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興起和厭噠帝國的覆滅突厥興起和厭噠帝國的覆滅公元世紀五十年代,中原北方強大的拓拔鮮卑人的北魏國家分裂為東西兩個王國,彼此征伐不已,無暇西顧;柔然、厭噠、吐穀渾等遊牧民族的政權彼此虎視眈眈,都想要獨霸西域,卻又都力有不逮——就在此時,另一個遊牧民族突厥人乘時興起,加入圖霸西域的群雄混戰,最終一掃柔然、厭噠,完成了對西域的統一。
西域是突厥汗國的發祥地,突厥建國初期,麵臨的最大的威脅是原來的宗主柔然汗國,在與柔然的戰爭中,突厥土門[《闕特勤碑》作bumin,故《草原帝國》作布明]可汗係的活動中心逐步遷移到了阿爾泰山以東的漠北草原地區,而阿爾泰山以西的故地則轉由土門之弟室點密[《闕特勤碑》作istami]繼承。
室點密雖然已經自稱可汗,但是他仍然尊奉東突厥土門係的木杆可汗為突厥汗國的大可汗,即突厥汗國全國的最高統治者,突厥汗國至少在名義上繼續保持著統一的狀態。
如果說統一漠北草原主要是由土門係的東突厥完成的話,那麽征服西域則主要是由室點密係的西突厥來完成的。
也正是由於西突厥完成了征服西域廣大地區的偉業,才使西突厥的始祖室點密可汗在突厥曆史上占據了與開國君主土門同等重要的地位[仍參見《闕特勤碑》東麵第13行],也為西突厥日後建立獨立的西突厥汗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但是由於這時突厥汗國還沒有分裂,所以西突厥征服西域的活動實際上也是整個突厥汗國對外征服活動的組成部分。
有關西突厥征服西域的過程,漢文史料較少。
如上文所述,世紀中葉時,對西域形勢影響最大的分別是柔然與厭噠兩種勢力,當突厥脫離柔然獨立的時候,厭噠人對西域的統治也比較薄弱。
這時分布在塔裏木盆地的西域城郭國家主要有焉耆、龜茲、疏勒、於闐等國,此外還有位於今吐魯番盆地的高昌國等。
對突厥人征服塔裏木盆地諸國的具體過程,文獻資料闕載,但是對突厥早期與高昌之間的關係,可以從高昌的《鞠斌造寺碑》中了解到一些情況。
高昌一直與突厥有著密切的關係。
突厥人遷往金山之前的居住地就是在“高昌國之北山”,也就是吐魯番盆地北麵的博格達山。
博格達山北麓的山穀間有大片水草豐美的牧場,而且直到近世仍然以盛產鐵礦知名。
當突厥部落後來在金山南麓發展起來之後,很快就與高昌發生了接觸。
據研究,突厥大約在554年(高昌王鞠□和平四年)進犯高昌國的北鄙,高昌國新興令鞠斌率兵抵禦,與突厥軍隊發生了小規模的接觸。
此後,高昌王死,鞠寶茂繼立為王。
鞠寶茂建昌元年(555),迫於突厥的壓力,遣鞠斌出使突厥,向西突厥密點密可汗求和,並與突厥“同盟結姻”,將突厥可汗之女嫁與高昌王鞠寶茂為妻。
最晚在55年1月2日之前,鞠寶茂和高昌國世子鞠乾固都接受了突厥的官爵,這表明鞠斌向西突厥求和,實際上是高昌臣服突厥的一個具體的行動。
西突厥征服塔裏木盆地諸國的情況不見文獻記載,但是從當時的形勢判斷,必定是在高昌國臣服之後,突厥出征厭噠之前,即大約在55年至558年之間。
實際上從5世紀80年代末年高車部叛離柔然獨立時起,柔然在西域的勢力就已經瀕臨破滅的局麵,到了世紀初年,柔然對西域的影響就已經基本結束了。
突厥興起之後,西突厥在西域本土麵臨的最大的敵人就是厭噠。
厭噠政權雖然隻是在名義上保持著對蔥嶺以東的西域地區的控製,但它在蔥嶺以西的地區還具有相當強大的勢力,西突厥要想鞏固對塔裏木盆地諸國的統治和向西發展,就注定要與厭噠發生衝突。
這時西域的形勢對厭噠是很不利的。
自從渡過阿姆河之後不久,聽險人便陷入了與薩珊波斯帝國之間曠日持久的戰爭,從5世紀20年代到世紀50年代,厭噠與波斯一直時斷時續,征戰不已。
