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一陣硝煙漫起,李穎修收起了手上的火銃,說道:“這乾隆年間的火銃,現在還在用啊。”他用手彈了彈火銃柄上的銘文:乾隆三十八年造。


    楚劍功走上前來,接過李穎修手中的火銃,說道:“嗬嗬,好用吧。這還不是最古老的。黑龍江馬隊,現在還在用康熙年間的火銃。“


    “不會吧,那豈不是1oo多年了?”


    “你認不認得這火銃的形製?知不知道它的原型?”


    “火繩槍吧。我記得明代中葉就有仿製。”


    “好見識,這種火繩槍,叫做兵丁鳥槍,現在是清軍中最多的裝備了,和刀矛弓箭的裝備比例大約是5:5。槍長七尺(2米),鉛彈丸重1錢(約3克),裝填火藥三錢,理論射程大約有新製1oo米吧。實際上,過6o米,彈丸便沒力了。”


    “槍身太長,裝藥、填彈、射擊均為不便,嗬嗬,現在還在用火繩槍啊。”


    “你別笑,去年,林大人上書要求禁煙,與其他官員的商討時,提到了可能開邊釁。林大人便下令點算兩湖的武器。荊州駐防八旗的武庫中,有火銃6oo支,這也是全湖廣的火銃總數了。其中2oo餘支,是1?年,乾隆年間裝備的,其餘的將近4oo支,就更早了,連裝備記錄都找不到。廣東這邊,還沒有查對,不過,我與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論過此事,綠營之中多是老槍,廣州駐防八旗中可能火銃的比例還要高一些,但八旗兵缺乏訓練,未必知道怎樣使用火銃。”


    李穎修將火藥袋打開,用手指沾出火藥,用手指慢慢的感覺著?


    “怎麽了?”楚劍功問?


    “這火藥配比如何?”


    “問得好。你覺得如何?看你像個行家一樣。”他隨手又把火銃遞給李穎修。


    “嗬嗬,我裝模作樣呢。我又不是做軍工的。“


    “硝石、碳、硫的比例是8成、1成、1成、”楚劍功說。


    “硝石?,硫1o,碳15是最佳黑火藥配比,這在拿破侖戰爭時早已在歐洲各國普及。”


    “火藥配比,難在試驗。現在知道具體的比例,就可以讓作坊去做。隻是,目前清軍的火藥生產,都是手工,火藥雜質太多,而製造火藥的時候,又隻能依靠椿磨碾壓,顆粒粗大,不能充分燃燒。”


    說話間,李穎修又裝填好了火銃,舉起來,瞄準。


    “好瞄嗎?”楚劍功問。


    “劍功兄,你來試試。”


    楚劍功也不推辭,接過火銃,端在眼前,問:“瞄什麽呢?”


    “七十步外,有樹一棵。劍功兄見到了吧。”李穎修用手指著方向。


    “見到了,大約5o米。”楚劍功瞄了一會,用扳機帶動火繩,砰!一股硝煙彌漫。


    楚劍功用手在鼻子麵前扇了扇,和李穎修一起走到樹前,看見那枚鉛彈穩穩的嵌在樹幹裏。


    “劍功兄好槍法。”


    “見笑了,今天約好了要試槍,我從綠營武庫中取來這支槍後,專門調校過,綠營中一般的火銃,恐怕沒有這麽準。”


    “準頭?陣列線步兵追求概率和火力密度。”李穎修朗誦著布呂歇爾的名言。


    “火力密度當然是決定性的。但決定火力密度的,是槍支數量,隊列紀律和射手訓練,這三樣,清軍哪一樣也沒有優勢。清軍甚至沒有近代軍隊的隊列。也沒有專門的火銃訓練。”


    “能否請林大人,從綠營中調出數百人,專門教以歐洲戰法,以備英夷。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兄弟,你不知道清軍的體製啊。”


    “如何?莫非需要兩廣總督點頭?那也不難吧。”


    “不是這麽回事。清軍綠營,有屬於總督指揮的督標,屬於巡撫指揮的撫標,屬於提督指揮的提標和屬於總兵指揮的鎮標,基本的管理單位是營,從有兵丁2oo人的守備營到1ooo餘人的參將營不等。但這隻是管理單位,而不是作戰單位。營下分為哨、汛,以數十人為單位分駐各個城門、崗哨、關口、塘汛、隘卡、炮台,用於城內治安和緝拿反叛,根本無從調用。”


    “廣東水師,不是成建製的集結在一起嗎?”李穎修問。


    “廣東水師4ooo餘人,負責整個廣東的海岸線,除了駐防沿海各處炮台外,還有幾十艘戰船要伺候,抽調幾百人集中訓練,是休想。”


    “還有其他的軍隊嗎?廣東接近2oooo兵額啊。”


    “廣州將軍所轄的駐防八旗,現在可能有接近2ooo人,倒是一支機動力量,可是,八旗兵腐朽已久,在康熙年間三番之亂的時候就已經不堪戰。而且那些旗人,我們也指揮不動。”


    “明白了,號稱百萬清軍,不過是一群警察。”


    “對了。”楚劍功點點頭。


    “也就是說,如果真的打起來,清軍實際上無兵可戰。”李穎修眼睛一亮。


    楚劍功會意一笑:“對於分散的國內民眾,各個哨汛防地的數十名兵丁,已經足夠。十人夜聚,斬立決!”接著又說,“如果有大的邊事,清軍一來依靠的是蒙古各部的供奉和邊疆的八旗馬隊,二來從內地的綠營中各處抽調,比如,某地駐汛3o人,抽調其中1o人,積少成多,臨時委派將領統率。這次,如果和英國人打起來,可能還是會采用各省抽調的辦法。”


    “我現在才明白,西北平張格爾,真正投入作戰的綠營不過三萬餘人,卻弄得舉國疲敝,原來是這麽回事。”李穎修若有所思,“不知道廣東戰事一起,又能調出多少兵來。”


    “西北常年用兵,甘陝綠營的機動兵力相對還有些富餘,廣東承平日久,真的打仗,別說專門訓練火槍隊了,日常的治安事務都會人手缺乏。”


    楚劍功換了個話題:“兄弟,你上次和我說,從歐洲運進了一批燧槍,我沒有和林大人說。”


    “為什麽?”


    “剛才說過了,清軍中根本沒有能夠正確使用這批槍支的人,也找不到合格的教官訓練。可是你有槍,一旦戰事吃緊,朝廷一定會征用。你吃虧也就罷了,隻是可惜了這批好槍。”


    新書,請大家投票、評論、收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839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引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引弓並收藏1839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