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6月,《蘇報》誕生於上海英租界。創辦人胡璋是個畫家,他用自己日籍夫人的名義注冊,掛著日商的牌子,投身於十裏洋場的報業競爭潮流中。開始,胡璋企圖用小道消息、黃色新聞來吸引讀者,可惜此種風格的小報在上海多如牛毛,《蘇報》也逐漸淪入了“營業不利、難以為繼”的境地,最後胡璋不得不將它賣給了因罷官而閑居滬上、想靠清議救國的陳範。
陳範曾任江西鉛山縣令,因為對地方教案“處理不當”而被免官。他親眼目睹了清朝官場的黑暗、戊戌變法的失敗,因此非常希望通過辦報來呼籲國民救國圖強。因此新版《蘇報》一經推出,就以其“針砭時弊、力主改革”的辦刊風格贏得了知識界的青睞。
“蘇報的辦報風格近期確實有很大變化。”宋耀如思索著說道:“誌華的意思是想重新起爐灶,還是收購蘇報?”
“我還沒想好。”肖誌華緩緩說道:“從美國定購的醫療實驗器械近日就要到上海了,這樣我將會很忙碌,沒有那麽多的時間和精力,我盡量抽時間寫些東西,就先投到蘇報好了。”其實他對蘇報的認識不過是源於曆史上有名的蘇報案,那件讓滿清政府第一次折戟文字獄的大事件。
“誌華,醫治人的軀體不如振奮人的思想,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孫逸仙先生便棄醫從政,你不如也……”宋耀如試探著說道。
“我可沒那麽高遠的誌向,也沒那麽強的信心。”肖誌華婉言拒絕道:“中國有句古話:不因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為之。我盡自己的力,問心無愧便可。”
“也好,人各有誌,誌華能名揚天下,也是為華人爭氣,為國爭光榮。”宋耀如見勸說無效,隻好暫時作罷。
………………
第二天中午,宋耀如攜全家前來拜訪,因為昨天肖誌華曾無意中說起自己現在接來了母親和妹妹同住,這可是一個非常好的借口,因為中國人有拜會朋友長輩的傳統。
帶來不少禮物的同時,宋耀如還送給肖誌華一筆數額不菲的錢款,美其名曰:稿費。宋耀如還高興地告訴肖誌華,那本書準備一字不改地印刷出版,還要通過各大報紙猛烈造勢。
宋大款果然是宋大款,果然不是浪得虛名,怪不得他能賺到大錢。開印刷局以低價取勝,第一個進口美國機器開麵粉廠,這都比舊商人的眼光長遠,魄力大啊!肖誌華心中感慨,謙讓一下便照單全收。不要白不要,他可不想裝什麽清高。至於宋大款為何如此照顧自己,他有些想法,隻不過還不太確實。
你不說,我也不問,等你說了,我再考慮。肖誌華與宋耀如談天說地,各自講述著生活經曆,竟有些相似之處。
“你有一個開明的養父,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念大學,我卻是離家出走,曆經坎坷,方才進了三一學院這個不入流的學校。”宋耀如歎息道。
“時間不同,想法也不一樣。”肖誌華說道:“養父屢受洋人欺負,便希望我能成為美國社會的上等人,為其撐腰助陣。當然,他對我的要求也極嚴格,若不能在學校中成績優良,便要退學回去。”
“壓力即動力,這話頗有些道理呀!”宋耀如笑道。
“嗬嗬,所幸我沒被壓力擊倒。”肖誌華不無自豪地說道:“這也得益於我的獨特的體質,那就是能吃能睡,而且睡眠質量特別好,無論有什麽煩心事,都是躺下就著,睡四、五個小時便能恢複疲勞,就是這種常被別人笑話為沒心沒肺的特點,使我擁有了比常人更多的學習時間。”
“原來如此。”宋耀如點頭稱是,“這是上帝的眷顧,你才有這樣的幸運。”
肖誌華微微一笑,他不是基督徒,不過,為了照顧宋耀如的宗教感情,他不想說出來煞風景。
“誌華,你正在搞的那個什麽化學的研究,到底是什麽東西?”宋耀如好奇地問道:“聽報紙上講,連洋人都十分重視。”
“是一種抗菌消炎藥,它能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性感染的能力。”肖誌華盡量用簡單的詞語來說明,以便宋耀如這樣的外行能聽明白,“如果研究成功,象如尿道炎、腸炎、呼吸道疾病,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
“那還真是厲害,能治療百病。”宋耀如恭維道,雖然他沒全聽明白,但對這藥能治療這許多疾病,還是露出了很震驚的神情。
“也不能這麽說。”肖誌華輕輕搖了搖頭,說道:“但它確實在治療炎症方麵具有見效快、療效確切及價格低廉的優點,如能成功並應用於臨床,現代醫學就進入了化學醫療的新時代。”
肖誌華並未言過其實,在青黴素被發現之前,磺胺是最好的抗菌藥物。在人們可能因咽喉感染而死亡的時代,磺胺的發現的確是一個驚人的突破,德國生物化學家杜馬克在1939年因此被授予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當然,現在這項榮譽將十有**落在他的頭上,他有這個信心。
“誌華,看你信心很足的樣子,是不是研究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宋耀如疑惑地問道。
“幹什麽事情沒有信心可不行。”肖誌華敷衍道,他在美國對磺胺類的研究確實未盡全力,隱瞞了他後世所知道的磺胺基因---對氨基苯磺酰胺,以及它的抑菌原理。
在曆史上,早在1908年就有人合成過“氨苯磺胺”這種化合物,可惜它的醫療價值當時沒有被人們發現,直到三十多年後,德國生物化學家杜馬克才發現它對鏈球菌的特殊作用。現在,肖誌華依據後世的知識,知道它的化學結構,知道它在試管中沒有作用,隻有在**才發生療效;所以,對他來說,磺胺的發現和應用,他有信心在半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完成。
陳範曾任江西鉛山縣令,因為對地方教案“處理不當”而被免官。他親眼目睹了清朝官場的黑暗、戊戌變法的失敗,因此非常希望通過辦報來呼籲國民救國圖強。因此新版《蘇報》一經推出,就以其“針砭時弊、力主改革”的辦刊風格贏得了知識界的青睞。
“蘇報的辦報風格近期確實有很大變化。”宋耀如思索著說道:“誌華的意思是想重新起爐灶,還是收購蘇報?”
