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一路狂奔,回到了曹操的隊伍當中,把事情的經過和曹操說了。曹操聽罷,總算是放下點兒心,他認為隻要李勤答應了,那就一定會照著辦,就算明知道當了傻瓜,為了堂堂正正這四個字,李勤也得把傻瓜當到底
這年頭的人很重視名聲,而且很多人把名聲看得比性命還要重,李勤的仗義之名幾乎天下皆知,曹操見他如此好名,便理所當然地認為,李勤一定會被名聲所累,不會出來攻擊他的,所以聽了信使回報之後,他便和公孫瓚把軍隊盡量往前壓,一直壓到了虎牢關下十裏處
後麵的袁紹和諸侯們見曹操和公孫瓚竟能把軍隊壓得那麽近,人人都是難以相信,不知李勤是怎麽了,難不成是吃錯了藥以至瘋癲,竟讓聯軍把軍隊壓得這麽近諸侯們不知原由,議論紛紛,又去問袁紹,袁紹也不明所以然,當然沒法回答。
把軍隊越往前壓,曹操和公孫瓚就越緊張,待到軍隊進入十裏之內,為了安全起見,曹操和公孫瓚商量了一下,為了確保安全,他們兩個人必須過去一個,在關下用言語擠兌住李勤,不但要使他不能出兵,連李勤的手下都不能出兵。
行軍途中,曹操對公孫瓚道:“公孫將軍,那李勤定知道他上了當,可為了他的名聲,他不見得會派兵出來,可我怕他暗示手下私自領兵出戰。你想,如果我們在關下紮營,而李勤自己不下令,卻暗示某個所謂有點魯莽的頭目出戰,襲擊我們,那豈不是和他派兵一樣?”
公孫瓚點頭道:“曹將軍所慮亦是我所慮,隻要李勤事後說,那人不是他派出來的,是那個頭目自作主張,私自帶兵出來的,隻需把那頭目打上幾棍,就算完事,名聲便不會受到損失了。這是極有可能出現的事,曹將軍可有應對之法?”
曹操道:“隻能是咱們兩人過去一個,用言語擠兌住李勤,隻要能當著扶角兵將的麵,把事情說出去,便算是破了李勤的陰謀,扶角軍的兵將個個眼高過頂,就算有些人想要魯莽一下,可被咱們揭穿了,那麽他們就不會帶兵出戰,李勤隻能是啞巴吃黃連,就算再苦,他也能隻咽下去了”
公孫瓚皺了皺眉,道:“這事很危險,但我去肯定不成,隻能曹將軍你去了,我派人保護你,讓我最好的死士跟著你,為你擋箭”
曹操沉默了良久,道:“我看不必,不管我帶多少人過去,到了關下,隻要李勤想要傷我,那我就沒有安然離開的可能,所以不如我自己一個人過去,人過去的越少,那麽李勤就越不能動手,否則他就再也不能服眾了,必被天下英雄恥笑”
公孫瓚忽道:“那幹嘛你過去,派一個人假冒你不就得了,反正李勤也分不出真假來。”
曹操想了想,道:“這倒也是,那便挑一個大嗓門的人假冒我,穿上我的盔甲,去關下喊話,咱們在後麵看著……啊,不知公孫將軍能不能挑出神箭手來,如果李勤在關上出現,一箭射去,那豈不是替天行道了”
公孫瓚當即點頭,道:“我怎麽就沒想到,此計甚妙,我軍中神箭手不少,一次安排十個,隻要李勤出現,便要了他的命”
曹操當即答應,他要讓李勤講究堂堂正正,可他自己卻是半點要講堂堂正正的想法都沒有,所謂兵不厭詐,李勤上當那是李勤的事,誰讓他腦袋不好使了呢
兩人又商量了一下具體事宜,決定好怎麽做,便帶著兵小心翼翼地接近了虎牢關。虎牢關地勢險要,關下並沒有什麽太大的空地,並不適合騎兵作戰,所以隻要曹操和公孫瓚把關口給堵上,那麽扶角軍的大隊兵馬就沒法往外衝,從戰術上講,曹操這是想把李勤擁用的地利,變成他自己的,不失為一個好的戰術。
待他們到了關下兩裏地時,曹操下令步兵上前,組成一個一千人的方陣,兵將們密密麻麻地站在關下的兩山之間,前排士兵高舉大盾,而大盾的後麵則是弓箭手。再往後則是大部隊,兵將們做好了紮營的準備,隻要前麵把事情擺平了,那麽立即紮營,時間寶貴,不能浪費。
一個小校越眾而出,走到關口一箭之地外,他扯脖子大叫道:“李賊,可在否,我家曹將軍有話要和你當麵說,可敢出來應答?”
