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燕子也並沒有跟那猴兒多說什麽,隻是簡單跟那猴兒交代了一下之後的行止,讓猴兒回去跟她的幾個心腹報平安,並詢問了楊虎大軍的動向,猴兒出來的時候,賊軍已經跟明軍的撤退部隊接了一仗,正如崔燕子的計謀,賊軍一路被徐鵬舉率人徹底打散,再也無法追上明軍的撤退部隊。(.好看的小說)


    然而楊虎賊軍卻並沒有因此停止追擊,而是繼續向北進軍,兵鋒直指天津衛。


    正如之前所說,從滄州到天津衛,一路一馬平川,基本無險可守,而朝廷派出的三個捕盜禦史,甯杲已經徹底“失聯”,薛鳳寧這會兒遠在淮陽,剩下的一個殷毅,這會兒正在天津衛閉城不出,天津衛地界以南的廣大地區,因為滄州到真定一線的防務崩潰,而徹底變成了不設防的狀態。


    知道了賊軍大部隊這會兒也在向北進軍之後,崔燕子皺了皺眉頭,隻給了那猴兒三個錦囊,吩咐他若是在楊虎那邊遇上什麽難以解決的事情,便將錦囊打開……


    打發走了那猴兒,張陽、喬鈴兒和崔燕子三人並沒有隨著難民的隊伍往前走,畢竟,難民的隊伍目標太大,按照崔燕子的說法,楊虎每次大規模攻城,都會四處劫掠百姓當做前鋒炮灰,而這難民隊伍,自然就是最好的選擇。


    張陽在萊州的時候,也見過楊虎賊軍如此攻城的情景,自然深有感觸。(.好看的小說)


    對此,張陽曾試圖讓難民隊伍分散開來,不要繼續沿著運河官道前進。


    可惜,張陽、喬鈴兒幾個人在龐大的難民隊伍之中,根本無足輕重,即便張陽站在路旁大聲勸阻,難民隊伍的大多數人卻充耳不聞,仍然木訥地前行。


    到最後,願意跟隨張陽一起離開大部隊的人,便隻有被張陽他們救下的那對母女和之前與張陽攀談過的那個老儒生,以及猴兒留下來保護崔燕子的6個手下。


    這樣的結果,實在讓張陽有些無可奈何。


    歎了一口氣,便再次上路。


    原本,按照崔燕子的打算,他們要繞開天津衛,直接回京,這樣的做法最穩妥。


    不過張陽卻堅持先去天津衛,崔燕子不知道緣由,喬鈴兒卻知道,因為那個塗遙這會兒可還在天津衛呢……


    一行人再次上路。


    被救下的那女孩的母親這會兒已經蘇醒過來,從喬鈴兒跟女孩及其母親的攀談中,可以知道,她們是從濟南府周邊的村莊逃難而來,當初濟南府淪陷之後,濟南府周邊徹底陷入了無政府狀態,楊虎的賊軍四下而出,到處征糧拉丁,***擄掠,母女倆躲進了山中才幸免於難,可惜女孩的父兄都被賊軍擄去,下落不明。


    失去了生活憑依的母女倆,隻能加入了逃難大軍,開始向京城移動,想尋一條生路。


    可逃難之路仍然步步艱險,就拿這次來說,若不是遇上張陽他們,女孩和她母親估計很難幸免於難了。


    一路挑著小路向天津衛前進的時候,張陽繼續跟那老頭兒攀談,得知那老頭是個秀才出身,以前也是鄉裏的教書先生,雖然落魄如此,倒仍然有些誨人不倦的勁頭兒,對張陽的一些疑問,倒是知無不言。


    “大明朝到現在,雖然說不上什麽鼎盛盛世,可也算是承平日久,為什麽不過是半年多的旱情,山東地界的局麵竟然頹唐至此?在下實在有些想不明白,還望老先生為在下解說解說。”張陽問出了他一直以來的疑惑,張陽對於大明的曆史並不詳細了解,可也知道如今並不是王朝末世,然而從各方得來的消息,這煌煌大明如今正是烽煙四起,儼然一副末日景象,這實在讓張陽有些無法理解,一直疑惑是不是因為自己的穿越,而帶來的蝴蝶效應。


    “唉……大官人有所不知啊……”老頭兒歎了口氣,對張陽絮絮而談。


    大明朝立朝之初,便將備荒倉儲建設置於重要的位置。


    朱元璋曾說:“務農重穀,王政所先。古者民勤耕稼之業,故三年耕則餘一年之食,九年耕則餘三年之食,二十七年耕則餘九年之食,是以歲或不登,民無饑色,以儲蓄有素故也。朕屢敕有司勸課農桑,而儲蓄之豐未見其效,一遇水旱,民即饑困。故嚐令河南等處郡縣,各置倉庾,於豐歲給價糴穀,就擇其地民人年高而篤實者主之,或遇荒歉,即以賑給,庶使民得足食,野無餓夫。其有未備之處,宜皆舉行。”


    他先是“令天下立預備倉,糴穀收貯以備賑濟”,後來又感到常平倉平抑糧價的作用不可低估,遂下詔:“今後宜令各府州縣設常平倉。每遇秋成,官出錢鈔收糴入倉。如遇歉歲,平價出糶。蓋米價不踴則物價自平,如此則官不失得,民受其惠矣。”


    其後曆朝皇帝也多有強調,“令各處府按官督該司處置預備倉,以積糧多少為考績殿最”。


    正德朝之前,弘治皇帝在位時,年景也算不錯,風調雨順,各地官倉大多糧食儲備甚多,可惜到了弘治末期、正德初期,各地貪官汙吏層出不窮,官倉之中的儲量大多以次充好,歲入糧食大多被陳糧替換,到了大旱之時,很多官倉所放之糧大多是黴變不可食之糧,其中以山東等地為最,以致民怨沸騰。


    原本儲糧、放糧這樣一個惠民、救民之政,成了隻進不出,成了各級貪官上下其手的手段,若是平常年景也就罷了,在這樣大旱之年,更是讓百姓的境況雪上加霜,再加上年前席卷山東各地的馬瘟,逼反了大量馬戶,才終於釀成了楊虎揭竿而起的局麵。


    而隨著楊虎等叛軍攻城略地,各地的備倉之糧,又成了資敵之物,各地官府連僅有的存糧也失去,更加重了災民之困,惡性循環之下,山東局勢這才一發而不可收拾。


    老頭兒雖然不知道山東之外的情況,想來也是大同小異。


    而在大明朝,除了官方賑濟之外,其實另外一項最重要的賑濟途徑是宗族賑濟。


    大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為了恢複和重建元朝被破壞的封建宗法關係,從上到下,大力提倡建祠修譜、創立族田義莊,其所得租米,分與全體宗族成員,“供給衣食及婚嫁喪葬之用”,對於所有宗族成員都給予定量的糧食布匹,對婚嫁喪葬等給予補助,表現出普遍福利的性質,又對宗族子弟的讀書就學以及參加科舉進行物質激勵。


    正因為如此,普通生活在族群之中的百姓,生活不隻能基本維持,而是得到較大改善,普通族人自不待言,“雖至貧者,不複有寒餒之憂”。不過這樣的義莊大多出現於江南等富庶之地,而到了北方,這樣的宗族賑濟體係的力量自然遠遠不如,還無法起到能夠與戰亂、天災對抗的決定性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劉六、劉七所在的小山鎮,恰恰就是這樣一個宗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錦醫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胖大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胖大海並收藏明朝錦醫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