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麟德殿,李隆基坐在寶座上,雙眉緊擰。


    陳玄禮、李林甫、太子李亨、王忠嗣這些重臣站得筆直,就象標槍似的,他們的眉頭也是擰著,一臉的凝重。


    “你說說,李昌國能勝麽?”李隆基打破沉默,輕聲問道。


    李昌國要與阿布?穆斯林決戰於龜茲,李隆基早就收到了李昌國的軍報,對李昌國的謀劃很是讚成,對李昌國取勝具有信心。然而,此戰關係太大了,李隆基不得憂。


    若是唐朝取得,唐朝就可以大舉西進,攻入大食的腹地,這是中國曆史上從未有過的盛事,讓人期待。若是李昌國戰敗,大食軍隊就會兵臨河湟之地,劍指長安,華夏震動,這同樣是華夏曆史上的第一次。


    “陛下,臣以為能勝,一定能勝。”陳玄禮的聲音很大,嗓門粗,卻是完全沒有平時那種自信。


    因為他和李隆基是一樣的擔憂,如此大戰,關係太大了,隻要沒有得到勝利的消息,誰敢不擔心呢?


    “林甫,你以為呢?”李隆基點名了。


    “陛下,臣……相信李昌國會拚盡全力。”李林甫很想說李昌國一定能勝,卻也擔憂,到嘴邊的話隻得咽了回去。不過,他相信為了取勝,李昌國一定會盡力的。


    “父皇,兒臣相信李昌國一定會取勝。”倒是太子李亨信心十足,說話擲地有聲。


    “哦。”李隆頗感興趣,有些好奇,問道:“你何以如此相信李昌國?”


    “父皇,你不是一直相信李昌國麽?父皇,你想想呀,李昌國什麽時間讓你失望過?就是吐蕃那麽難打,積石山那麽難以通過,李昌國不是一樣拿下來了嗎?”李亨大聲回答,列舉了不少例子。


    “是呀,李昌國是沒有讓朕失望過,吐蕃、積石山都沒有擋住他,區區大食一定擋不住。”李隆基前麵的話信心十足,後麵的話就有些底氣不足了,道:“可是,這是大食呀,不是吐蕃。大食的疆域比起吐蕃更廣,裝備更加精良,訓練有素,驃悍善戰,更有阿布?穆斯林這樣的人傑,李昌國要打勝太難太難了。”


    李隆基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吐蕃哪能與大食比,無論是疆域還是人口武器裝備,兩者間的差距不是一星半星,而是相差很遠很遠,可以說天差地遠。


    遇到這樣的敵人,誰也不能說百分百能戰勝,即使你有很高的勝算。要知道,戰場上瞬間萬變,上一刻你還是勝算在握,下一刻就可能全線崩潰,尤其是遇到阿布?穆斯林這樣具有傳奇色彩的名將更是如此。


    “王忠嗣,你打過大食,你說說看。”李隆基盯著王忠嗣問道。


    “陛下,臣以為李昌國所謀甚大,即使臣統軍也不可能比他有更好的謀劃了。”王忠嗣很好統兵出戰,卻是未能如願,一想起這事就不爽。不過,他的心胸還不錯,不得不承認李昌國的謀劃是最好的謀劃,就是他自己也不見得能比李昌國做得更好。


    說到這裏,話鋒一轉,道:“不過,所謀越大,難度就越大,阿布?穆斯林逆轉的可能就越大。這一仗,李昌國取勝的難度很大,能否成功,隻能看臨機決斷,戰場殺伐了。”


    再好的謀劃也需要執行,要靠戰場上的臨機決斷,指揮及時。


    在曆名上,天才的謀劃因為指揮不力而導致慘敗虧輸的事情多了去了。


    “我們也隻能等待。”李隆基知道,他眼下除了等待,什麽事也做不了,隻能耐著姓子等著。


    “西域大捷!”


    “殲滅大食三十萬之眾!”


    “大帥率軍正在追擊,直取怛羅斯!”


    突然之間,原本平靜的長安突然沸騰了,驚天動地的吼聲響徹天際,震得地皮都在顫抖。


    “有聲音?在吼什麽?”李隆基好象裝了彈簧似的,從寶座上一蹦老高,站了起來,眼睛如同兩盞燈籠,明亮異常,耳朵豎得老高,凝神靜聽。


    陳玄禮須發飄動,身子有些打顫,雙手緊握成拳,他是太想知曉捷報。


    李林甫也是激動,若是在為相期間能取得一場大勝利,他的“賢名”就會更具份量。


    “一定是捷報,一定是捷報。”太子李亨對李昌國有著無比的信心。


    王忠嗣靜靜的聽著,臉色平靜。


    “西域大捷?是西域大捷?朕沒聽錯?”李隆基聽清了,粗著個嗓門,向陳玄禮他們求證。他無時無刻不在盼著勝利,此時聽清了,反而有些不敢相信了,需要求證。


    “西域大捷,是西域大捷!”陳玄禮雙手緊握成拳,在胸前狠狠晃動:“李昌國打了大勝仗,殲敵三十萬,三十萬啊。”


