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做到,或者要讓vc們認識到,我們的公司就是目前最好的項目。這個圈子裏的一個明規則就是同一個項目會有很多vc來看甚至競爭,同樣vc們也會對同一類的項目做比較:哪個公司是當前投資的最好選擇?如果讓他們認為我們就是最好的選擇,那就非常棒了!一旦有數家vc來競爭,屆時我們選擇的就不光是錢了,還要看他們能夠給我們帶來哪些附加值,能提供什麽樣的增值服務。別小瞧這些軟實力,在同質化競爭中,它們往往會成為關鍵棋子。”
秦方遠在小白板上寫寫畫畫,不時做著手勢,這種**高漲的情緒像流感一樣迅速感染了大家,底下的人聽得如癡如醉。張家紅更是聽得心花怒放,這一天,她認為是她創辦銘記傳媒以來最快樂的一天,與年輕人在一起,連不惑之年的自己也充滿著活力。
不過,她還沒有弄明白,怎麽判斷公司值錢,值多少錢?
說到估值這個話題,秦方遠與石慶不約而同地互相看了一眼,他們同時想到了一個場景,就是在同學聚會時說到的估值案例,有些想笑,但刻意掩飾住了,畢竟今天這個場合笑場不合時宜。其實那不是笑話,而是一個鮮活的案例。一個企業老板融資,投資者跟他談估值,什麽p/e估值法、p/s估值法,怎麽算,他都覺得虧。他幹脆對投資人說:別跟我談您那估值方法,俺從小數學不好,隻會加減乘除。價格這玩意兒就是談出來的,要不俺跟您講講俺的算賬方法?俺公司這地比買的時候翻了5倍,俺這品牌前陣子找專業評估公司估了10個億,這些賬上都沒記。還有,比俺公司還小的同行已上市了,市盈率50倍,俺沒上市就算對折也還25倍呢!
秦方遠正正神色,說:“判斷一個公司的價值,主要有三個關鍵點:一是淨資產收益率,簡單地講就是公司的盈利能力,投入1塊錢進去,能夠在多長時間獲得多大的回報。這也是判斷一個公司健康狀況的指標。二是增長性,vc們之所以近些年來瘋狂地投資戶外媒體、tmt(telemunication,media,technology,電信、媒體和科技)行業,就是看中了它們的爆發性,也就是成長性。根據我對公司現有財務數據的分析,公司過去三年來的增長率在150%以上,非常不可思議!”
這麽高!張家紅本能地和財務經理對視一眼,心照不宣,剛剛有點兒亢奮的心情立即黯淡了下來。不過,張家紅內心還是暗爽了一把,畢竟這個剛剛長到快3歲的孩子,在大夫檢查了個遍後說健康,未來堪成大器。小孩子嘛,雖然有些三病兩痛的,隻要本質健康就行。連專業人士都說未來了不得那就了不得唄,管他什麽基因缺陷還是啥的,這社會有病的人多著呢,不照樣熙熙攘攘的嘛。
不過,秦方遠接著的一番話讓張家紅心裏很著急:“判斷一家公司的價值還有一個關鍵指標,就是風險控製能力。對於銘記傳媒而言,風險控製無非兩塊:一是開發成本,液晶屏市場價格的浮動。大量采購液晶屏是公司的主要成本之一。二是對資源的占有率及穩定性。能開發多少家高檔寫字樓?這些客戶簽約年限能有多長?到期後物業不續簽,或者續簽但大漲租賃成本怎麽辦?這些都是公司風險控製的關鍵點。也許,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就像一個人被人扒光了衣服,看得透亮透亮,張家紅邊聽秦方遠講解邊思維飄散。畢竟,張家紅是個聰明人,她在心裏暗喜:就我們這些草根,哪想得到這些東西?哪懂這個啊?
