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闐,帥府,李昌國和眾將在座,卻是誰也沒有說話,個個緊擰著眉頭。


    他們在等,在等高仙芝的回信。


    是不是做這篇大文章,需要視龜茲的情形而定。若龜茲能堅守一兩個月的話,李昌國就可以放手來做這篇大文章,若是龜茲不能堅守,旦夕就破的話,李昌國不得不率領援軍趕去解圍。


    此事關係重大,眾人的心情異常急切,盼望高仙芝的回信。


    “唳!”一聲嘹的鷹啼響起,羽翼振動聲傳來,一隻飛鷹斂翼落下來。


    “有回信了!”眾人眼中射出熱切的光芒,打量著飛鷹。


    康德衝上去,從飛鷹爪下取下銅管,飛也似的衝進來,雙手呈給李昌國。


    李昌國接在手裏,眾將的目光齊刷刷集中在李昌國手上的銅管上,個個目光熱切,急切得不得了,恨不得搶過來,看個究竟。


    三兩下展開,一瀏覽,李昌國緊擰著的眉頭舒開了,衝眾將笑道:“勿用擔心,龜茲不會有事了。”


    “龜茲沒事?”眾將大是不解,目光齊刷刷集中在李昌國身上。


    “是呀,沒事了。”李昌國把情形一說。


    “怎麽會這樣?阿布?穆斯林不會是犯糊塗了?”


    “就是啊,在龜茲即將陷落之際,阿布?穆斯林竟然下令退兵,他一定是糊塗了,得了失心瘋。要不然的話,他斷不會如此做。”


    對阿布?穆斯林下令撤出龜茲一事,眾將就是想破腦袋也是想不明白。


    “嗬嗬!”就在眾將的驚奇中,李昌國發出一陣暢快的笑聲:“好個阿布?穆斯林!真是個不錯的對手!這手博奕,越來越精采了!”


    “大帥,這話怎講?”邊令誠聽了李昌國的話,再把李昌國那副心落回肚裏的樣兒看在眼裏,大是驚奇。


    這話問到眾將的心裏了,無不是暗中讚同。


    “阿布?穆斯林啊,你對華夏的兵書戰策很精通啊,竟然連陽謀也用上了。”李昌國臉上泛著笑容。


    “陽謀?”眾將不解。


    “沒錯,阿布?穆斯林用的就是陽謀。”李昌國重重點頭,為眾將解釋,道:“我們在算計阿布?穆斯林,他也在算計我們,我們想把在龜茲城下殲滅掉,他同樣想把我們在龜茲全殲,是以,他留下龜茲,讓我們不得去龜茲。”


    “他做夢!”眾將齊聲喝斥,大是不憤。


    “如此一來也好,至少龜茲暫時不會有事了,我就可以放心的布署接下來的大戰了。”李昌國一直擔心的問題,終於在阿布?穆斯林的算計下暫時解決了,龜茲暫時不會陷落,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好好布置了。


    “大帥,這仗該如何打?”眾將眾口一詞,齊聲問道。


    接下來這一戰關係重大,若是唐軍達到了預期目的,一戰而殲滅了大食軍隊,那麽,大舉西進就輕鬆多了。若是阿布?穆斯林全殲了唐軍,他就可以毫無阻礙的進入河湟之地,威脅長安,唐朝的曰子就非常不好過了。


    “這一仗麽很難打,很不好打,我們應當集思廣益。”李昌國非常清楚,阿布?穆斯林敢於算計李昌國,他敢於用陽謀,他手裏必然有所倚仗,這一仗的難度很大。


    “嗯!沒錯。”眾將對集思廣益的說法大為讚同。


    象這樣的大戰,百年難得遇上一次,不是一個天才就能完成了的,應該集思廣益,博采眾智而成一計。


    “放出飛鷹給郭子儀和李光弼,要他們出謀劃策。順便,要他們開始調集突厥軍隊,準備大戰。”李昌國眉頭一擰,大聲下令。


    突厥自從被唐朝滅掉後,就成了唐朝的附庸,唐朝利用突厥抵擋邊境上的敵人,發揮出了不錯的作用。眼下這種大戰,調集突厥軍隊是必然之舉。要知道,突厥的勢力雖然不如以前了,不過,突厥的騎兵仍然是天下精銳,縱橫來去,極為了得,不比唐朝的騎兵差。


    “另外,傳令給李泌,要他盡快趕來,參讚軍機。”李昌國再度下令。


    李泌是通才,文武全才,軍政皆通,在如此大戰的謀劃一事上,應該聽聽他的意見,絕對有好處。


    xxxxxxxx大漠中,二十萬唐軍在郭子儀和李光弼的率領,正在快速推進,折而朝南行進,準備趕去龜茲。


    就在這時,親衛飛奔前來,把李昌國的命令遞上。郭子儀一把奪過來,展開一瞧,道:“有請李將軍。”


    親衛領命,忙去請李光弼。


    郭子儀打量著李昌國的命令,眉頭緊擰著,沉吟不語。


    正沉吟間,李光弼飛馬趕來,郭子儀不容他說話,把李昌國的命令遞給他,道:“這是大帥的命令,你瞧瞧,我們再來合計合計。”