“我還沒想好。”肖誌華緩緩說道:“從美國定購的醫療實驗器械近日就要到上海了,這樣我將會很忙碌,沒有那麽多的時間和精力,我盡量抽時間寫些東西,就先投到蘇報好了。”其實他對蘇報的認識不過是源於曆史上有名的蘇報案,那件讓滿清政府第一次折戟文字獄的大事件。
“誌華,醫治人的軀體不如振奮人的思想,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孫逸仙先生便棄醫從政,你不如也……”宋耀如試探著說道。
“我可沒那麽高遠的誌向,也沒那麽強的信心。”肖誌華婉言拒絕道:“中國有句古話:不因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為之。我盡自己的力,問心無愧便可。”
“也好,人各有誌,誌華能名揚天下,也是為華人爭氣,為國爭光榮。”宋耀如見勸說無效,隻好暫時作罷。
………………
第二天中午,宋耀如攜全家前來拜訪,因為昨天肖誌華曾無意中說起自己現在接來了母親和妹妹同住,這可是一個非常好的借口,因為中國人有拜會朋友長輩的傳統。
帶來不少禮物的同時,宋耀如還送給肖誌華一筆數額不菲的錢款,美其名曰:稿費。宋耀如還高興地告訴肖誌華,那本書準備一字不改地印刷出版,還要通過各大報紙猛烈造勢。
宋大款果然是宋大款,果然不是浪得虛名,怪不得他能賺到大錢。開印刷局以低價取勝,第一個進口美國機器開麵粉廠,這都比舊商人的眼光長遠,魄力大啊!肖誌華心中感慨,謙讓一下便照單全收。不要白不要,他可不想裝什麽清高。至於宋大款為何如此照顧自己,他有些想法,隻不過還不太確實。
你不說,我也不問,等你說了,我再考慮。肖誌華與宋耀如談天說地,各自講述著生活經曆,竟有些相似之處。
“你有一個開明的養父,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念大學,我卻是離家出走,曆經坎坷,方才進了三一學院這個不入流的學校。”宋耀如歎息道。
“時間不同,想法也不一樣。”肖誌華說道:“養父屢受洋人欺負,便希望我能成為美國社會的上等人,為其撐腰助陣。當然,他對我的要求也極嚴格,若不能在學校中成績優良,便要退學回去。”
“壓力即動力,這話頗有些道理呀!”宋耀如笑道。
“嗬嗬,所幸我沒被壓力擊倒。”肖誌華不無自豪地說道:“這也得益於我的獨特的體質,那就是能吃能睡,而且睡眠質量特別好,無論有什麽煩心事,都是躺下就著,睡四、五個小時便能恢複疲勞,就是這種常被別人笑話為沒心沒肺的特點,使我擁有了比常人更多的學習時間。”
“原來如此。”宋耀如點頭稱是,“這是上帝的眷顧,你才有這樣的幸運。”
肖誌華微微一笑,他不是基督徒,不過,為了照顧宋耀如的宗教感情,他不想說出來煞風景。
“誌華,你正在搞的那個什麽化學的研究,到底是什麽東西?”宋耀如好奇地問道:“聽報紙上講,連洋人都十分重視。”
“是一種抗菌消炎藥,它能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性感染的能力。”肖誌華盡量用簡單的詞語來說明,以便宋耀如這樣的外行能聽明白,“如果研究成功,象如尿道炎、腸炎、呼吸道疾病,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
“那還真是厲害,能治療百病。”宋耀如恭維道,雖然他沒全聽明白,但對這藥能治療這許多疾病,還是露出了很震驚的神情。
“也不能這麽說。”肖誌華輕輕搖了搖頭,說道:“但它確實在治療炎症方麵具有見效快、療效確切及價格低廉的優點,如能成功並應用於臨床,現代醫學就進入了化學醫療的新時代。”
肖誌華並未言過其實,在青黴素被發現之前,磺胺是最好的抗菌藥物。在人們可能因咽喉感染而死亡的時代,磺胺的發現的確是一個驚人的突破,德國生物化學家杜馬克在1939年因此被授予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當然,現在這項榮譽將十有**落在他的頭上,他有這個信心。
“誌華,看你信心很足的樣子,是不是研究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宋耀如疑惑地問道。
“幹什麽事情沒有信心可不行。”肖誌華敷衍道,他在美國對磺胺類的研究確實未盡全力,隱瞞了他後世所知道的磺胺基因---對氨基苯磺酰胺,以及它的抑菌原理。
在曆史上,早在1908年就有人合成過“氨苯磺胺”這種化合物,可惜它的醫療價值當時沒有被人們發現,直到三十多年後,德國生物化學家杜馬克才發現它對鏈球菌的特殊作用。現在,肖誌華依據後世的知識,知道它的化學結構,知道它在試管中沒有作用,隻有在**才發生療效;所以,對他來說,磺胺的發現和應用,他有信心在半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