她更關心的是,投資方會出個什麽價格,怎麽樣估值比較合適。
這是秦方遠的長項,在華爾街的時候,他研究過歐美創業企業,也研究過中國本土企業,歐美偏重於研發,而中國偏重於市場。
秦方遠耐心地給大家解釋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三大體係。
“企業價值評估是一項綜合性的資產、權益評估,是對特定目的下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價值或部分權益價值進行的分析、估算。目前國際上通行的評估方法主要分為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場法三大類,有的還增加了淨資產法。”
“成本法應該就是計算對公司投入了多少,然後就估值為多少吧?”胡冬妹比秦方遠年長五六歲,她不恥下問了。
“有道理。簡單講就是,你把公司做到目前這個狀況花了多少錢?或者說別人需要花費多少錢才能做到你目前的水平?
“成本法是最保守的方法,在目標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基礎上,通過合理評估企業各項資產價值和負債,從而確定評估對象的價值。理論基礎在於任何一個理性人對某項資產的支付價格將不會高於重置或者購買相同用途替代品的價格。主要方法為重置成本(成本加和)法。”
得到秦方遠的表揚,胡冬妹也就不顧年紀的差異,表現得很好學:“那誰同意這樣評估?僅僅考慮錢,還應該考慮人力、資源和知識產權的投資啊!有道是沒有功勞有苦勞,像外麵那些人,人家的大好青春時光白白浪費進來不計價啊!”
秦方遠接著胡冬妹的話說:“比這個估值方法更不能接受的是淨資產法。”
眾人都睜大眼睛等待秦方遠繼續說下去,還有什麽方法比成本法更糟糕的?
“這種方法完全不考慮公司的發展前景、市場地位、團隊甚至知識產權等因素的價值,尤其是對於互聯網、谘詢公司等輕資產的公司,這種方法的估值結果是非常可笑和令人難以接受的。”
石慶在秦方遠說話的間隙,給他做了個鬼臉,意思是趕緊往下進行,別賣弄了。同窗多年心意還是相通的,秦方遠也衝著他努了努嘴。
張家紅這時插話說:“炒股不是講究市盈率嗎?這個是vc們關注的,也是常用的吧?”前段時間跟vc們接觸多了,張家紅也學會了一兩個專業詞語,比如這個市盈率。
秦方遠趁機抬舉了一下張家紅:“張總,您說得對,現在資本市場上使用非常多的就是這個市盈率,概括地說就是收益法。p/e就是價格除以盈利,叫作市盈率。比如現在國內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有100倍,這個倍數是市場認可的。如果你的公司也跟這些上市公司各方麵差不多,理論上你也可以按照這個倍數來給自己的公司估值。比如你公司去年利潤1000萬元,公司估值就是10億元。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沒有上市,vc為了賺錢,在p/e倍數上會大打折扣,他願意給你10倍就不錯了。
“從理論上講,收益法通過將被評估企業預期收益資本化或折現至某特定日期來確定評估對象的價值。其理論基礎是經濟學原理中的貼現理論,即一項資產的價值是利用它所能獲取的未來收益的現值,其折現率反映了投資該項資產並獲得收益的回報率。收益法的主要方法包括貼現現金流量法(dcf)、內部收益率法(irr)、capm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eva(經濟附加值)估價法等。”
張家紅聽了就有些泄氣,說:“那根據我們前麵的淨利潤,恐怕估不了幾個錢。”
“先別急,張總,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給你開了一扇窗,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當我們發現p/e估值不合適的時候,市場又推出了一個估值方法,就是市場比較法。”秦方遠給張家紅減壓、鼓勁兒。
