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郊外,龍江寶船廠。


    這是位於長江邊的一處占地約千畝左右的大型造船廠。在船廠內,麵向長江的方向,一字排開七個船塢,每個船塢長約百餘丈,寬約十幾丈,深度達到兩丈,全部用細密的黃土作為護坡。這樣的船塢,可以建造幾千料的大船,按後世的船舶標準來算,相當於排水量一兩千噸的船隻。


    在明朝初年,龍江寶船廠曾是整個明朝最繁榮的船廠。鄭和下西洋時乘坐的巨船,就是出自於這家船廠。隨著大明逐漸關閉國門,海運凋零,龍江寶船廠也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每年幾條船的訂貨,根本不足以養活船廠中的幾百戶匠戶。許多工匠都不得不自己開荒種地,或者做些手藝活、小買賣一類,掙點勉強糊口的小錢。


    此時,一身商人裝束的蘇昊和李贄,就站在船廠門口,正向在門外官道邊擺攤賣小吃的小販打聽著船廠的消息。


    “這位大哥,打聽一下,此處就是龍江寶船廠嗎?”蘇昊向那小販拱了拱手,問道。


    小販連忙拱手還禮,說道:“正是此處,客官可是來找人的?”


    “算是吧。”蘇昊說道,“敢問大哥貴姓啊?”


    小販擺擺手,道:“唉,我一個匠戶,有什麽貴不貴的。我姓蔡,有個賤名叫國柱,在家裏行二,所以大家都叫我蔡老二,客官也這樣稱呼小人就好了。”


    “嗬嗬,原來是蔡二哥。”蘇昊微微一笑,對於這位心直口快的小販倒是產生了幾分興趣,“剛才蔡二哥說自己是匠戶,莫非你就是這寶船裏的造船工匠?”


    “可不是嗎,我們全家都是櫓匠。打永樂爺那會,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就是這船廠裏最好的櫓匠。三寶爺下西洋坐的寶船,船上那根櫓,就是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親手造的。”這位名叫蔡國柱的小販不厭其煩地向蘇昊訴說著自己的家譜。


    “有這事?”蘇昊道,聽蔡國柱頗為健談,他索性把一旁的兩個小馬紮拎過來,遞了一個給李贄,另一個自己坐著,對蔡國柱說道:“蔡二哥,給來四個茶葉蛋,切點鹵肉,篩一壺黃酒,我和我們這位先生想聽你說說你爺爺的爺爺的爺爺是如何造這寶船巨櫓的。”


    “好咧,客官你等著,馬上就給您上酒菜。”蔡國柱喜出望外,沒想到隨便聊聊天竟然也能聊出兩個顧客來。他不知從哪變出來一張小桌子,擺到蘇昊和李贄的麵前,又手腳麻利地把蘇昊要的小菜、黃酒和碗筷等物端過來,放在桌上,然後自己也坐在桌邊,一邊看著蘇昊和李贄吃東西,一邊談起了他祖上造船的那些光輝往事。


    蘇昊和李贄笑吟吟地聽著蔡國柱講故事,從他顛三倒四的話語中尋找著自己需要的信息。從京城出發前來南京之前,蘇昊也曾到工部去了解過龍江寶船廠的情況,但工部那些冷冰冰的檔案能夠提供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比如說,關於船廠造船能力的敘述,工部官員的知識還僅僅停留在永樂年間的船廠編製上,相當於說隻知道理論上船廠具有何種能力,而實際上的情況如何,那是誰也說不清楚的。


    聽蔡國柱的介紹,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據蔡國柱說,船廠裏共有400匠戶,都是按永樂年間的編製劃分的,每戶有特定的技術,包括木匠、梭匠、櫓匠、索匠、鐵匠、纜匠、艌匠、棕匠、篷匠等等。最早的時候,一個匠戶家裏也就是父親加成年的兒子等幾個工匠,這些年,隨著匠戶家的孩子不斷長大,又不斷分家,一個匠戶平均已經能夠分出五六戶人家,多達十幾個工匠了。


    工匠的人數增加了,造船的業務卻反而減少了,這就使得工匠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拮據,私自逃亡出去離鄉背井的大有人在。不過,大多數的匠戶還留在船廠裏苦苦求生,因為大明法律規定,匠戶逃亡一旦被抓住,是要判重刑的。


    “你說船廠已經沒什麽活計幹了,那大家是怎麽過日子的呢?”蘇昊奇怪地問道,400戶人家,如果沒有日常的業務,恐怕連喝西北風都要憑票供應吧?