    在唐朝與大食的百年戰爭中,就沒有取得過如此巨大的戰果,要陳玄禮不激動都不成。


    “李昌國……哦,不,李大帥正在追擊,戰果還會擴大,擴得很多。”李林甫激動難已,胡須飄動,竟然稱呼李昌國為大帥了,這是對李昌國很是高看。


    “李昌國好大的氣魄,竟然要追到怛羅斯!”太子李亨歡喜難言,不住蹦跳,好象個孩子似的。


    “如此大勝啊。”王忠嗣頗有些鬱悶,這功勞應該是他的啊,卻是成了別人的,他心裏極為是不自在。


    這是不世奇功,同為名將,若是能自在了的話,那就奇怪了。


    “怛羅斯麽?好好好,李昌國的胃口越來越大了。”李隆基雙手不住搓動,讚不絕口,笑道:“李昌國的胃口越大越好,這樣,大唐的疆域才能擴大到天之極!”


    怛羅斯的重要姓,李隆基不會不知道,他非常清楚李昌國直奔怛羅斯的目的。


    “陛下,一定要舉行一個隆重而盛大的慶典,要彰顯天朝聲威!”李林甫滿麵紅光,衝李隆基嚷著。


    “慶典麽,一定要的。不過,眼下我們第一要務並非慶典,而是要做另外一件事。”李隆基重重點頭,大為讚成李林甫的提議,不過,他卻非常清楚,一張嘴裂到耳根了,未語先笑,道:“嗬嗬!如此大勝固然是喜事,卻有很多事必須得立時解決。”


    說到此處,略一停頓,道:“龜茲一戰,李昌國幾乎把大食的主力全殲了,從西域開始,一直到呼羅珊,大食都不會有象樣的抵抗,李昌國攻入呼羅珊,很快就會實現,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治理這麽領土。打下來僅僅是開始,必須要治理好,才能真正屬於大唐。”


    李隆基不愧是明君之才,這話太有見地了,打下一塊土地不過是開始,暫時屬於你的,隻有治理好了,才能真正屬於你。


    打下廣闊的土地,卻沒有治理好,最終喪失了所有權,這在曆史上比比皆是,蒙古大帝國不就是如此嗎?


    “陛下聖明!”陳玄禮、李林甫他們對李隆基的話很是讚同,齊聲頌揚。


    “呼羅珊是波斯舊地,是時候讓波斯複國了。傳令,要火羅兒前來見朕。”李隆基大聲下旨。


    高力士應一聲,忙去辦理。


    “波斯要複國了!”


    陳玄禮、李林甫、太子李亨和王忠嗣長籲一口氣,眼中精光暴射。


    “是啊,波斯終於要複國了!”李隆基眼國淚光湧現,仰首向天,輕聲呢喃,道:“先祖太宗在天之靈有知,足以**了。”


    讓波斯複國,牽製阿拉伯帝國,是從唐太宗時期開始的一個戰略構想,卻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法實現。曆經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一共六代人都在努力,都沒有成功。


    在唐高宗年間,那時大食東進的勢頭很猛,唐朝又滅了西突厥,把波斯複國這一構想正式提到台麵上,為此,一代名將裴行儉率軍西進,準備護送波斯後裔回國,卻是沒有成功。


    自此以後,唐朝一直在為此努力,卻沒有機會。不僅沒有機會,阿拉伯帝國的東進勢頭越來越猛,更於天寶元年對安西都護用兵了。


    如今,大食慘敗,呼羅珊沒什麽防禦力量,是時候實現這一戰略構想的時候了。


    一個身材瘦高的波斯胡人進來,身著華貴的綢衣,氣質還不錯,他就是波斯王室的後裔火羅兒。


    他是波斯帝國第一代亡國太子俾路斯的七代玄孫了。自從在唐太宗年間,俾路斯在唐朝幫助下,從波斯逃難到唐朝開始,他的後裔都在唐朝。


    “臣火羅兒參見陛下。”火羅兒一口流利的華夏語,衝李隆基大禮參拜。


    “起來吧。”李隆基微微頷首,道:“火羅兒,你都聽見了,大食慘敗於龜茲,波斯舊地不曰就要拿下了,你有何打算?”


    “啟稟陛下,臣聽陛下的。”火羅兒很是激動,李隆基這話裏透出的信息,足以把他的祖先激動得從棺材裏爬出來。


    “嗯。”對他的態度,李隆基很是滿意,道:“朕要送你回波斯,你可願意?”


    這能不願意麽?七代人,一百多年的等待呀,火羅兒眼裏淚水直湧,哽咽道:“謝陛下!謝陛下!陛下,臣還有臣的後人,願世世代代奉大唐為主。”


    唐朝扶持波斯帝國,那是出於唐朝的國家利益考慮,用來牽製大食的。即使大食滅了,唐朝也需要在中東地區有一個強有力的盟友,準備說應當是傀儡,隻有這樣,才能很好的控製中東地區。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揚並收藏大唐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