“市場比較法是最現實的方法,就是將評估對象與可參考企業或者在市場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業、股東權益、證券等權益性資產進行對比以確定評估對象的價值,其應用前提是假設在一個完全市場上相似的資產一定會有相似的價格。就如同在水果市場賣蘋果,一樣的品種,你的蘋果不可能比別人家的蘋果賣得貴很多。市場法中常用的方法是參考企業比較法、並購案例比較法。
“很顯然,對於我們銘記傳媒而言,市場比較法是非常適合我們的,有分眾傳媒、華視傳媒和航美傳媒等上市公司做比較;即使沒有上市的,也有炎黃健康傳媒做比較,這家做醫院液晶屏媒體的企業市值也不錯,有四家vc的兩輪投資。
“這些評估方法,各有關聯和利弊。收益法和成本法著眼於企業自身的發展狀況,不同的是收益法關注企業的盈利潛力,考慮未來收入的時間價值,是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的方法。因此,對於處於成長期或成熟期並具有穩定持久收益的企業而言,采用收益法比較合適。成本法則是切實考慮企業現有資產和負債,是對企業目前價值的真實評估,所以在涉及一個僅進行投資或僅擁有不動產的控股企業,以及所評估的企業的評估前提為非持續經營時,適宜用成本法進行評估。
“市場法區別於收益法和成本法,將評估重點從企業本身轉移至行業,完成了評估方法由內及外的轉變。市場法較之其他兩種方法更為簡便和易於理解,其本質在於尋求合適的標杆進行橫向比較,在目標企業屬於發展潛力型企業、同時未來收益又無法確定的情況下,市場法的應用優勢凸顯。”
張家紅聽得似懂非懂,隻覺得頭大:“能有直觀的案例嗎?”
秦方遠一聽,知道自己太書生氣了,根本用不著講那麽多,那麽詳細:“近幾年發生在國內的收購,比如國美花費36億元收購北京的大中電器,這就是溢價收購;而在美國,穀歌用了16.5億美元收購視頻網站youtube,這個網站當時不掙錢。也許這個比較不是很恰當,大中電器擁有數十家連鎖公司,雖然賣給國美獲得了高價,但是與輕資產的youtube比,我們就一目了然:youtube網站的估值是大中電器的三倍之多,憑什麽?是怎麽算出來的?”
石慶插嘴說:“華夏中鼎之前服務了一個項目,在細分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發展潛力非常大,而當時投資機構的估值是4000萬美元。在經過重新梳理業務、撥亮業務亮點之後,對該項目的估值為8000萬美元。最終,融資協議中的估值基本上是按照8000萬美元來計算的。”
秦方遠在小白板上寫寫畫畫,不時做著手勢,這種**高漲的情緒像流感一樣迅速感染了大家,底下的人聽得如癡如醉。張家紅更是聽得心花怒放,這一天,她認為是她創辦銘記傳媒以來最快樂的一天,與年輕人在一起,連不惑之年的自己也充滿著活力。
不過,她還沒有弄明白,怎麽判斷公司值錢,值多少錢?
說到估值這個話題,秦方遠與石慶不約而同地互相看了一眼,他們同時想到了一個場景,就是在同學聚會時說到的估值案例,有些想笑,但刻意掩飾住了,畢竟今天這個場合笑場不合時宜。其實那不是笑話,而是一個鮮活的案例。一個企業老板融資,投資者跟他談估值,什麽p/e估值法、p/s估值法,怎麽算,他都覺得虧。他幹脆對投資人說:別跟我談您那估值方法,俺從小數學不好,隻會加減乘除。價格這玩意兒就是談出來的,要不俺跟您講講俺的算賬方法?俺公司這地比買的時候翻了5倍,俺這品牌前陣子找專業評估公司估了10個億,這些賬上都沒記。還有,比俺公司還小的同行已上市了,市盈率50倍,俺沒上市就算對折也還25倍呢!
秦方遠正正神色,說:“判斷一個公司的價值,主要有三個關鍵點:一是淨資產收益率,簡單地講就是公司的盈利能力,投入1塊錢進去,能夠在多長時間獲得多大的回報。這也是判斷一個公司健康狀況的指標。二是增長性,vc們之所以近些年來瘋狂地投資戶外媒體、tmt(telemunication,media,technology,電信、媒體和科技)行業,就是看中了它們的爆發性,也就是成長性。根據我對公司現有財務數據的分析,公司過去三年來的增長率在150%以上,非常不可思議!”
