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宿營地的潘楊看著興高采烈的眾人,吃著附近鄉親們送來白麵饅頭,咽著繳獲的鬼子牛肉罐頭。喊上趙大河偷偷溜到存放繳獲物品的大帳篷裏麵,看著司務長和後勤排的戰士們興奮的清點著堆得像小山一樣的繳獲物資。看著清點出的一張鬼子運輸報告才明白為什麽大王莊的鬼子怎麽多了五十幾個,還有物資怎麽有這麽多。原來鬼子一個運輸隊剛到大王莊據點加油加水,被潘楊帶人圍了個正著。所運物資就都成了潘楊的戰利品。
算上戰場打掃的物資計有三八式步槍一千餘支、日製輕重機槍三十餘挺、九二步兵炮兩門、迫擊炮五門、子、榴、炮彈共計十餘萬發。其他偽軍使用的漢陽造、中正式、捷克式、馬克沁、盒子炮、等長短輕重共計兩百餘支挺,各種彈藥五萬餘發。糧食十五萬斤、罐頭、餅幹等一百多箱、還有一批鬼子軍裝、軍大衣、鋼盔……
潘楊高興之餘打開了最後一排大箱子,發現連箱子上麵的字樣是usa,鬼子怎麽會有美製裝備呢?翹開一看潘楊驚喜的發現裏麵竟然是美製槍支。疑惑不解的潘同學四下翻找,最後找到了鬼子的運輸隊隨美製武器一起運送的戰鬥報告時潘同學才恍然大悟。原來駐廣州的日軍華南部隊,破獲了駐緬甸的英軍向大陸的國軍華南遊擊總隊偷運的美製武器彈藥。(當時駐緬英軍經常通過海麵向華南的國軍遊擊部隊提供補給,而多數都為美國通過租借法案向中國重慶政府提供的美製武器)。而日軍截獲了這批武器彈藥後,因為與本身武器係統並不通用,而且日軍也有深入了解美軍裝備的需要。所以就將這批武器彈藥上交給駐華北北平的日本中國派遣軍總部進行處理。運輸途中遇見了潘楊,結果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說實在的,在衝鋒槍方麵,美製的湯姆森衝鋒槍(湯姆森衝鋒槍:工作方式:半/全自動口徑:0.45英寸(11.4mm)彈夾:20和30發、50發(彈鼓),簡介:曾參與發展`03式步槍和手槍,湯姆森衝鋒槍的原型槍於1920年春天誕生,盡管它有優秀的測試參數,但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都沒有采用它。湯姆森colt公司鑒定了生產15,000支該槍的協議,即1921式。這批槍的生產一直持續到二戰前夕。在1940年,美國陸軍訂購了20,000支該槍;在1941年,陸軍追加了319,000支的定單。該槍最大的優點是可靠,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工作。)主要的缺點是太重――超過10磅,缺乏穿透力(這也是二戰中所有衝鋒槍的共同缺點)。,箱子裏有足足十支,還有二十支美製勃朗寧點四五口徑手槍(1911式點45口徑勃郎寧手槍工作方式:半自動口徑:0.45英寸(11.4mm)彈夾:7發由johnm.browning發明,是二戰時期最著名的美國手槍。在西美戰爭期間,美軍普遍反映小口徑的左輪手槍威力不足,軍隊急需一種有較大威力的大口徑手槍。在這種需求下,1911式.45口徑勃郎寧手槍誕生了。colt和springfield兵工廠在1911―1915年間生產這種手槍,到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60%在法國的美軍士兵都配備了它。一戰後,又在扳機、撞針、握把和結構上對它進行了改進,主要是使它更輕便。在二戰期間,它隻配備給軍官和班長,並不是美軍步兵的製式武器。