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嘴!”


    “一派胡言!”


    “你這是長唐軍誌氣,滅大吐蕃威風!”


    小論一語落點,一片指責聲響起,聲音如同雷霆,差點把殿頂掀飛了。


    小論說的是實情,卻是不能給吐蕃群臣接受,誰願意小瞧自己呢?尤其是吐蕃群臣這些沒有見過世麵的人,要他們接受吐蕃軍隊的戰力不如唐軍,還真有些難度。


    “小論,你是在論兵,還是在滅自己威風?”大論不緊不慢的問道。


    小論不讚成他的看法,這讓大論很是不爽,此時不針對小論,更待何時?


    “我說的是實情。”小論爭辯一句。


    “你那是鬼話!”群臣一片指責聲響起,不屑的裂著嘴角。


    “大吐蕃打敗薛仁貴一戰,大吐蕃付出了多少代價,你們知道嗎?”小論一點退縮的意思也沒有,大聲反問道:“葛爾欽陵率領四十萬吐蕃大軍,與薛仁貴十萬大軍決戰,竟然不能全殲薛仁貴的十萬唐軍,不是他不想,而是做不到,因為大吐蕃傷亡慘重。”


    葛爾欽陵就是祿東讚之孫,極善用兵,號稱吐蕃曆史上的第一名將,有戰神的美譽,就是他打敗了薛仁貴。


    “薛仁貴的糧草被焚,糧道被切斷,沒有援軍,孤軍奮戰,即使這樣,仍是大吐蕃傷亡慘重。葛爾欽陵知道,若是要全殲薛仁貴,不是做不到,是得不償失,大吐蕃的代價會更加高昂,不得不與薛仁貴結盟,允其離去。”小論就事論事,聲調越來越高,大聲質問道:“你們隻顧著高興,竟然忘了這等大事。”


    “這個……”群臣張大了嘴巴,難以反駁。


    畢竟當年那一戰,個中因由他們都知道,若是吐蕃有實力全殲薛仁貴,為何放走他?


    墀德祖讚眉頭緊擰著,一語不發。小論所言,他以為有理,卻是不甘心,一天不收複大非川,一天不打敗唐軍,他的心就一天不得安寧,他等不起。


    “哼!”


    大論深知墀德祖的心思,冷哼一聲,道:“小論,你這是危言聳聽。當年一戰,自然如你所說,可你知道,七十年過去了,大吐蕃發生了多大的變化?”


    七十年間,滄海變桑田,吐蕃經曆了很多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力更加強盛了,上自墀德祖讚,下至群臣一聽這話,眼睛放光。


    “當年打敗薛仁貴,大吐蕃得到大非川,國力劇增。數十年來,大吐蕃東征西討,疆域急劇擴大,已成萬裏大國,論疆域不在唐朝之下。”大論得意洋洋的細數起來:“北至石堡城,南到天竺,東到巴蜀,西與大食接壤。”


    經過數十年的擴張,吐蕃的疆域擴大了很多,單論疆域麵積,不比唐朝小多少。


    “大吐蕃的疆域是擴大了很多,可是,口眾、技藝、兵甲之利,有哪一樣比得了唐朝?”小論大聲反駁:“唐朝有七千萬口眾,大吐蕃萬裏疆域的口眾不過兩千萬,與唐朝差了整整五千萬。技藝精湛、兵甲之利,大吐蕃一樣也比不了唐朝。”


    論科技、文明、裝備的精良,吐蕃與唐朝完全不在一個層次,吐蕃無論如何不是唐朝的對手。


    “你是大吐蕃的人,還是唐人,盡為唐朝說話。”大論厲喝一聲,宛若雷霆。


    “孫子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大吐蕃若不能正視與唐朝的差距,這仗還怎麽打?”小論一點也不退讓。


    “夠了!”眼看著兩人還要吵下去,墀德祖讚大喝一聲,瞪了一眼小論,道:“大論,接著說。”


    小論氣呼呼的坐了下來,緊咬著嘴唇,不再言語。


    “雖然大吐蕃的兵甲不如唐朝精良,可是,經過數十年發展,大吐蕃的技藝融天竺、中原、大食技藝於一爐,雖然不如,卻也差距不大。”大論得意洋洋的盯了一眼小論,接著細數吐蕃的進步。


    吐蕃的地理位置很好,南鄰印度,東鄰唐朝,西與大食接壤,對這三方技藝都有涉略。盡管如此,不過是窺其皮毛而已,在大論嘴裏卻是自成一家了,好象吐蕃的科技很發達似的。


    “嗯!”群臣重重點頭,這樣的好話,太好聽了。


    “大吐蕃從唐朝那裏繳獲了不少兵甲,組建了禁軍,禁軍之善戰不在唐軍之下。”大論聽了群臣的讚賞,更加得意了,道:“更別說,大吐蕃還有兵力優勢,五十萬對二十萬,還打不過?”


    以五十萬對二十萬,這是很大的兵力優勢,吐蕃群臣信心有些爆棚,自信滿滿,齊聲讚同:“五十萬打不過二十萬,我們枉為大吐蕃的勇士!跳到青海湖淹死算了!”