這麽高!張家紅本能地和財務經理對視一眼,心照不宣,剛剛有點兒亢奮的心情立即黯淡了下來。不過,張家紅內心還是暗爽了一把,畢竟這個剛剛長到快3歲的孩子,在大夫檢查了個遍後說健康,未來堪成大器。小孩子嘛,雖然有些三病兩痛的,隻要本質健康就行。連專業人士都說未來了不得那就了不得唄,管他什麽基因缺陷還是啥的,這社會有病的人多著呢,不照樣熙熙攘攘的嘛。
不過,秦方遠接著的一番話讓張家紅心裏很著急:“判斷一家公司的價值還有一個關鍵指標,就是風險控製能力。對於銘記傳媒而言,風險控製無非兩塊:一是開發成本,液晶屏市場價格的浮動。大量采購液晶屏是公司的主要成本之一。二是對資源的占有率及穩定性。能開發多少家高檔寫字樓?這些客戶簽約年限能有多長?到期後物業不續簽,或者續簽但大漲租賃成本怎麽辦?這些都是公司風險控製的關鍵點。也許,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就像一個人被人扒光了衣服,看得透亮透亮,張家紅邊聽秦方遠講解邊思維飄散。畢竟,張家紅是個聰明人,她在心裏暗喜:就我們這些草根,哪想得到這些東西?哪懂這個啊?
她更關心的是,投資方會出個什麽價格,怎麽樣估值比較合適。
這是秦方遠的長項,在華爾街的時候,他研究過歐美創業企業,也研究過中國本土企業,歐美偏重於研發,而中國偏重於市場。
秦方遠耐心地給大家解釋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三大體係。
“企業價值評估是一項綜合性的資產、權益評估,是對特定目的下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價值或部分權益價值進行的分析、估算。目前國際上通行的評估方法主要分為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場法三大類,有的還增加了淨資產法。”
“成本法應該就是計算對公司投入了多少,然後就估值為多少吧?”胡冬妹比秦方遠年長五六歲,她不恥下問了。
“有道理。簡單講就是,你把公司做到目前這個狀況花了多少錢?或者說別人需要花費多少錢才能做到你目前的水平?
“成本法是最保守的方法,在目標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基礎上,通過合理評估企業各項資產價值和負債,從而確定評估對象的價值。理論基礎在於任何一個理性人對某項資產的支付價格將不會高於重置或者購買相同用途替代品的價格。主要方法為重置成本(成本加和)法。”
得到秦方遠的表揚,胡冬妹也就不顧年紀的差異,表現得很好學:“那誰同意這樣評估?僅僅考慮錢,還應該考慮人力、資源和知識產權的投資啊!有道是沒有功勞有苦勞,像外麵那些人,人家的大好青春時光白白浪費進來不計價啊!”
秦方遠接著胡冬妹的話說:“比這個估值方法更不能接受的是淨資產法。”
眾人都睜大眼睛等待秦方遠繼續說下去,還有什麽方法比成本法更糟糕的?