但是禁止士兵配備手槍的條例被扔到了一邊,在前線許多士兵都擁有一把1911式手槍。它被認為是最後可以依靠的武器,盡管幾乎所有的士兵都有更有效的武器可用,但沒有人會否認它所帶來的安全的感覺。直到1984年,它仍然是標準的美軍隨身武器。)以及相應的彈藥若幹(子彈十箱,共計三萬五千發)。這些玩意在潘楊的眼裏可比那些落後的日製武器更加合乎心意。於是馬上潘楊就決定這批美製武器偷偷留下,先打程瞎子一個埋伏再說。雖然彈藥不能生產,獲得相應的補充也比較困難,但使喚慣了連發武器的潘楊拿上三八式,那是怎麽看怎麽別扭。現在有了這批美製武器在彈藥用完之前,潘楊覺得十個人拿上這些武器能頂日軍一個小隊。
潘楊心滿意足的晃蕩出了帳篷,留下仍自在原地摸著戰利品淌著口水的趙大河同誌。真是一個大豐收啊!答應給程瞎子的一半,自己能留下的也不少啊。是不是按照其他八路軍部隊的搞法原地大量擴充部隊,有多少槍就擴大多少部隊,盡量擴充主力部隊的實力呢?還是堅持寧缺勿濫的原則,有選擇的謹慎擴充主力部隊,或者是幹脆打散主力部隊,化整為零,集中精力趁著鬼子的大部隊尾隨著冀中軍區主力的屁股後麵離開了中心區,中心區敵我雙方力量都暫時處於真空狀態,搶占廣大農村,建立根據地。等待冀中軍區和山區主力部隊的到來呢?正在想著這個惱人的問題,潘楊已經晃到了臨時支隊部。李大成還有兩個連長正在商量這要去尋找潘楊哪,見到潘楊進來,李大成馬上就提出了,趁著形式大好,馬上通知大部隊開到冀中,並且馬上就地擴充部隊。
對於第一個意見潘楊想都沒想就立馬同意,畢竟這些物資要送回山區去不但麻煩的多,而且在路上不可避免得有損失,送回去之後說不定程瞎子見到老子的部隊一個眼紅,連人帶家夥一起共產了,老子也不能說什麽,畢竟這個先遣支隊還隻是獨立三團得下屬部隊。到了這冀中大平原上,老子現在給你程瞎子什麽你就得要什麽,不要就拉倒,而且你在這裏兩眼一摸黑。得罪了我老潘,請你每天吃地瓜吃死。哈哈想到得意處,潘楊禁不住打著哈哈笑了起來,笑得在場幾人以為潘楊又發了什麽神經。
算上戰場打掃的物資計有三八式步槍一千餘支、日製輕重機槍三十餘挺、九二步兵炮兩門、迫擊炮五門、子、榴、炮彈共計十餘萬發。其他偽軍使用的漢陽造、中正式、捷克式、馬克沁、盒子炮、等長短輕重共計兩百餘支挺,各種彈藥五萬餘發。糧食十五萬斤、罐頭、餅幹等一百多箱、還有一批鬼子軍裝、軍大衣、鋼盔……
潘楊高興之餘打開了最後一排大箱子,發現連箱子上麵的字樣是usa,鬼子怎麽會有美製裝備呢?翹開一看潘楊驚喜的發現裏麵竟然是美製槍支。疑惑不解的潘同學四下翻找,最後找到了鬼子的運輸隊隨美製武器一起運送的戰鬥報告時潘同學才恍然大悟。原來駐廣州的日軍華南部隊,破獲了駐緬甸的英軍向大陸的國軍華南遊擊總隊偷運的美製武器彈藥。(當時駐緬英軍經常通過海麵向華南的國軍遊擊部隊提供補給,而多數都為美國通過租借法案向中國重慶政府提供的美製武器)。而日軍截獲了這批武器彈藥後,因為與本身武器係統並不通用,而且日軍也有深入了解美軍裝備的需要。所以就將這批武器彈藥上交給駐華北北平的日本中國派遣軍總部進行處理。運輸途中遇見了潘楊,結果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說實在的,在衝鋒槍方麵,美製的湯姆森衝鋒槍(湯姆森衝鋒槍:工作方式:半/全自動口徑:0.45英寸(11.4mm)彈夾:20和30發、50發(彈鼓),簡介:曾參與發展`03式步槍和手槍,湯姆森衝鋒槍的原型槍於1920年春天誕生,盡管它有優秀的測試參數,但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都沒有采用它。