聯軍到來,李勤早就得到了報告,他這時就在牆上呢,忽聽曹操要和自己說話,他道:“曹操為人向來奸滑,怎麽會在這種情況下要和我說話,估計等會過來的,應該是個假冒的吧”
賈詡搖了搖頭,道:“有可能過來的是真的,不過,那曹操想必埋伏下了神箭手,你不偷襲他,他卻是要偷襲你的”
李勤皺眉道:“那該怎麽辦,我要出去麽?”
賈詡嘿然道:“幹嘛出去,在關上說話不也挺好的嗎,他隻是要敗壞你的名頭罷了,你出不出去他都會一樣的敗壞。”
頓了頓,他又道:“不管曹操要用什麽詭計,萬變不離其宗,看他的樣子,都是要在此處紮營,那不如我們就讓他們紮好了”
李勤嗯了聲,剛想對著下麵喊話,賈詡卻拉住了他,不讓李勤親自答話。他轉頭對著典韋說了幾句話,典韋嘿嘿幹笑幾聲。
站到了垛口前,典韋衝著下麵叫道:“曹阿瞞不配和我家主公交談,讓他滾一邊兒去。還有,你們要紮營便紮好了,咱們說好了硬碰硬,那就靠兵將廝殺來解決問題,不要使什麽詭計,我們不使,你們也別使,就這麽辦吧”
說完了,典韋退後,扶角軍的弓箭手上前,一通箭雨下去,雖沒射到那小校,可小校也不敢再廢話了,轉身退回方陣。
陣內的公孫瓚和曹操都聽見了典韋的喊話,公孫瓚道:“這李勤好生無禮,未免狂妄得過了頭,竟然連話都不肯和咱們說,他以為他是誰啊,真把自己當個人物了”李勤不肯過來,他安排下的神箭手就沒有用了,白想出一個好點子了。
曹操心中輕歎了口氣,被李勤瞧不起,他當然心裏不痛快,他道:“公孫將軍,暫且忍一時之氣,早晚有收拾掉李勤的一天,而且這一天很快就要到了”
兩人分工合作,公孫瓚仍舊留在方陣裏,關注關內扶角軍的動靜,而曹操則退後,去監督士兵紮營。
聯軍的兵將也都明白現在他們身處危險之中,早一時把大營紮好,他們據營守衛,那麽便多一分安全,所以人人賣力,拚了命地幹活,大營紮得極快,隻用了平常紮營時間的三分之一,兩座大營便紮好了
此時天色已晚,聯軍兵將進入大營,開始埋鍋造飯,曹操和公孫瓚都在第一座大營裏,他倆的心情總算是稍稍放鬆了一些,並且還給後麵的袁紹和諸侯們送了信去,告訴後麵的人也可以紮營了,有他們在前麵擋著,安全問題算是解決了。
大營中炊煙升起,夕陽西下,虎牢關下的景色倒也有些觀賞的意味,尤其是上千道炊煙升起,馬馬虎虎的也算是祥和,顯示出一片安靜的氣息。
看著默不作聲,卻都在忙著的兵將,曹操又向關口那邊望了望,心裏總覺得有點不對勁,可到底哪裏不對勁,卻又說不出來,畢竟現在的“和平氣氛”,是他絞盡腦汁想出來的計策,並順利實施才得到的。
關口的城牆上,李勤和賈詡以及一眾將軍,都一直站在垛口後,望著下麵的聯軍,他們同樣默不作聲。
見下麵炊煙升起,賈詡這才說話,他道:“再有一刻鍾,他們就該吃飯了吧,現在正是出擊的好時刻”
李勤點了點頭,回過身,對著將領說道:“火油都準備好了嗎不跳字。
典韋道:“足足準備了兩千罐火油,虎牢關所有的存貨都拿出來了”
李勤深深吸了口氣,慢慢吞出,道:“開始吧,不用非得抓活的,拿到曹操的首級,同樣記大功,下去辦事吧”把手一揮。
將軍們齊聲答應,轉身跑下城牆,各點本部兵馬,虎牢關的城門一開,典韋一馬當先,衝了出去
曹操和公孫瓚還坐在營裏等著吃飯呢,他倆做夢也想不到李勤竟然會派兵出擊,他不是答應要堂堂正正來場攻守戰麽?怎麽突然間竟派兵出來了?
