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緒翻騰不休的時候,馬車駛過上海的棚戶區。真是冰火兩重天,肖誌華隻覺得胸口悶痛,鬱悶之氣凝結在心,隻想大吼一聲,泄出去。
上海的棚戶區也就是貧民窟,裏麵住著成百上千個工人、乞丐和逃荒的人。乞討、拾荒、當苦力,就是他們的“職業”。
在幾根竹杆撐著的破蘆席或破鉛皮下麵,有許多人擠在破棉絮裏睡覺,瘦得象鬼一樣的小孩子成群的在汙泥上爬。有的人蹲在地上喝著土紅色的麥麩粥,有的人家裏的汙水爛泥比外麵還要深,人們正從那破木頭搭的橋板上麵來來往往。還有比這更淒慘的,就在那汙水、垃圾的旁邊,蜷縮著橫七豎八用蘆席搭起來的“滾地籠”,沒有門、沒有窗,人進去都得彎著腰。自來水、電燈、馬路、下水道,這一切貧民窟都沒有份。夏天時下一場雷雨,黑中泛綠的臭水混雜著垃圾、糞便會四處橫流,路上十天半月也不會幹。垃圾和屍的腐爛,引出了無數的蒼蠅、蚊蟲,因而疾病流行,不知有多少人家的孩子死於麻疹、痢疾、天花和霍亂……
是怎樣一個無能、**、殘暴的政府才會讓自己的子民陷入這樣的活地獄之中,是怎樣的鐵石心腸、魔鬼心肝,才能讓那些腦海腸肥的統治者們繼續吃著山珍海味,住著亭台樓閣。(.無彈窗廣告)肖誌華將指關節捏得白,才勉強控製住自己馬上要爆炸的情緒,可他卻再沒勇氣向外觀看。
一路上,肖誌華都微閉著眼睛默不作聲,陪同的中國牧師張尚易以為他是近鄉情怯,知趣地不打擾他,就這麽伴著馬車碌碌的響聲,來到了嘉定。
眼中沒了西方建築的影子,入目的都是古舊的中式房屋,留著辮子,穿著粗布衣服的中國百姓人來人往,馬車的窗戶沒開,也能聽見外麵嘈雜的各種方言。
嘉定鎮古稱練祁市,因練祁河得名。清末,西門外護國寺一帶已為集市,吊橋東堍沿護城河南北有木行兩家。吊橋以西沿練祁河北岸至高義橋,街長三裏,其中至虯橋,街長二裏,共有大小行莊二百五十餘家,以經營棉花、米麥、蠶豆、黃豆、土布、蠶繭、豆餅、雜糧、竹木、皮張為大宗。
肖誌華此時已經稍稍平穩了情緒,注目觀看外麵的景象。
“嘉定竹刻曆史悠久,有獨到之處,道光之後,嘉定竹刻漸趨衰落,名家稀少,現在唯以時家後裔最為著名。”張尚易見肖誌華恢複了正常,似乎對兩邊的買賣鋪戶感興趣,便指點著窗外的時文秀齋介紹道。
“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惜朝廷根本不會重視保護這些。”肖誌華幽幽地說道,並在心中默默祝福,希望這創始於明朝的嘉定竹刻能曆經風雨,在這亂世中不致失傳。
張尚易想問這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麽意思,馬車已經駛過市場,肖誌華憑著本體的記憶已經開始為車夫指路,他便把問題咽進了肚裏。
路況越來越不好,直到顛簸得讓人有些受不了的時候,肖誌華終於叫停了馬車。
這是一座小型的古式宅院,門樓已經坍塌了一半,應該是朱紅色的大門隻能勉強看出原來的顏色,已經破爛不堪。
一架洋馬車,一個傳教士打扮的家夥,再加上個洋鬼子,已經引起了村裏人的注意,不少人探頭探腦地觀看,低低的議論。
“十多年了,也不知道還在不在這裏住了?”肖誌華到了門前,卻又躊躇起來,打量著記憶中的家,自言自語。
“我來問一下。”張尚易自告奮勇,向著不遠處的一個老人走去,不一會兒,他便又走了回來,對肖誌華說道:“這所宅院兩年前便賣給別人了,原來姓肖的人家已經搬到村東頭第一家。”
