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新雖然還在擔任院長一職,但是作為一個近八十歲的老人,現在已經基本處在半退休的狀態,平常隻是偶爾去學校授課,大多數時間都呆在越王府,一邊總結他之前的行醫經驗,一邊充當王府的首席禦醫。
盡管不再管教學的具體事務,但是他還是很關心中醫的發展的,經常會到學校去聽取其他教師對中醫現況的介紹,因此他對中醫現狀還是很清楚的。
在程傳民主動引進西醫之前,南寧境內除了極少數牧師提供西醫服務之外,百姓生病基本都是看中醫,排斥西醫。但是隨著西醫的發展,百姓逐漸接受了西醫,因為西醫見效快,藥物服用方便,這樣就擠占了中醫的生存空間。要不是中醫費用便宜,還有幾千年來對百姓觀念的重大影響,華新都要認為中醫還能不能繼續生存下去了。
最近幾年來,作為南寧境內中醫界的泰鬥,華新一直在思考關於中醫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比較了中西醫的優缺點,試圖學習西醫成功的一些經驗,也確實找到了很多可操作的方法。隻是最後讓他失望的是,中醫在最基本的傳承問題上,也就是教學上遇到了跨不過去的難題。
西醫發展到今天,已經成功的形成了他們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可以很方便的進行教學。但是中醫卻不行,在西南中醫學院建立之前,每個中醫都是單獨教學,一般隻帶幾個學生,而且各有各的一套理論,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流派,這就導致了對某些病情的診斷,不同的中醫甚至會出現完全相反的結論,這樣一來,無疑會給中醫的交流產生障礙,而沒有了交流就很難有進步。
程傳民當初建立西南中醫學院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中醫不同流派可以聚在一起交流,但是中醫長久以來形成的流派隔閡,不是那麽容易消除的,各派各持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就是學校雖然開辦了好幾年,但是鮮有建樹,畢業的學生也不多,唯一的貢獻就是激活了中醫界的辯論。
對於中醫現在的困境,華新想起了程宇華曾多次公開表示保護中醫的言論,所以最後隻好求助程宇華,意圖說服程宇華利用政府行政的力量來解決問題。
程宇華之所以表示要保護中醫,支持中醫,其實是由後世中醫的殘酷處境而有感而發的。由於國家的內戰、抗日戰爭等原因,導致了大量中醫古代理論書籍的丟失,甚至是人才的斷層,到了他前世的時候,中醫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地步,百姓不相信中醫,加上國外西藥製造商的不斷惡意宣傳,最後中醫基本淪為了一種保健方式,而不是治病的醫術了。
中醫在國內處境尷尬,反倒是在國外得到了大勢發展,改名換姓變成了韓國的韓醫、日本的漢醫。
正因為知道這些,所以程宇華就想趁著現在古籍大部都還存在,將之集中起來,合各流派之長,盡快完成中醫理論的編寫,隻有這樣,才能讓中醫得到大發展,能夠更好的傳承下去,而由於中醫理論的混雜導致了學習不易,民間中醫師嚴重缺乏,而西醫看病費用又太高,這樣一來,百姓就是生病了,也得不到很好的醫治。隻有中醫得到大發展,開花結果,百姓才能得到實惠。
因此,他對於華新的很多觀點都是很讚同的,更何況,當初他暈過去還是對方救過來的呢,父親稱傳民現在的療養也是華新負責,可以說,他的整個家族都是中醫的受益者。
在聽了華新關於中醫現狀的介紹後,程宇華問道:“華老,你認為現在中醫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什麽?’
“殿下,現在最急需的就是號召各流派將自己的經驗拿出來共享,總結各自的優劣,然後編寫中醫的教學大綱,隻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像西醫學校那樣成批的培養中醫人才,隻有中醫師多了,才會有更多的人來豐富中醫理論,促進相關學術的繁榮。”這個問題其實在華新的腦子裏想了很長的時間了,幾乎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出來,而且語氣都帶著急切。
看到麵前這個老人心急的樣子,程宇華也知道他確實是憂心老祖宗留下來的這門技藝。自己不管是為了成全老人的一個心願也好,還是為了民族精粹的發展也好,都要好好思考一番,采取有效的措施來解決中醫的發展問題。
隻是對於專業的問題,程宇華向來都是先聽專業人員的意見,自己雖然關注中醫,但是畢竟不是專業人員,不了解其中的很多實際問題,這樣就很難提出切合實際的辦法。而隻有常年沉浸在自己專業裏麵的人,才會有足夠的認識來提出看法和意見。
因此,程宇華在說出自己的意見前向華新問道:“華老,依你的意見,政府應該怎麽做才能很好的幫助你們中醫界解決問題?”