兩人同時跳起身,曹操叫道:“弓箭手準備,都頂上去”喊完這聲,他又對公孫瓚道:“大事不好,李勤不講信用,他寧可不要名聲,也要打敗我們”
公孫瓚氣道:“既然如此,那我們便趁勢殺進去”他跳上戰馬,手舞長矛,向扶角軍殺了過去。
公孫瓚是員勇將,在遼東時敢迎十倍之敵,而且還能把敵人殺得大敗,麵對扶角軍他的確是小心謹慎,可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既然李勤不講信用,派兵來襲,那幹脆就硬碰硬,誰怕誰啊,扶角兵又不是三頭六臂,有什麽好怕的,不都是人麽
曹操追了幾步,見公孫瓚絕塵而去,他心想:“守是肯定守不住的,但不硬拚一下,以後的仗也就沒法打了”當然,他對於逃跑是不在乎的,曆史上他不知逃了多少次,可不打就逃,卻倒也不必了。
曹操衝著自己的將領們道:“傳我將令,退後三裏,在第二營後列陣”
是 由】.
這年頭的人很重視名聲,而且很多人把名聲看得比性命還要重,李勤的仗義之名幾乎天下皆知,曹操見他如此好名,便理所當然地認為,李勤一定會被名聲所累,不會出來攻擊他的,所以聽了信使回報之後,他便和公孫瓚把軍隊盡量往前壓,一直壓到了虎牢關下十裏處
後麵的袁紹和諸侯們見曹操和公孫瓚竟能把軍隊壓得那麽近,人人都是難以相信,不知李勤是怎麽了,難不成是吃錯了藥以至瘋癲,竟讓聯軍把軍隊壓得這麽近諸侯們不知原由,議論紛紛,又去問袁紹,袁紹也不明所以然,當然沒法回答。
把軍隊越往前壓,曹操和公孫瓚就越緊張,待到軍隊進入十裏之內,為了安全起見,曹操和公孫瓚商量了一下,為了確保安全,他們兩個人必須過去一個,在關下用言語擠兌住李勤,不但要使他不能出兵,連李勤的手下都不能出兵。
行軍途中,曹操對公孫瓚道:“公孫將軍,那李勤定知道他上了當,可為了他的名聲,他不見得會派兵出來,可我怕他暗示手下私自領兵出戰。你想,如果我們在關下紮營,而李勤自己不下令,卻暗示某個所謂有點魯莽的頭目出戰,襲擊我們,那豈不是和他派兵一樣?”
公孫瓚點頭道:“曹將軍所慮亦是我所慮,隻要李勤事後說,那人不是他派出來的,是那個頭目自作主張,私自帶兵出來的,隻需把那頭目打上幾棍,就算完事,名聲便不會受到損失了。這是極有可能出現的事,曹將軍可有應對之法?”
