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程宇華還以為緬甸王錫袍派人來談判,隻是單純的為了接受既成事實,然後多少要點好處,畢竟以緬甸的實力,根本就奈何不了自己。
然而等接到了緬甸向密支那增兵的報告後,程宇華就有點迷糊了,既然都要接受事實了,還派這麽多援兵幹什麽,要說預防萬一還情有可原,可是看緬甸的架勢,倒像是來拚命的,要不然也用不著派五萬人了,加上密支那前線原有的軍隊,一共都快要有十萬人了,這可不像是來服軟談判的。
緬甸這一前一後相互矛盾的舉動,著實讓程宇華感到一頭霧水,在沒弄清楚對方的意圖之前,他也不好給陸榮廷下達具體的談判方案,隻好要求陸榮廷盡快弄清楚緬甸的目的上報。
緬甸雖然與南寧相鄰,但是卻由於緬北猶如一團亂麻的局勢,讓雙方基本上就沒有太多交往,程宇華除了能通過軍情局上報的報告對緬甸有所了解外,就是腦子裏存在的後世記憶了。但是軍情局在緬甸發展時間尚短,能夠打聽到的消息很有限,而後世的記憶在現在又沒有什麽用,畢竟年代隔得太遠,如果沒有其他情報的佐證,就基本沒有什麽參考價值。所以程宇華對緬甸現在的局勢基本就是一抹黑。
程宇華將電報遞給許言諍之後,右手摸著下巴想了一下,然後向寇誠問道:“寇局長,根據你的了解,那個坤沙說的情況有多少是真實的?”
“殿下,他說的緬甸情況基本都是真實的,所以錫袍作出這樣的決定也就合乎情理了。”很顯然,寇誠在來之前,就對電報上所說的情況進行了評估,要不然他也不會直接下了這樣的結論。
一般來說,除非他們認為有必要,要不然情報部門是不會在決策者麵前輕易下結論的,他們隻負責搜集和提供情報,至於決策者根據這些情報會作出什麽樣的決定,就跟他們無關了。這也是情報部門的生存之道,否則就會犯大忌。
聽了寇誠的回答,程宇華又摸著下巴來回走了起來。
程宇華隻記得在原來的曆史上,英國是在1885年發動了滅緬戰爭,至於當時緬甸的政局和軍事實力,英國前期的準備和戰爭過程,他都不是很了解。這就導致了他在緬甸問題上的滯後性,不能像去年在越南與法國對抗時的料敵先機。所以他現在嚴重依賴軍情局的情報,多次催促寇誠加強對緬甸局勢的情報搜集。隻是情報部門有他們自己的特殊性,並不是你想怎麽樣就能怎麽樣的。
雖然寇誠現在能夠提供的情報依然有限,但是如果加上這份電報的話,那麽程宇華已經可以肯定幾件事情了。第一,緬甸確實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如果自己不提供幫助的話,那麽他們很難擋住英國人的進攻。第二,英國人要提前發動戰爭了,誘因就是自己在山南的動作,這讓英國人有了危機感,不能再跟以前那樣溫水煮青蛙似的蠶食了。第三,緬甸想以緬北為代價,換取武器裝備等方麵的支持。
得出了這幾個結論,程宇華也就心裏有數了,對接下來的談判也有了腹案。
此時許言諍也看完了電報,放下電報紙對程宇華建議道:“殿下,我們最好跟處理越南的方法一樣,給緬甸提供支持,幫助他們擋住英國人,不讓英國人靠近我們的本土。”
許言諍的建議確實也是程宇華此時在想的,他可是打算將新設立的山南總督區當本土看待的,那裏將是未來保衛西藏的屏障。而且如果有可能的話,他還想盡力打通在印度洋的出海口,這對於今後西南的發展尤為重要。
如果真的讓英國人吞並了緬甸,不僅今後印度洋的出海口變得渺茫,而且還會直接危及到本土和西藏,影響今後的北伐。所以無論如何也要阻止英國人的野心。
既然想通了緬甸的局勢變化,而且也做出了決定,程宇華也就不再猶豫了,現在留給緬甸的時間可不多了。所以他直接對寇誠下起了命令:“寇局長,你通報陸榮廷,答應緬甸的要求,不過我們必須要將山南的控製區擴大到......”
