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通告之後,事情已經沒有了任何回旋的餘地,當義憤填膺的人圍住了倭人使節的宅邸,此後王直出現,再之後官府頒布了文告之後,有一些人,不由倒吸了口涼氣。


    這些人正是各國官方或者非官方的使節。


    按理,使節就是使節,絕對是官方認定,授予了官職,絕無可能是野路子出身,隻是大明眼下是情況特殊,朝廷與各國的交往,往往都在藩貢體係的層麵,大明朝講究德澤四方,因此務虛的多,務實的少,你若是掰著指頭跟人家說金錢往來,說買賣,多半禮部和鴻臚寺的諸公們少不得要對你翻白眼。


    跟大明朝廷打不成交道,還有什麽人可以打交道?新政出來之後,直浙地區一下子成了焦點,表麵上,這隻是大明一隅之地,可是偏偏,人家和海路安撫使司,掌握了貿易經濟往來,甚至某種程度,還決定了許多邦國的興衰,這個時候,你要不要派駐人員,隨時和人家交涉?


    隻是無論是直浙總督衙門還是浙江巡撫衙門,又或者是南京六部,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圓滑,圓滑的意思就是絕不會授人以柄,各國的使節都跑來杭州,每日和直浙的地方衙門交涉,這還了得,這麽多禦使都眼巴巴的盯著,就等著你倒黴,巴不得找個由頭給你來兩板磚,假若樂於接受,這就是有病了。


    因此,一種新的體製出現,即所謂各國派出了使節,卻不承認這些使節的身份,這些人往往都是各國的貴族。或是皇族或者是實力派的親信,或是以番商的身份,又或者是遊學的身份,統統聚在杭州,結交直浙官員。疏通關係,同時建立聯絡點,給本國的一些來往人員提供一些便利。


    這些使節在杭州,往往一呆就是數年,而故國給予大量的經費,也給予他們一定拍板的權利。日子過得好不瀟灑。


    可是好日子之下,卻也隱藏著暗潮。


    大明朝這些年瘋狂的傾銷貨物,貿易不斷壯大,此時已經影響到了許多番邦的方方麵麵,就以安南國為例,原本大明朝對安南的影響。隻限於所謂的藩貢體係,安南承認大明乃天朝上邦,大明承諾安南為永不征伐之國,隔三差五相互遣使,今日你來宣讀上邦的一些旨意,明日我來上貢換取一些賞賜,表麵上其樂融融。其實還卻是相互疏遠。


    隻是現在不同了,海路安撫使司大量的貨物出現在了安南,引起安南達官貴人趨之若鶩,大量的紋銀外流不說,安南本土的一些生業也遭到了滅頂之災,與此同時,為了擴大貿易,安撫使司又購置土地,在安南國建設港口,修建貨棧。吸引不少安南貴族以及商賈與他們做買賣,合夥的在安南國大筆的掙銀子,其實表麵上,這似乎沒有什麽問題,畢竟吃虧的永遠都是安南國的下層人物。而某種意義來說,達官貴人們有了更多的明朝貨物選擇,甚至還可以合夥與海路安撫使司一起發財,可謂是一舉兩得。


    可是實際上,在安南國內,也照樣有反對派,而且氣勢不小,至少安南國王就隱隱是這些反對派的支持者,隻不過不敢公開而已。


    之所以如此,道理也很簡單,因為大家發現,隨著海路安撫使司的到來,大明朝在安南的影響逐漸加深,大明商品抵達之後,迅速形成了風尚,同時也讓安南內部,許多中小手工業者破產,而隨著商品成為所有人青睞的對象,文化和其他的影響也在與日俱增。


    其實在文化上,大明對安南一直都有影響,比如說在上層貴族之間,就以能說漢話和書寫漢字為榮,至於聖人的經典,也早在安南傳播,流傳也是不淺,甚至安南國的官方體製,也大多借鑒了明朝,不過交流隻限於如此,山寨嘛,能用就好,也不必去追根問底,研究這原創者是誰。


    可是現在不同了,因為海路安撫使司的出現,真正開始影響到了安南,在安南國內,由於商品的暢銷,致使相當一批人對大明的觀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一方麵,他們開始極度的崇拜大明朝,從前被廢止的漢語又逐漸開始流行起來,甚至一些貴族,以說漢語為榮,在家裏和子弟交流,也摒棄了此前的越南語,從前規定的官方文字,也不再被人遵守,至少許多大臣之間,索性用漢字修書通信。