曹操道:“隻能是咱們兩人過去一個,用言語擠兌住李勤,隻要能當著扶角兵將的麵,把事情說出去,便算是破了李勤的陰謀,扶角軍的兵將個個眼高過頂,就算有些人想要魯莽一下,可被咱們揭穿了,那麽他們就不會帶兵出戰,李勤隻能是啞巴吃黃連,就算再苦,他也能隻咽下去了”
公孫瓚皺了皺眉,道:“這事很危險,但我去肯定不成,隻能曹將軍你去了,我派人保護你,讓我最好的死士跟著你,為你擋箭”
曹操沉默了良久,道:“我看不必,不管我帶多少人過去,到了關下,隻要李勤想要傷我,那我就沒有安然離開的可能,所以不如我自己一個人過去,人過去的越少,那麽李勤就越不能動手,否則他就再也不能服眾了,必被天下英雄恥笑”
公孫瓚忽道:“那幹嘛你過去,派一個人假冒你不就得了,反正李勤也分不出真假來。”
曹操想了想,道:“這倒也是,那便挑一個大嗓門的人假冒我,穿上我的盔甲,去關下喊話,咱們在後麵看著……啊,不知公孫將軍能不能挑出神箭手來,如果李勤在關上出現,一箭射去,那豈不是替天行道了”
公孫瓚當即點頭,道:“我怎麽就沒想到,此計甚妙,我軍中神箭手不少,一次安排十個,隻要李勤出現,便要了他的命”
曹操當即答應,他要讓李勤講究堂堂正正,可他自己卻是半點要講堂堂正正的想法都沒有,所謂兵不厭詐,李勤上當那是李勤的事,誰讓他腦袋不好使了呢
兩人又商量了一下具體事宜,決定好怎麽做,便帶著兵小心翼翼地接近了虎牢關。虎牢關地勢險要,關下並沒有什麽太大的空地,並不適合騎兵作戰,所以隻要曹操和公孫瓚把關口給堵上,那麽扶角軍的大隊兵馬就沒法往外衝,從戰術上講,曹操這是想把李勤擁用的地利,變成他自己的,不失為一個好的戰術。
待他們到了關下兩裏地時,曹操下令步兵上前,組成一個一千人的方陣,兵將們密密麻麻地站在關下的兩山之間,前排士兵高舉大盾,而大盾的後麵則是弓箭手。再往後則是大部隊,兵將們做好了紮營的準備,隻要前麵把事情擺平了,那麽立即紮營,時間寶貴,不能浪費。
一個小校越眾而出,走到關口一箭之地外,他扯脖子大叫道:“李賊,可在否,我家曹將軍有話要和你當麵說,可敢出來應答?”
聯軍到來,李勤早就得到了報告,他這時就在牆上呢,忽聽曹操要和自己說話,他道:“曹操為人向來奸滑,怎麽會在這種情況下要和我說話,估計等會過來的,應該是個假冒的吧”
賈詡搖了搖頭,道:“有可能過來的是真的,不過,那曹操想必埋伏下了神箭手,你不偷襲他,他卻是要偷襲你的”
李勤皺眉道:“那該怎麽辦,我要出去麽?”