    蔡國柱道:“自己種莊稼唄。再說,我們這船廠的匠戶,家家戶戶都有祖傳的手藝。南京城裏的有錢人家,要蓋個房子、打點家具啥的,都會來找我們這裏的匠戶,我們也就能夠掙點小錢。不是跟二位吹,我們船廠匠戶的手藝,比外頭那些下三濫的匠人要強出百倍都不止。”


    蔡國柱說到這裏的時候,眼睛裏閃出了驕傲的光芒。別看他不過是家瀕臨倒閉的國營大廠的下崗工人,那份傲氣可是實實在在的。


    “這麽說,從永樂爺那會算過來,兩百年時間過去了,匠戶們的手藝都沒丟?”蘇昊問道。


    蔡國柱瞪著眼睛道:“哪敢丟啊!我們匠戶的手藝,那就是吃飯的家夥,能隨便丟掉嗎?我們這船廠裏的孩子,七歲就開始學徒,官府不造船了,我們隨便找棵樹砍根枝丫下來,就能當成船櫓練手藝。兩位請瞧瞧,你們坐的這馬紮,這小桌子,都是我自己做的,別看東西小,手藝是沒說的。”


    蘇昊這才開始注意到自己坐的馬紮的不凡,正如蔡國柱所說,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馬紮,但其做工十分精巧,每一處細節都盡顯一個精良工匠的功底。


    “這真是太好了!”蘇昊扭頭去看李贄,發現李贄的臉上也露出了淺淺的微笑。


    出京之前,蘇昊和李贄還真擔心大明造大型海船的技術荒廢多年,一時難以恢複。海船與江河內水上使用的船舶不同,必須能夠經得起海上的大風浪,以及海水的侵蝕。龍江寶船廠素有造海船的經驗,但這麽多年沒有造船,永樂年間的工匠早已作古,他們的後人是否還能夠掌握這些造船工藝,蘇昊心裏還真是沒底。


    從蔡國柱的講述來看,匠戶們並沒有因為船廠的蕭條而放棄對技術的傳承。他們就像是一群苦行僧一樣,在最艱苦的條件下,堅守著一塊淨土,讓祖先的手藝一代一代保留下去,薪盡火傳。


    “客官,如果小人沒猜錯的話,你們是想來找人造船的吧?”蔡國柱講完船廠的故事,收起了剛才那副自信的神情,怯怯地對蘇昊和李贄問道。


    蘇昊反問道:“你怎麽看出來的?”


    蔡國柱道:“你們二位都是有身份的人,能夠花半天工夫坐在小人這攤子上聽小人講古,分明就是對我們船廠感興趣嘛。我們這船廠一不產金、二不產銀,二位如果不是想造船,能來我們船廠幹什麽?”


    蘇昊笑道:“那麽請問蔡二哥,平素來找船廠造船的人多嗎?”


    蔡國柱道:“客官這話就問得外行了,我們這是官辦船廠,私人的船,我們是不接的。那些客商都是自己找個小船廠,然後從我們船廠聘工匠去造船。我不是說了嗎,要論手藝,我們船廠的匠戶那是天字第一號的。”


    李贄插話道:“蔡小哥,你們的匠戶出去幹私活,提舉不管嗎?”


    李贄說的提舉,是船廠的最高長官。由於龍江寶船廠的重要地位,在明朝初年,朝廷就在這裏設了一個提舉司,派駐了一名從五品的提舉負責船廠的各項事務。這些年雖然船廠的業務幾乎全部停止了,但提舉司卻沒有撤銷,提舉這個職位也依然有人擔任。


    不過,在明初的時候,龍江船廠的提舉是一個美差,每年過手數十萬兩的造船經費,手指縫裏隨便漏一點,也能掙個盆滿缽滿。到現在,提舉就是一個苦差事了,在工部,向來都是把那些不擅拍馬、不會做人的官員派到這種地方來當提舉,相當於流放的意思。


    蔡國柱聽到李贄的問話,稍稍壓低了一些聲音,說道:“老先生慎言,小心被人聽見。我告訴二位,如果你們想來請我們的匠戶去幫忙造船,還得先去見見我們提舉大人。他不許可,匠戶是不敢隨便外出的,要不就是掉腦袋的事情了。”


    “那麽,你們提舉大人怎麽樣才會答應讓匠戶去幫我們造船呢?”蘇昊問道,既然蔡國柱誤以為他們是來找人幹私活的,他也就索性裝下去了。


    蔡國柱神秘地笑笑,說道:“這提舉大人的事情,我們這些小人哪敢妄自猜測。以小人之見,總得有個這樣的意思吧……”說到此,他用手做了個搓寶鈔的樣子,意思是說需要向提舉行賄,蘇昊和李贄對此都是心知肚明的。


    “好吧,多謝蔡二哥指點。”蘇昊站起身來,扔了塊碎銀子在桌上,以充飯資。


    蔡國柱拾起銀子,愁眉苦臉道:“客官,你們二位用的這點酒菜,一共是60文,你這銀兩太大了,小人找不開啊。”


    “不用找了。”蘇昊道,“剛才蔡二哥給我們講了這麽多船廠的事情,又提點了我們該如何去見提舉,多出來的這點銀子,就算是在下的一點謝意吧。”


    “哎呀,客官給的太多了,小人……小人……”蔡國柱不知說什麽好,他擺四五天攤子也掙不來這麽多錢,眼前這位客官卻隨隨便便就當個謝禮送給他了。他吭吭哧哧了半天,才說道:“小人多謝客官了,客官若是跟提舉說好了,要在廠裏請工匠,可以來找小人,小人能給你們介紹手藝最好的匠戶。如果你們需要櫓匠的話,小人全家都可以去,保證讓客官滿意。”


    “會麻煩蔡二哥的。”蘇昊說道,“我們現在就打算去找提舉,蔡二哥知道提舉現在何處嗎?”


    “提舉就住在提舉司,輕易不會外出,我帶你們去吧。”蔡國柱積極地說道。rs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地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齊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齊橙並收藏大明地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