自己從沒機會見識的祖國大好河山。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app.com">xiaoshutingapp.com</a>
平日生活裏,兒子媳婦更是把他照顧的無微不至。兒子有兩個,但兩兄弟從未吵過架,兩兒媳也是村裏出了名的賢惠,節儉持家之餘,對他這個公公卻曆來大方。
肉食頓頓不少,雞鴨魚隔三差五,各種新鮮水果也從不斷供,她們自己舍不得吃的,也會經常買回來給他吃。
王中山的老屋早就拆了,沒了固定居所,但他絲毫不怕,兩個兒子時常搶著他去他們家住。他們家中都有王中山長居的臥室,不管王中山住不住,都是整理的幹幹
淨淨。
所以王中山也為了表示不偏心,經常就是兩家一家住一天。
家庭和睦,兒孫孝順,兒媳賢惠,家庭小康,這樣的好日子,誰不想多享受幾年,這樣的日子,王中山覺得自己就算活到一百歲都舍不得死。
可世事無常,他再舍不得,該來的還是要來。
你要說他恨不恨孫博?恨,怎麽能不恨,他這好好的日子還沒享受夠呢。可又能怎麽樣,孫博才七歲啊。
王中山沒讀過書,大字不識幾個,說不出什麽大義來,但是他本心裏覺得,即使他是因為孫博而死,但孫博卻不該因他而死。
王中山說不出個因果所以然來,但王中山還是決定遵從自己的本心,所以他不遠千裏找到了張坤來救孫博。
至於在救出孫博後會把自家兩個兒子的所作所為全部暴露出來,王中山有想到過。
自家兩個兒子也許會因為此事而坐牢,對此王中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王中山依舊抱著萬一的心態。
如果能在出殯前,找到自家兩個兒子,悄悄把他們拉到一旁,把事情說開,說清楚利害關係,然後兩兒子幡然醒悟,再悄悄把孫博放出來,沒人知道,這事也就不存在了,皆大歡喜。
所以,王中山一直強調,希望張坤能在早上八點前趕到,因為按照他們這邊的習俗,一般都是八點幾分,出殯隊伍才會出發。
而隻要在那之前趕到,事情就還有挽回的餘地。
當然了,王中山也考慮過,如果自己兩個兒子不就範,又或者說他們沒在出殯前趕到,那麽,王中山對於孫博的命和自家兩個兒子坐牢之間會如何選擇?
結果很顯然,王中山最終還是選擇了孫博,即使這會讓自己兩個兒子坐牢。
可……,王中山真的沒想過,居然會這麽久。
死刑,無期徒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即使最低的刑罰都是三年,更何況,隻判三年的可能性有多少?即使王中山不懂法律,也知道幾乎不可能。
具體會判多久,王中山不知道,因為那要等法院的最終判決。
可是王中山知道,會發生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錯。
就像王中山之前一直喃喃的話:是我害了他們,要是我早死一點,或者晚死一點,也不會發生這些事,都怪我。
王中山覺得,如果他沒有事發後立刻死亡,多活個三個月,甚至十天半個月的,讓王金海王金城兄弟過了一開始的“激情”時候,事後他們肯定不會這麽衝動到殺人。
又或者自己早死兩年,不給這事發生的機會,那什麽事都沒有。
王中山把所有的一切過錯都攔到了自己身上,甚至覺得自己活這麽久本身就錯了。
為什麽他不能多堅持幾個月?又或者早死兩年?
他晚年享受著兒孫帶給他的清福,卻最終在死的時候還給他們帶來這麽大一個麻煩。
王中山隻覺得自己對不起兩個兒子。
所以,現在兩個兒子要坐牢了,他決定他要等,等到兩個兒子出獄,等到兩個兒子壽終,然後,親口對他們說一句“對不起”。
坐在車上,張坤靜靜聽著王中山老人的喃喃話語。
家庭和睦,兒子孝順,兒媳賢惠。
兩家人不以老人為負擔,反而爭搶著贍養。
不以工作繁忙為由,即使老人拒絕,依舊執意帶著老人去看看這祖國大好河山。
肉食頓頓不少,雞鴨魚隔三差五,水果不停……。
在王中山嘴中,他的兒子兒媳孫子俱都是一等一的好人。張坤實在無法將這兩個王中山嘴裏最孝順的兒子和一個殺人犯對等起來。
中國自古孝義傳家,張坤一直認為,一個對父母孝順的人,他再差也不會差到哪去。而同時,一個對父母不孝順的人,他再好也不會好到哪去。
而此時,王中山嘴裏那兩個孝順的兒子,卻犯下了謀殺兒童這樣的罪行。
即使他是為父報仇。
張坤不理解,想不通。
張坤望著依舊喃喃說著的王中山,還有他體內那翻騰的灰氣。
張坤輕輕歎了口氣,打開手機,搜索起了“律師事務所”五個字,然後汽車緩緩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