聽到程宇華說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華新立即興奮起來,連滿是皺紋的臉上似乎都紅潤了起來。他來的目的就是這個,因為單靠他一個人實在是沒有很好的辦法,而且他也想不出什麽具體的辦法來。
“殿下,其實現在很多人也知道中醫的現狀,也想解決問題,隻是囿於流派之見,很多他們珍藏的流派經典都被視為珍寶,幾十年的行醫經驗更是被視為秘密,輕易不示人,害怕流傳出去影響他們的生存。而政府隻要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相信他們還是很樂意為了中醫發展而出心出力的。不會像現在這樣憂心的人多,而真正願意來解決問題的人少。至於政府如何讓來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老朽還真不知道。”
程宇華沒想到華新隻是從專業的角度提出了籠統的辦法,那就是讓各流派將各自珍藏的中醫古籍和經驗拿出來共享,而把怎樣讓他們願意拿出來的辦法丟給了他。
最後程宇華也想明白了,老人一輩子都在研究中醫,研究怎樣治病,沒有從政經曆,缺少從行政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要他說出具體的辦法,還真是有點為難他了。還不如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讓他從一個中醫從業人員的角度來思考可不可行來的管用。
“華老,這樣吧,對於中醫我也有一些看法,我說出來,你幫我看一下可不可行。”
“殿下,老朽洗耳恭聽。”華新也知道他今天來得有點貿然,可是他確實是心裏著急。現在聽到程宇華有想法,這讓他的心裏鬆了一口氣。
“對於那些各流派珍藏的古醫籍,政府可以動員他們先拿出來印刷,完後原封不動的還給他們,絕對不會占為己有。對於他們自己總結的行醫經驗,政府可以幫助他們拿出來著書立說。對於那些對中醫發展做出大貢獻的人,政府可以給他們授予一個名號。另外,由政府組織相關人員一起編撰中醫理論係列書籍,並且明確指明這些書籍將會作為官方教材使用。我暫時就想到這些,華老你看怎麽樣?”程宇華一口氣將自己的辦法全部說完,他相信一旦這些措施一公布出去,必然會受到哪些老中醫的響應。
“妙啊,殿下,這幾條已經足夠讓那些敝帚自珍的家夥瘋狂的了,政府幫助他們著書立說,授予名號,如果讓他們知道還有這等好事,他們絕對會心甘情願的將所有東西拿出來的。”華新聽到程宇華的辦法,確實是激動的不行,這幾條哪一條都能讓別人欣喜若狂的了,因為這時候印刷不易,成本太高,而且由政府出麵幫他們著書立說,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這足以讓他們名留青史了。
“華老,那就這樣,你先將我剛才的那幾條公布出去,然後再和其他人一起商量個章程給我,我會通知教育部和文化部協助你的。”這時候程宇華意識到這何嚐不是對古籍的一種保護,自己完全可以將範圍擴大到所有古籍,每本古籍不需要翻印太多,政府不用付出太多錢,就可以講那些古籍全部翻印一遍保存起來了。
華新心滿意足的走了,程宇華也叫來劉玉林,將自己剛才的想法寫下來,要他派人將之送到文化部去。
等劉玉林再次回來的時候,寇誠也跟著他一起進來了。看到寇誠,程宇華心中頓時一緊,立時想到了在香港即將開始的談判,難道是法國在場外使暗招了?
等寇誠報告完,程宇華才明白,不是談判出了問題,而是兩千公裏外的荷蘭人出現異動。
自上次南寧政府幫助蘭芳趕走漢奸劉阿生父子,並且經過一年時間打敗荷蘭人後,蘭芳地域擴充很快,攻占了荷蘭人的據點坤甸,將荷蘭人趕到了蘇卡達納以南。之後蘭芳統一周邊的所有華人勢力,兼並土著王國,將首府東萬律改名為坤甸,仿照南寧建立現代共和國政府體係。
由於清廷管轄的百姓不斷的越境遷移到南寧境內,導致南寧的人口大漲,土地緊張,最後程傳民轉換政策,將越境過來的百姓轉移至蘭芳。
經過幾年的努力,蘭芳人口從當初的幾萬人增加到現在的四十萬人,建立了從農業到工業的經濟體係,國力大漲。但是荷蘭人一直不甘心,試圖再次北上,隻是害怕南寧插手,所以隻好等待機會。
自南寧和法國的戰爭開始後,荷蘭人欣喜若狂,認為他們反攻的機會到了。他們一邊籌集物資,向蘇卡達納增兵,一邊觀察越南戰場上的局勢變化。讓荷蘭人沒有想到的是,還沒等他們做好戰爭準備,就傳來了法國海陸軍大敗的消息。
做了這麽多準備,結果又是一場空歡喜,荷蘭人一氣之下,利用一批物資鼓動東部與蘭芳接壤的土著王國,調集一萬多人於昨天進攻蘭芳。
程宇華接到消息的時候,雙方正在蘭芳西部邊境的新蘭大戰呢。