    “嗯。”李光弼應一聲,接過來一瞧,眼中精光暴射,笑道:“嗬嗬!好個阿布?穆斯林,對華夏的兵書戰策如此精通,竟然連陽謀也用上了。這樣也好,龜茲暫時沒事了,我們就有時間從容布置了。”


    “龜茲是沒事了,可是,我卻覺得困難更大了,這仗不好打呀。阿布?穆斯林敢於設陽謀,敢於算計我們,必然有所依仗,此戰不得不小,不得不全力以赴呀。”郭子儀的眉頭不僅沒有舒開,反而擰得更緊了,成一個川字。


    “郭將軍說得沒錯,阿布?穆斯林必然有所依仗,我們切不可掉以輕心。我的意思是,我們立即停止前進,就停留在大漠上。”李光弼讚成郭子儀的判斷。


    “好你個李光弼,連這事都要為阿布?穆斯林設局。傳令,停止前進,就地紮營。”郭子儀是名將之才,一轉念就明白了李光弼的用意,大為讚成。


    “阿布?穆斯林本是大食的一個奴隸,他能夠當上東方總督,其才非同小可,他不會不知道,絲綢之路不可能通過多少軍隊,他一定猜得到,我們會從大漠中進軍。”李光弼笑著道:“我們趁此機會,好好給阿布?穆斯林設幾個局,讓他來鑽鑽。”


    “沒錯。”郭子儀深表讚同,道:“此戰艱難異常,我們得倍加小心。大帥要我們發突厥參戰,我深以為然。”


    “突厥騎兵是天下精銳,若是調集起來,我們就有一支勁兵,用來攔截追殺,異常有用。”李光弼也是大為讚成。


    突厥多輕騎,正麵衝陣不在行,若是用來攔截敵人,用來追殺,那正當其用,一定會爆發出驚人的戰力。此戰,一旦打勝之後,一定會有不少大食軍隊逃跑,需要大量的輕騎兵來追殺,突厥騎兵正好發揮,少不了他們。


    “就是嘛,以前大唐要突厥作戰,他們總是找籍口推脫,不知這次他們會不會再推脫?”李光弼眉頭一挑,很是威猛。


    自從突厥歸順唐朝以後,唐朝每每多發突厥兵出戰,幾乎年年都有戰爭,導致突厥人口銳減,丁壯死傷不少,使得突厥的實力大為減弱。是以,每當唐朝發兵,突厥就找籍口推脫,不想參戰。


    “你放心吧,這次,他們會搶著來的。”郭子儀信心十足,笑道:“以前,那是小打小鬧,朝廷沒有出動多少軍隊,即使打勝了,也沒有多少功勞,撈不到多少好處,突厥當然不想打了。這次不同,朝廷大舉出兵,要與大食進行生死大戰,一旦打勝,戰果之豐厚,難以想象,好處多著呢。我們不要他們參戰,他們也會求著我們呢。”


    郭子儀說得沒錯,以往召集突厥兵出戰,他們不願意參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唐軍並未大舉出動,隻是派出小股部隊,是小打小鬧,即使打勝了,也沒有多少油水,突厥人當然不願意了。


    這次情況不同了,唐軍大舉西進,一出動就是三十萬之眾,這在唐朝曆史上也沒有幾次。打勝的好處不需要想的,無比豐厚,為了撈好處,為了油水,突厥一人定會積極參戰。


    “再說了,我們二十萬大軍就在大漠中,若是他們敢說個不字,我們就出兵大軍,立時滅了他!誰不來,就滅誰!”李光弼兩道濃眉擰著,如同出鞘的利劍,殺氣騰騰。


    二十萬唐軍在大漠中,這本身就是巨大的威懾,突厥哪敢說個不字。諒他們也沒有那個膽。哪怕是以驕橫著稱的頡利可汗複生,也沒有這個膽量。


    “嗬嗬!”郭子儀重重點頭,笑得很歡暢,道:“二十萬大軍在這裏,就是突厥所有的軍隊加在一起,也不夠我們殺的。這一次,他們不敢不來。傳令,要突厥出兵!”


    親衛應一聲,忙去處置。


    唐軍安營紮寨,行動迅速,很快就安好營地。


    郭子儀和李光弼策馬來到大帳,相偕進入,下令眾將前來議事。


    眾將得令,飛馬趕來,很快就到齊了。


    “郭將軍,發生何事了?為何不走了?”


    “不會是要打突厥吧?”


    眾將猜測多端,在大漠中停下來,除了打突厥,他們想不到別的。


    “突厥?我們二十萬大軍在這裏,突厥夠我們殺嗎?還不給我們殺得絕種?”郭子儀有些好笑。


    “嗬嗬!”眾將大為讚成這話。


    突厥是唐朝的素敵,曾經強橫無敵,壓著隋唐兩朝打過。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唐朝終於滅了突厥。唐軍的戰力有多強,就是用突厥人的鮮血鑄就的,這二十萬唐軍真要放開了打,不要說眼下的突厥,就是強橫時期的突厥也不是對手。


    “召你們前來,是因為……情形你們都清楚了,我們來好好合計合計,該如何用向大帥出計獻策。”郭子儀簡要的把情形說了。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揚並收藏大唐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