賈詡嘿然道:“幹嘛出去,在關上說話不也挺好的嗎,他隻是要敗壞你的名頭罷了,你出不出去他都會一樣的敗壞。”
頓了頓,他又道:“不管曹操要用什麽詭計,萬變不離其宗,看他的樣子,都是要在此處紮營,那不如我們就讓他們紮好了”
李勤嗯了聲,剛想對著下麵喊話,賈詡卻拉住了他,不讓李勤親自答話。他轉頭對著典韋說了幾句話,典韋嘿嘿幹笑幾聲。
站到了垛口前,典韋衝著下麵叫道:“曹阿瞞不配和我家主公交談,讓他滾一邊兒去。還有,你們要紮營便紮好了,咱們說好了硬碰硬,那就靠兵將廝殺來解決問題,不要使什麽詭計,我們不使,你們也別使,就這麽辦吧”
說完了,典韋退後,扶角軍的弓箭手上前,一通箭雨下去,雖沒射到那小校,可小校也不敢再廢話了,轉身退回方陣。
陣內的公孫瓚和曹操都聽見了典韋的喊話,公孫瓚道:“這李勤好生無禮,未免狂妄得過了頭,竟然連話都不肯和咱們說,他以為他是誰啊,真把自己當個人物了”李勤不肯過來,他安排下的神箭手就沒有用了,白想出一個好點子了。
曹操心中輕歎了口氣,被李勤瞧不起,他當然心裏不痛快,他道:“公孫將軍,暫且忍一時之氣,早晚有收拾掉李勤的一天,而且這一天很快就要到了”
兩人分工合作,公孫瓚仍舊留在方陣裏,關注關內扶角軍的動靜,而曹操則退後,去監督士兵紮營。
聯軍的兵將也都明白現在他們身處危險之中,早一時把大營紮好,他們據營守衛,那麽便多一分安全,所以人人賣力,拚了命地幹活,大營紮得極快,隻用了平常紮營時間的三分之一,兩座大營便紮好了
此時天色已晚,聯軍兵將進入大營,開始埋鍋造飯,曹操和公孫瓚都在第一座大營裏,他倆的心情總算是稍稍放鬆了一些,並且還給後麵的袁紹和諸侯們送了信去,告訴後麵的人也可以紮營了,有他們在前麵擋著,安全問題算是解決了。
大營中炊煙升起,夕陽西下,虎牢關下的景色倒也有些觀賞的意味,尤其是上千道炊煙升起,馬馬虎虎的也算是祥和,顯示出一片安靜的氣息。
看著默不作聲,卻都在忙著的兵將,曹操又向關口那邊望了望,心裏總覺得有點不對勁,可到底哪裏不對勁,卻又說不出來,畢竟現在的“和平氣氛”,是他絞盡腦汁想出來的計策,並順利實施才得到的。
關口的城牆上,李勤和賈詡以及一眾將軍,都一直站在垛口後,望著下麵的聯軍,他們同樣默不作聲。
見下麵炊煙升起,賈詡這才說話,他道:“再有一刻鍾,他們就該吃飯了吧,現在正是出擊的好時刻”
李勤點了點頭,回過身,對著將領說道:“火油都準備好了嗎不跳字。
典韋道:“足足準備了兩千罐火油,虎牢關所有的存貨都拿出來了”
李勤深深吸了口氣,慢慢吞出,道:“開始吧,不用非得抓活的,拿到曹操的首級,同樣記大功,下去辦事吧”把手一揮。
將軍們齊聲答應,轉身跑下城牆,各點本部兵馬,虎牢關的城門一開,典韋一馬當先,衝了出去
曹操和公孫瓚還坐在營裏等著吃飯呢,他倆做夢也想不到李勤竟然會派兵出擊,他不是答應要堂堂正正來場攻守戰麽?怎麽突然間竟派兵出來了?
兩人同時跳起身,曹操叫道:“弓箭手準備,都頂上去”喊完這聲,他又對公孫瓚道:“大事不好,李勤不講信用,他寧可不要名聲,也要打敗我們”
公孫瓚氣道:“既然如此,那我們便趁勢殺進去”他跳上戰馬,手舞長矛,向扶角軍殺了過去。
公孫瓚是員勇將,在遼東時敢迎十倍之敵,而且還能把敵人殺得大敗,麵對扶角軍他的確是小心謹慎,可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既然李勤不講信用,派兵來襲,那幹脆就硬碰硬,誰怕誰啊,扶角兵又不是三頭六臂,有什麽好怕的,不都是人麽
曹操追了幾步,見公孫瓚絕塵而去,他心想:“守是肯定守不住的,但不硬拚一下,以後的仗也就沒法打了”當然,他對於逃跑是不在乎的,曆史上他不知逃了多少次,可不打就逃,卻倒也不必了。
曹操衝著自己的將領們道:“傳我將令,退後三裏,在第二營後列陣”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