對於突厥人來說,波斯帝國是他們進攻厭噠的天然盟友。
這樣一來,在世紀中葉時,厭噠政權麵臨著來自東西兩個方向的威脅。
在厭噠的東方,新興的突厥汗國正在全力向外擴張;而在它的西方,薩珊波斯這時正處在中興之主庫薩和一世(531一579)的統治之下。
庫薩和一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內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波斯帝國由此轉盛。
在外交方麵,他首先謀求與西方的拜占廷簽署和約,解除了來自西方的威脅;同時又積極與突厥取得聯係,希望能與突厥聯合,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厭噠,並進而消滅這個波斯帝國的宿敵。
對於正在積極向西方擴張的西突厥來說,這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良機,於是波斯與突厥一拍即合,迅速結成了反對厭噠的聯盟。
[關於兩國結盟擊滅厭噠的年代問題,實際上也花費了不少時間,阿拉伯曆史學家泰伯裏稱59年或570年率兵抵禦突厥人的波斯王子霍爾馬茲就是早年室點密與波斯結盟以後所納的突厥公主所生,由此上推,此王子年紀不大,但能統兵打仗應有十餘歲,則突厥與波斯結盟應該在555年左右。
相比之下,突厥與西魏通使在545年,土門大破柔然阿那瓌於552年。
]突厥進軍厭噠的活動,漢文史料缺載,隻是在《舊唐書突厥傳》中提到室點密統領十萬兵眾,平定了西域諸胡國。
波斯、希臘、亞美尼亞和阿拉伯史家等記載了這次戰爭。
據西方史料記載,在波斯與突厥聯兵進擊厭噠的戰役中,庫薩和一世親自統帥波斯大軍東進,而突厥方麵則由西突厥室點密可汗率軍西征。
突厥軍隊很快就攻略了阿姆河以北的厭噠屬國,甚至渡河南下,直搗厭噠國的都城(在今巴爾赫附近),摧毀了厭噠的主力部隊;而波斯軍隊則主要攻取了阿姆河以南的厭噠領土。
此後,波斯與突厥按照事前的約定,大致以阿姆河為界,瓜分了厭噠的領土:阿姆河以南歸波斯,而阿姆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則轉歸突厥所有。
這時大約是在558年稍前。
接著,室點密可汗率領的突厥軍隊又擊敗了阿瓦爾人和偽阿瓦爾人,並且在52一57年之間掃平了阿姆河以南的厭噠殘部,向西進剿逃散的偽阿瓦爾人,進而鞏固了突厥政權在阿姆河以北新占領地區的統治。
因為室點密平定西域、西征厭噠,功績卓著,所以他與土門一起,被突厥人尊奉為突厥汗國的開國始祖。
突厥與波斯聯盟,共同進攻厭噠時,庫薩和一世娶了突厥可汗室點密之女為妻,雙方建立了聯姻的關係。
但是突厥與波斯的聯盟並沒有保持多長的時間,到57年時,雙方因為絲織品貿易的問題而反目,兩國的聯盟關係宣告破裂。
這樣在厭噠政權滅亡之後不久,又形成了突厥與波斯對抗的局麵。
這時突厥人重施其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積極與波斯以西的拜占廷取得聯係,謀求與拜占廷共同夾擊波斯帝國。
不久,突厥軍隊揮師南下,渡過阿姆河,拓地直至罽賓[此處是指漢代到南北朝的罽賓國,即《大唐西域記》所記為迦畢試國,梵文kapiaya之對音,在喀布爾以北2公裏,興都庫什山脈以南,今日的阿富汗北部的巴格蘭城,曾為貴霜帝國的夏都。
唐代的罽賓國所指在克什米爾地區,《大唐西域記》記為迦濕彌羅國,梵文kāmira之對音,首都為pravarpura,漢譯拔邏勿拔布邏城,即今日印度克什米爾的斯利那加城。