湯姆森colt公司鑒定了生產15,000支該槍的協議,即1921式。這批槍的生產一直持續到二戰前夕。在1940年,美國陸軍訂購了20,000支該槍;在1941年,陸軍追加了319,000支的定單。該槍最大的優點是可靠,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工作。)主要的缺點是太重――超過10磅,缺乏穿透力(這也是二戰中所有衝鋒槍的共同缺點)。,箱子裏有足足十支,還有二十支美製勃朗寧點四五口徑手槍(1911式點45口徑勃郎寧手槍工作方式:半自動口徑:0.45英寸(11.4mm)彈夾:7發由johnm.browning發明,是二戰時期最著名的美國手槍。在西美戰爭期間,美軍普遍反映小口徑的左輪手槍威力不足,軍隊急需一種有較大威力的大口徑手槍。在這種需求下,1911式.45口徑勃郎寧手槍誕生了。colt和springfield兵工廠在1911―1915年間生產這種手槍,到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60%在法國的美軍士兵都配備了它。一戰後,又在扳機、撞針、握把和結構上對它進行了改進,主要是使它更輕便。在二戰期間,它隻配備給軍官和班長,並不是美軍步兵的製式武器。但是禁止士兵配備手槍的條例被扔到了一邊,在前線許多士兵都擁有一把1911式手槍。它被認為是最後可以依靠的武器,盡管幾乎所有的士兵都有更有效的武器可用,但沒有人會否認它所帶來的安全的感覺。直到1984年,它仍然是標準的美軍隨身武器。)以及相應的彈藥若幹(子彈十箱,共計三萬五千發)。這些玩意在潘楊的眼裏可比那些落後的日製武器更加合乎心意。於是馬上潘楊就決定這批美製武器偷偷留下,先打程瞎子一個埋伏再說。雖然彈藥不能生產,獲得相應的補充也比較困難,但使喚慣了連發武器的潘楊拿上三八式,那是怎麽看怎麽別扭。現在有了這批美製武器在彈藥用完之前,潘楊覺得十個人拿上這些武器能頂日軍一個小隊。
潘楊心滿意足的晃蕩出了帳篷,留下仍自在原地摸著戰利品淌著口水的趙大河同誌。真是一個大豐收啊!答應給程瞎子的一半,自己能留下的也不少啊。是不是按照其他八路軍部隊的搞法原地大量擴充部隊,有多少槍就擴大多少部隊,盡量擴充主力部隊的實力呢?還是堅持寧缺勿濫的原則,有選擇的謹慎擴充主力部隊,或者是幹脆打散主力部隊,化整為零,集中精力趁著鬼子的大部隊尾隨著冀中軍區主力的屁股後麵離開了中心區,中心區敵我雙方力量都暫時處於真空狀態,搶占廣大農村,建立根據地。等待冀中軍區和山區主力部隊的到來呢?正在想著這個惱人的問題,潘楊已經晃到了臨時支隊部。李大成還有兩個連長正在商量這要去尋找潘楊哪,見到潘楊進來,李大成馬上就提出了,趁著形式大好,馬上通知大部隊開到冀中,並且馬上就地擴充部隊。
對於第一個意見潘楊想都沒想就立馬同意,畢竟這些物資要送回山區去不但麻煩的多,而且在路上不可避免得有損失,送回去之後說不定程瞎子見到老子的部隊一個眼紅,連人帶家夥一起共產了,老子也不能說什麽,畢竟這個先遣支隊還隻是獨立三團得下屬部隊。到了這冀中大平原上,老子現在給你程瞎子什麽你就得要什麽,不要就拉倒,而且你在這裏兩眼一摸黑。得罪了我老潘,請你每天吃地瓜吃死。哈哈想到得意處,潘楊禁不住打著哈哈笑了起來,笑得在場幾人以為潘楊又發了什麽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