    更可怕的是,由於海路安撫使司和一些達官貴人的聯係緊密,比如海路安撫使司的貨物,往往許多某些人經銷出去,而這些人某種程度上成為了海路安撫使司的代理人,畢竟這麽大塊的肥肉,其中的獲利可想而知,一般人是絕不可能觸碰到的,能觸碰到的,都是在安南有絕對影響力的人物。


    得了好處,交流又是頻繁,甚至有海路安撫使司下設的錦衣衛百戶所總旗抵達安南,剛剛到了地方,還未說明自己是來收攬情報又或者隻是來遊覽,就有無數的請柬遞來,以至於一些皇族子弟,竟也湊了趣,也不想想對方是什麽身份,隻曉得這個人在安撫使司的地位不低,便極盡拉攏。


    於是乎,安南國內新興的利益集團與海路安撫使司穿起了一條褲子,大家不但利益結合在了一起,通過交流之後,甚至在其他方麵,也有不少的接觸,安南國的水師將軍,就是其中最為明顯的例子,此人原本是給安南國保駕護航,結果這個家夥,幾乎每日都在安撫使司在安南建設的港口出沒,次次都是醉生夢死,和安撫使司的武官們把酒言歡,港口曾發生過一次針對安撫使司的暴亂,理由是安南的腳力嫌安撫使司的貨船給的腳力錢太低,根本沒有讓海路安撫使司出手,這位水師將軍就二話不說,帶兵將這群‘暴民’彈壓了下去,殺了數十個人才把事態平息下去,安南國王見狀,大為光火,正要準備收拾了這個將軍,誰曉得立即招致了不少重要人物的反對,甚至是安南王的叔父以及兩個國舅,就透過種種關係,告訴安南王,這位將軍並沒有犯錯,而且一旦處置,可能會引來麻煩。


    麻煩……


    安南王傻眼,豈有此理啊,這算個什麽事,我的地盤我做主,這安南還是孤王說了算?


    這時候,安南王終於意識到問題了,當然,他也怕麻煩,可是一旦有了戒心,自然而然,便悄悄的扶植出了一批鎖國派,現在雖然不敢翻臉,還不至於像倭國鎖國派那般一根筋,可是也在尋覓時機,想要趁機,給予所謂的‘開化派’致命一擊。


    各國或多或少,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大家之所以觀望,是因為像看看倭國這麽做之後會產生什麽後果,甚至有人暗中彈冠相慶,希望倭國做出一個好的表率。


    隻是直浙和安撫使司的態度,卻是一下子打消了他們所有的幻想。


    要動手了。


    於是許多人暗中往來,到處打聽消息,想看看大明朝,到底有多大的力量,而倭國能否頂住壓力,甚至許多人暗暗祈禱,希望倭國能禦敵於外,好好給海路安撫使司致命一擊。


    平倭的債券已經由如意錢莊放了出來,總計放債紋銀四百六十萬兩,假若安撫使司獲勝,受益驚人,一時之間,受到了爭相搶購,更可笑的是,不少倭商居然都在搶購之列,一些有關係的倭商,甚至委托人四處求購。


    這則消息,是明報放出來,到底可信不可信,卻是不好說,隻是一時,讓倭人成為了笑柄。


    不過據如意錢莊的人透露,確實有不少倭商購買了債券,其實對商賈來說,無所謂國界之分,隻要有盈利,便是現在明軍殺入倭國,四處燒殺劫掠,也和他們無關。曆史上,也確實有這樣的事發生,英國與荷蘭爭奪霸權,英國人發行對荷戰爭債券,荷蘭的商賈爭相采購,而英國人利用荷蘭人的銀子,隻因為英國人的債券受益更高,獲利最多,英國靠著荷蘭商賈們‘資助’,屢次大敗荷蘭,很快便將荷蘭掃入了曆史的垃圾堆。而荷蘭商賈們趁機大發其財,至於那些被英軍殺死的尋常百姓,染血疆場的荷蘭官兵,還有被毀壞的荷蘭城市以及港口,那就和他們沒有什麽關係了。


    海路安撫使司的力量驚人,其動員能力幾乎讓人咋舌,數百萬紋銀的軍費,居然隻在一夜之間,便已經籌集完畢,同時,這些銀子化為了無數的物資,又通過直浙繁忙和便利的水路,迅速的聚集起來,在寧波港,上百艘艦船裝滿了各種物資,無數的新軍早已穿戴一新登上了艦船。


    讓許多人咋舌的是,隻用了七天,七天之後,一萬七千編練的新軍,還有近兩萬的海路安撫使司水路官兵,以及數百艘艦船就已悉數籌備完畢,這樣的速度,空前絕後。(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t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士子風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上山打老虎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山打老虎額並收藏士子風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