    墀德祖讚眉頭散開,根根向上翻,很是歡喜。很顯然,大論這話說到他心坎上了。


    “李隆基增兵十萬,那是最低估算,要是他多增兵,你又如何?”小論突兀的插了一句。


    “哼哼!”大論一連串的冷哼,得意的揚揚下巴,道:“唐朝全國不過五十餘萬兵力,那麽大的疆域,駐守要就耗去二十萬大軍,安西都護府需要數萬,李隆基能調到大非川的頂多二十萬。再多,他拿不出來。”


    說到此處,大論略一停頓,聲調轉高道:“就算李隆基增兵二十萬,在大非川的唐軍共計三十萬,又能奈何大吐蕃?大吐蕃勇士以五十萬打三十萬,照樣能打勝!”


    “一定勝!”


    群臣齊聲響應,異常響亮,聲震屋瓦。


    “大吐蕃早已非昔曰的大吐蕃了!”大論猛的站起身,右臂重重揮出,很是大氣,極有力道,宛若驚雷閃電。


    “必勝!必勝!”群臣再度響應。


    “好!好!說得好!”墀德祖讚臉上泛著笑容,站起身來,雙手下壓,示意群臣禁聲。


    群臣知道墀德祖讚有話要說,立時閉嘴。


    墀德祖讚掃視群臣一眼,並沒有急著說話,而是沉吟一陣,這才道:“小論所言有理,大論所言更有理!小論說的是實情,大吐蕃的勇士與唐軍正麵硬撼,還未有取勝之事!不過,這是數十年前的事了,以大吐蕃眼下的實力,即使硬撼不能勝過唐軍,以五十萬對三十萬一定能勝過!”


    小論暗自歎口氣,卻是無可奈何,誰叫吐蕃給仇恨蒙蔽了眼睛呢?


    “這一仗,就依大論謀劃,大吐蕃的勇士在大非川與唐軍決戰。”墀德祖讚說到這裏,眼睛一翻,精光暴射,道:“小論所言斷敵糧道亦是重中之重,這事就交給小論處置。”


    斷敵糧道雖然重要,卻是偏師,也就是說,小論不能參與在大非川與唐軍的正麵大決,相當於他給放棄了。


    大論明白其中訣竅,大是得意,咧著嘴笑了。


    xxxxxxxxxxxx大非川,唐軍營地,人歡馬嘶,一派熱鬧景象。


    三十萬唐軍集結在這裏,艸練,兵士揮汗如雨,卻是沒有絲毫怨言。


    經過刻苦訓練,初來時的不適應已經消除,個個龍精虎猛,隻等著進軍吐蕃了。


    龍武軍在李昌國的訓練下,進步更加神速,到如今不僅滑雪技巧大進,就是借助雪撬作戰也是精熟於胸,若是在下山途中遇到吐蕃軍隊,一定夠吐蕃人喝一壺的。


    糧草更是不缺,堆積如山,就算與吐蕃打一場消耗戰,也不用為沒有糧草發愁。


    李林甫立了軍令狀,但凡餓死一個人,唯他是問。他是說到做到,盡管這是冰天雪地,糧草卻是源源不絕的運到。


    就是李白也是感慨了一句“此人雖是殲臣,卻也有才!”


    這應該是李白這輩子第一次讚揚李林甫了。


    萬事俱備,隻等時間到來!


    很快的,新年到了。新年那天,大非川沸騰了,唐軍歡天喜地,歡呼聲響徹天際。


    他們都知道,新的一年到了,平定吐蕃一戰就要爆發了。這是他們最盼望之事,誰能不歡喜?


    一轉眼,正月過去,到了二月。


    二月春寒料峭,若是在長安的話,雖然還是冷,卻也不是那般刺骨割肉般的難受。偏偏大非川的春天來得晚,按照正常季節,差不多要四月才會冰雪融化。


    哥舒翰的帥帳,李昌國、哥舒翰、李白、郭子儀、李光弼、李晟、王維,以及一眾將領都在。


    “眼下已是二月了,雖然仍是天寒地凍,冰雪未化,是該我們行動的時候了!”李昌國說出了眾將心中所想。


    “開始了!”眾將雖然早已猜到了,聽了這話,仍是興奮不已,齊刷刷的站起起,挺立如同蒼鬆。


    “嗚嗚!”更有將領激動難已,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咚咚!”戰鼓聲響徹天地,唐軍列成陣勢,一個個軍陣,龐大驚人,氣勢驚天。


    龍武軍的陣勢列在最前麵,最為顯眼,今天是龍武軍出征的曰子。其餘的唐軍,是來為他們壯行的李昌國一身戎裝,來到龍武軍陣前,掃視一眼龍武軍,隻見龍武軍個個眼裏閃著熾熱的光芒,戰意高熾,大是滿意,大聲訓話道:“弟兄們:破滅吐蕃的時候到了!”


    “破滅吐蕃!”


    “破滅吐蕃!”


    三十萬大軍齊聲呐喊,聲震長空,地上的冰雪禁受不住,發出一陣陣哢嚓哢嚓的響聲,一條條裂紋延伸向遠方。


    “此戰極為困難,有死無生,有沒有孬種?”李昌國並沒長篇大論的激勵軍心,而是很簡短的喝問。


    “沒有!”


    “龍武軍隻有英雄好漢!沒有孬種!”


    郭子儀率領軍龍武軍,大聲怒吼,這是最好的回答。


    李昌國沒有再訓話,手中馬鞭朝積石山方向重重一劈,宛若驚雷閃電,一拍馬背,率先衝了出去。


    “隆隆!”


    龍武軍緊隨其後,蹄聲如雷,朝積石山馳去。


    很快,龍武軍就到了積石山前,毫不猶豫的進入了積石山。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揚並收藏大唐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