],幾乎占據了原來屬於厭噠的全部領土。
而薩珊波斯帝國則在突厥汗國與拜占廷帝國的夾攻下日漸衰落,最終被阿拉伯人所消滅。
已結局|跳至
西域是突厥汗國的發祥地,突厥建國初期,麵臨的最大的威脅是原來的宗主柔然汗國,在與柔然的戰爭中,突厥土門[《闕特勤碑》作bumin,故《草原帝國》作布明]可汗係的活動中心逐步遷移到了阿爾泰山以東的漠北草原地區,而阿爾泰山以西的故地則轉由土門之弟室點密[《闕特勤碑》作istami]繼承。
室點密雖然已經自稱可汗,但是他仍然尊奉東突厥土門係的木杆可汗為突厥汗國的大可汗,即突厥汗國全國的最高統治者,突厥汗國至少在名義上繼續保持著統一的狀態。
如果說統一漠北草原主要是由土門係的東突厥完成的話,那麽征服西域則主要是由室點密係的西突厥來完成的。
也正是由於西突厥完成了征服西域廣大地區的偉業,才使西突厥的始祖室點密可汗在突厥曆史上占據了與開國君主土門同等重要的地位[仍參見《闕特勤碑》東麵第13行],也為西突厥日後建立獨立的西突厥汗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但是由於這時突厥汗國還沒有分裂,所以西突厥征服西域的活動實際上也是整個突厥汗國對外征服活動的組成部分。
有關西突厥征服西域的過程,漢文史料較少。
如上文所述,世紀中葉時,對西域形勢影響最大的分別是柔然與厭噠兩種勢力,當突厥脫離柔然獨立的時候,厭噠人對西域的統治也比較薄弱。
這時分布在塔裏木盆地的西域城郭國家主要有焉耆、龜茲、疏勒、於闐等國,此外還有位於今吐魯番盆地的高昌國等。
對突厥人征服塔裏木盆地諸國的具體過程,文獻資料闕載,但是對突厥早期與高昌之間的關係,可以從高昌的《鞠斌造寺碑》中了解到一些情況。
高昌一直與突厥有著密切的關係。
突厥人遷往金山之前的居住地就是在“高昌國之北山”,也就是吐魯番盆地北麵的博格達山。
博格達山北麓的山穀間有大片水草豐美的牧場,而且直到近世仍然以盛產鐵礦知名。
當突厥部落後來在金山南麓發展起來之後,很快就與高昌發生了接觸。
據研究,突厥大約在554年(高昌王鞠□和平四年)進犯高昌國的北鄙,高昌國新興令鞠斌率兵抵禦,與突厥軍隊發生了小規模的接觸。
此後,高昌王死,鞠寶茂繼立為王。
鞠寶茂建昌元年(555),迫於突厥的壓力,遣鞠斌出使突厥,向西突厥密點密可汗求和,並與突厥“同盟結姻”,將突厥可汗之女嫁與高昌王鞠寶茂為妻。
最晚在55年1月2日之前,鞠寶茂和高昌國世子鞠乾固都接受了突厥的官爵,這表明鞠斌向西突厥求和,實際上是高昌臣服突厥的一個具體的行動。
西突厥征服塔裏木盆地諸國的情況不見文獻記載,但是從當時的形勢判斷,必定是在高昌國臣服之後,突厥出征厭噠之前,即大約在55年至558年之間。
實際上從5世紀80年代末年高車部叛離柔然獨立時起,柔然在西域的勢力就已經瀕臨破滅的局麵,到了世紀初年,柔然對西域的影響就已經基本結束了。
突厥興起之後,西突厥在西域本土麵臨的最大的敵人就是厭噠。
厭噠政權雖然隻是在名義上保持著對蔥嶺以東的西域地區的控製,但它在蔥嶺以西的地區還具有相當強大的勢力,西突厥要想鞏固對塔裏木盆地諸國的統治和向西發展,就注定要與厭噠發生衝突。
這時西域的形勢對厭噠是很不利的。
自從渡過阿姆河之後不久,聽險人便陷入了與薩珊波斯帝國之間曠日持久的戰爭,從5世紀20年代到世紀50年代,厭噠與波斯一直時斷時續,征戰不已。
對於突厥人來說,波斯帝國是他們進攻厭噠的天然盟友。
這樣一來,在世紀中葉時,厭噠政權麵臨著來自東西兩個方向的威脅。
在厭噠的東方,新興的突厥汗國正在全力向外擴張;而在它的西方,薩珊波斯這時正處在中興之主庫薩和一世(531一579)的統治之下。