盡管不再管教學的具體事務,但是他還是很關心中醫的發展的,經常會到學校去聽取其他教師對中醫現況的介紹,因此他對中醫現狀還是很清楚的。
在程傳民主動引進西醫之前,南寧境內除了極少數牧師提供西醫服務之外,百姓生病基本都是看中醫,排斥西醫。但是隨著西醫的發展,百姓逐漸接受了西醫,因為西醫見效快,藥物服用方便,這樣就擠占了中醫的生存空間。要不是中醫費用便宜,還有幾千年來對百姓觀念的重大影響,華新都要認為中醫還能不能繼續生存下去了。
最近幾年來,作為南寧境內中醫界的泰鬥,華新一直在思考關於中醫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比較了中西醫的優缺點,試圖學習西醫成功的一些經驗,也確實找到了很多可操作的方法。隻是最後讓他失望的是,中醫在最基本的傳承問題上,也就是教學上遇到了跨不過去的難題。
西醫發展到今天,已經成功的形成了他們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可以很方便的進行教學。但是中醫卻不行,在西南中醫學院建立之前,每個中醫都是單獨教學,一般隻帶幾個學生,而且各有各的一套理論,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流派,這就導致了對某些病情的診斷,不同的中醫甚至會出現完全相反的結論,這樣一來,無疑會給中醫的交流產生障礙,而沒有了交流就很難有進步。
程傳民當初建立西南中醫學院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中醫不同流派可以聚在一起交流,但是中醫長久以來形成的流派隔閡,不是那麽容易消除的,各派各持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就是學校雖然開辦了好幾年,但是鮮有建樹,畢業的學生也不多,唯一的貢獻就是激活了中醫界的辯論。
對於中醫現在的困境,華新想起了程宇華曾多次公開表示保護中醫的言論,所以最後隻好求助程宇華,意圖說服程宇華利用政府行政的力量來解決問題。
程宇華之所以表示要保護中醫,支持中醫,其實是由後世中醫的殘酷處境而有感而發的。由於國家的內戰、抗日戰爭等原因,導致了大量中醫古代理論書籍的丟失,甚至是人才的斷層,到了他前世的時候,中醫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地步,百姓不相信中醫,加上國外西藥製造商的不斷惡意宣傳,最後中醫基本淪為了一種保健方式,而不是治病的醫術了。
中醫在國內處境尷尬,反倒是在國外得到了大勢發展,改名換姓變成了韓國的韓醫、日本的漢醫。
正因為知道這些,所以程宇華就想趁著現在古籍大部都還存在,將之集中起來,合各流派之長,盡快完成中醫理論的編寫,隻有這樣,才能讓中醫得到大發展,能夠更好的傳承下去,而由於中醫理論的混雜導致了學習不易,民間中醫師嚴重缺乏,而西醫看病費用又太高,這樣一來,百姓就是生病了,也得不到很好的醫治。隻有中醫得到大發展,開花結果,百姓才能得到實惠。
因此,他對於華新的很多觀點都是很讚同的,更何況,當初他暈過去還是對方救過來的呢,父親稱傳民現在的療養也是華新負責,可以說,他的整個家族都是中醫的受益者。
在聽了華新關於中醫現狀的介紹後,程宇華問道:“華老,你認為現在中醫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什麽?’
“殿下,現在最急需的就是號召各流派將自己的經驗拿出來共享,總結各自的優劣,然後編寫中醫的教學大綱,隻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像西醫學校那樣成批的培養中醫人才,隻有中醫師多了,才會有更多的人來豐富中醫理論,促進相關學術的繁榮。”這個問題其實在華新的腦子裏想了很長的時間了,幾乎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出來,而且語氣都帶著急切。
看到麵前這個老人心急的樣子,程宇華也知道他確實是憂心老祖宗留下來的這門技藝。自己不管是為了成全老人的一個心願也好,還是為了民族精粹的發展也好,都要好好思考一番,采取有效的措施來解決中醫的發展問題。
隻是對於專業的問題,程宇華向來都是先聽專業人員的意見,自己雖然關注中醫,但是畢竟不是專業人員,不了解其中的很多實際問題,這樣就很難提出切合實際的辦法。而隻有常年沉浸在自己專業裏麵的人,才會有足夠的認識來提出看法和意見。
因此,程宇華在說出自己的意見前向華新問道:“華老,依你的意見,政府應該怎麽做才能很好的幫助你們中醫界解決問題?”