肖誌華點了點頭,也沒上馬車,直接向村東頭走去,心想:還真是來對了,連祖宅都賣了,看來阿昌的家人真是快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越往東走,房屋越破舊,等來到東頭第二家,呈現在肖誌華麵前的已經是一座孤零零的茅草房,外麵是一圈矮矮的稀疏的籬芭。
“阿盛,不能拿走啊,這是阿喜的救命錢……”茅草房裏突然傳來了女人的哭叫聲。
草房門一下子被撞開,一個黑瘦黑瘦、滿臉鼻涕眼淚的青年跑了出來,緊接著屋內先後跑出來兩個女人,揪扯住青年的衣服,哭喊著不讓他走。
兩個女人一個年紀看起來很大,頭已經花白,臉上布滿皺紋,雖然時過境遷,模樣大變,但肖誌華仍然依靠殘存的記憶,認出她正是本體阿昌的母親,別一個麵黃肌瘦的年輕女子他卻不認得。
“就,就這一回,讓我,去,去抽一口,阿喜死不了的,死不了的。”黑瘦青年對那年輕女子毫不客氣,三拳兩腳便將她打倒在地,將阿昌母親推dao在地,不顧她們的哭叫,跑到了籬芭門門口,卻被冷著臉的肖誌華擋住了去路。
“你是阿盛。”肖誌華眼中有痛惜,有厭惡,有憎恨,這還是本體阿昌記憶中那個乖巧聰明的弟弟嗎,活脫脫是個披著人皮的禽獸。
“讓,讓開。”阿盛用衣袖抹了把臉上的汙垢,雖然麵對的是洋鬼子,但煙癮上來了,六親都不認,他隻想跑到煙館,吞雲吐霧地享受一下。
啪,阿盛的臉上挨了個響亮的耳光,他那被鴉片淘空的身體輕飄飄沒有三兩肉,被肖誌華一巴掌就打倒在地。
肖誌華惡狠狠瞅著倒在地上暈頭轉向的阿盛,覺得還不解恨,上前兩步,抬腳就要踹下去,阿昌的母親卻一下子撲過來,抱住了他的大腿,“別打我的兒子,洋大人,請別打他,欠了您的煙錢,我們替他還。”
唉,肖誌華愣了半晌,無可奈何地出一聲沉重的歎息。
………………
上海的棚戶區也就是貧民窟,裏麵住著成百上千個工人、乞丐和逃荒的人。乞討、拾荒、當苦力,就是他們的“職業”。
在幾根竹杆撐著的破蘆席或破鉛皮下麵,有許多人擠在破棉絮裏睡覺,瘦得象鬼一樣的小孩子成群的在汙泥上爬。有的人蹲在地上喝著土紅色的麥麩粥,有的人家裏的汙水爛泥比外麵還要深,人們正從那破木頭搭的橋板上麵來來往往。還有比這更淒慘的,就在那汙水、垃圾的旁邊,蜷縮著橫七豎八用蘆席搭起來的“滾地籠”,沒有門、沒有窗,人進去都得彎著腰。自來水、電燈、馬路、下水道,這一切貧民窟都沒有份。夏天時下一場雷雨,黑中泛綠的臭水混雜著垃圾、糞便會四處橫流,路上十天半月也不會幹。垃圾和屍的腐爛,引出了無數的蒼蠅、蚊蟲,因而疾病流行,不知有多少人家的孩子死於麻疹、痢疾、天花和霍亂……
是怎樣一個無能、**、殘暴的政府才會讓自己的子民陷入這樣的活地獄之中,是怎樣的鐵石心腸、魔鬼心肝,才能讓那些腦海腸肥的統治者們繼續吃著山珍海味,住著亭台樓閣。(.無彈窗廣告)肖誌華將指關節捏得白,才勉強控製住自己馬上要爆炸的情緒,可他卻再沒勇氣向外觀看。
一路上,肖誌華都微閉著眼睛默不作聲,陪同的中國牧師張尚易以為他是近鄉情怯,知趣地不打擾他,就這麽伴著馬車碌碌的響聲,來到了嘉定。
眼中沒了西方建築的影子,入目的都是古舊的中式房屋,留著辮子,穿著粗布衣服的中國百姓人來人往,馬車的窗戶沒開,也能聽見外麵嘈雜的各種方言。
嘉定鎮古稱練祁市,因練祁河得名。清末,西門外護國寺一帶已為集市,吊橋東堍沿護城河南北有木行兩家。吊橋以西沿練祁河北岸至高義橋,街長三裏,其中至虯橋,街長二裏,共有大小行莊二百五十餘家,以經營棉花、米麥、蠶豆、黃豆、土布、蠶繭、豆餅、雜糧、竹木、皮張為大宗。