庫薩和一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內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波斯帝國由此轉盛。
在外交方麵,他首先謀求與西方的拜占廷簽署和約,解除了來自西方的威脅;同時又積極與突厥取得聯係,希望能與突厥聯合,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厭噠,並進而消滅這個波斯帝國的宿敵。
對於正在積極向西方擴張的西突厥來說,這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良機,於是波斯與突厥一拍即合,迅速結成了反對厭噠的聯盟。
[關於兩國結盟擊滅厭噠的年代問題,實際上也花費了不少時間,阿拉伯曆史學家泰伯裏稱59年或570年率兵抵禦突厥人的波斯王子霍爾馬茲就是早年室點密與波斯結盟以後所納的突厥公主所生,由此上推,此王子年紀不大,但能統兵打仗應有十餘歲,則突厥與波斯結盟應該在555年左右。
相比之下,突厥與西魏通使在545年,土門大破柔然阿那瓌於552年。
]突厥進軍厭噠的活動,漢文史料缺載,隻是在《舊唐書突厥傳》中提到室點密統領十萬兵眾,平定了西域諸胡國。
波斯、希臘、亞美尼亞和阿拉伯史家等記載了這次戰爭。
據西方史料記載,在波斯與突厥聯兵進擊厭噠的戰役中,庫薩和一世親自統帥波斯大軍東進,而突厥方麵則由西突厥室點密可汗率軍西征。
突厥軍隊很快就攻略了阿姆河以北的厭噠屬國,甚至渡河南下,直搗厭噠國的都城(在今巴爾赫附近),摧毀了厭噠的主力部隊;而波斯軍隊則主要攻取了阿姆河以南的厭噠領土。
此後,波斯與突厥按照事前的約定,大致以阿姆河為界,瓜分了厭噠的領土:阿姆河以南歸波斯,而阿姆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則轉歸突厥所有。
這時大約是在558年稍前。
接著,室點密可汗率領的突厥軍隊又擊敗了阿瓦爾人和偽阿瓦爾人,並且在52一57年之間掃平了阿姆河以南的厭噠殘部,向西進剿逃散的偽阿瓦爾人,進而鞏固了突厥政權在阿姆河以北新占領地區的統治。
因為室點密平定西域、西征厭噠,功績卓著,所以他與土門一起,被突厥人尊奉為突厥汗國的開國始祖。
突厥與波斯聯盟,共同進攻厭噠時,庫薩和一世娶了突厥可汗室點密之女為妻,雙方建立了聯姻的關係。
但是突厥與波斯的聯盟並沒有保持多長的時間,到57年時,雙方因為絲織品貿易的問題而反目,兩國的聯盟關係宣告破裂。
這樣在厭噠政權滅亡之後不久,又形成了突厥與波斯對抗的局麵。
這時突厥人重施其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積極與波斯以西的拜占廷取得聯係,謀求與拜占廷共同夾擊波斯帝國。
不久,突厥軍隊揮師南下,渡過阿姆河,拓地直至罽賓[此處是指漢代到南北朝的罽賓國,即《大唐西域記》所記為迦畢試國,梵文kapiaya之對音,在喀布爾以北2公裏,興都庫什山脈以南,今日的阿富汗北部的巴格蘭城,曾為貴霜帝國的夏都。
唐代的罽賓國所指在克什米爾地區,《大唐西域記》記為迦濕彌羅國,梵文kāmira之對音,首都為pravarpura,漢譯拔邏勿拔布邏城,即今日印度克什米爾的斯利那加城。
],幾乎占據了原來屬於厭噠的全部領土。
而薩珊波斯帝國則在突厥汗國與拜占廷帝國的夾攻下日漸衰落,最終被阿拉伯人所消滅。
已結局|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