聽到程宇華說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華新立即興奮起來,連滿是皺紋的臉上似乎都紅潤了起來。他來的目的就是這個,因為單靠他一個人實在是沒有很好的辦法,而且他也想不出什麽具體的辦法來。
“殿下,其實現在很多人也知道中醫的現狀,也想解決問題,隻是囿於流派之見,很多他們珍藏的流派經典都被視為珍寶,幾十年的行醫經驗更是被視為秘密,輕易不示人,害怕流傳出去影響他們的生存。而政府隻要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相信他們還是很樂意為了中醫發展而出心出力的。不會像現在這樣憂心的人多,而真正願意來解決問題的人少。至於政府如何讓來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老朽還真不知道。”
程宇華沒想到華新隻是從專業的角度提出了籠統的辦法,那就是讓各流派將各自珍藏的中醫古籍和經驗拿出來共享,而把怎樣讓他們願意拿出來的辦法丟給了他。
最後程宇華也想明白了,老人一輩子都在研究中醫,研究怎樣治病,沒有從政經曆,缺少從行政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要他說出具體的辦法,還真是有點為難他了。還不如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讓他從一個中醫從業人員的角度來思考可不可行來的管用。
“華老,這樣吧,對於中醫我也有一些看法,我說出來,你幫我看一下可不可行。”
“殿下,老朽洗耳恭聽。”華新也知道他今天來得有點貿然,可是他確實是心裏著急。現在聽到程宇華有想法,這讓他的心裏鬆了一口氣。
“對於那些各流派珍藏的古醫籍,政府可以動員他們先拿出來印刷,完後原封不動的還給他們,絕對不會占為己有。對於他們自己總結的行醫經驗,政府可以幫助他們拿出來著書立說。對於那些對中醫發展做出大貢獻的人,政府可以給他們授予一個名號。另外,由政府組織相關人員一起編撰中醫理論係列書籍,並且明確指明這些書籍將會作為官方教材使用。我暫時就想到這些,華老你看怎麽樣?”程宇華一口氣將自己的辦法全部說完,他相信一旦這些措施一公布出去,必然會受到哪些老中醫的響應。
“妙啊,殿下,這幾條已經足夠讓那些敝帚自珍的家夥瘋狂的了,政府幫助他們著書立說,授予名號,如果讓他們知道還有這等好事,他們絕對會心甘情願的將所有東西拿出來的。”華新聽到程宇華的辦法,確實是激動的不行,這幾條哪一條都能讓別人欣喜若狂的了,因為這時候印刷不易,成本太高,而且由政府出麵幫他們著書立說,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這足以讓他們名留青史了。
“華老,那就這樣,你先將我剛才的那幾條公布出去,然後再和其他人一起商量個章程給我,我會通知教育部和文化部協助你的。”這時候程宇華意識到這何嚐不是對古籍的一種保護,自己完全可以將範圍擴大到所有古籍,每本古籍不需要翻印太多,政府不用付出太多錢,就可以講那些古籍全部翻印一遍保存起來了。
華新心滿意足的走了,程宇華也叫來劉玉林,將自己剛才的想法寫下來,要他派人將之送到文化部去。
等劉玉林再次回來的時候,寇誠也跟著他一起進來了。看到寇誠,程宇華心中頓時一緊,立時想到了在香港即將開始的談判,難道是法國在場外使暗招了?
等寇誠報告完,程宇華才明白,不是談判出了問題,而是兩千公裏外的荷蘭人出現異動。
自上次南寧政府幫助蘭芳趕走漢奸劉阿生父子,並且經過一年時間打敗荷蘭人後,蘭芳地域擴充很快,攻占了荷蘭人的據點坤甸,將荷蘭人趕到了蘇卡達納以南。之後蘭芳統一周邊的所有華人勢力,兼並土著王國,將首府東萬律改名為坤甸,仿照南寧建立現代共和國政府體係。
由於清廷管轄的百姓不斷的越境遷移到南寧境內,導致南寧的人口大漲,土地緊張,最後程傳民轉換政策,將越境過來的百姓轉移至蘭芳。
經過幾年的努力,蘭芳人口從當初的幾萬人增加到現在的四十萬人,建立了從農業到工業的經濟體係,國力大漲。但是荷蘭人一直不甘心,試圖再次北上,隻是害怕南寧插手,所以隻好等待機會。
自南寧和法國的戰爭開始後,荷蘭人欣喜若狂,認為他們反攻的機會到了。他們一邊籌集物資,向蘇卡達納增兵,一邊觀察越南戰場上的局勢變化。讓荷蘭人沒有想到的是,還沒等他們做好戰爭準備,就傳來了法國海陸軍大敗的消息。
做了這麽多準備,結果又是一場空歡喜,荷蘭人一氣之下,利用一批物資鼓動東部與蘭芳接壤的土著王國,調集一萬多人於昨天進攻蘭芳。
程宇華接到消息的時候,雙方正在蘭芳西部邊境的新蘭大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