說到這裏,他走到牆上掛著的緬甸地圖前,審視了一番接著說道:“山南控製區擴大到道彭揚-莫寧-南塔一線,這是底線,要是能多爭取就盡力爭取,我不會嫌多。”為了表示自己的重視,程宇華還親自拿指示棒,在地圖上劃出了自己說的那條線。
程宇華的這條線可不是盲目劃的,就在這條線的偏北一點,就有緬甸翡翠的主產區,可以說,隻要拿到了這些地區,那麽就拿到了後世緬甸翡翠產地的90%,剩下的10%在後世金三角一帶,產量不多,品質也不高,已經不足為慮了。
翡翠在中國玉石珠寶界的地位,程宇華可是太清楚了,既然現在有機會直接將產地拿過來,他自然不會客氣,他可不想讓這麽重要的一條財路跑掉。雖然現在也陸續發現了一些翡翠,但是還沒有達到後世的開采規模,很多都是偶然間發現,如果不趁著現在還沒有受到重視的時候拿到手,那麽以後可就沒有這麽好的機會了。
許言諍、寇誠雖然不知道程宇華此時的小心思,但是對於程宇華的要求可不覺得過分。密支那以北早已被控製,現在隻是將防線往南移一百多公裏,而且這些地盤南寧也不白拿,而是會拿武器裝備,甚至是與英國麵對麵的交鋒來換。
說完南寧的要求,程宇華接著說到了準備給予緬甸的幫助:“這些地盤我們直接拿武器換,讓陸榮廷把握住尺度,最多給老式步槍五萬隻,山炮兩百門。至於緬甸那邊如何避開英國的注意力,你們軍情局和他們去協商。軍事教官和武器的調撥,我會通知趙恒配合的。就這麽多,你先將我的要求發給陸榮廷,讓他與緬甸方麵展開談判。”
寇誠點了點頭,隨後去了王府的電報室。那裏是最近的通訊地點。
交代完寇誠的任務,程宇華隨後轉向許言諍說道:“估計談判馬上就能有結果,許大人,通知山南政務官郭子榮,要他加快接收移民的速度,而且還要照顧到公路的建設。如果以後緬甸的局勢一旦有變,我們也好快速應對。唔......,你回去問問餘磊,到山南的鐵路到底什麽修通,如果辦不到的話,我會讓蘭芳送一批土著過來。”
聽到程宇華居然打算采取老辦法,用蘭芳土著來修築那裏的鐵路,許言諍就不由的心裏一緊,勸道:“殿下,確實也怪不得餘大人,那裏實在是地形太過複雜,要修通鐵路,不是架橋就是打隧道。而且以現在的條件,最好還是不要再拿土著來修鐵路了,一旦傳出去,政府肯定會被千夫所指。”
這些情況程宇華自然了解,隻是他實在是受不了現在鐵路的修建速度,眼看著緬甸就要局勢大變,那些土泥公路光是移民都應付不過來,更別說應付以後可能出現的軍事需要了。
程宇華又來回轉了幾圈,隨後停下來說道:“告訴餘磊,不必照顧什麽居民點和城市了,看地形修路,能繞就繞,寧可讓線路延長,也不要像現在這樣整天鑽隧道,架鐵橋了。我會通知部隊派工兵過去,幫他們爆破,實在繞不過的小山包和山崖,就是拿炸藥炸也要盡快修過去。”
程宇華剛說完,許言諍就接口道:“殿下,如果不照顧一下居民點和城市,那這些鐵路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是不是盡量照顧一下。”如果真的像程宇華所說的那樣,那麽費了大力氣修的鐵路就真的隻為了軍事目的了。這對山南以後在建設上的幫助勢必會大大縮水。作為首相,許言諍可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出現。
聽了許言諍的建議,程宇華稍一沉吟就同意了,不過他還是部分堅持道:“能照顧就照顧,不要特別在意,山南原有的那些居民點和城市,我們不要看得太重,鐵路修起來了,完全可以在合適的地點另外修建居民點。”
見到程宇華退了一步,許言諍也就不再堅持了,再說緬北的那些現有居民點確實條件不是太好,很多都是依山而建,肯定會限製到城市將來的發展,如果打破格局,從新選擇擁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地方修建居民點,確實不失一個好辦法。至於其中的得與失,就要等時間來驗證。
