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進入原始森林後,二十多天來,潘楊一直沒有好好休息,不知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


    這兩天來,他的睡眠時間更少了,政委楊成w、參謀長和司令部的參謀們關心體恤他,除特別重大或中央指定由他本人回複的事情外,都不打擾他,讓他安靜下來休息,可潘楊卻不願意休息,肩負著整支部隊生死存亡的他不能也不願讓自己的精神鬆弛下來,特別軍在穿越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的征途中,行程五百多公裏,部隊極度疲憊,急需休整補充。大軍沒有後方,沒有後援,僅攜帶輕武器,雖然按照預定時間於5月27日完成了翻越大興安嶺的壯舉,但能否如一把尖刀一般插向關東軍的心腹之地,還是一個未知數。


    “雖未經作戰,但部隊經連續行軍,體力、精力損耗甚大,非戰鬥減員、傷亡亦甚廣,當前主力當麵第三方麵軍之敵戰鬥力均不強,我軍當麵主力進展順利,其第一方麵軍主力又難以南調,故擬積極作出大興安嶺直插長春之準備,立即休整十天至半月,第一步建立根據地,保持後方接濟。”


    當時特別軍所部攜帶的電台因主動進行無線電靜默,再加之大興安嶺山地屏蔽的原因,在進入原始森林後便一直無法未與後方取得有效的聯絡,直到三天前,從樹木遮天蔽日的老林子裏逐漸走到疏林地帶的時候,先頭部隊終於通過信號彈與冒雨強行實施搜索偵察任務的美軍飛機取得了聯係,經過飛機中轉,部隊始通過信號不強的短波通訊電台與總部取得了聯係。次日,這些機翼上噴塗著白色五星的飛機在部隊頭上投下一個個畫著大大紅五星的聯絡郵袋。郵袋中,密語寫就的命令中,中央軍委指示:同意你部計劃,部隊可休整一段時間,看情況或有依托地後逐步向南發展,或直出長春。


    但潘楊並未因此感到輕鬆,戰事的發展,讓他不能不籌謀著盡快發起對長春地區日軍的攻擊。


    因為就在潘楊著手安排部隊進行休整的時候,關東軍正在不停地調兵遣將。


    自從國共聯軍發動攻勢的這半個多月以來,三路大軍從東西中三個方向分別突破第三方麵軍本就參差不齊的防線,向北迅猛發展,這大大刺激了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他下決心從防禦蘇聯方麵的第一方麵軍抽調兵力,加上第三方麵軍原本計劃構築第二,乃至第三防線的兵力,拚湊了六個師團、四個旅團共計三十個聯隊,分三路迎擊,從東西中三個方向向南撲去。山田乙三認為經過半個月的大強度攻擊,國共聯軍方麵不管是在後勤補給上還是人員士氣上,都無可避免的會陷入疲態,而這恰好是他擊敗對手的最好時機。


    而從5月23日起,東北地區連日大雨,遼河水位猛漲,5月24日水情報告,遼河水位由三米增至26米以上的警戒水位,每秒流量達2000立方米以上。


    前鋒已達沈陽城下的國共兩路大軍後勤補給線路頓時被大水切斷,空軍無法出動。在這個時候,日軍又發起了反攻,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變不利為有利,變被動為主動,急需潘楊適時作出英明、果斷、勇敢、正確的決定。


    “是繼續進行休整,避敵鋒芒,待主力部隊當麵接敵之後,抄第一方麵軍後路?還是主動出擊,按照中央軍委的預訂部署,直插長春,以區區兩師之力,硬撼關東軍第一方麵軍主力呢?”


    他深知,同意部隊進行休整,這是中央軍委在充分考慮到翻越大興安嶺之後部隊的實際困難後才會如此的,而盡快直出長春,切斷關東軍南北聯係,實施戰略包圍才是中央軍委最想得到的結果,潘楊同樣明白此舉的全局性意義。


    “立即集中全軍休整兩天左右,除清掃周邊日軍小股守備部隊及墾植民團之外,不打交通線,也不打城鎮,集結隱蔽,以五天左右行程直撲長春,占領長春城後,發動群眾,吸引日軍主力向我運動。”


    在這一天,潘楊決定提前實施躍進,率領大軍直插長春城。


    他當即召集東北特別軍1師、2師團以上幹部開會,討論和部署行動計劃,會議討論階段氣氛很熱烈,不少人主張在實施反攻行動的日軍主力側翼實施進攻,理由是能夠盡快給正麵被迫陷入防禦的部隊直接予以支援,緩解其壓力的同時也可獲得一定的助力,與正麵主力聯係上了之後物資彈藥補充便利,加上合兵一處力量更加強大,如果能夠給投入反攻的關東軍第一方麵軍一個大的打擊,殲敵越多,對戰略躍進就越有利。