“這種方法完全不考慮公司的發展前景、市場地位、團隊甚至知識產權等因素的價值,尤其是對於互聯網、谘詢公司等輕資產的公司,這種方法的估值結果是非常可笑和令人難以接受的。”
石慶在秦方遠說話的間隙,給他做了個鬼臉,意思是趕緊往下進行,別賣弄了。同窗多年心意還是相通的,秦方遠也衝著他努了努嘴。
張家紅這時插話說:“炒股不是講究市盈率嗎?這個是vc們關注的,也是常用的吧?”前段時間跟vc們接觸多了,張家紅也學會了一兩個專業詞語,比如這個市盈率。
秦方遠趁機抬舉了一下張家紅:“張總,您說得對,現在資本市場上使用非常多的就是這個市盈率,概括地說就是收益法。p/e就是價格除以盈利,叫作市盈率。比如現在國內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有100倍,這個倍數是市場認可的。如果你的公司也跟這些上市公司各方麵差不多,理論上你也可以按照這個倍數來給自己的公司估值。比如你公司去年利潤1000萬元,公司估值就是10億元。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沒有上市,vc為了賺錢,在p/e倍數上會大打折扣,他願意給你10倍就不錯了。
“從理論上講,收益法通過將被評估企業預期收益資本化或折現至某特定日期來確定評估對象的價值。其理論基礎是經濟學原理中的貼現理論,即一項資產的價值是利用它所能獲取的未來收益的現值,其折現率反映了投資該項資產並獲得收益的回報率。收益法的主要方法包括貼現現金流量法(dcf)、內部收益率法(irr)、capm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eva(經濟附加值)估價法等。”
張家紅聽了就有些泄氣,說:“那根據我們前麵的淨利潤,恐怕估不了幾個錢。”
“先別急,張總,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給你開了一扇窗,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當我們發現p/e估值不合適的時候,市場又推出了一個估值方法,就是市場比較法。”秦方遠給張家紅減壓、鼓勁兒。
“市場比較法是最現實的方法,就是將評估對象與可參考企業或者在市場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業、股東權益、證券等權益性資產進行對比以確定評估對象的價值,其應用前提是假設在一個完全市場上相似的資產一定會有相似的價格。就如同在水果市場賣蘋果,一樣的品種,你的蘋果不可能比別人家的蘋果賣得貴很多。市場法中常用的方法是參考企業比較法、並購案例比較法。
“很顯然,對於我們銘記傳媒而言,市場比較法是非常適合我們的,有分眾傳媒、華視傳媒和航美傳媒等上市公司做比較;即使沒有上市的,也有炎黃健康傳媒做比較,這家做醫院液晶屏媒體的企業市值也不錯,有四家vc的兩輪投資。
“這些評估方法,各有關聯和利弊。收益法和成本法著眼於企業自身的發展狀況,不同的是收益法關注企業的盈利潛力,考慮未來收入的時間價值,是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的方法。因此,對於處於成長期或成熟期並具有穩定持久收益的企業而言,采用收益法比較合適。成本法則是切實考慮企業現有資產和負債,是對企業目前價值的真實評估,所以在涉及一個僅進行投資或僅擁有不動產的控股企業,以及所評估的企業的評估前提為非持續經營時,適宜用成本法進行評估。
“市場法區別於收益法和成本法,將評估重點從企業本身轉移至行業,完成了評估方法由內及外的轉變。市場法較之其他兩種方法更為簡便和易於理解,其本質在於尋求合適的標杆進行橫向比較,在目標企業屬於發展潛力型企業、同時未來收益又無法確定的情況下,市場法的應用優勢凸顯。”
張家紅聽得似懂非懂,隻覺得頭大:“能有直觀的案例嗎?”
秦方遠一聽,知道自己太書生氣了,根本用不著講那麽多,那麽詳細:“近幾年發生在國內的收購,比如國美花費36億元收購北京的大中電器,這就是溢價收購;而在美國,穀歌用了16.5億美元收購視頻網站youtube,這個網站當時不掙錢。也許這個比較不是很恰當,大中電器擁有數十家連鎖公司,雖然賣給國美獲得了高價,但是與輕資產的youtube比,我們就一目了然:youtube網站的估值是大中電器的三倍之多,憑什麽?是怎麽算出來的?”
石慶插嘴說:“華夏中鼎之前服務了一個項目,在細分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發展潛力非常大,而當時投資機構的估值是4000萬美元。在經過重新梳理業務、撥亮業務亮點之後,對該項目的估值為8000萬美元。最終,融資協議中的估值基本上是按照8000萬美元來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