程宇華之所以要堅持,就是因為山南很多地方,包括本土的很多城市都不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當初由於時代的局限性,誰都不會想到以後的城市會大規模擴大,擇址建城的時候大多隻照顧到防禦和取水的便利,根本沒有考慮到今後的城市發展。
程宇華有時候都想將部分地理位置不佳的居民點撤銷移民了事,免得將來還要花大代價,去修通那些地方的鐵路或者公路,不過這麽做花費實在不小,政府負擔不起,最後隻好作罷。
然而等接到了緬甸向密支那增兵的報告後,程宇華就有點迷糊了,既然都要接受事實了,還派這麽多援兵幹什麽,要說預防萬一還情有可原,可是看緬甸的架勢,倒像是來拚命的,要不然也用不著派五萬人了,加上密支那前線原有的軍隊,一共都快要有十萬人了,這可不像是來服軟談判的。
緬甸這一前一後相互矛盾的舉動,著實讓程宇華感到一頭霧水,在沒弄清楚對方的意圖之前,他也不好給陸榮廷下達具體的談判方案,隻好要求陸榮廷盡快弄清楚緬甸的目的上報。
緬甸雖然與南寧相鄰,但是卻由於緬北猶如一團亂麻的局勢,讓雙方基本上就沒有太多交往,程宇華除了能通過軍情局上報的報告對緬甸有所了解外,就是腦子裏存在的後世記憶了。但是軍情局在緬甸發展時間尚短,能夠打聽到的消息很有限,而後世的記憶在現在又沒有什麽用,畢竟年代隔得太遠,如果沒有其他情報的佐證,就基本沒有什麽參考價值。所以程宇華對緬甸現在的局勢基本就是一抹黑。
程宇華將電報遞給許言諍之後,右手摸著下巴想了一下,然後向寇誠問道:“寇局長,根據你的了解,那個坤沙說的情況有多少是真實的?”
“殿下,他說的緬甸情況基本都是真實的,所以錫袍作出這樣的決定也就合乎情理了。”很顯然,寇誠在來之前,就對電報上所說的情況進行了評估,要不然他也不會直接下了這樣的結論。
一般來說,除非他們認為有必要,要不然情報部門是不會在決策者麵前輕易下結論的,他們隻負責搜集和提供情報,至於決策者根據這些情報會作出什麽樣的決定,就跟他們無關了。這也是情報部門的生存之道,否則就會犯大忌。
聽了寇誠的回答,程宇華又摸著下巴來回走了起來。
程宇華隻記得在原來的曆史上,英國是在1885年發動了滅緬戰爭,至於當時緬甸的政局和軍事實力,英國前期的準備和戰爭過程,他都不是很了解。這就導致了他在緬甸問題上的滯後性,不能像去年在越南與法國對抗時的料敵先機。所以他現在嚴重依賴軍情局的情報,多次催促寇誠加強對緬甸局勢的情報搜集。隻是情報部門有他們自己的特殊性,並不是你想怎麽樣就能怎麽樣的。
雖然寇誠現在能夠提供的情報依然有限,但是如果加上這份電報的話,那麽程宇華已經可以肯定幾件事情了。第一,緬甸確實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如果自己不提供幫助的話,那麽他們很難擋住英國人的進攻。第二,英國人要提前發動戰爭了,誘因就是自己在山南的動作,這讓英國人有了危機感,不能再跟以前那樣溫水煮青蛙似的蠶食了。第三,緬甸想以緬北為代價,換取武器裝備等方麵的支持。
得出了這幾個結論,程宇華也就心裏有數了,對接下來的談判也有了腹案。
此時許言諍也看完了電報,放下電報紙對程宇華建議道:“殿下,我們最好跟處理越南的方法一樣,給緬甸提供支持,幫助他們擋住英國人,不讓英國人靠近我們的本土。”
許言諍的建議確實也是程宇華此時在想的,他可是打算將新設立的山南總督區當本土看待的,那裏將是未來保衛西藏的屏障。而且如果有可能的話,他還想盡力打通在印度洋的出海口,這對於今後西南的發展尤為重要。
如果真的讓英國人吞並了緬甸,不僅今後印度洋的出海口變得渺茫,而且還會直接危及到本土和西藏,影響今後的北伐。所以無論如何也要阻止英國人的野心。
既然想通了緬甸的局勢變化,而且也做出了決定,程宇華也就不再猶豫了,現在留給緬甸的時間可不多了。所以他直接對寇誠下起了命令:“寇局長,你通報陸榮廷,答應緬甸的要求,不過我們必須要將山南的控製區擴大到......”