    潘楊全神貫注的傾聽著大假的討論,臉上時而微笑,時而嚴肅,人們的不同認識牽動著他的思緒,潘楊間或拿起放大鏡,走到牆上的地圖麵前查看著什麽,思考中還不時的張開手掌,用拇指和中指在地圖上上下左右的計量著。


    討論完畢,潘楊指著地圖對大家講話,他說道:“我聽過大家的討論了,但我和政委一致認為,跨越大興安嶺,躍進長春城,這是黨中央,中央軍委賦予我們的戰略任務,是我們考慮一切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大家看,長春這個地方,位於東北的腹地,是貫通京哈、長圖及東北境內各鐵路線的交通樞紐,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價值。在這裏,我們可以堵住來自東、西、北滿前往沈陽方向實施救援的關東軍部隊,同時,還能在關東軍的心腹之內釘下一顆釘子,牽製關東軍主力南下,以減輕正麵戰場的壓力與負擔,等待局勢出現轉機。”


    潘楊坐回座位,接著說道:“當前敵第三方麵軍主力重點集中於沈陽一線,與我東、中兩路突擊集群對峙,企圖堅持到第一方麵軍援敵到來後與我軍全麵決戰,而長春是援敵的必經之路,我們要搶在日軍第一方麵軍回援主力到來之前,搶先占據長春城,在這裏釘下來,此時的長春正是萬份空虛的時候,所以要當機立斷,抓緊時間,越早越好,越快越好,以發揮戰略突然性的奇效,機不可失,時不我待,黨中央要求我們一定要先敵進入長春城,先敵在長春附近展開,這就決定了我們實施戰略進攻的方式,不再是逐城逐地的爭奪,而是跳躍式的。我們要敢於跳進敵人的心窩裏去,長驅直入到敵人的腹心,不論是在躍進途中,還是到了長春城,敵人留給我們的時間都不會太多,我們必將會遇到許多的困難……”


    楊成w接著講話,他說:“革命是困難的事,對這次行動中的困難,大家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組織。主席對我們千裏躍進大穿插估計了三個前途,一是走不出原始森林,原路返回,二是走出了原始森林,完不成任務,站不住腳,在周圍打遊擊,三是拿下了長春,站穩了腳跟。我們已經走出了原始森裏,萬裏長征走完了第一步,現在要克服一切困難,力爭第三個前途,躍進長春城,解決南滿戰事,這是中央應對東北局勢的第一步棋,下一步棋就是以長春為陣地,再來一次大包圍,打到鴨綠江,解放全東北。大家還可以反過來想一想,如果我們現在不打出去,情況會怎麽樣呢,當然,我們有三萬主力部隊,依托大興安嶺,我們完全有可能建立一塊根據地,取得一定的人員、糧草的補給,但我們攜帶的彈藥、物資是無法就地解決的,隻會漸漸消耗殆盡,很難持久的打下去,一旦正麵戰場上主力部隊遭到日軍增援部隊的重創,我們便很難在敵人後方堅持下去。我們馬上行動,會有很多困難,但在黨中央正確的領導之下,在正麵三路大軍的有力配合之下,有全體指戰員的艱苦奮鬥,任何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全體指戰員被潘、楊二人所描繪的偉大壯舉感染著,他們為自己能夠承擔這樣的神聖使命而激動著,再也沒有誰能坐得住,都想著怎樣盡快完成出發的各項準備工作。


    5月29日,部隊休整兩天之後,潘楊、楊成w在指揮部作戰室又召開了一次會議,會議參加人員是司令部有關處科的幹部,宣布了下一步部隊的行動方案。


    兵不厭詐,聲東擊西,劍走偏鋒,以大智大勇行取巧弄險之事,這是潘楊一貫用兵的習慣。特別軍突襲長春的道路並不平坦,前麵橫著西遼河、新開河、東遼河等天然屏障,此時正逢雨季,勢必給部隊運動造成更多困難,特別是部隊行動方向兩側,還有中東路等兩條鐵路,如果關東軍方麵察覺了特別軍的戰略企圖的話,就很可能將原本計劃發起反攻的部隊沿鐵路幹線向西南急調,截斷特別軍的去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常樂無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常樂無言並收藏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最新章節