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李泌太子李亨在親衛的簇擁下,朝太子府行去。一路上,他雙眉緊擰,沉吟不語。


    李隆基給他的兩道考題,他是一道也不明白。李昌國奇功薄賞一事,著實讓他迷糊。要說李隆基糊塗,他卻比誰都清醒,自己承認賞不及功,至於原因,他卻一個字不說,還要李亨去想。


    李亨是個精明人,卻是想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不要說李亨想不明白,就是整個群臣,能想明白的又有幾個?


    第二個問題,派誰統兵出戰大食一事,李亨仍是拿不定主意。合適的人選有兩個,一個是李昌國,一個是王忠嗣。王忠嗣少小成名,十八歲率三百勇士殺得墀德祖讚大敗,差點活捉了墀德祖讚。從此以後,王忠嗣的名氣越來越大,立下的戰功越來越多,終於成為一名威震天下的統帥。若是派他出戰的話,很是放心。


    另一個合適的人選就是李昌國了。李昌國雖未讀力統兵,然而他的軍事才幹已經得到驗證了。平定吐蕃是如何此之難,難住了三王五帝、秦皇漢武,卻是沒有難住李昌國,成功的平定是了吐蕃,其才智不需要懷疑。若是派他統兵,不會出問題。


    李昌國和王忠嗣都是很合適的人選,要李亨在兩人中選出一個合適的人,他還真是難以決斷。一路上前思後想,都沒有結果。


    不知不覺間,回到了太子府。剛到太子府,就給喜滋滋的管家迎個正著。


    “見過太子。太子,你可算回來了。嘻嘻。”管家好象抹了蜜似的,笑得特別歡暢,滿臉的喜色。


    “你又娶媳婦了,如此歡喜?”李亨很是詫異,打量著管家問道。


    “太子,你莫要取笑我。有貴客到來,太子見了一定歡喜。”管家笑得更開心了,臉上的笑容堆了一層又一層。


    “誰?”李亨問道。


    瞧管家這副歡喜樣兒,來人必然非同小可,卻又想不明白會是誰。


    “殿下,你猜猜看。”管家沒有回答,反而賣起了關子。


    “說。不說我廢了你。”李亨可不想去猜迷,臉一肅,沉聲喝道。


    “還能有誰,當然是殿下曰盼夜盼的貴人了。”管家提醒一句。


    “李泌!是不是李泌回來了?”李亨眼肯異常明亮,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曰,一把抓住管家的衣襟,大聲喝道。


    “殿下,快快放手。正是李先生回來了。”管家重重點頭。


    “哈哈。李泌!”李亨之一喜非同小可,比起打了個大勝仗還要歡喜,把管家象扔垃圾般一扔,撒開雙腿,飛也似的朝太子府裏衝過去。瞧他那模樣,如同一團旋在飄,一點也不顧太子禮儀。


    李亨一衝進客廳,隻見一個二十餘歲的年輕人,正在品茶。這個年輕人身材高大,很是雋秀,還一身仙風道骨,一副出塵之氣,讓人一見之下大生好感。


    “李泌,你回來也不告知我一聲,好啊,我要好好罰你。”李亨遠遠就嚷了起來,不自稱太子,可見對李泌的看重了。


    這個年輕人正是李泌,站起身,整整衣衫,衝李亨見禮:“草野之民李泌,見過太子。”


    “你這個李泌,拘甚禮?早就給你說過,見了我不必行禮,你總是這麽拘束。”李亨有些不滿了。


    “殿下,禮不可廢呀。”李泌堅持。


    “真拿你沒辦法。哦,天下間,誰能拿你有辦法?”李亨搖頭苦笑,道:“就是父皇,也是拿你沒辦法呀。”


    李泌,中國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是唐朝名臣,曆仕四代,官至丞相,被封鄴縣侯,世稱李鄴侯。


    他最大的功績,就是能與平定安史之亂,延續唐朝的國運,多有匡扶,使得唐朝在安史之亂後,沒有滅亡,而是繼續統治下去。


    平定安史之亂主要是靠郭子儀和李光弼兩員大將,但是,政治上的謀劃、亂後的重建,多出自李泌之手,其功勞之大,可想而知了。


    李泌是個全才,文武兼通,他曾經給肅宗李亨謀劃了一條奇計,可以快速平定安史之亂。他提出,暫不收回長安和洛陽這兩個都城,而是派兵抄安祿山的老巢,拿下範陽,使得安祿山失去退路,就可以快速平定安史之亂。以他的推算,整個安史之亂的平定不會超過三年。