肖誌華此時已經稍稍平穩了情緒,注目觀看外麵的景象。
“嘉定竹刻曆史悠久,有獨到之處,道光之後,嘉定竹刻漸趨衰落,名家稀少,現在唯以時家後裔最為著名。”張尚易見肖誌華恢複了正常,似乎對兩邊的買賣鋪戶感興趣,便指點著窗外的時文秀齋介紹道。
“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惜朝廷根本不會重視保護這些。”肖誌華幽幽地說道,並在心中默默祝福,希望這創始於明朝的嘉定竹刻能曆經風雨,在這亂世中不致失傳。
張尚易想問這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麽意思,馬車已經駛過市場,肖誌華憑著本體的記憶已經開始為車夫指路,他便把問題咽進了肚裏。
路況越來越不好,直到顛簸得讓人有些受不了的時候,肖誌華終於叫停了馬車。
這是一座小型的古式宅院,門樓已經坍塌了一半,應該是朱紅色的大門隻能勉強看出原來的顏色,已經破爛不堪。
一架洋馬車,一個傳教士打扮的家夥,再加上個洋鬼子,已經引起了村裏人的注意,不少人探頭探腦地觀看,低低的議論。
“十多年了,也不知道還在不在這裏住了?”肖誌華到了門前,卻又躊躇起來,打量著記憶中的家,自言自語。
“我來問一下。”張尚易自告奮勇,向著不遠處的一個老人走去,不一會兒,他便又走了回來,對肖誌華說道:“這所宅院兩年前便賣給別人了,原來姓肖的人家已經搬到村東頭第一家。”
肖誌華點了點頭,也沒上馬車,直接向村東頭走去,心想:還真是來對了,連祖宅都賣了,看來阿昌的家人真是快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越往東走,房屋越破舊,等來到東頭第二家,呈現在肖誌華麵前的已經是一座孤零零的茅草房,外麵是一圈矮矮的稀疏的籬芭。
“阿盛,不能拿走啊,這是阿喜的救命錢……”茅草房裏突然傳來了女人的哭叫聲。
草房門一下子被撞開,一個黑瘦黑瘦、滿臉鼻涕眼淚的青年跑了出來,緊接著屋內先後跑出來兩個女人,揪扯住青年的衣服,哭喊著不讓他走。
兩個女人一個年紀看起來很大,頭已經花白,臉上布滿皺紋,雖然時過境遷,模樣大變,但肖誌華仍然依靠殘存的記憶,認出她正是本體阿昌的母親,別一個麵黃肌瘦的年輕女子他卻不認得。
“就,就這一回,讓我,去,去抽一口,阿喜死不了的,死不了的。”黑瘦青年對那年輕女子毫不客氣,三拳兩腳便將她打倒在地,將阿昌母親推dao在地,不顧她們的哭叫,跑到了籬芭門門口,卻被冷著臉的肖誌華擋住了去路。
“你是阿盛。”肖誌華眼中有痛惜,有厭惡,有憎恨,這還是本體阿昌記憶中那個乖巧聰明的弟弟嗎,活脫脫是個披著人皮的禽獸。
“讓,讓開。”阿盛用衣袖抹了把臉上的汙垢,雖然麵對的是洋鬼子,但煙癮上來了,六親都不認,他隻想跑到煙館,吞雲吐霧地享受一下。
啪,阿盛的臉上挨了個響亮的耳光,他那被鴉片淘空的身體輕飄飄沒有三兩肉,被肖誌華一巴掌就打倒在地。
肖誌華惡狠狠瞅著倒在地上暈頭轉向的阿盛,覺得還不解恨,上前兩步,抬腳就要踹下去,阿昌的母親卻一下子撲過來,抱住了他的大腿,“別打我的兒子,洋大人,請別打他,欠了您的煙錢,我們替他還。”
唉,肖誌華愣了半晌,無可奈何地出一聲沉重的歎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