說到這裏,他走到牆上掛著的緬甸地圖前,審視了一番接著說道:“山南控製區擴大到道彭揚-莫寧-南塔一線,這是底線,要是能多爭取就盡力爭取,我不會嫌多。”為了表示自己的重視,程宇華還親自拿指示棒,在地圖上劃出了自己說的那條線。
程宇華的這條線可不是盲目劃的,就在這條線的偏北一點,就有緬甸翡翠的主產區,可以說,隻要拿到了這些地區,那麽就拿到了後世緬甸翡翠產地的90%,剩下的10%在後世金三角一帶,產量不多,品質也不高,已經不足為慮了。
翡翠在中國玉石珠寶界的地位,程宇華可是太清楚了,既然現在有機會直接將產地拿過來,他自然不會客氣,他可不想讓這麽重要的一條財路跑掉。雖然現在也陸續發現了一些翡翠,但是還沒有達到後世的開采規模,很多都是偶然間發現,如果不趁著現在還沒有受到重視的時候拿到手,那麽以後可就沒有這麽好的機會了。
許言諍、寇誠雖然不知道程宇華此時的小心思,但是對於程宇華的要求可不覺得過分。密支那以北早已被控製,現在隻是將防線往南移一百多公裏,而且這些地盤南寧也不白拿,而是會拿武器裝備,甚至是與英國麵對麵的交鋒來換。
說完南寧的要求,程宇華接著說到了準備給予緬甸的幫助:“這些地盤我們直接拿武器換,讓陸榮廷把握住尺度,最多給老式步槍五萬隻,山炮兩百門。至於緬甸那邊如何避開英國的注意力,你們軍情局和他們去協商。軍事教官和武器的調撥,我會通知趙恒配合的。就這麽多,你先將我的要求發給陸榮廷,讓他與緬甸方麵展開談判。”
寇誠點了點頭,隨後去了王府的電報室。那裏是最近的通訊地點。
交代完寇誠的任務,程宇華隨後轉向許言諍說道:“估計談判馬上就能有結果,許大人,通知山南政務官郭子榮,要他加快接收移民的速度,而且還要照顧到公路的建設。如果以後緬甸的局勢一旦有變,我們也好快速應對。唔......,你回去問問餘磊,到山南的鐵路到底什麽修通,如果辦不到的話,我會讓蘭芳送一批土著過來。”
聽到程宇華居然打算采取老辦法,用蘭芳土著來修築那裏的鐵路,許言諍就不由的心裏一緊,勸道:“殿下,確實也怪不得餘大人,那裏實在是地形太過複雜,要修通鐵路,不是架橋就是打隧道。而且以現在的條件,最好還是不要再拿土著來修鐵路了,一旦傳出去,政府肯定會被千夫所指。”
這些情況程宇華自然了解,隻是他實在是受不了現在鐵路的修建速度,眼看著緬甸就要局勢大變,那些土泥公路光是移民都應付不過來,更別說應付以後可能出現的軍事需要了。
程宇華又來回轉了幾圈,隨後停下來說道:“告訴餘磊,不必照顧什麽居民點和城市了,看地形修路,能繞就繞,寧可讓線路延長,也不要像現在這樣整天鑽隧道,架鐵橋了。我會通知部隊派工兵過去,幫他們爆破,實在繞不過的小山包和山崖,就是拿炸藥炸也要盡快修過去。”
程宇華剛說完,許言諍就接口道:“殿下,如果不照顧一下居民點和城市,那這些鐵路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是不是盡量照顧一下。”如果真的像程宇華所說的那樣,那麽費了大力氣修的鐵路就真的隻為了軍事目的了。這對山南以後在建設上的幫助勢必會大大縮水。作為首相,許言諍可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出現。
聽了許言諍的建議,程宇華稍一沉吟就同意了,不過他還是部分堅持道:“能照顧就照顧,不要特別在意,山南原有的那些居民點和城市,我們不要看得太重,鐵路修起來了,完全可以在合適的地點另外修建居民點。”
見到程宇華退了一步,許言諍也就不再堅持了,再說緬北的那些現有居民點確實條件不是太好,很多都是依山而建,肯定會限製到城市將來的發展,如果打破格局,從新選擇擁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地方修建居民點,確實不失一個好辦法。至於其中的得與失,就要等時間來驗證。
程宇華之所以要堅持,就是因為山南很多地方,包括本土的很多城市都不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當初由於時代的局限性,誰都不會想到以後的城市會大規模擴大,擇址建城的時候大多隻照顧到防禦和取水的便利,根本沒有考慮到今後的城市發展。
程宇華有時候都想將部分地理位置不佳的居民點撤銷移民了事,免得將來還要花大代價,去修通那些地方的鐵路或者公路,不過這麽做花費實在不小,政府負擔不起,最後隻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