    然而,肅宗太急於求成,沒有采納李泌的建議,而是先收回長安和洛陽。安祿山大軍朝範陽老巢退去,唐朝不能一舉而盡殲安祿山大軍,使得安史之亂最終延續了八年之久。


    若李泌的謀劃被施行的話,安史之亂不會打八年,三兩年就結束了,唐朝的力量不會內耗得那麽多,唐朝也不會那麽快衰敗,說不定很快就恢複過來了。


    有後人把李泌的謀劃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提並論,可見這一謀劃有多麽的驚人了。


    李泌少年奇才,很得李亨賞識,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對他也很是賞識。天寶初年,李泌上書論政,深得李隆基賞識,封他翰林待詔。楊國忠忌他之才,處處針對他,李泌姓情淡泊,好道術,趁機離開長安,去嵩山隱居求道。


    在長安期間,李泌是東宮屬言,是李亨的手下,多有奇謀,深得太子李亨賞識,被視為左臂右膀。李泌隱居後,李亨如失左右手,不知所從。


    今天,得知李泌又回來了,李亨這一喜非同小可,比起乞丐被餡餅砸中還要歡喜。


    “坐,上坐,請上坐!”李亨緊緊抓住李泌的手,扶著李泌坐下來。


    李亨打量著李泌,笑道:“李泌,你總算是回來了,我可是千盼萬盼呀。”言來極是歡喜。


    “這幾年過得好嗎?”李亨關切的問道。


    “托太子的福,過得還不錯。有吃有喝,還能求仙尋道,人生之樂,莫過於此。”李泌好道術,身具一顆平常心,不喜與人爭。


    正是因為他這樣的姓格,在他的仕途中,原本多次有機會幹掉政敵,他都沒有爭,直接放棄。一直到晚年,推脫不過,這才不得不當丞相。


    “殿下,何事焦慮?”李泌話鋒一轉,打量著李亨問道。


    “哪有的事?我很歡喜呢,哪會焦慮。”李亨忙否認。


    “殿下歡顏中帶著憂色,眉頭微擰,豈能無事?”李泌笑著指出。


    “高!著實高!數年不見,你這本領越發了得了!”李亨一豎大拇指,笑道:“原本想考考你,卻是多此一舉。李泌,我正有兩事難決,還請你給我謀劃謀劃。”


    “太子有事盡管吩咐,我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李泌微微頷首。


    “事情是這樣的……”李亨把見李隆基的過程說了。他對李泌極為信任,沒有絲毫隱瞞。


    “恭喜殿下,賀喜殿下!”李泌站起身,衝李亨見禮。


    李亨眉頭一擰,有些不解,道:“李泌,此喜何來?”


    “殿下,你可知陛下為何與你如此說話?”李泌自問自答,道:“那是因為陛下正式確認你為大唐的太子,未來的皇帝。隻要殿下謹守臣道,盡孝道,就再無變數,誰也莫想再對付你。從此以後,殿下就是一飛衝天了。”


    當上太子,未必能當上皇帝,因為變數太多。自古以來,廢太子、殺太子之事層出不窮,這正是李亨最為擔心之事。


    “嗬嗬!”李亨隱隱猜到了李隆基的用意,再為李泌所確認,大是放心,發出一陣舒暢的笑聲,問道:“李昌國封賞一事,我還不明白,父皇為何奇功薄賞呢?”


    “陛下英明!”李泌雙手抱拳,衝皇宮所在方向遙施一禮,道:“陛下的帝王之道爐火純青。陛下這是在保護李昌國。”


    “保護李昌國?”李亨不明所以,眉頭擰緊了。


    “沒錯,陛下用心良苦,是在保護李昌國。”李泌重重點頭,眼中神光灼灼,道:“若是陛下賞及於功,封賞李昌國二品爵位,那麽,李昌國必然活不過三十歲。”


    “這話怎講?哪有封賞會害人的?”李泌這話太過驚人了,李亨有些難以置信,猛的站起來,一臉的吃驚樣兒。


    “要是別人的話,自然是不會害他,而李昌國就另當別論了,必然是害他。”李泌扳著手指頭,細數起來道:“因為李昌國太年輕,他今歲才二十三歲。二十三歲的二品高爵,莫要說在大唐,就是在華夏曆史上,也是沒有聽說過。”


    “漫漫人生,李昌國即使活到六十歲,也還有三十七年。在這三十七年裏,李昌國還有很多為大唐立功的機會。以他之才,他要立功有何難處?不說別的,就是即將進行的擊破大食一戰,若是李昌國統兵的話,滅掉大食,李昌國會封何功?若眼下陛下封他為二品高爵的話,隻能晉為一品高爵。一到一品,就再也沒有升官晉爵的餘地了,而李昌國還年輕,不到三十歲。殿下,你說,李昌國是不是該殺?”


    “這個……”李亨一臉的震驚之色,這事他還真沒想到過。


    李泌說得沒錯,若是李昌國在三十歲以前就獲得一品高爵的話,那麽,李昌國被殺的可能很高。因為賞無所賞,封無可封,在這樣的情形下,殺掉李昌國就是最好的解決途徑。


    自古以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多是因為無法封賞,不得不殺。秦殺商鞅,劉邦殺韓信,皆是如此。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揚並收藏大唐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